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徐千草,32岁,日本籍,全职妈妈,现居北京。
宝宝,徐伊琳,女,2岁,日本籍
2006年12月16日 意外的断奶日
晚上g点之前,照例给伊琳洗澡,妻子不在,没有人搭手。
伊琳照例还是要在换好衣服之后,到客厅去转一圈,检查一下她的玩具是不是够乱,如果已经整理好,会毫不客气地再次捣乱。
9点20左右,她回到自己的小床边。妻子说,伊琳晚上想睡觉的时候,会自己走到属于她的小床边,拍打着小床,意思说自己想睡觉了。
也有一些时候是想骗奶喝。
可能因为我没有跟进卧室,小家伙带着哭腔就出来了,发现已经引起我注意了,就立刻返回卧室。
不过,她也同时发现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她想喝奶——没有!
于是,开始哭,大哭特哭!
哭得眼婆娑,哽咽不止,喘不上气,跺脚拍手,站立不稳……
第三次到门口,拍打着门,似乎期盼着妈妈开门进来。
以往,她跟妻子撒娇,用—种很独特的哭声,表示她要喝奶。不过,今天就没有这种独特的哭声了,只是不停地哭。
我只在旁边注意她,观察她。
照妈妈的说法和中国人的育儿习惯,伊琳都已经14个月多了,早就应该断奶啦。
或许今天就是一个不得已的机会。
在持续地哭了40分钟左右之后,小家伙终于哭累了,哭声变成了小声地抽泣,然后变成了喘气,然后……睡着了!
是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断奶日?
小家伙从来没有在晚上,在没有妈妈,没有吮奶的情况下睡着过。
今天这个意外,一鼓作气突破两道困难,不过,要是妻子在,小家伙必然哭着要吮奶,妻子必定不忍心。
倒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4个月零17天。
2007年1月13日 伊琳语录
最早的一语似以乎是“喂”。
原先还奶声奶气的,现在已经老腔老调的了,还带拐弯的,标准的第三声。
接下来一语似是“没”。
好像是保姆姐姐跟伊琳玩捉迷藏的游戏,用这个“没”字比较频繁。
最近说得最多的是“mo”。
而且随着态度变化长短音。
因为伊琳淘气,妻子表示不满的时候用“mo”,言传身教的典型,伊琳也学会这个“mo”,日语里是表示不满的意思,于是稍有不如意,便“mo”。
偶尔也说“chi”。
这是日语里表示不屑—顾的发音,有点像中文里面的“切”。
妻子说得少,小家伙自然也就不常用。
这两天发现伊琳开始说两个音节的词儿了。
不过,基本上是叠音。
“kochikochi”是日语的“到这儿来,到这边来”的意思。
朋友寄过来的一盘DVD,是日语童谣,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的,对伊琳来说似乎还早点,不过,小家伙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单词是从DVD里面学的。
2007年3月6日 第二次断奶
爷爷奶奶回老家的当天,妻子就决定“断奶”了。
老实说,伊琳已经1岁4个月了,按照中国人的育儿习惯,早就该断奶了。
午睡的时候,伊琳果然开始哭闹不止,30分钟左右的拉锯战,累得不行了,睡着了。
晚上,从唐妈家回来的时候,其实早已过了正常的睡觉时间,小家伙在车上就抗不住了,没哼哼就睡过去了。
软绵绵地从车一直抱到床上,都没有醒来!
难道这么容易?我和妻子都有点庆幸的感觉。
第二天是周日,伊琳不时地还在念叨看“爷爷”,“奶奶”,到爷爷奶奶的房间去视察。
伊琳还不道离别是什么呢,也还没有思念爷爷奶奶到哭哭啼啼的程度,但似乎爷爷奶奶的离去让她感觉寂寞了少了耍手段要零食的对象,少了跟她疯玩的爷爷奶奶。
看见小乌龟和金鱼,就会忽然叨起“爷爷”“奶奶”来。
第二天,伊琳还是没有哭闹。
第三天,自己安静地睡去了!
妻子终于可以喝她的葡萄酒了,那天聚会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了——现在好,吃完晚饭,都要再来一小杯!
2007年3月18日 伊琳的预防接种
周六,如约前往中日友好医院给伊琳打预防针。
日本的婴幼儿必打的预防针数量比中国的要少,好像只有流脑和乙脑。
医生说必须要打,那就挨一针吧。
中日友好医院的国际医疗部,周六下午是集中为婴幼儿打预防针的,所以,好多与伊琳差不多大小的婴幼儿都在哇哇大哭。
前面有—位非洲国家的朋友,带着他的小女儿来打预防针,跟医生争论起来,这位非洲朋友说不清楚为什么小孩子的第一次预防针的注射时间比小弦的出生日还要早,我也觉得非常奇怪。
非常负责的医生,打电话到领事馆才搞清楚原来非洲也有阴历这一说?
好不容易轮到伊琳,医生对千草做的极认真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大大表扬一番。
伊琳在接种的时候,毫不吝惜自己的眼泪,大哭特哭,一直到抱出诊疗室,还在不停地抽泣。
2007年4月15日 小小奢侈
上周六,妻子怂恿我们一起去工体南路附近的一家酒吧,叫做faoe。
当然,她的情报来源于concierge的三月号——一本妻子认为比较有品位的日语免费情报杂志。
face是一家酒吧,有印尼和泰国情调的酒吧。
当然,我们去,不是去泡吧,而是去喝下午茶,因为妻子受到茶点的诱惑。
上下三层的酒吧加上餐厅,还有露天的院子,这么大的酒吧,就只有我们两个半客人。
咖啡比较纯正,点心真的很好吃,花费的确也不小。
这就是周末的小小幸福和小小奢侈。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休息的时候体验一下小小幸福工作本不是目的,生活才是。
2007年5月4日 在日本乡村的小小幸福
到小松接妻女回国是目的之一,第一个目的是很想到乡下放松身心。
看见满山的绿,在田里刚刚播种的水稻,听着风吹过竹林发出的沙沙声,暖煦的太阳照在身上,人也变得慵懒起来。
不太妙的事情也有;伊琳似乎知道妈妈的肚子里面有了第二个宝宝,表现异常,天天粘着妈妈,加上感冒,哭闹不止。
——小不点儿怎么会知道妈妈身体里面有宝宝了呢?
对于伊琳对尚在妈妈肚子里的“弟弟”或“妹妹”的妒嫉心,继续观察中。
2007年5月27日 伊琳买菜
因为再次怀孕,妻子的姙娠反应比较严重。下午,我和伊琳去买菜。
先去易初莲花,再到农贸市场。在babycar上坐的时间太长的缘故,离家还有100米左右的时候,伊琳闹着要下来。
以前散步,伊琳喜欢推自己的babycar玩,或者自顾自的走路,可是这次她却要我手里的塑料袋,装着小菜的购物袋。
一旦拿到手里,居然就不还给我了,兴冲冲地拎看两个袋子红色的袋子里装看一只四两重的螃蟹,艰难地拖看另一个袋子里面是八两重的冰冻汤圆和四两重的肉馅,合一斤二两。
连拖带拽,跌跌绊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伊琳居然走路有点内八字?或许是上下台阶的缘故?
好不容易快到家门口了,终于折腾不动了,把塑料袋给我,老老实实地自己走回家了。
伊琳喜欢把购物袋套在手腕上,这肯定是学她妈妈的。
宝宝,徐伊琳,女,2岁,日本籍
2006年12月16日 意外的断奶日
晚上g点之前,照例给伊琳洗澡,妻子不在,没有人搭手。
伊琳照例还是要在换好衣服之后,到客厅去转一圈,检查一下她的玩具是不是够乱,如果已经整理好,会毫不客气地再次捣乱。
9点20左右,她回到自己的小床边。妻子说,伊琳晚上想睡觉的时候,会自己走到属于她的小床边,拍打着小床,意思说自己想睡觉了。
也有一些时候是想骗奶喝。
可能因为我没有跟进卧室,小家伙带着哭腔就出来了,发现已经引起我注意了,就立刻返回卧室。
不过,她也同时发现了,妈妈还没有回来,她想喝奶——没有!
于是,开始哭,大哭特哭!
哭得眼婆娑,哽咽不止,喘不上气,跺脚拍手,站立不稳……
第三次到门口,拍打着门,似乎期盼着妈妈开门进来。
以往,她跟妻子撒娇,用—种很独特的哭声,表示她要喝奶。不过,今天就没有这种独特的哭声了,只是不停地哭。
我只在旁边注意她,观察她。
照妈妈的说法和中国人的育儿习惯,伊琳都已经14个月多了,早就应该断奶啦。
或许今天就是一个不得已的机会。
在持续地哭了40分钟左右之后,小家伙终于哭累了,哭声变成了小声地抽泣,然后变成了喘气,然后……睡着了!
是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断奶日?
小家伙从来没有在晚上,在没有妈妈,没有吮奶的情况下睡着过。
今天这个意外,一鼓作气突破两道困难,不过,要是妻子在,小家伙必然哭着要吮奶,妻子必定不忍心。
倒是值得纪念的一天,14个月零17天。
2007年1月13日 伊琳语录
最早的一语似以乎是“喂”。
原先还奶声奶气的,现在已经老腔老调的了,还带拐弯的,标准的第三声。
接下来一语似是“没”。
好像是保姆姐姐跟伊琳玩捉迷藏的游戏,用这个“没”字比较频繁。
最近说得最多的是“mo”。
而且随着态度变化长短音。
因为伊琳淘气,妻子表示不满的时候用“mo”,言传身教的典型,伊琳也学会这个“mo”,日语里是表示不满的意思,于是稍有不如意,便“mo”。
偶尔也说“chi”。
这是日语里表示不屑—顾的发音,有点像中文里面的“切”。
妻子说得少,小家伙自然也就不常用。
这两天发现伊琳开始说两个音节的词儿了。
不过,基本上是叠音。
“kochikochi”是日语的“到这儿来,到这边来”的意思。
朋友寄过来的一盘DVD,是日语童谣,教小朋友唱歌跳舞做游戏的,对伊琳来说似乎还早点,不过,小家伙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单词是从DVD里面学的。
2007年3月6日 第二次断奶
爷爷奶奶回老家的当天,妻子就决定“断奶”了。
老实说,伊琳已经1岁4个月了,按照中国人的育儿习惯,早就该断奶了。
午睡的时候,伊琳果然开始哭闹不止,30分钟左右的拉锯战,累得不行了,睡着了。
晚上,从唐妈家回来的时候,其实早已过了正常的睡觉时间,小家伙在车上就抗不住了,没哼哼就睡过去了。
软绵绵地从车一直抱到床上,都没有醒来!
难道这么容易?我和妻子都有点庆幸的感觉。
第二天是周日,伊琳不时地还在念叨看“爷爷”,“奶奶”,到爷爷奶奶的房间去视察。
伊琳还不道离别是什么呢,也还没有思念爷爷奶奶到哭哭啼啼的程度,但似乎爷爷奶奶的离去让她感觉寂寞了少了耍手段要零食的对象,少了跟她疯玩的爷爷奶奶。
看见小乌龟和金鱼,就会忽然叨起“爷爷”“奶奶”来。
第二天,伊琳还是没有哭闹。
第三天,自己安静地睡去了!
妻子终于可以喝她的葡萄酒了,那天聚会的时候就已经忍不住了——现在好,吃完晚饭,都要再来一小杯!
2007年3月18日 伊琳的预防接种
周六,如约前往中日友好医院给伊琳打预防针。
日本的婴幼儿必打的预防针数量比中国的要少,好像只有流脑和乙脑。
医生说必须要打,那就挨一针吧。
中日友好医院的国际医疗部,周六下午是集中为婴幼儿打预防针的,所以,好多与伊琳差不多大小的婴幼儿都在哇哇大哭。
前面有—位非洲国家的朋友,带着他的小女儿来打预防针,跟医生争论起来,这位非洲朋友说不清楚为什么小孩子的第一次预防针的注射时间比小弦的出生日还要早,我也觉得非常奇怪。
非常负责的医生,打电话到领事馆才搞清楚原来非洲也有阴历这一说?
好不容易轮到伊琳,医生对千草做的极认真的疫苗接种时间表大大表扬一番。
伊琳在接种的时候,毫不吝惜自己的眼泪,大哭特哭,一直到抱出诊疗室,还在不停地抽泣。
2007年4月15日 小小奢侈
上周六,妻子怂恿我们一起去工体南路附近的一家酒吧,叫做faoe。
当然,她的情报来源于concierge的三月号——一本妻子认为比较有品位的日语免费情报杂志。
face是一家酒吧,有印尼和泰国情调的酒吧。
当然,我们去,不是去泡吧,而是去喝下午茶,因为妻子受到茶点的诱惑。
上下三层的酒吧加上餐厅,还有露天的院子,这么大的酒吧,就只有我们两个半客人。
咖啡比较纯正,点心真的很好吃,花费的确也不小。
这就是周末的小小幸福和小小奢侈。工作的时候拼命工作,休息的时候体验一下小小幸福工作本不是目的,生活才是。
2007年5月4日 在日本乡村的小小幸福
到小松接妻女回国是目的之一,第一个目的是很想到乡下放松身心。
看见满山的绿,在田里刚刚播种的水稻,听着风吹过竹林发出的沙沙声,暖煦的太阳照在身上,人也变得慵懒起来。
不太妙的事情也有;伊琳似乎知道妈妈的肚子里面有了第二个宝宝,表现异常,天天粘着妈妈,加上感冒,哭闹不止。
——小不点儿怎么会知道妈妈身体里面有宝宝了呢?
对于伊琳对尚在妈妈肚子里的“弟弟”或“妹妹”的妒嫉心,继续观察中。
2007年5月27日 伊琳买菜
因为再次怀孕,妻子的姙娠反应比较严重。下午,我和伊琳去买菜。
先去易初莲花,再到农贸市场。在babycar上坐的时间太长的缘故,离家还有100米左右的时候,伊琳闹着要下来。
以前散步,伊琳喜欢推自己的babycar玩,或者自顾自的走路,可是这次她却要我手里的塑料袋,装着小菜的购物袋。
一旦拿到手里,居然就不还给我了,兴冲冲地拎看两个袋子红色的袋子里装看一只四两重的螃蟹,艰难地拖看另一个袋子里面是八两重的冰冻汤圆和四两重的肉馅,合一斤二两。
连拖带拽,跌跌绊绊,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伊琳居然走路有点内八字?或许是上下台阶的缘故?
好不容易快到家门口了,终于折腾不动了,把塑料袋给我,老老实实地自己走回家了。
伊琳喜欢把购物袋套在手腕上,这肯定是学她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