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课堂教学;启而不发;“病”在何处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05-01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讲过课,也听过课,但都觉得很多是失败课。启而不发,有时很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也答不出来,甚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走入误区,弄得满堂大笑。皮毛不及焉能深究?启而不发“病”在何处?难道是学生之过吗?不是的,究其根源,过失还是出在教师的身上。
1.对教材的钻研不够精,对新课程理念不够通、备课不够细。
2.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教师老龄化,文化素养低。
陈旧的教学仍然占据着整个课堂,仍然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仍然是教师对学生提问,或者是教师预设好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教学不是启发诱导而是变相灌输。诸如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又是什么等问题,对于一些小学教师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谜。他们认为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什么教育,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只注重成果,不关心过程;陈腐的观念,“高压式”的教学氛围仍在限制着学生的课堂自由,扼杀他们的创造力。那种敢问、善问、师生互动的“热闹场面”在这里的课堂上是见不到的。教师教,学生学,死气沉沉,就像一池不流动的水。学生只知道迷信老师和迷信书本,人云亦云,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思考了。这怎么能启而即发呢?
也许是这里农村太贫穷、太落后的缘故吧。学生除了手中的课本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书籍。什么《儿童文学》《小学生画报》等都与他们无缘,那种多媒体生动活鲜、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这里的孩子更是闻所未闻,学生的视野十分狭窄,他们似乎只能看到“四角高墙的天空”。新的课程理念在哪里呢?走进教室只能听到书声琅琅,看不见议论纷纷。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下乡知青说的这句话似乎很适合这里的农村教师。90%以上的教师家属都是农业户,种地、养牛成了家庭的主要生活。有的教师走进教室时,脚底还踩着牛屎,身上还散着奶味,哪还有精力去钻研教材、领悟新的课程理念呢?匆匆地走进课堂,匆匆地上完课,匆匆地又走进广阔天地。如此,还能实行教学民主?还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和自我表现?临时抱佛脚,怎么能生成启而即发的效果呢?
这里的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思想僵化懒惰,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文化素养低;多数教师由民师“进化”而来,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有的老师仍然把阿拉伯数字说成是中国小写数字,把中国小写数字说成是大写;语文汉语拼音把整体认读的音节分开读;还有的甚至不会读“汉语拼音字母表”……一旦到了期末便开始了题海战术,最后一锤定音,谁的成绩最高,谁就是英雄好汉。
启而不发“病”在教师。只有一个好的导演才能把剧本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
【责任编辑 韩立鹏】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2-0005-01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讲过课,也听过课,但都觉得很多是失败课。启而不发,有时很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也答不出来,甚至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走入误区,弄得满堂大笑。皮毛不及焉能深究?启而不发“病”在何处?难道是学生之过吗?不是的,究其根源,过失还是出在教师的身上。
1.对教材的钻研不够精,对新课程理念不够通、备课不够细。
2.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教师老龄化,文化素养低。
陈旧的教学仍然占据着整个课堂,仍然是教师以“权威”自居,“师道尊严”至上,仍然是教师对学生提问,或者是教师预设好结论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这种教学不是启发诱导而是变相灌输。诸如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新的课程理念又是什么等问题,对于一些小学教师来说似乎还是一个谜。他们认为不管是“素质教育”还是什么教育,只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只注重成果,不关心过程;陈腐的观念,“高压式”的教学氛围仍在限制着学生的课堂自由,扼杀他们的创造力。那种敢问、善问、师生互动的“热闹场面”在这里的课堂上是见不到的。教师教,学生学,死气沉沉,就像一池不流动的水。学生只知道迷信老师和迷信书本,人云亦云,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空间,久而久之他们就不会思考了。这怎么能启而即发呢?
也许是这里农村太贫穷、太落后的缘故吧。学生除了手中的课本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书籍。什么《儿童文学》《小学生画报》等都与他们无缘,那种多媒体生动活鲜、直观形象的课堂教学,这里的孩子更是闻所未闻,学生的视野十分狭窄,他们似乎只能看到“四角高墙的天空”。新的课程理念在哪里呢?走进教室只能听到书声琅琅,看不见议论纷纷。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毛泽东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对下乡知青说的这句话似乎很适合这里的农村教师。90%以上的教师家属都是农业户,种地、养牛成了家庭的主要生活。有的教师走进教室时,脚底还踩着牛屎,身上还散着奶味,哪还有精力去钻研教材、领悟新的课程理念呢?匆匆地走进课堂,匆匆地上完课,匆匆地又走进广阔天地。如此,还能实行教学民主?还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和自我表现?临时抱佛脚,怎么能生成启而即发的效果呢?
这里的教师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思想僵化懒惰,有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文化素养低;多数教师由民师“进化”而来,没有进过正规的学校,有的老师仍然把阿拉伯数字说成是中国小写数字,把中国小写数字说成是大写;语文汉语拼音把整体认读的音节分开读;还有的甚至不会读“汉语拼音字母表”……一旦到了期末便开始了题海战术,最后一锤定音,谁的成绩最高,谁就是英雄好汉。
启而不发“病”在教师。只有一个好的导演才能把剧本中的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给观众。
【责任编辑 韩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