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学生的各项能力还未完全形成,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成绩,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需要将学生的传统思维进行突破,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就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以及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展开分析,提出了控制教学进度、紧跟教学目标的基本培养原则和巧用图形教学、构建数学情境、结合实际生活的培养措施,旨在全面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学会自我解决问题,从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好铺垫。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4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时刻谨记这一任务,并以此为中心来实施数学教学讲解。鉴于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活跃学生思维的课程,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应该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多位思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理论知识做好教学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惯用思维,它要求学生运用数学中学到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数学的内在本质,以此形成完整的数学运算[1]。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展开无限的想象和思考,并且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想要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还需要无穷的想象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一些拥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比其他学生更加灵活且反应速度更快。可以看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其反应能力和为人处事的应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会在短时间内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并且迅速的走出困境,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向来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即便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再大的问题,学生也会自信的去迎接挑战。
(二)完成学生的思维发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除了有利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外,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起着同样的作用。一旦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届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那么当面对学习问题时,不管是哪一门课程,学生都可以利用数学思维能力来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控制教学进度,拓展数学思维
小学时期,学生的知识能力普遍偏低,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多依靠教师或者父母的帮助,这就导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通常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不可急于求成,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学习认识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形成能力,它不像学习成绩能够轻易看到效果,其培养效果只能在学生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渐渐显现出来,再加上数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一环扣一环,且数学思维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所以这一过程必然是漫长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长期积累并加以运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全面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紧跟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紧跟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通常都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2]。为了更加贴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革新,用新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让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首先就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关键的数学知识并加以运用,进而强化学生认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巧用图形教学
通常,小学生对物体的外在形状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直观印象,他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个物体的不同,所以借助图形来开展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图形的不同,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此一来,抽象化的数学知識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将变得不在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形来体现数量,帮助学生增强感知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出更多的解题方法。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形来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十个糖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按照1到10的顺序依次分出对应数字的糖果数量。显然,在分糖果的过程中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再针对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如果每个同学都给老师3个糖果,那你们各自还剩几个糖果?”学生会回答还剩7个,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每个人2个糖果,那么你们每个人手里总共还有多少个糖果?”这时学生就会陷入思考中,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糖果按照问题中所描述的过程来重新数一遍,这样学生就能马上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借用糖果这一直观的物体,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数学课堂中,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尽快学会加减法,使学生借助有形的物体学会无形的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颇有裨益。 (二)构建数学情境
由于数学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时,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有效的数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而且通过构建有效的数学情境,还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3]。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更要积极构建数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一分 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让学生来进行分类,等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分完后,教师不要急着评判学生分类的对错,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原因,接着教师再把那些物品按照正确的类型来重新分类。通过构建这一数学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并且积极的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知,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
数学这门课程来源于生活,但最终又使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测量长度》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讲授了基本的测量技巧后,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度量尺,让学生对尺度单位有一個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所用的铅笔或者作业本有多长,通过测量学生很快就能得出一个数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所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学会如何辨认长度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度量尺。等学生对长度测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刻度尺,以及这些刻度尺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别是什么,这时学生马上就会回忆身边的其它测量工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习热情被全面激发,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以此为目的去设计教学方式和内容,并且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决心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巧用图形教学、构建数学情境、结合实际生活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且更加灵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雷玉发.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550.
[2]韩军宏.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五). 2020.
[3]金红萍.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8):106-106.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小学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7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34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时刻谨记这一任务,并以此为中心来实施数学教学讲解。鉴于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活跃学生思维的课程,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应该充分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引发学生多位思考,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借助理论知识做好教学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惯用思维,它要求学生运用数学中学到的方法去分析解决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使学生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数学的内在本质,以此形成完整的数学运算[1]。而数学思维能力则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去展开无限的想象和思考,并且在一次次的思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想要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还需要无穷的想象力。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
根据调查显示,一些拥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不仅能够更快、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比其他学生更加灵活且反应速度更快。可以看出,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提升其反应能力和为人处事的应变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困难,学生也会在短时间内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并且迅速的走出困境,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勇于面对困难。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能够从多个方向来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即便在今后的人生中遇到再大的问题,学生也会自信的去迎接挑战。
(二)完成学生的思维发展
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除了有利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外,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也起着同样的作用。一旦形成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必然会得到提升,届时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也会发生变化,学生的思维也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那么当面对学习问题时,不管是哪一门课程,学生都可以利用数学思维能力来快速的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
(一)控制教学进度,拓展数学思维
小学时期,学生的知识能力普遍偏低,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多依靠教师或者父母的帮助,这就导致小学生的认知能力通常都带有极大的局限性,所以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不可急于求成,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学习认识数学。数学思维能力是一种较为抽象的形成能力,它不像学习成绩能够轻易看到效果,其培养效果只能在学生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渐渐显现出来,再加上数学教学内容一般都是一环扣一环,且数学思维贯穿在整个数学学习中,所以这一过程必然是漫长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长期积累并加以运用。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训练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去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经验,全面拓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紧跟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一定要紧跟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去设计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传统教学中,通常都以教师为主导,这种模式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2]。为了更加贴合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教师就必须做好教学革新,用新的方式和方法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让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首先就要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因人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关键的数学知识并加以运用,进而强化学生认知,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铺垫。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一)巧用图形教学
通常,小学生对物体的外在形状都具有十分深刻的直观印象,他们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个物体的不同,所以借助图形来开展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图形的不同,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数学和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此一来,抽象化的数学知識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学生的数学学习也将变得不在困难。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图形来体现数量,帮助学生增强感知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探索出更多的解题方法。例如,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图形来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首先,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十个糖果,接着教师让学生按照1到10的顺序依次分出对应数字的糖果数量。显然,在分糖果的过程中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就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再针对教材内容向学生提问:“如果每个同学都给老师3个糖果,那你们各自还剩几个糖果?”学生会回答还剩7个,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老师再给你们每个人2个糖果,那么你们每个人手里总共还有多少个糖果?”这时学生就会陷入思考中,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糖果按照问题中所描述的过程来重新数一遍,这样学生就能马上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借用糖果这一直观的物体,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融入数学课堂中,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数字的理解能力以及尽快学会加减法,使学生借助有形的物体学会无形的数学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颇有裨益。 (二)构建数学情境
由于数学知识一般都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时,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构建有效的数学情境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学生就能轻松的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而且通过构建有效的数学情境,还能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散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3]。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教师更要积极构建数学情境来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一分 认识图形》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形状、大小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让学生来进行分类,等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分完后,教师不要急着评判学生分类的对错,而是让学生说出自己分类的原因,接着教师再把那些物品按照正确的类型来重新分类。通过构建这一数学情境,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学习状态并且积极的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几何图形的认知,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就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三)结合实际生活
数学这门课程来源于生活,但最终又使用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也要将教材中的内容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测量长度》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讲授了基本的测量技巧后,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度量尺,让学生对尺度单位有一個初步认知,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所用的铅笔或者作业本有多长,通过测量学生很快就能得出一个数据,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把所测量的数据记录下来,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学会如何辨认长度单位以及如何使用度量尺。等学生对长度测量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刻度尺,以及这些刻度尺的最大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别是什么,这时学生马上就会回忆身边的其它测量工具。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学习热情被全面激发,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以此为目的去设计教学方式和内容,并且付出极大的耐心和决心去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所以在实际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巧用图形教学、构建数学情境、结合实际生活等方式,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且更加灵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雷玉发.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2):550.
[2]韩军宏.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西安会场)论文集(五). 2020.
[3]金红萍.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 000(008):106-106.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石羊小学 四川省资阳市 642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