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这一理念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理解还有偏差,大量的为了技能而技能的体育课存在于一线体育课堂。本文以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基础,以2011版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阐述了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以便于一线教师更好的理解这一理念,为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服务。
关键词: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29-02
目前,小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情况让人担忧,上下肢不协调、左右肢不均衡、平衡能力欠缺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与教师对运动技能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新课程性质是如此界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体育技能和方法,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过分的追求运动技能,而忘记了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目的,大量的为了技能而技能的体育课出现在体育教学第一线。这些课堂常常表现为: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方法成人化、教学评价统一化。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成为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些课堂的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能力为根——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常认为前一运动技能是后一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如:篮球原地运球时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体操中的“跳背”是山羊分腿腾跃的基础。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运动技能时或在接触一项新的运动项目时,学生以已有的运动能力为基础,把已掌握技术中相似、相近动作的使用经验和原有身体素质,迁移到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来。如一年级新生学习跳绳的基础是双脚原地连续跳跃和双手摇臂的经验;立定跳远的基础是双脚同时蹬地向前跳跃的经验。学生的这些经验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负重、搬运、涉水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身体活动能力。当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转变到体育运动中来,就成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最基本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是运动技能学习、掌握、提高、运用的根。体育学科是以学习、掌握、提高和运用各项运动技能为主要手段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技能性学科。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以相应的运动能力为基础。如果相应的运动能力越强,其学习该运动技能的速度就越快,完成的质量也较高;反则,如果相应的运动能力不足,其学习该运动技能的速度会较慢,完成质量也不够理想。在运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习过高难度的运动技能,不仅不容易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运动伤害事故。如:在滚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习远撑前滚翻,很容易引起学生颈部或背部受伤。因此,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以后的运动能力作为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学生原有运动能力基础上开展运动技能的教学才能够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安全、高效和科学。
二、能力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
运动能力是身体健康的一项基础保障和重要指标,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为了更高层次运动能力的实现。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掌握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运动能力不断发展、全面的过程。当体育教学剥去运动技能的外壳,剩下的就是身体的运动能力。引用一位学者的话“运动能力成就健康人生,运动技能成就多彩生活。”进行过体育学习的人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习过很多的操,如健美操、广播操、韵律操等等,但多年以后我们可能都忘记了。那我们这些操是不是就白学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学操的目的并不在于操本身,而是通过学操让自己的肢体得到发展,让自己的运动能力得以提高,这就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本。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运动能力发展。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才真正意识到“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的真实含义。“健康第一”作为体育学科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已经被所有体育教师认识。然而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处在初级阶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学习、掌握、运用运动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我们不能为了“技能而技能”,一项技能仅仅是运动能力发展的外在表象方式的一种。
三、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发展的载体
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是一直困扰着很多一线体育教师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发展运动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学习运动技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这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和自身的理论研究发现,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是一种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即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发展的载体。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我们首先来看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要素。运动能力的三要素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能。运动技能的二要素包括:运动技术、运动能力。从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要素来看,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实质上分析,两者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先有运动能力,然后才有运动技能(图1)。
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当人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时,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自然地转变为每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个体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运动技能,促使运动能力的提升,形成高一级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的提升都对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外在表象的运动成绩也将提升。
关键词: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29-02
目前,小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情况让人担忧,上下肢不协调、左右肢不均衡、平衡能力欠缺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与教师对运动技能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新课程性质是如此界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体育技能和方法,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过分的追求运动技能,而忘记了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目的,大量的为了技能而技能的体育课出现在体育教学第一线。这些课堂常常表现为: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方法成人化、教学评价统一化。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成为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些课堂的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能力为根——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常认为前一运动技能是后一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如:篮球原地运球时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体操中的“跳背”是山羊分腿腾跃的基础。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运动技能时或在接触一项新的运动项目时,学生以已有的运动能力为基础,把已掌握技术中相似、相近动作的使用经验和原有身体素质,迁移到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来。如一年级新生学习跳绳的基础是双脚原地连续跳跃和双手摇臂的经验;立定跳远的基础是双脚同时蹬地向前跳跃的经验。学生的这些经验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负重、搬运、涉水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身体活动能力。当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转变到体育运动中来,就成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最基本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是运动技能学习、掌握、提高、运用的根。体育学科是以学习、掌握、提高和运用各项运动技能为主要手段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技能性学科。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以相应的运动能力为基础。如果相应的运动能力越强,其学习该运动技能的速度就越快,完成的质量也较高;反则,如果相应的运动能力不足,其学习该运动技能的速度会较慢,完成质量也不够理想。在运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习过高难度的运动技能,不仅不容易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运动伤害事故。如:在滚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习远撑前滚翻,很容易引起学生颈部或背部受伤。因此,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以后的运动能力作为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学生原有运动能力基础上开展运动技能的教学才能够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安全、高效和科学。
二、能力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
运动能力是身体健康的一项基础保障和重要指标,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为了更高层次运动能力的实现。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掌握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运动能力不断发展、全面的过程。当体育教学剥去运动技能的外壳,剩下的就是身体的运动能力。引用一位学者的话“运动能力成就健康人生,运动技能成就多彩生活。”进行过体育学习的人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习过很多的操,如健美操、广播操、韵律操等等,但多年以后我们可能都忘记了。那我们这些操是不是就白学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学操的目的并不在于操本身,而是通过学操让自己的肢体得到发展,让自己的运动能力得以提高,这就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本。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运动能力发展。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才真正意识到“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的真实含义。“健康第一”作为体育学科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已经被所有体育教师认识。然而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处在初级阶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学习、掌握、运用运动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我们不能为了“技能而技能”,一项技能仅仅是运动能力发展的外在表象方式的一种。
三、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发展的载体
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是一直困扰着很多一线体育教师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发展运动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学习运动技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这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和自身的理论研究发现,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是一种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即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发展的载体。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我们首先来看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要素。运动能力的三要素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能。运动技能的二要素包括:运动技术、运动能力。从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要素来看,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实质上分析,两者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先有运动能力,然后才有运动技能(图1)。
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当人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时,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自然地转变为每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个体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运动技能,促使运动能力的提升,形成高一级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的提升都对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外在表象的运动成绩也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