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型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te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如同“万丈高楼平地起”,语文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都至关重要。高中语文课程要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还要能够帮助学生发掘其自身潜能,以促进其更加深刻地了解自己,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并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我们对有效教学的相关研究以及思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在高中课堂上进行教学,从而降低在教学上所消耗的成本。所以我们现如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及影响,其次对高中课堂的有效教学展开探讨也有助于教师提高其自身的基础教学技能,使其在专业水平以及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促进其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以及创新。而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以及课堂模式进行不断的思考,可以让教师自发地进行改变,进一步激发其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创新知识传授的方式。与此同时也能够激励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为教学奠定深厚的基础。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概述
   (一)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内涵
   一方面来看,如果在课堂的教学中不能为学生带来任何有意义的提升以及影响,就可以认为课堂是无效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以学生的发展进步为基础进行,一切的目标以学生技能的提升以及相关发展空间的扩大为基础进行展开。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以教学规律作为基础开展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学生促进其自身技能的提高,以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维发展也是我们在教学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还应当以注重其身体健康为前提开展相关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促进学生的长期发展目标,以肩负为国育才的使命来完成有效教学。
   (二)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或表现
   与外国学者对有效教学涵义的认识相对应,我国学者对有效教学的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的有效性上。例如,肖川教授认为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教师的讲授具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能够给学生以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教学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的经验系统,重视教学过程应该具有探索性和交往性。魏红、申继亮教授采用特定的教学评价量表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教學表达清楚、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教学重点难点突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对评价教师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特征。还有学者将有效教学的特征推广到有效教师的能力结构或素质结构。例如,杨秀清教授认为,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教师的批判反思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根本指标,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有效教学的动力保证。
   三、当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够调动学生的有效思维
   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中,设计问题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而有效思维有是与特定实践活动相联系的。但是,经常会看到教师频繁地使用“为什么”“怎么”之类提问,学生在课堂根本来不及思考;又过多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选择性问句,因为太容易,学生根本不用思考。这样的提问到头来启而不发,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没有主见,只答不思,只听不悟,难以发展、激活思维,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相反却窒息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事实上,提问过多不仅烦琐费时,而且会导致学生随大流,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使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突出,难点得不到解决,从而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提问应尽量做到既科学又经济,努力达到“多一问嫌多,少一问不足”的绝妙境界,从而保证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有效思维发展。
   (二)不能够明确教学目标
   思维型教学的目标指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品质、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
   在创新型、思维型课堂的标准下有些教师完全将主体放在学生身上,将所有权利归于学生,教师不能够或者觉得不需要用恰当地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不能运用观察和实验展示有关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现象和过程;联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教学。走向了一个极端,一切内容交给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甚至让学生自己创建教学目标,而教师则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使得学生在相关的教学目标上没有人进行监督以及把关。整个课堂呈现出一种教学目标模糊或者无目标的现状。而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没有尽到相关的责任,如果任其发展,教学目标以及概念会越来越不明确,那么对其相关素养的养成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除此之外,有些教师对于其相关的教学目标设定并不认真。不重视其相关目标的确立。对学生的相关基础以及兴趣并不了解,对知识的切入点存在模糊的问题,将所有知识以及知识点笼统概括,并不突出其相关难点和兴趣点。使得学生对其没有产生兴趣,以及不能够深入了解,由此直接促成了学生的课堂效率不高。
   (三)不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比如问题情境、探究情境、互动情境等,都可以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而课堂教学进行的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课前会对教学实施细节进行具体安排和设计,甚至老师该说什么话,学生会怎么回答,要怎么回答等,这就是我们所讲的“预设”。但是,新的思维型课程理念更强调认知冲突后的课堂“生成”,即教学过程的建构与成长,是师生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发生交互作用,是师生、生生在交往与对话中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死抠自己教案或课件的现象比较严重,“穿新鞋走老路”,固守传统,重预设而忽视生成;或一味地将学生往自己预先设计的程序里拉,往设计好的标准答案里套,导致课堂教学出现尴尬和失控的局面。这样的形式化的教学,不是有效教学,更没有真正地考虑学生的发展。
   四、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建议
   (一)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有效教学,我们应该在实际情况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思维特点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特征,将课程目标进行明确的分解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上,让每一堂课都有重点,每一节课能完成一到两个教学目标,让每一节课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期待。设想一下,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就可以扎实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并且促进其自身人格的发展及个性的变化,整体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关注教学效益
   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需要学生主体怀抱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任何强迫或外力干涉下所进行的学习,那都是无效的、无益的,无法实现主观认识上的任何改变。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教学的效益,真正让学生想学、乐学,沉浸在知识获取的愉悦之中,是我们始终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之一。
   (三)关注准备策略
   在准备过程中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们要注重课前的准备过程,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对学生的发展角度看,有效教学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自身发展上有更大的空间,提升其学习兴趣以及对学习的渴望和对课堂的认可。从对教师的发展看,有效教学的要求和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技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从思维型课堂和新课程改革的方面上来看,有效教学是我们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并且与课程改革相辅相成——如大浪淘沙,优胜劣汰,摒弃老旧的教学模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促进基础教育早日达到新境界,开创新局面,为进一步提升国民的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
   刘瑜,硕士,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需要遵循历史主线,纵观高中语文学科20多年来的教学,在课程改革与核心素养的视角之下,本学科的教学正经历着一些显著的变化,从三维目标的实现
期刊
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教师把写作知识作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上给学生大量讲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联想、想象等表现手法,写作课成了写作知识讲解
期刊
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加之我们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社会赋予语文更多的意义,这样对语文及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要想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还要具备正确的教学方法、手段。由于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语文阅读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为了有效改善、解决这一问题,语文教师应积极革新、优化教学理念、方法。其中,比较阅读逐步被老师在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所说的发散思维,指的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的信息,是一种寻求变化、多方探索答案的思维形式,也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的活跃期,教师可以把握住这个时期,提升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多角度解决方法,促使他们展开深度阅读。   一、解读矛盾,梳理各个因素   发散性思维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核心,若要让学生展开深度阅读,则
文言文教学长期陷入“教”与“学”的两难境地:文言文晦涩难懂,学生怕学厌学,视之为畏途。教师串讲直译,生怕学生“吃不透”文章。学生每天听教师讲打持久战,自然觉得没意思,更加不想学。如此恶性循环,老师苦教,吃力不讨好;学生倦学,文言文阅读能力难以提高。教学在两难中冲撞,自然走不出低效之轮回。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当下文言文教学欲走出困
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往往就会有不同的结果.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在解读课文的时候,最直接的视角就是课文中的“我”(这个“我”有可能是显性的,也有可
期刊
《项链》这篇作品的主题思想在一个阶段里有简单化的倾向,认为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主人公追求资产阶级的奢侈生活,这种虚荣心导致了一场生活的变故,从而使主人公失去了
期刊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个很有意味的事情,开头第一段作者就提到“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看来其实似有矛盾之处,但接下来从作者的描述:“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鸣蝉,……”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这里除了野草还有这么多好玩的东西,有趣的事情。当然,如果是按照我们现在的思维仍是很难理解这其中的有趣之处,但只要一联想到自己小时
期刊
“一只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教师留给人们的往往就是这样一种形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板書一直以来就和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板书与教学的关系犹如生物的一种“共生”现象。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现代教育科技的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宠爱,传统的板书越来越被边缘化,板书的逐渐淡化使人不免心生忧虑,我们呼吁:小学语文课堂不能缺少板书!   板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著名的史论文章,通过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来劝谏当世统治阶级要引以为戒,不可重蹈覆辙,具有警示作用。史论文顾名思义,由“史”和“论”组成,“史”指历史史实,“论”指论说论证。对于政治敏感类的话题,关乎统治者权威的劝诫,在语言的使用上要谨小慎微,仔细揣摩。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的语言时,首先,要分析讲史和立论时的用语,其次,要考虑劝诫统治者时的措辞,最后,要沉入字词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