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b13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企业岗位空缺和大学生就业难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却同时并存。所以,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谓创新创业导向,就是将高校的基本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建立多元化和渗透式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理论教学,注重实践、课程建设以及项目研究,不断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建一套融合性、渗透性强的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新创业 ; 人才培养 ;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4-02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属于“受聘型”。也就是说,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通常会被选拔到政府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去工作。最近十余年来,伴随国家政策的日渐深入和国内高校不断倾向于进行创业教育,社会上开始尤为关注“创业型”这一新型就业方式。早前的“受聘型”就业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近年来新型的“创业型”就业则重视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所以,目前我国高校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不断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使之更加适应就业。笔者列举了土木工程专业,剖析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状况,并以此为基础,对创新创业导向的内涵进行了深刻探讨,以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多元化渗透性人才培养模式。
  一、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国内高校人才培养缺乏有效供给。这里所说的有效供给是指高校为用人单位培养的人才中符合质量要求的数量。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现象。但是,一些用人单位却找不到自己所需的人才。造成这种情况的关键原因是部分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就如土木工程专业,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然无法避免种种不足:第一,以高校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的导向,没有超前先进的人才培养观念。在设计人员培养方案时,没人重视企业和大学生的需求及想法,过于注重既有资源、专业以往的发展情况和高校教师的诉求。第二,培养目标呈现出严重的同质化现象,没能严格依照岗位需求制定培养规格。大多数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是大同小异,学生就业缺乏较强的针对性,专业特色不足,不能密切兼容行业特征,无法满足目前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差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高校没能对学生的创新和创业需求予以充分考虑就制定了培养人才的标准。所以,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都缺乏一套合理的衡量标准。第三,课程的内容和设置没能与岗位的实际需求相符。很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依然沿用了传统方式,没能有效对接高校学生就业素质能力要求。多半为理论课时,极少开展实践,学生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大多数为必修课程,很少有选修课,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第四,人才培养目的缺乏一套与之匹配的考核体系和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多半是讲授理论知识,使得企业管理实践缺乏;多以笔试的方式考试,形式比较单一,没能有效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利于培养高校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为了促进学生创业和就业,应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模式。
  二、建立多元化、渗透性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过程进行有机融合,就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人才培养,就是采用一定的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的方式,依据特定的质量标准,采用既定路径实现预期目标。庞鑫培表示,提升教育质量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根本。自2002年我国教育部确定清华、北航等九所大学为创新创业试行高校后,开始慢慢发展成为创新创业三种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注重其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这几种模式的共性。以此为基础,建立“多元化、渗透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从众多途径出发,结合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课程设置、目标、教学方式与手段等,以期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构成“多元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维度
  其中,“多元化”就是指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存在几个维度,本文认为有六个。“渗透式”指的是各大人才培养模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及相互影响,以协调统一整个教学模式。高校的人才培养就是将以往的理论知识教学变革为以创新创业为基础,基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着重建设课程,并辅之以个性发展和文化素养的养成,通过具体项目,形成“多元化、渗透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要内容如下所述:
  1.根据创新创业需求来设置课程体系。在建设创新创业人才能力结构体系时,务必要根据相应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进行构建时,必须要依照学生的能力对具体情况予以分解,从而确定相应的课程名称、内容、模块以及结构。
  2.理论教学体系要以学生为基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从原本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创造者。教师应注意,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融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仿真模拟以及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并引领学生去企业实习,以便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进一步强化专家、学生、教师三方面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知识得以增加、创新思维得到发展。
  3.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企合作为基础。针对学生的实训,要遵循企业化原则,针对校外的实训,应该遵循教学化的原则。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基地和校内实验教学中心的创建。要致力于创业和创新问题的處理,不断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创业实践和管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以生活行为为基础建立素质养成体系。在课外延伸课内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課程体系中的品行教育、心理教育以及人文素养。基于高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对其创新创业的意识与人格进行培养;采用组织创业论坛、社团或者模拟公司的形式,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   5.以项目研究为基础建立创业服务体系。首先,提倡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组织学生积极申报学校、地区乃至国家的创新创业项目,这类项目从申报到调研与具体研究的全程均是由学生团队来完成的。其次,引领学生参与到教师研究项目之中,研究相应项目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由企业专家或者教师负责指导与咨询,引导学生参与创业或创新,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6.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建立能力拓展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素质及心理特征,通过各种课外活动课或自由课,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好以及业余兴趣,使学生创新创业需要的技能和知识得到补充,对他们的个人潜力予以挖掘,使其个性发展能力得以提升。
  (二)“多元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运行
  理论、实践、项目、课程、个性发展和素质养成这六部分是“多元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子系统。这几个维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渗透。并且,理论教学属于基础部分,实践教学为重要内容,课程建设使为关键之处,并辅之以个性发展以及素质养成。实践能力及理论基础都包含在课程建设之中,以课内为主,不断向课外延伸,二者之间呈因果关系,相辅相成;学生品行素质与专业能力并驾齐驱,做到既突出个性,又没有忽视其综合素质。以期通过“多元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显著提升。
  1.渗透“课程建设”和其他的维度。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方式取决于课程的模块与内容;如果课程不同,所选的研究方式与项目也不尽一致;课程的讲授与建设在课堂上有所呈现,并在学生的课外生活中有所延伸;人才培养的共性与基础通过课程建设得到满足,而其中作为一种补充的个性发展则是以学生个体差异为基础所形成的。所以,课程建设必须要与其他维度,如素质养成、个性发展等进行互动和渗透。
  2.渗透理论教学和别的维度。实践教学的开展要基于理论教学,又在课程建设的改革中反馈教学结果,如果缺乏理论教学,则意味着素质养成和项目研究的理论支撑不足,需要个性发展的进一步完善与细化。
  3.渗透实践教学与其他維度。要密切联系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二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课程建设当中,实践是尤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包含了内容、教材、教学方式等。项目研究同实践教学课互为促进、共享资源。比方说,不仅可以将社会调查归类到实践教学中,同时也能将其归类到项目研究中,使实践与项目研究能够有机融合起来。素质养成的基本能力可通过实践培养,反之,实践教学效果可通过素质养成得以提升。并且能从中挖掘出学生的潜力,以便促进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4.渗透项目研究与别的维度。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其效果都可以通过项目研究得到检验。所以,渗透项目研究和别的维度能促进课程教学的改革。通过项目研究,能让学生团队培养顽强的奋斗精神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其个性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养成。
  5.渗透个性发展和素质养成与别的维度。这也是“多元化、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项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在前文已有所提及,此处不再重复赘述。总的来说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打破了单一维度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及质量标准,而是需综合其他各个维度,使之紧密融为一体,促使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为一个有机整体,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高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强化,为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彦龙, 李庆满, 杨皎平.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多元渗透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3):108-111.
  [2]杨佳利. 以创业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 2015(5):165-169.
  [3]张广超, 袁嘉奕. 创新创业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商业经济, 2015(8):92-93.
  [4]张敏.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16(3):42-42.
其他文献
【摘要】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大类招生基础培养阶段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如何在该阶段使学生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两个专业的基础知识、培养方向及未来发展有更明确的规划和选择,我校结合自身和其他院校的优秀经验,采取了模块化的教学思路及方法改革,为各专业间的平衡做好铺垫。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础 ; 大类招生 ; 模块化  【课题项目】课题名称:建筑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程体系建设研究-2015YB-037。
本文从内蒙古丁肝患者血清中提取丁肝病毒,经RT-PCR与PCR,使用PET43a表达质粒及:HDV L-Ag 5′和3′端引入His标签获得丁型肝炎病毒L-Ag重组表达质粒,转化BL21(Rosetta)宿主菌, IPT
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设计与策略运用对于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对于教学效果的优化,对于师生之间情感互动都有着一定程度的积极影响与强化作用.基于此原因,
目的:本研究以狼疮性肾炎模型小鼠MRL/1pr为研究对象,探讨狼疮鼠肾小球nestin和足细胞中活化型caspase-3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小鼠蛋白尿的关系,以阐明足细胞损伤在狼疮性肾炎发病
【摘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社会精英阶层的骨干,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班人,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未来的法制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有效的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强调对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对
语言迁移特别是母语负迁移是造成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分析语音、词汇、句法、语篇、语用四个方面的语言迁移现象进行分析,从而为二语习
【摘要】目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是高校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在广西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很好地融入此内容,深入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高职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文章从校园第二课堂中的武术文化社团入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武术文化 ; 社團 ; 高职 ; 校园文化建设  【基金项目】
【摘要】医学院校重在培养医药人才,不仅专业强,而且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很高的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本论文针对结合专业教学构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专业教学 ; 医学院校 ; 思想政治教育课 ;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013-01 
【摘要】基于web平台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旨在运用网络技术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网络化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记录和处理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产生的各种心理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传统的教育手段改变为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登记、建档、统计、查询等工作,建成一个质量高、效率高、信息化的教育与管理系统,逐步形成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专家、年级
【摘要】问题意识培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方法,其模式在于教学中以“问题”为核心,教师在教学中结合理论热点、时事焦点、生活难点,引导大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发挥主体意识,探究、反思理论,进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认同,增强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培养大学生形成善于发现问题的思维,养成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乐于思考的能力品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