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来源 :体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8545133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在这一理念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的理解还有偏差,大量的为了技能而技能的体育课存在于一线体育课堂。本文以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和探索为基础,以2011版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阐述了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以便于一线教师更好的理解这一理念,为推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服务。
  关键词: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0-0029-02
  目前,小学生身体运动能力情况让人担忧,上下肢不协调、左右肢不均衡、平衡能力欠缺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分析其原因与教师对运动技能的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体育新课程性质是如此界定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运动技能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体育技能和方法,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过分的追求运动技能,而忘记了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目的,大量的为了技能而技能的体育课出现在体育教学第一线。这些课堂常常表现为: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方法成人化、教学评价统一化。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成为评判课堂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这些课堂的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产生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能力为根——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基础
  任何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的基础。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常认为前一运动技能是后一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如:篮球原地运球时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础;体操中的“跳背”是山羊分腿腾跃的基础。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运动技能时或在接触一项新的运动项目时,学生以已有的运动能力为基础,把已掌握技术中相似、相近动作的使用经验和原有身体素质,迁移到需要学习的运动技能来。如一年级新生学习跳绳的基础是双脚原地连续跳跃和双手摇臂的经验;立定跳远的基础是双脚同时蹬地向前跳跃的经验。学生的这些经验来源于日常生活中所具备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支撑、负重、搬运、涉水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身体活动能力。当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转变到体育运动中来,就成为学生从事体育运动最基本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的学习基础,是运动技能学习、掌握、提高、运用的根。体育学科是以学习、掌握、提高和运用各项运动技能为主要手段的,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为主要目的的一门技能性学科。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以相应的运动能力为基础。如果相应的运动能力越强,其学习该运动技能的速度就越快,完成的质量也较高;反则,如果相应的运动能力不足,其学习该运动技能的速度会较慢,完成质量也不够理想。在运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习过高难度的运动技能,不仅不容易完成学习目标,而且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运动伤害事故。如:在滚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学习远撑前滚翻,很容易引起学生颈部或背部受伤。因此,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以后的运动能力作为基础和保障。只有在学生原有运动能力基础上开展运动技能的教学才能够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安全、高效和科学。
  二、能力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技能学习的目的
  运动能力是身体健康的一项基础保障和重要指标,运动技能的学习是为了更高层次运动能力的实现。运动技能的学习、提高、掌握和运用的过程,是一个运动能力不断发展、全面的过程。当体育教学剥去运动技能的外壳,剩下的就是身体的运动能力。引用一位学者的话“运动能力成就健康人生,运动技能成就多彩生活。”进行过体育学习的人都知道,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学习过很多的操,如健美操、广播操、韵律操等等,但多年以后我们可能都忘记了。那我们这些操是不是就白学了?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我们学操的目的并不在于操本身,而是通过学操让自己的肢体得到发展,让自己的运动能力得以提高,这就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本。随着体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运动能力发展。作为一线的体育教师,通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才真正意识到“健康第一”这一理念的真实含义。“健康第一”作为体育学科重要的教学指导思想,已经被所有体育教师认识。然而对“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认识往往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即关注学生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还处在初级阶段。“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落脚点在于通过学习、掌握、运用运动来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的发展才是运动技能学习的本质,我们不能为了“技能而技能”,一项技能仅仅是运动能力发展的外在表象方式的一种。
  三、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发展的载体
  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是一直困扰着很多一线体育教师的一个问题。很多教师认为发展运动能力是为了更好的学习运动技能,也有一部分老师认为学习运动技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这两种观点一直争论不休。通过走访专家学者和自身的理论研究发现,运动技能与运动能力是一种方法与目的的关系,即运动技能是运动能力发展的载体。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我们首先来看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要素。运动能力的三要素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能。运动技能的二要素包括:运动技术、运动能力。从运动能力与运动技能的要素来看,两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实质上分析,两者产生是有先后顺序的。先有运动能力,然后才有运动技能(图1)。
  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是每个人自然存在的。当人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时,这些基本活动能力自然地转变为每个人的基本运动能力。个体通过学习、掌握和应用运动技能,促使运动能力的提升,形成高一级的运动能力。运动能力三要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的提升都对促进运动能力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其外在表象的运动成绩也将提升。
其他文献
摘 要:为真正落实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体质健康这一举措,目前许多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都已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抽测评估,抽测与评价的方式普遍为班级样本抽测与评估。但本人认为这种评价模式过于局限,且不能全面、真实、客观的评价校际间学生的体质健康,建议以权重结合认证的方式对学校学生体质健康进行评价。  关键词:抽测;上报数据;平均分;合格率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
【编者按】:今年推出的“国培对话”专题,汇集各地国培学员与专家的问答,将精彩对话再次呈现出来供大家学习和思考。本期由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毛振明教授主持,对老师们关心的问题,用详实生动的案例进行解答,比如现行运动会模式不受学生喜欢怎么办、课外兴趣小组的意义及组建、对于非体育生练习体育的目的是什么,另外对某些老师提出的“如何提高下肢力量”等具体问题也做了阐释。  关键词:全员运动会;课外兴趣小组
十年,与新课程改革一路走来,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巨大的冲击中不断转变,其中有许许多多的困惑,也有不少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与认识。  一,新课改下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1 注重学生积极参与而淡化动作技术的要求  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其中学生最喜欢的是自由活动、喜欢尽情地释放,但是他们却厌烦枯燥的跑跳,厌烦技术动作的约束。  新课改要求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快乐地参与运动,于是便出现了严重的淡化动作技术要
摘 要:体育课堂由教学的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多重任务决定,如何使体育课堂教学变得规范是实现上述任务的关键。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却存在诸如: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分段、教学组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教师的表扬和评价等诸多不规范的地方。由于这些不规范地方的存在,致使体育课堂教学紧凑不足,松散有加,且屡屡出现“散放”的现象,很难完成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规范;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全国中小学校长们:  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我们来自全国的百名校长向全国所有中小学校长发出如下倡议:  一、提高认识明责任,执行规定夯基础。我们校长是落实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第一责任人,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各项要求。  二、队伍建设促保障,建章立制抓落实。加强对
摘 要:在体育课堂中应该巧妙地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留白”最大的潜质,促使课堂效率达到极致。笔者就平时的教学经验提出时机、内容、组织、方法、观察等五种留白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留白;五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7-0036-01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留白”,是指教师针对某一目标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给学生安排合理的时间,发挥
摘 要: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剖析了当前体育教研计划制订中存在的四点不足,同时提出了计划制订需要结合上级精神进行校本化实施,结合现状盘点;针对问题进行跟进研究;结合发展目标,落实具体操作措施;结合教师意见,增强活动安排的适切性等建议,确保计划效能真正发挥。  关键词:优化;教研组;计划;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9-0034-02  
摘 要:教学队形是指教师在授课时,由于教学目标或教授内容的要求所合理安排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队形的安排和合理运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一种队形的运用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场景;教学队形;队形变换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08-0037-01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合理
2013年本文作者系列选题  1.常规:体育课堂基本要求“少不得” 2.音乐:体育课堂教学元素“多不得”  3.口令:体育教师教学技能“错不得” 4.掌声:体育课堂教学效果“要不得”  5.表情:体育教师课堂观察“粗不得” 6.提问:体育课堂师生回应“定不得”  7.观察:体育课堂教学行为“弱不得” 8.学法: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偏不得”  9.创编:体育课堂教学诚信“低不得” 10.探究:体育课堂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周登嵩等编撰的《体育名师的教学智慧》中58份体育名师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每一份教案的教学目标都依据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情境或条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