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社会对于身体健康和疾病预防重视程度的提升,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业务量大大增加,其重要性得以凸显。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危害较大,通过疾控档案的分析,提升脑卒中防控势在必行。
【关键词】档案管理;脑卒中;防控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近30年来,居民疾病谱已发生重大变化,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以及病残和病死的首要原因。
一、收集整理档案阶段
为获得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研究疾控档案在脑卒中防控中的应用分析,笔者调研了省内主要城市脑卒中报告,并进行总结,发现脑卒中死亡/发病率为0.21左右,主要分布在0.09-0.86之间。进一步分析脑卒中诊断依据和病例报告,认为脑卒中诊断依据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管造影、磁共振、CT、临床症状、生化、心电图、尸检。在上报的数据中,最高诊断依据为血管造影的病例仅占发病总数的0.77 % ;磁共振的病例占22.73%,CT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73.18%,余依次为临床症状(3.30%)、生化(0.01 %)、心电图(0.01 %)。
最后研究分析的是报告卡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两个重要指标,其中完整性指标包括所在地区、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民族、患者编号、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诊断依据、诊断时间、发病时间和确诊时间、确诊医生、审核人等,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最终报告卡完整率是96.21%,主要的不完整报告中、漏失的项目为患者身份证号码和患者编号。和2014年之前相比,报告卡完整率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对报告的及时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该病症诊断到上报的时间间隔大约在7天左右,报告及时率为75%。
二、开发利用疾控档案
在该阶段主要进行了以下两部分的工作:
(一)患者漏报情况分析。患者漏报情况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脑卒中病症随即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疾控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为此开展了针对于重点市县的漏报情况分析。笔者走访了主要的脑卒中诊治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与此同时,调阅了所在辖区内所有的县、市级医疗机构诊治脑卒中患者的病例报告,其中包括脑卒中患者的漏诊报告。另一方面,对于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诊治情况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操作。经过大量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主要脑卒中患者登记点的漏报率均低于1.6%,达到了漏报率的要求,属于可信数据。在此基础上,知道漏报地区进行漏报病例的补报工作,共计补报脑卒中病例501例。
(二)脑卒中病例质量综合评价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针对于重点市县的脑卒中病例,认为病例漏报率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同时死亡/发病率低于0.3,主要项目的填写率较高,报告卡的完整性较高,综合评价脑卒中病例质量较优,推荐作为今后开展工作的依据。通过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技术,发现我省的脑卒中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进一步知道脑卒中疾病防治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应用建议分析
(一)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疾控档案是脑卒中防控中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十分基础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医疗单位管理水平和疾控水平的重要体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提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入手,着力保证档案的保管安全性。
(二)加强疾病宣传。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理念和疾病预防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对于新发疫情的认识还很不足,容易被社会上的谣言鼓动。应收集最新的医病研究成果,并建立相关的研究档案,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进行宣传和科普,例如新闻媒体、社区服务站、广播和中小学医务室等,将最新疫情的发展情况及预防措施进行宣讲,消除人们的恐慌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农村地区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宣传教育。积极编写相关疾病的档案和宣传册,针对于当地农村错误的生活习惯和疾病预防认知,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同时定期组织科研院所专家走进基层、走进农村。
(三)增强疾控档案信息化水平,提升脑卒中报告和管理工作。傳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利用率不高,为此应大力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现阶段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亟须建立规范的脑卒中疾病数据库,为下一步开展大数据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我国脑卒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四、结语
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的研究分析,从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两个角度分析了疾控档案在脑卒中防控中的具体应用,同时结合本省案例,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开展分析研究。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应着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及时整理疫病信息方案、卫生监测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并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途径,提升普通居民查阅和学习的便捷程度。
【参考文献】
[1]程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及档案利用探讨[C] “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6.
[2]刘艳,沈晶,董慧敏,等.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在ICU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22):121-124.
【关键词】档案管理;脑卒中;防控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功能障碍。近30年来,居民疾病谱已发生重大变化,心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以及病残和病死的首要原因。
一、收集整理档案阶段
为获得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研究疾控档案在脑卒中防控中的应用分析,笔者调研了省内主要城市脑卒中报告,并进行总结,发现脑卒中死亡/发病率为0.21左右,主要分布在0.09-0.86之间。进一步分析脑卒中诊断依据和病例报告,认为脑卒中诊断依据可靠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管造影、磁共振、CT、临床症状、生化、心电图、尸检。在上报的数据中,最高诊断依据为血管造影的病例仅占发病总数的0.77 % ;磁共振的病例占22.73%,CT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73.18%,余依次为临床症状(3.30%)、生化(0.01 %)、心电图(0.01 %)。
最后研究分析的是报告卡的完整性和及时性两个重要指标,其中完整性指标包括所在地区、患者姓名、身份证号、民族、患者编号、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诊断依据、诊断时间、发病时间和确诊时间、确诊医生、审核人等,通过数据分析计算,最终报告卡完整率是96.21%,主要的不完整报告中、漏失的项目为患者身份证号码和患者编号。和2014年之前相比,报告卡完整率有了较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对报告的及时性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该病症诊断到上报的时间间隔大约在7天左右,报告及时率为75%。
二、开发利用疾控档案
在该阶段主要进行了以下两部分的工作:
(一)患者漏报情况分析。患者漏报情况分析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脑卒中病症随即登记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疾控档案管理的完整性,为此开展了针对于重点市县的漏报情况分析。笔者走访了主要的脑卒中诊治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与此同时,调阅了所在辖区内所有的县、市级医疗机构诊治脑卒中患者的病例报告,其中包括脑卒中患者的漏诊报告。另一方面,对于乡镇一级的医疗机构诊治情况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操作。经过大量数据的汇总和分析,主要脑卒中患者登记点的漏报率均低于1.6%,达到了漏报率的要求,属于可信数据。在此基础上,知道漏报地区进行漏报病例的补报工作,共计补报脑卒中病例501例。
(二)脑卒中病例质量综合评价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针对于重点市县的脑卒中病例,认为病例漏报率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同时死亡/发病率低于0.3,主要项目的填写率较高,报告卡的完整性较高,综合评价脑卒中病例质量较优,推荐作为今后开展工作的依据。通过运用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技术,发现我省的脑卒中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进一步知道脑卒中疾病防治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应用建议分析
(一)进一步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疾控档案是脑卒中防控中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十分基础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医疗单位管理水平和疾控水平的重要体现。加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从提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入手,着力保证档案的保管安全性。
(二)加强疾病宣传。现代社会人们的健康理念和疾病预防意识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对于新发疫情的认识还很不足,容易被社会上的谣言鼓动。应收集最新的医病研究成果,并建立相关的研究档案,然后通过各种传播手段进行宣传和科普,例如新闻媒体、社区服务站、广播和中小学医务室等,将最新疫情的发展情况及预防措施进行宣讲,消除人们的恐慌信息,维护社会稳定。农村地区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薄弱环节,应加强宣传教育。积极编写相关疾病的档案和宣传册,针对于当地农村错误的生活习惯和疾病预防认知,进行有针对性的宣讲,同时定期组织科研院所专家走进基层、走进农村。
(三)增强疾控档案信息化水平,提升脑卒中报告和管理工作。傳统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性差、利用率不高,为此应大力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现阶段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较为严峻,亟须建立规范的脑卒中疾病数据库,为下一步开展大数据分析奠定扎实的基础,促进我国脑卒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水平。
四、结语
本文通过大量资料的研究分析,从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两个角度分析了疾控档案在脑卒中防控中的具体应用,同时结合本省案例,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开展分析研究。认为未来一段时期内,应着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档案的智能化建设水平、及时整理疫病信息方案、卫生监测档案和仪器设备档案,并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途径,提升普通居民查阅和学习的便捷程度。
【参考文献】
[1]程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管理及档案利用探讨[C] “决策论坛——管理决策模式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 2016.
[2]刘艳,沈晶,董慧敏,等.语言康复训练档案在ICU脑卒中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2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