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近十年来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逐渐普及,但是从目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来看,无论从理论认识上还是从实践探索上都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总结我国创业教育的不足,提出建立和完善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创业教育;发达国家;实施体系
1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自前几年大学生创业的概念刚出现在我国,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浪接一浪大学生创业的热潮,无数的学生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在之后的一、两年内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少数公司能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首届中国1018创业商机网专家研讨会于2009年4月在沪举行。会议披露,目前中国大陆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2.4%,与会的许多专家认为,现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已是不争的瓶颈性难题。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类为两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二是大学生所处的创业环境。基于第二个方面,中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自主创业的比重及成功率。
2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
发达国家应社会经济模式转变的需要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
2.1 英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自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 “高等教育创业”(Enterprise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ive)计划起,到后来逐步明晰了创业教育政策,英国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目的,要在社会上形成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
1998年政府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该项目是专门为18岁和25岁在校学生设计的。此外,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3个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 Science Enterprise Centers)和1个联合组织即全国大学生创业管理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等管理机构。这些创业机构对开展创业教育,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支持学生创办企业,鼓励技术转化等方面起到了催化加速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政府利用专门机构,如“小企业服务”和“商业连接”建立的商业连接网络来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各类活动,如:为有创业抱负的学生开辟创业途径,提供商业资讯,帮助学生参加技术创业项目,建立各区域大学的沟通并弥补之间的差异。
2.2 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创业课程,因出于社会经济背景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未受到重视。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业和企业家的精神研究不断拓展,创业教育发展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的进程。可以这么说,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美国创业教育在政府及各方面的支持下,已基本形成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在美国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社会体系,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大多数院校不但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而且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并且强调创业教育思想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而且,美国高校大多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对创业教育教师设置了严格的选拔程序。百森商学院在1980年第一个设立创业学讲席教授席位,并且要求创业教育师资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提高了创业课堂的质量和学生进行自我创业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除了创业计划大赛,美国各大高校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等活动。
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弊端
3.1 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就业趋向性”
与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相比而言,我国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社会发展所必需解决的就业问题。据了解,2009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就业人数继续增长。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要扩大就业岗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随之,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也随之纳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之中。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导向造成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更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因此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3.2 创业教育理念的“误导性”
事实上,创业教育除了是就业教育的一种衍生外,很大程度上更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新切入点,是高等教育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创办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企业、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据调查显示,温州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以“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居多,分别占48%和35%。对于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接近50%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次之为“营利”,而不认为要发展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
3.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孤立性”
与国外较早成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教学还属于萌芽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没有把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高等教育主流体系的一部份,在教學管理上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把创业教育教学与专业教学设置相互独立出来。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现行的教学模式都以课堂讲授加案例讨论来进行。同样教学内容也因学校、教师等因素造成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3.4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非专业性”
真正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很少,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学院派的教师,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讲,需要对创业教育教师设置了严格的选拔程序。而且,创业教育师资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提高创业课堂的质量。
4优化我国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针对国内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从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政策体制、创业融资体系、创业管理服务机构等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4.1 转变创业教育理念
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一般占到毕业生的20-30%,而我国这一比例则不到1%。因此我国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应用性人才培养摆在同等位置,高校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我国目前创业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将创业教育最为就业的延续。事实上,创业和就业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创新精神“长期以来,中国“授教”形式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培养人才目标则是研究性和应用性。学校、家长和社会都缺乏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因此中国学生一直都缺乏创业的胆识和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精神“。
4.2 改变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需要通过明确设立创业学科、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果想要让学生创办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存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光靠理论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因素。需要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创业计划大赛、商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4.3 改变创业教育师资结构。
高校首先應该加强对教师创业意识的培养,另外以输送教师到企业学习的方式,并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创业机会,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让一些骨干教师带着自己设计或研发的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去创业,以此来增加授课教师的创业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家到高校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并促进本校教师和这些兼职教师的沟通,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4.4 完善创业政策体制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据“全球创业观察”的调查数据显示,与国际上直接促成创业的均值相比,我国还有显著的差距,如新企业的注册流程还比较繁琐复杂等。因此政府需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出台更多鼓励、扶持政策,给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国家应当通过有关政策鼓励银行为大学生创业发放贷款,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期限、减免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限额,最终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尝试建立各个层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项引导性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以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形式借贷给毕业生,通过资金的循环来积累基金。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构建基金与创业企业的网络交流平台,鼓励民营企业家等先富人群加入创业教育投资基金的投资网络,优化创业投资结构。
参考文献
[1]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 4:79-83.
[2] 张祝秀.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3:46-48.
[3] 林航.从MAIR模型看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5):146-147.
[4]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8.
[5]林炳坤.英美两国创业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197-198.
作者简介:
谢周承,男(198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系,助理讲师
项新新,女(1985-)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助理讲师
【关键词】创业教育;发达国家;实施体系
1中国大学生创业现状
自前几年大学生创业的概念刚出现在我国,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浪接一浪大学生创业的热潮,无数的学生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但在之后的一、两年内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只有少数公司能在市场经济的惊涛骇浪中挺立潮头。首届中国1018创业商机网专家研讨会于2009年4月在沪举行。会议披露,目前中国大陆大学生初次创业的成功率仅2.4%,与会的许多专家认为,现在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创业更难已是不争的瓶颈性难题。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类为两方面,一是大学生自身的创业素质;二是大学生所处的创业环境。基于第二个方面,中国的创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需向英美等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从而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和自主创业的比重及成功率。
2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体系
发达国家应社会经济模式转变的需要对创业和创业教育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过程,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
2.1 英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自1987年英国政府发起 “高等教育创业”(Enterprise Higher Education Initiative)计划起,到后来逐步明晰了创业教育政策,英国明确提出了创业教育的目的,要在社会上形成激发创业、鼓励创新和奖励成功的文化。
1998年政府启动了大学生创业项目(The Graduate Enterprise Program),该项目是专门为18岁和25岁在校学生设计的。此外,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3个英国科学创业中心(UK Science Enterprise Centers)和1个联合组织即全国大学生创业管理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Graduate Entrepreneurship) 等管理机构。这些创业机构对开展创业教育,加强与产业界的联系,支持学生创办企业,鼓励技术转化等方面起到了催化加速的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政府利用专门机构,如“小企业服务”和“商业连接”建立的商业连接网络来服务大学生创业的各类活动,如:为有创业抱负的学生开辟创业途径,提供商业资讯,帮助学生参加技术创业项目,建立各区域大学的沟通并弥补之间的差异。
2.2 美国的大学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创业教育最早出现在美国。1947年哈佛大学商学院引入创业课程,因出于社会经济背景及其他方面的因素,未受到重视。9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业和企业家的精神研究不断拓展,创业教育发展相应地进入了一个新的进程。可以这么说,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从90年代开始到现在,美国创业教育在政府及各方面的支持下,已基本形成社会化的创业教育网络。创业教育在美国形成一个相当完备的社会体系,已经成为国民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美国大多数院校不但将创业教育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或研究方向而且具有完整且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并且强调创业教育思想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而且,美国高校大多配备了雄厚的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对创业教育教师设置了严格的选拔程序。百森商学院在1980年第一个设立创业学讲席教授席位,并且要求创业教育师资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提高了创业课堂的质量和学生进行自我创业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实践,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创业实践活动。除了创业计划大赛,美国各大高校还经常组织创业交流会、创业俱乐部等活动。
3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弊端
3.1 创业教育目标设定的“就业趋向性”
与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兴起与发展推动创业教育相比而言,我国创业教育最重要的因素是来自于社会发展所必需解决的就业问题。据了解,2009年尽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就业人数继续增长。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30余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要扩大就业岗位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随之,学生自主创业教育也随之纳入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之中。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导向造成了高校的创业教育活动主要局限于操作层面和技能层面,创业者创业的动机更主要的是解决生存问题,而不是谋求个人的高层次发展,因此创业者对创业教育的源动力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
3.2 创业教育理念的“误导性”
事实上,创业教育除了是就业教育的一种衍生外,很大程度上更应该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模式的新切入点,是高等教育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创办创业园,以各种方式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创办经营企业、从事商务活动、技术发明、成果转让、技术服务等。据调查显示,温州大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解以“经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居多,分别占48%和35%。对于从事创业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接近50%的大学生认为是“锻炼才干”,次之为“营利”,而不认为要发展自身的能力并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创业。
3.3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孤立性”
与国外较早成熟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相比,中国的创业教育教学还属于萌芽阶段。我国大多数的高校没有把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看作是高等教育主流体系的一部份,在教學管理上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把创业教育教学与专业教学设置相互独立出来。创业教育教学方式单一,现行的教学模式都以课堂讲授加案例讨论来进行。同样教学内容也因学校、教师等因素造成差异很大,没有统一的基础性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3.4 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非专业性”
真正开展创业教育的专业人士很少,很多学校的创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学院派的教师,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严格来讲,需要对创业教育教师设置了严格的选拔程序。而且,创业教育师资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提高创业课堂的质量。
4优化我国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议
针对国内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社会管理服务体系,从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政策体制、创业融资体系、创业管理服务机构等五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
4.1 转变创业教育理念
清华大学创业中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创业教育上,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一般占到毕业生的20-30%,而我国这一比例则不到1%。因此我国应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高度出发,把创业性人才和研究性人才、应用性人才培养摆在同等位置,高校要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育理念,从单纯的知识传授、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
我国目前创业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将创业教育最为就业的延续。事实上,创业和就业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备“创新精神“长期以来,中国“授教”形式的传统教育观念认为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培养人才目标则是研究性和应用性。学校、家长和社会都缺乏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因此中国学生一直都缺乏创业的胆识和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精神“。
4.2 改变创业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创业教育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需要通过明确设立创业学科、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果想要让学生创办的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存活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光靠理论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培养学生的自由个性、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关键因素。需要举办高质量高水平的创业计划大赛、商业计划大赛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
4.3 改变创业教育师资结构。
高校首先應该加强对教师创业意识的培养,另外以输送教师到企业学习的方式,并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创业机会,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让一些骨干教师带着自己设计或研发的具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去创业,以此来增加授课教师的创业经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成功的创业家到高校担任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并促进本校教师和这些兼职教师的沟通,扩大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4.4 完善创业政策体制
我国各级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据“全球创业观察”的调查数据显示,与国际上直接促成创业的均值相比,我国还有显著的差距,如新企业的注册流程还比较繁琐复杂等。因此政府需要在税费征收、小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经营场地、工商管理等方面出台更多鼓励、扶持政策,给学生创业者提供更多的方便。国家应当通过有关政策鼓励银行为大学生创业发放贷款,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期限、减免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限额,最终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解决困难。尝试建立各个层次的“大学生创业基金”,作为大学生创业项目的专项引导性资金和小额贷款担保基金,以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形式借贷给毕业生,通过资金的循环来积累基金。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构建基金与创业企业的网络交流平台,鼓励民营企业家等先富人群加入创业教育投资基金的投资网络,优化创业投资结构。
参考文献
[1] 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 4:79-83.
[2] 张祝秀.美国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考察及启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3:46-48.
[3] 林航.从MAIR模型看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5):146-147.
[4] 郭丽君,刘强,卢向阳.中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8.
[5]林炳坤.英美两国创业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197-198.
作者简介:
谢周承,男(1981-)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经贸管理系,助理讲师
项新新,女(1985-)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系,助理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