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随着进入信息化社会,新的社会形态和新的社交方式正在逐步改变这人类的生活,网络、手机等新的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的社交工具。在这种信息化社会新媒体的环境下,高校的德育环境正在面临一些重大的挑战。下面,笔者将根据多年的高校德育工作经验,结合当今社会的新媒体形势,对于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的挑战简要探析,并给出自己的应对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育;德育环境;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61-02
新媒体是随着社会发展必然产生的,如同曾经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现一样,现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体现,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和益处。但是,在这些新媒体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境和挑战。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间的普及,对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年轻、时尚的群体,对于新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们在给大学生群体带来学习和娱乐的便利同时,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新的影响因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我国使用手机或者电脑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5.38亿,而这其中30.2%的人群是20岁到29岁的青年群体,28.6%的人群是学生。可见,新媒体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为文化道德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高校德育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未对新媒体环境深入探究,未及时采取足够的措施做积极的引导,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做出应对措施是十分迫切的。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高校德育工作经验和对新媒体的了解做出自己的见解。
一、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当今社会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是网络、手机等,它们已经普遍渗透到现今的社会经济、文化中,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益处。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媒体的传播让他们开阔视野,提供了一片全新的学习和娱乐的天地。信息化社会下,书本中的知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新媒体适时而生,能够快速、便捷、无限制地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大幅度提升的信息交流的频率,促进了道德文化的传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交与学习娱乐平台。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价值观的偏差
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新媒体中的娱乐应用占据了他们的很大部分时间,然后这些新媒体管制的缺乏,使得不良信息在大学生之间得到传播,影响这他们的价值观。新媒体的普及在改变着人类以往的传统观念,不可否认地新媒体带来了全球化、自由、效率的良好观念,但是不良信息也充斥着新媒体平台,比如,色情信息、享乐主义、自私自大、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在影响这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出现偏差、迷失。对于部分自主意识观念较为缺乏的大学生,这些信息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出现问题,逐步养成了懒惰、自大、悲观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成长。
2.网瘾等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现今的大学生中,有82.2%对网络有着依赖性,有73.2的大学生表示离不开手机。新媒体的出现本意是为了使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更方便,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在网络和手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网络、手机聊天、购物、看小说、游戏等,特别是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对手机、网络深陷不拔,长时间的娱乐使得他们学习生活失去动力,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神经衰弱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
3.不良文化风气
网络资源丰富,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自由学习的同时,网络使得文化学术抄袭现象的大量产生。网络使得信息交流共享相当便捷、快速,很多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等学术文献时,从网络上下载拼凑,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给文化学术带来了不良的风气。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造就了现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手机在大学生群体间的普及在给他们带来生活、学习的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网络生活丰富,传统高校德育工作单调
现今的大学校园中,上网已经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日常学习交流的方式,这使得他们接收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完全改变。曾经的传统教育中,学生们靠书本、教师、社会环境获取知识,靠电话、信件、面对面交谈社交,而现在一切都已不一样,网络为现在的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教育、情感交流的全新途径。然后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课。显然,这种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已经受到网络的冲击,影响力大幅度减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下的新媒体环境。
(二)网络道德意识多层次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多层次冲击着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往往是设定特定的时间、地点开展,而新媒体出现以后,这种设定变得越来越困难,网络的虚拟和不确定性使得德育工作开展中必要内容针对性和时间、人物确定性丧失。多层次的网络社会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找不到需要教育的对象,无法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三)网络弱化高校德育工作能力
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人际交往的模式。信息社会的新媒体环境使得虚拟的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相互交织,当代的有些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络环境,由于各种原因选择逃避现实,甚至部分出现现实与网络混淆不清、失去自我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大学生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巨大落差下,对自己不能正确的定位和认知。所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时出现了困难,无法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德育观念。网络的丰富、多元打破了传统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占据大学生正确的学习生活时间,并且传播着不良的风气和价值观念。高校德育工作应该采取措施,重新夺回主动权,获得德育教育的主导地位,传播正确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三、高校德育环境面对挑战应采取的措施
信息化社会下的新媒体环境具有虚拟、自由、无序的特征,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新媒体过程中道德文化的多样和多变,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思考如何采取科学、全面的应对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适应新媒体环境
现今社会,随着信息社会下的新媒体的普及,手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高校德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应该主动改变传统观念,科学地认识、掌握新媒体的特性,开创新的德育工作模式,扩展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适应新媒体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思想与言论的表达具有直接、丰富的特点,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多采取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来替代理论教育,比如网络上的专题活动、实践活动,加大在新媒体上德育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道德比现实社会道德更多元、丰富、自由,这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造就,是无法避免的,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德育工作更加开放和多元,保持德育工作的话语能力、坚持科学正确的价值方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抱负,构建适应信息社会下新媒体环境的信息德育工作体系。
(二)合理引导新媒体环境,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随着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对信息社会新媒体越来越重视。新媒体在传播丰富的信息的过程中,对人们的观念、思想也起着引导和教育作用,因此对新媒体作正确地引导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促使新媒体能够给人们传播正确的观念和思想。信息社会的新媒体环境下,一切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都是源于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和德育工作未及时向新媒体延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有好有坏,使得网络道德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很难去规范,起到制约人们行为的作用,这种仅仅立足在虚拟网络环境的道德体系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应该对新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网络和现实相结合,让网络道德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相统一,依据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去评判网络活动、制约网络行为,在多元、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塑造高尚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尽快改革,结合新媒体建立新型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利用新媒体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高校在加强信息化现代化的硬件建设的同时,应该大力营造正确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气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宣传和活动,还需要利用新媒体手段,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扩展深入,从网络、手机、社团等多方面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借助新媒体作为传播道德文化的载体,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德育新模式。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作为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是一把双刃剑,需要高效德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加以利用,在新媒体平台中充分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科技本身是没有褒贬利弊的,这需要人们正确的利用引导,因此,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利用新媒体,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让德育教育工作途径得到扩展,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有效地加大高校德育工作的力度。
(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道德水平
不论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任何科技产物都是人们方便生活的工具,人在是一切道德活动的主体。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根源出发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实现自我约束,自觉按照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静芳,陈进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2(6):115-119.
〔2〕吴丽.因势利导,变“诱因”为“手段”——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科教导刊,2010(25):130-131.
〔3〕谢冬玲.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8):178,186.
〔4〕宋宏福.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2):115-117.
〔5〕张爱华,王振刚,宋雪峰,等.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44-46.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教育;德育环境;挑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9-0261-02
新媒体是随着社会发展必然产生的,如同曾经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出现一样,现今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体现,它们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和益处。但是,在这些新媒体改变我们的生活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境和挑战。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间的普及,对高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大学生作为年轻、时尚的群体,对于新事物都有着强烈的欲望和好奇心,因此,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们在给大学生群体带来学习和娱乐的便利同时,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新的影响因素。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权威统计,我国使用手机或者电脑上网的人数已经达到5.38亿,而这其中30.2%的人群是20岁到29岁的青年群体,28.6%的人群是学生。可见,新媒体已经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些新媒体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为文化道德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但是高校德育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未对新媒体环境深入探究,未及时采取足够的措施做积极的引导,这对高校的德育工作产生的巨大的冲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环境面临的挑战分析和做出应对措施是十分迫切的。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根据自己的高校德育工作经验和对新媒体的了解做出自己的见解。
一、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当今社会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是网络、手机等,它们已经普遍渗透到现今的社会经济、文化中,为人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和益处。对于大学生来说,新媒体的传播让他们开阔视野,提供了一片全新的学习和娱乐的天地。信息化社会下,书本中的知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新媒体适时而生,能够快速、便捷、无限制地为大学生提供信息资源,大幅度提升的信息交流的频率,促进了道德文化的传播。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重要的社交与学习娱乐平台。
(二)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1.价值观的偏差
随着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新媒体中的娱乐应用占据了他们的很大部分时间,然后这些新媒体管制的缺乏,使得不良信息在大学生之间得到传播,影响这他们的价值观。新媒体的普及在改变着人类以往的传统观念,不可否认地新媒体带来了全球化、自由、效率的良好观念,但是不良信息也充斥着新媒体平台,比如,色情信息、享乐主义、自私自大、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社会风气。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正在影响这大学生的价值观,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出现偏差、迷失。对于部分自主意识观念较为缺乏的大学生,这些信息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出现问题,逐步养成了懒惰、自大、悲观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成长。
2.网瘾等心理问题
根据调查,现今的大学生中,有82.2%对网络有着依赖性,有73.2的大学生表示离不开手机。新媒体的出现本意是为了使人们的工作、学习、交流更方便,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在网络和手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的时间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使用网络、手机聊天、购物、看小说、游戏等,特别是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网瘾问题日益严重,对手机、网络深陷不拔,长时间的娱乐使得他们学习生活失去动力,出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神经衰弱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学习。
3.不良文化风气
网络资源丰富,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自由学习的同时,网络使得文化学术抄袭现象的大量产生。网络使得信息交流共享相当便捷、快速,很多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等学术文献时,从网络上下载拼凑,抄袭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给文化学术带来了不良的风气。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
新媒体的普及造就了现今的信息化社会,网络、手机在大学生群体间的普及在给他们带来生活、学习的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网络生活丰富,传统高校德育工作单调
现今的大学校园中,上网已经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日常学习交流的方式,这使得他们接收知识、接受教育的方式完全改变。曾经的传统教育中,学生们靠书本、教师、社会环境获取知识,靠电话、信件、面对面交谈社交,而现在一切都已不一样,网络为现在的大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教育、情感交流的全新途径。然后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的方式是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课。显然,这种开展德育工作的方式已经受到网络的冲击,影响力大幅度减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社会下的新媒体环境。
(二)网络道德意识多层次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多层次冲击着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模式。传统的高校德育工作往往是设定特定的时间、地点开展,而新媒体出现以后,这种设定变得越来越困难,网络的虚拟和不确定性使得德育工作开展中必要内容针对性和时间、人物确定性丧失。多层次的网络社会使得高校德育工作找不到需要教育的对象,无法开展有效的德育工作。
(三)网络弱化高校德育工作能力
网络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传统信息传播模式,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人际交往的模式。信息社会的新媒体环境使得虚拟的网络环境与现实生活相互交织,当代的有些大学生倾向于虚拟的网络环境,由于各种原因选择逃避现实,甚至部分出现现实与网络混淆不清、失去自我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网瘾等心理问题的出现。这些大学生在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巨大落差下,对自己不能正确的定位和认知。所以,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时出现了困难,无法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德育观念。网络的丰富、多元打破了传统高校德育工作模式,占据大学生正确的学习生活时间,并且传播着不良的风气和价值观念。高校德育工作应该采取措施,重新夺回主动权,获得德育教育的主导地位,传播正确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三、高校德育环境面对挑战应采取的措施
信息化社会下的新媒体环境具有虚拟、自由、无序的特征,这使得当代大学生在接触这些新媒体过程中道德文化的多样和多变,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环境下,思考如何采取科学、全面的应对措施变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适应新媒体环境
现今社会,随着信息社会下的新媒体的普及,手机、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高校德育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应该主动改变传统观念,科学地认识、掌握新媒体的特性,开创新的德育工作模式,扩展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适应新媒体环境。在网络环境中,思想与言论的表达具有直接、丰富的特点,所以,在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该多采取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来替代理论教育,比如网络上的专题活动、实践活动,加大在新媒体上德育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力度。新媒体环境下,网络道德比现实社会道德更多元、丰富、自由,这是由于网络的开放性特点造就,是无法避免的,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利用这一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德育工作更加开放和多元,保持德育工作的话语能力、坚持科学正确的价值方向,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远大的理想抱负,构建适应信息社会下新媒体环境的信息德育工作体系。
(二)合理引导新媒体环境,提升大学生的素质
随着新媒体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人们对信息社会新媒体越来越重视。新媒体在传播丰富的信息的过程中,对人们的观念、思想也起着引导和教育作用,因此对新媒体作正确地引导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促使新媒体能够给人们传播正确的观念和思想。信息社会的新媒体环境下,一切的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都是源于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和德育工作未及时向新媒体延生。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已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已经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有好有坏,使得网络道德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很难去规范,起到制约人们行为的作用,这种仅仅立足在虚拟网络环境的道德体系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高校的德育教育应该对新媒体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网络和现实相结合,让网络道德和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相统一,依据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去评判网络活动、制约网络行为,在多元、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塑造高尚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在网络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尽快改革,结合新媒体建立新型的德育工作模式。
(三)利用新媒体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校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品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感染作用,高校在加强信息化现代化的硬件建设的同时,应该大力营造正确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气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的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宣传和活动,还需要利用新媒体手段,使得校园文化的内容扩展深入,从网络、手机、社团等多方面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借助新媒体作为传播道德文化的载体,实现现代化信息化的德育新模式。网络普及的今天,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网络作为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是一把双刃剑,需要高效德育工作者积极引导,加以利用,在新媒体平台中充分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的,科技本身是没有褒贬利弊的,这需要人们正确的利用引导,因此,高校德育工作需要利用新媒体,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变为机遇,让德育教育工作途径得到扩展,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有效地加大高校德育工作的力度。
(四)提升大学生的自我道德水平
不论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任何科技产物都是人们方便生活的工具,人在是一切道德活动的主体。因此,高校德育教育工作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着力提高大学生的自我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理念,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根源出发开展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实现自我约束,自觉按照现实中的道德规范在网络中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张静芳,陈进华.新媒体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挑战及其对策[J].道德与文明,2012(6):115-119.
〔2〕吴丽.因势利导,变“诱因”为“手段”——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挑战与创新[J].科教导刊,2010(25):130-131.
〔3〕谢冬玲.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J].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8):178,186.
〔4〕宋宏福.当前高校德育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2):115-117.
〔5〕张爱华,王振刚,宋雪峰,等.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44-46.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