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纺织品上的帛画,较之帛画更为古老的彩陶画和岩画奠定了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个性基础。到两汉魏晋时期,由于宗教文化及域外文化的融入,出现了大量的宗教绘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也随之出现。南朝时期,宋宗炳就以“畅神”作为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同一时期的王微则主张以“画之情”作为山水画的审美学说。宋代开始,山水画真正进入了鼎盛时期,宋元画家以自然山水为始,不同皴法的成熟运用,描绘各地的自然山川,加之情感寄托,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开创了山水画的新局面。
中国山水画赏析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对美的热烈追求的开始,喜欢打扮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和欣赏艺术作品。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也极其欢迎对其审美的引导,渴望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初中美术教材的引导,在欣赏评述领域学生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审美要求。山水画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对于山水画并不陌生,简单的去赏析一幅山水画,在其构图、色彩、描绘对象上,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并能够进行赏析的,但是欣赏山水画,只注意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还远远不够。当然这是基础,必须从这里入手,山水画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树石木,它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这正是其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講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学生在意境的赏析上还是有些困难的。
画家去创作一幅山水画的需从山水画的选题、构思、笔墨语言、景之布局等,而这一切只是构成山水意境之前提,只有高超的画技的表达,结合作者的学养、品格、心境等特点,才能完好地表现出画之意境。
学生对于山水意境美的深入感受则需进行以下几点:
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中国的山水画似乎在画山、画水,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画山画水,它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哲思上,它强调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前者是载体,后者是核心。画家是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化身,来表达画家对天地玄黄的感受。所以,自古以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说,“美,就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这里就道出了西方风景画的追求。但山水画除了对美的追求外,更高层次的是“天人合一”,强调“得意忘象”,更强调象外之象。所以在赏析山水画的同时,不仅仅是风景的再现而是一种意境的传达,在进入意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其山水画中所带来的各种美感,去想象画中的美丽景象。
二、文化知识的储备的重要性
在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名作的时候,首先不仅只是看画,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涵养,清楚这幅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的时代环境,有什么时代特点,背景,作者的生活状况等等,其次还要摸清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的思想,当时的心境等,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感受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美。如石涛《李白诗意图》,此画表现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诗意。右下角为山间房舍,中间为飘渺的山峰,上部为空白的蓝天,景象空阔、苍茫,虽然能够根据景象进入意境,但是如果不了解诗人这首诗所传达的思乡之情,还是感受不到画家所传达的意境感。如《江山如此多娇》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傅抱石关山月老先生创作出的巨作,如果没有对毛泽东主席《沁园春 雪》这篇描绘大好河山诗词的理解也将很难去赏析这幅名作,更不能感受此画意境美,感受中国大好河山。
三、让学生感受山水画意境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意境美的表现特征
山水画如同文学中的诗歌,它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必须有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上乘的山水画作品,应是画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二者的统一。意境表现是山水画作品中画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转化为艺术后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美。这种美,源自生活,造化自然。意境是意和境的有机结合,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题材与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意境美在情感、空间境象、形式语言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来解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一)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情景交流”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山水画意境来源于生活之景,再到心中之情,从而达到形神统一的艺术境界,山水画不仅仅是生活之景的再现,而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画家重视山水画中的精神旅程,而达到洗身、养心、澄怀、畅神的灵境。宋代画家范宽正是因为“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才有了《溪山行旅图》的雄浑之境,画家的主观情感不同,艺术意境也是无限多样的,画家的“心”与自然的“魂”相融合,就构成了画家笔下所描绘的“世界”,这便是渗透万物运行规律及自然精神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二)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空间境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深远含蓄,具有独特性,山水画同时强调空间意境,启发欣赏者的想象力。如石涛的山水画构图或奇险或空灵,苍穹有劲,饱满有张力,并且以空间融合的手法表达一种意境,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的绘画大多通过散点透视刻意经营与创造艺术境像,所以他的山水画别具个性特征。历代画家的创作经验揭示了意境创新与空间境象的关系,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从而适应内容变化的需要。
(三)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形式语言
绘画作品中有意境,才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而为了表达意境,需要掌握意境的表现手法及手段,即画面形式语言的使用。表达其意境的构图规律和笔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等,因此形成了创作方法的多样性。笔墨境界是山水画意境的重中之重,通过笔墨去创造画面之气、神、韵。笔墨入胜境,必定超越自然。而一幅画的成功,还要探究它的构图、布局、位置等,但只有对画中的形式语言有通透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感受画家表现出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个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教会学生在意境美入手赏析中国山水画,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对民族文化的弘扬。
中国山水画赏析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对美的热烈追求的开始,喜欢打扮喜欢赏心悦目的东西和欣赏艺术作品。处于这个时期的学生也极其欢迎对其审美的引导,渴望审美能力的提高。通过初中美术教材的引导,在欣赏评述领域学生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审美要求。山水画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学生对于山水画并不陌生,简单的去赏析一幅山水画,在其构图、色彩、描绘对象上,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并能够进行赏析的,但是欣赏山水画,只注意笔法、墨法、章法及色彩,还远远不够。当然这是基础,必须从这里入手,山水画描绘的是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树石木,它的形式美,色彩美,甚至充满着节奏美,旋律美。其结构是开放的,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这正是其博大,充满生机活力的原因。中国山水画讲究写意,講究气韵生动,讲究意境,学生在意境的赏析上还是有些困难的。
画家去创作一幅山水画的需从山水画的选题、构思、笔墨语言、景之布局等,而这一切只是构成山水意境之前提,只有高超的画技的表达,结合作者的学养、品格、心境等特点,才能完好地表现出画之意境。
学生对于山水意境美的深入感受则需进行以下几点:
一、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中国的山水画似乎在画山、画水,但实际上又不仅仅是画山画水,它是建立在中国的文化哲思上,它强调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前者是载体,后者是核心。画家是通过山水画将山水作为天地化身,来表达画家对天地玄黄的感受。所以,自古以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说,“美,就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这里就道出了西方风景画的追求。但山水画除了对美的追求外,更高层次的是“天人合一”,强调“得意忘象”,更强调象外之象。所以在赏析山水画的同时,不仅仅是风景的再现而是一种意境的传达,在进入意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其山水画中所带来的各种美感,去想象画中的美丽景象。
二、文化知识的储备的重要性
在引导学生欣赏山水画名作的时候,首先不仅只是看画,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涵养,清楚这幅作品产生的背景,作者的时代环境,有什么时代特点,背景,作者的生活状况等等,其次还要摸清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他的思想,当时的心境等,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才能感受山水画所传达的意境美。如石涛《李白诗意图》,此画表现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诗意。右下角为山间房舍,中间为飘渺的山峰,上部为空白的蓝天,景象空阔、苍茫,虽然能够根据景象进入意境,但是如果不了解诗人这首诗所传达的思乡之情,还是感受不到画家所传达的意境感。如《江山如此多娇》整幅画面表现出新中国生机勃勃的景象,以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为内容,傅抱石关山月老先生创作出的巨作,如果没有对毛泽东主席《沁园春 雪》这篇描绘大好河山诗词的理解也将很难去赏析这幅名作,更不能感受此画意境美,感受中国大好河山。
三、让学生感受山水画意境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意境美的表现特征
山水画如同文学中的诗歌,它可以没有明确的主题,但必须有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上乘的山水画作品,应是画者主观的意与客观的境二者的统一。意境表现是山水画作品中画家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转化为艺术后所传达出来的意境美。这种美,源自生活,造化自然。意境是意和境的有机结合,是情与景的水乳交融,是题材与思想感情的和谐统一。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意境美在情感、空间境象、形式语言等方面的表现特征来解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一)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情景交流”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山水画意境来源于生活之景,再到心中之情,从而达到形神统一的艺术境界,山水画不仅仅是生活之景的再现,而是艺术家思想感情的熔铸。“凡所游履,皆图之于室。”画家重视山水画中的精神旅程,而达到洗身、养心、澄怀、畅神的灵境。宋代画家范宽正是因为“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才有了《溪山行旅图》的雄浑之境,画家的主观情感不同,艺术意境也是无限多样的,画家的“心”与自然的“魂”相融合,就构成了画家笔下所描绘的“世界”,这便是渗透万物运行规律及自然精神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二)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空间境象”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深远含蓄,具有独特性,山水画同时强调空间意境,启发欣赏者的想象力。如石涛的山水画构图或奇险或空灵,苍穹有劲,饱满有张力,并且以空间融合的手法表达一种意境,寄托自己的情思,他的绘画大多通过散点透视刻意经营与创造艺术境像,所以他的山水画别具个性特征。历代画家的创作经验揭示了意境创新与空间境象的关系,摆脱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从而适应内容变化的需要。
(三)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形式语言
绘画作品中有意境,才能让欣赏者产生共鸣。而为了表达意境,需要掌握意境的表现手法及手段,即画面形式语言的使用。表达其意境的构图规律和笔墨形式的探索与研究等,因此形成了创作方法的多样性。笔墨境界是山水画意境的重中之重,通过笔墨去创造画面之气、神、韵。笔墨入胜境,必定超越自然。而一幅画的成功,还要探究它的构图、布局、位置等,但只有对画中的形式语言有通透的理解,才能更好的感受画家表现出的意境美。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一个极具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品种,教会学生在意境美入手赏析中国山水画,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传承,对民族文化的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