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烬中的飞行(随笔)

来源 :燕赵诗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uxinz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一个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来说永远是一个境外流浪者,“流浪”一词给艺术家以万劫不伏(此词反“万劫不复”之原意)的蓬勃的野性。
  2
  创作小说之前,我承认自己确有一个意图(或是一种冲动),但这个意图不是人物或主题之类。这个意图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艺术理想。它神秘、新奇、陌生,它残酷的美甚至使我伤害,并让我耗尽一生。
  3
  一次写作的目的就是一新的本文最初构想本身。
  4
  我不同意轻率地将形式斥责为一种外在的东西。严格地说作品的形式是事物存在的本质的反映,生活中本不存在现存的艺术形式,它需要生命对事物的经临,感悟与谛观。形式应该是事物内部幽邃的呼吸。
  5
  “轻”不一定很坏,“轻”是一种变化而来的美学(或说很美学的),是一种艺术,“轻”可以是一种超脱,是一种距离。把一切变“轻”,把历史上的沧桑,把岁月中的苦难,把苦难中的泪水写得很轻很轻,于是我们便愈写愈开阔……
  6
  我年少时便萌生了这么一个愿望,企图使一些旧纸或者废纸闪闪发光,让它们变得有味,耐看,让人们捧着它,久久地怀想,一遍又一遍地深入,在长久地深入(或经临)、驻留,在深入和驻留中得以升华,得以超脱……
  7
  一次写作,就是一次灰烬中的飞行。我知道有难度,但努力接近成为一切。
  8
  经年不自息地沉湎书卷,使我产生了走出“门户”,浪迹天涯的欲望。当我在世界各地行走时,意外地发现自己仍旧没有走出一本书,一本打开并且翻动的自己的书。书中之物将我贯通,使我对我之“在”获是了一种类似纸质的印象。
  “河流”纯属我的一次灯下漫笔,“船”是我杜撰的某物,而我却获得了一种真实。可是文字毕竟是一种纸上的书写符号,它根本不能等同堤外的一条河及河上乘风破浪的小船,这又使我感到困惑不安。
  9
  曾经是一个“思”的人,便感到“不思”的困难。“忧”是一种“思”,一种黑色的“思”。它从内部的最深处控制着我,使我刚一静便不自觉地摆出一种“忧”局(我知道“忧”对人的斗志是一种伤害,但又无计可施)。当“思”找不到出路时,“忧”就成了一种“愁”。这是人的末路,也是我必须克服的。
  10
  当我努力说出,却都已陈述;欲重新发语,却突然失语。在瞬息而永恒的光芒中是空茫而深邃的乌有。在悠久的期待中,早已空荡的眼腔里,我是多么想拥有,在一些零零碎碎的日子里,我踽踽地走过,我苦苦地咀嚼,我独自地承担。我在“○”的弧形中失望,又从失望之所背井离乡,到处流浪。我曾惊愕,我曾痛哭,我曾大喊,但是最终沉默。我知道有些东西难以逾越。也许只能窥视,也许只能是远临中的颤栗,甚而是获得前的永恒的寂灭,但我无法改变,我没有学会放弃。
  11
  一次纯粹的(也许是不朽的)的写作是惨无人道的。在寻索美构与人性的栈道上,伤害甚至摧毁了人的存在,——这就是代价。
  12
  深入地诗思,发现诗的纵深处竟然是无诗的。
  13
  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一部作品时应不遗余力。创造中必须人为地与世隔绝(酿造诞生作品的氛围是必要的),保证艺术的纯度。
  14
  在纸上的漂泊中,我呼唤并期望寻索一种新的地理。我提倡人的不灭,祖先永远活在土地上。认为文学实则是一咱变相的考古学。我们不仅要善于从人使用过的器物中,从历史的的遗迹与印痕中,从空间的迷局中给祖先和易失的人类按脉,还要善于从当代人的身上发掘我们祖先,从而发掘人存在的多样性,从而开启另一扇人的生存之门,进而拓展一种神性的文学新疆界,让比我们更古老的词语重新开口说话。
  15
  一个艺术家与俗常世界保持一定距离是必要的。必须有一部分时间用来进行内部建设,纯化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永远充满灵光,用一种相对清洁的生命去感受世界。
  16
  看了自己现在写的许多诗都不甚满意,而我又不能依照自己的艺术理想创造具有经典光辉的诗来,很多时候我只好对诗保持沉默,不要让自己的脏手玷污了它的圣洁。
  我知道,写诗除了优秀,还需要残酷。
其他文献
心静自然凉。烦闷之时,突然忆起重庆永川的茶山竹海。一个令人心静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张艺谋拍摄的影片《十面埋伏》,有些场景便取自这个风景区。它地处箕山山脉,这种山脉山势独特,前山高后山低,逶迤起伏,形如腾飞的巨龙。传说箕山是蜀汉丞相诸葛亮赐名的,与峨眉仙山、青城道山、九寨美景并称蜀汉四景,从而享誉天下。这样的奇山,位于我生活的小镇不远的永川市郊,不去一游,也对不起这大好风景了。     一个春日周末,
期刊
左岸     右边是河,左边是岸  中间是风暴的中心  兄弟,一只鸟的翅膀能抵达多远  语言的潮涨起来,像流言和蜚语  一束束,淹没内心的花朵     真正的岸上,张扬着刀子  死亡和棺材,大雪也会降临  你手中的武器,是一首诗歌折断的改锥  我看见你前进的方式  像一头蜗牛,忽左,忽右     神鸟栖息的中心  歌唱在朝一个方向诱惑  甘愿这样的诱惑  你像一根虫爬在枯黄的叶子上  等待冬天,或
期刊
1.安静的午后     阳光在松枝上打盹儿  一缕花香  躲进蝴蝶的翅膀    只有红蜻蜒,驮着一朵白云  从湖面轻轻掠过  2.天 堂     雨水洗净天空的肉体  也洗净,大地的眼神    一群树孩子,衣衫明净  在山野清风中  追逐嬉戏  3.月下竹影    月光在竹影间走动  脚步那么轻,那么静    夜风沙沙,露滴晶莹  竹叶儿打鼾的声音  那么柔细,那么静美     5.黄昏之后   
期刊
把所有的散落的叶子都忘却我望见了  池塘深处闪着的微光让时间在树冠上停留下来  孩子们在半空中飞翔而我又在草叶上滑落  我们呼喊着到村外去那些蒺藜草也都在想     花开的季节我们都会爱上琐细的光线  在时间里流转在街巷上奔跑  我们身上的花纹斑点在脊背上夺目  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已经是我们的暮年     让泥土翻过让河流逆转让炊烟向下飘散  我故乡的疼痛的花瓣与黑夜的冷雨  我停留在什么位置上才能
期刊
在清湖,三月的春风开始慢慢苏醒,  一个人,躺在湖面,  剩最后一曲,  她的喉咙,热得发烫,  “我走了,剩你,夜总不好熬!”  我看见一个渐已收缩的胃,  饱满地悬在湖心,  而夜,并没有将她的脾气掩藏。  一个故事总有开端,  结局,却也不算;  一九九二年,并非今天,  一个亲人躺在苇席上,  愤怒,然而离去!  她是多少年一个久违的微笑,  清晨衔满赤着圆环的芦草,  谁记得思诌多日的借
期刊
雨到平原,总是走的很慢  耕作的人群超过了它     这个世界上最早的一粒玉米  坚守着和土地的婚约,生养子女  类似被呵护的文化遗产,夹藏在劳动号子与  一声春雷中间  被我们挖掘 盛进碗     天空湿润而光滑  适宜生长纯种的爱情  却因埋头播种缺少了发现 并且忽略了  自己也是一粒种子
期刊
天理     抚膺昂首,便晴风万里,云天澄碧。  独上高楼悲万类,长恨兴衰无迹。  燕雀支离,蜩鸠恶趣,顿首惊鹏翼。  乘风而举,谁把乾坤荡涤?     本是憔悴青衫,平生且许,潦倒红尘客。  敢问天心何处觅,尽在举头三尺。  非道弘人,人能弘道,身外应相恤。  沉浮趋止,道心无奈悬隔。     附:孔子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天理固然昭彰,然人情悬隔,无以接续,是古来最尴尬处。  人欲     落
期刊
怎么了?    那些衣服,花花绿绿的  晾在五楼,湿润早已被风带走  阳台很暗,它们  很孤单。可始终无人取走  像一场故事,中止了情节  拖把散落了,地板很脏、很乱  有瓷器尖锐的伤。一把雨伞  没有打开,也没有收拢  像一朵开在中途就凋零的花  唯有墙角,一只高跟鞋  歪歪斜斜,还向上踮着对生活  最卑微的愿望。到底怎么了?  窗帘拽着快要堕落的命运  半掩着嘴唇,始终无法诉说    一定要相
期刊
散 步    我们以海潮作为神秘的入口  深居简出,用清淡的盐水  冲洗着卑微的灵魂  我们提灯而来,想折散黑夜的骨骼  漫步在卵石堆上,装作彼此不识  脚步比蝙蝠经过墓地时略轻  我们靠在峰景湾的肩上  把海风的甘甜,放在欲望的牙齿  咀嚼许多生活的阴谋和奇迹  为最初的偷渡承担风险  再也不愿浪费围观者的时间。  每一次散步都像是感情的飞逝  为放荡的夜晚写满诗句  而每年六月漏网之鱼  倚在
期刊
摘棉花     从黑暗里取出光亮  从文字里取出诗篇  从时光里取出爱情     这些,都是我后来想的     其实,摘棉花的时候  我什么也没有想  只是,从棉桃里  每取出一点小小的白  我的心  就小小地,暖和一下     打铁    两个赤膊的男人  一人握钳  一人抡锤  使劲对付一块烧红的铁     你听见铁  一声接一声的叫喊了吗     有时侯。也只是有时侯  我们觉得自己  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