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今各国和地区之间的交流日渐深入,人们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此,全球化和互联网概念的普及,大学生内心渴求了解和学习更多知识,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流行行为,但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有所差别,增加了彼此间的交际难度,产生了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跨文化交际发展的关键.文章以互联网时代高校智能化探索为契机,探讨了校际联盟的可能性及发展之道,为未来的高校改革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与桥梁纽带。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智能发展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Xu Lian
背景:
首先,何为互联网时代? 它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的时代。在信息高科技的强大支持下,因特网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使信息采集和发布更为便捷,对传统的分析方式形成了很大冲击。美国著名的因特网杂志“WIRED”将信息时代也称为互联网时代。高校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引入了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有了内部的局域网。
其次,互联网“+”的概念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的发言。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具体内涵,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生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中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并指出教育也不能例外,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亲自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互联网+教育”的重大意义,这对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起着推波助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互联网+教育”已经开始积极实施探索,如许多高校都相继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教育,网易云课堂和腾讯课堂也推出了很多线上课程,世界名校也加入其中,开放精品课程,让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方式走向开放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获取、学习、共享知识。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人才,探索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介绍: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这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全新变革。同时互联网资源复杂多样,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面临信息孤岛、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挑战。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校园,成为很多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为促进高校搭建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安全的环境,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共同透视当前中国智慧校园现状,剖析其发展难点,探讨“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也需要大变革。但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思考清楚,高等教育不变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大学的管理者应围绕大学的核心使命,把握正确的变革方向,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探索未来大学发展的新路径。智能时代大学的发展之道,应该是时代在变,大学初心不改。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孔子与毕达哥拉斯时期,东西方在高等教育上的理念没有大的区别,教授的都是所谓“大行之道”,传道的重要性高于授业和解惑。大学诞生就是因为,有一群试图搞清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各种奥秘的人,喜欢聚在一起研究学问,找来老师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法律、艺术和医学。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而非狭义的专业知识。大学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教授谋生手段”。1810年德国教育大臣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诞生,确定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在传授知识时倡导创造知识的办学理念,建立了服务于工业社会的普鲁士办学体系,首任校长费希特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学生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到了20世纪,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大学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是大学的育人使命没有改变。
纵观各时期,从欧洲到美国,一流大学的共识是,大学教育以培养人才、培养精英为最高目的。这里所说的“精英”,不同于现在一般人所理解的成功人士或政要,而是带动社会前进的各种人。学生通过大学阶段,从不成熟的人转变为在社会上有担当的人。
结语:
智能时代,大学更要发挥人的作用。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今天的大学生,他们是“数字土著”或“网络一代”,但面对面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欠缺,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抑郁或自我封闭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大学教师必须使用学生们熟悉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对于非“数字土著”的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只是为学生提供信息和学习资源,而是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设计优良的学习环境,把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学习环境中,并帮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重新认识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应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1] 傅琳,赵巍.颠覆与创新—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广告人才新能力培养的改革[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11):143-145.
[2]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
关键词:高校;互联网+;智能发展
Zhejiang University City College Xu Lian
背景:
首先,何为互联网时代? 它指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相互结合基础上构建的宽带、高速、综合、广域型数字化电信网络的时代。在信息高科技的强大支持下,因特网将人类的文化传播带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即互联网时代。可以说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已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互联网使信息采集和发布更为便捷,对传统的分析方式形成了很大冲击。美国著名的因特网杂志“WIRED”将信息时代也称为互联网时代。高校为了更好地管理信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也引入了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有了内部的局域网。
其次,互联网“+”的概念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的发言。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出“互联网+”具体内涵,即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出一种新生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也中提到了互联网+的概念,并指出教育也不能例外,5月习近平总书记又亲自在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强调“互联网+教育”的重大意义,这对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起着推波助的作用。在现代教育中,“互联网+教育”已经开始积极实施探索,如许多高校都相继开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在线教育,网易云课堂和腾讯课堂也推出了很多线上课程,世界名校也加入其中,开放精品课程,让教育从封闭的学校方式走向开放的网络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地获取、学习、共享知识。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培养更多的社会所需人才,探索出“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是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介绍: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这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全新变革。同时互联网资源复杂多样,良莠不齐,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加速,在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面临信息孤岛、安全隐患等方面的挑战。如何通过“互联网+”打造智慧校园,成为很多高校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为促进高校搭建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平台和高效安全的环境,相关部门集思广益,共同透视当前中国智慧校园现状,剖析其发展难点,探讨“互联网+”时代智慧校园趋势。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们普遍认为高等教育也需要大变革。但教育工作者更需要思考清楚,高等教育不变的核心使命是什么。大学的管理者应围绕大学的核心使命,把握正确的变革方向,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探索未来大学发展的新路径。智能时代大学的发展之道,应该是时代在变,大学初心不改。什么是一流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在孔子与毕达哥拉斯时期,东西方在高等教育上的理念没有大的区别,教授的都是所谓“大行之道”,传道的重要性高于授业和解惑。大学诞生就是因为,有一群试图搞清楚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各种奥秘的人,喜欢聚在一起研究学问,找来老师帮助他们解答问题。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宗教、法律、艺术和医学。英国教育家纽曼在《大学的理念》中说,“大学是传授普遍知识的地方,而非狭义的专业知识。大学教育的目的只是培养有识之士,而不是教授谋生手段”。1810年德国教育大臣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的诞生,确定了教学与科研一体、在传授知识时倡导创造知识的办学理念,建立了服务于工业社会的普鲁士办学体系,首任校长费希特提出,“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不是着眼于实用性的知识和技能,而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自我学习的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便使学生在目前无法预料的种种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到了20世纪,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大学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是大学的育人使命没有改变。
纵观各时期,从欧洲到美国,一流大学的共识是,大学教育以培养人才、培养精英为最高目的。这里所说的“精英”,不同于现在一般人所理解的成功人士或政要,而是带动社会前进的各种人。学生通过大学阶段,从不成熟的人转变为在社会上有担当的人。
结语:
智能时代,大学更要发挥人的作用。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瞬息万变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尤其是今天的大学生,他们是“数字土著”或“网络一代”,但面对面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欠缺,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抑郁或自我封闭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大学教师必须使用学生们熟悉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对于非“数字土著”的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学生的心智成长。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只是为学生提供信息和学习资源,而是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设计优良的学习环境,把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学习环境中,并帮助学习者设定学习目标,提升学习效果。重新认识以学为主的教育理念,教育者应把握好度。
参考文献
[1] 傅琳,赵巍.颠覆与创新—数字时代高等教育广告人才新能力培养的改革[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11):143-145.
[2] 王竹立,李小玉,林津.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