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平台和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要培育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大学生在知、情、意、行中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优化教学内容,拓展铸牢范围;创新教学方式,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完善教学保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思政课是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学习平台和重要途径.高校思政课要培育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命运共同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让大学生在知、情、意、行中深刻领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意蕴,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优化教学内容,拓展铸牢范围;创新教学方式,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完善教学保障,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支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观点,是新时代开展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在新形势下,要切实加强和完善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夯实理论基础和认知基础,让大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在实际行动中夯实知识成果,不断锤炼本领,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本文以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为研究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存在问题、品牌建设途径以及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希望为大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思考.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着生产管理粗放,机械化程度低;品牌意识淡薄,市场形象不突出;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人才总量不足,产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企业品牌和区域公用品牌是推动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两大主要途径.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有四个路径:挖掘地理标志,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创新产业模式,夯实乡
2019—2020年新疆史研究蓬勃发展.在全国的区域史研究之中,新疆(西域)史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备受学界的瞩目,显示出新疆(西域)研究在全国的影响力.研究史料拓宽到史书、档案、(佛经和图经)写本、文书、图志、报刊、信札、墓志、族谱、纪行、游记、方志、墓志、砖志、报刊、民间传说、口述史等文本.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多语种文献,尤其是重视英文、俄文、德文等外文文献,以及藏文、满文、于阗文、粟特文、回鹘文等少数民族语文资料.新疆史研究在选题上继续侧重于政治史、历史地理及文献学.政治史的重点是行政管辖、朝贡宗藩与域外
研究文化润疆驱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新时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为逻辑起点,以马克思主义为原点,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为基点,以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支点,围绕“为谁而润”“润什么样的人”“由谁来润”“用什么文化来润”和“如何来润”五个基本问题,集中在“润”字上下功夫,多元协同,共同促进新疆高校各族师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驱动新疆高校提升意识形态管理能力,彰显马克思主义在新疆高校的话语权,确立党在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牢控意识形态阵
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民族何以是一个”的强力回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经之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公共空间充任着承载定位功能、链接情感指向、诠释认知内涵的工具性媒介,并发挥场域功能承载集体记忆、生产身份归属、展演共同体价值,在以刻写集体记忆、再造个体认同、强化共同体价值为理路的公共空间营造中,对“想象的共同体”进行了必要的情境化呈现.在聚焦共性的前提下,通过再造公共空间这样的“物质-精神”共构基点,为切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牢牢扭住新疆工作总目标,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这五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整体,方向非常明确、内涵极为丰富,是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四梁八柱,其中,文化润疆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