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86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不同手术方式分别纳入阶梯减压组和常规减压组,常规减压组给予常规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阶梯减压组给予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蛋白(PA)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阶梯减压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减压组(P<0.05)。阶梯减压组术后GCS、NIHSS、MMSE、ADL评分,以及术后血清IL-6、NSE、TNF-α、PA水平等均优于常规减压组(P<0.05)。阶梯减压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减压组(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阶梯减压术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减少,有利于良好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短期预后及神经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浙江省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接受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患者纳入A组(n=32),接受脑部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纳入B组(n=32)。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短期预后情况及神经细胞因子的水平,探究微创引流术对高血压脑
倍尺剪作为棒材生产线的核心设备,其功能精度对棒材成材率和轧制效率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棒材产线上倍尺剪的工艺参数和工作原理,列举了倍尺剪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目的 探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咸宁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感官促醒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昏迷情况、生理状态、30 d内苏醒状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前,2组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运动及格
目的 探究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应用系统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4例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护理满意率、肺部感染率和病死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NIHSS及FMA评分
针对冶金轧钢传动系统提出一种基于实际转速的转矩补偿策略,弥补了传统速度闭环控制响应慢的缺陷,提高了传动系统的动态速降性能。仿真和现场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分析了热连轧管轧机主传动咬钢冲击动态速降的动力学过程,提出了两种改善动态速降的方法,分别是冲击速降阶跃切换补偿和冲击速降微斜坡切换补偿,通过实际工程应用对比,发现冲击速降微斜坡切换补偿策略简单可行,可有效减小动态速降影响并保证速度切换时电流输出的稳定,补偿效果良好。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全球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名第三。我国肝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位列前五,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就诊时可手术切除的患者不到30%。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已在肝癌治疗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将重点对经动脉化疗栓塞、经动脉放射栓塞、经皮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等介入治疗方式,以及介入治疗与分子靶向、免疫联合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目的 观察有创颅内压(ICP)监测应用于危重症脑损伤术后中的效果与护理。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1年2月新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危重症脑损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因特殊因素未行有创ICP监测,仅行常规护理与观察;观察组术后进行有创ICP监测。对比2组脱水剂用量、脑疝形成率、预后。结果 观察组甘露醇平均用量为(846.57±36.84)g,少于对照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脑出血类型,患者多数具有手术指征,具有高致残率及高致死率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命[1-3]。术后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恶化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动态颅内压监测(ICP)可以实时监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指导患者临床用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