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饮茶的喜好,常会随各时气候不同、随际遇的变化而变化。
今天城中略有些雨,又来远方的客人,就想到一款温暖的茶。不妨生起炭火,以暖斗室,并增茶香。
这是一款2005年景迈古树春料制成的熟茶,由当年的玩家定制,外形上有陈化痕迹,渥堆的味道已然浅淡,细嗅还带着林木的气息。此茶数年前一直存储在云南的景迈大寨,虽以密封方式存放至今,也在不停转化。
一般而言,好的古树生普容易遇到,而好的古树熟普却显稀有了。制作熟普时,需以上千斤或更多量的毛茶加以湿热渥堆,这么大的茶量很难保证能使用价格一路走高的古树原料,另一个原因则是熟普市价一惯低廉。上等品质的熟普,须茶缘好偶尔得到,或必须是爱家订制。
要讲究茶味,首先得讲究器物与水,包括生火的方式。
一直以来,“活水还须活火烹”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如果不信,不妨在家中做简单的试验,电炉烧好的水先喝一杯,再将这水用炭火复煮,煮后又饮一杯,自然明白炭火煮出的水,是怎样地细与活了。
第一道的茶汤可以不用“温润泡”,试一试这样的“洗茶水”,它最能体现一款茶在存储过程中的干净程度。因为快速出汤,茶汤略呈金黄,入口并无杂染,表现甜细。
第二道,茶汤已深红,入口厚醇,茶友喝着喜悦,说甜,茶中的木质感细细呈现。
室内已然安静,白泥炉煮水的声音,细细地响起。
第三四道,是茶最为迷人的时刻。茶汤通透,如置身于干净老木屋一样的香气,汤质稠厚如饮浆汁,身体很快暖和起来,茶汤透着活性,也略还有些涩感。熟普很难喝到涩感——正因为这是一款只经过七八成发酵的熟茶,才保留着这样的个性。未经完全发酵的工艺,使后期的转化空间更多了一些。
这样的细雨午后,茶带来了足够的温度,其饱满的内质、汤水的活性,让人暖洋洋地沉浸于温暖而宽厚的茶味中。
对一般人而言,宜饮温性或平性的茶,特别是女性。“茶性至寒”,一些以快速工艺机制的绿茶或当年生普,喝得多,往往会增加脾胃的虚寒,常年累月,不可不慎。
第五至六道,继续以高温宽水低注,以展现陈茶细润之美。茶汤通透美丽、没有杂染。这是熟普的美,而身体与口腔更被茶的气韵吸引。
茶中气韵不易捕捉,须静心以会。字画、古物、音乐皆可以寻到气韵迷人处。饮到此时,细汗微微,继而身体通透畅快,在口腔内香韵入喉,茶味充沛流动,令人难忘,不可尽述处,正是气韵之美。
岩茶的气韵易于体验,坑涧茶的气息铮骨凛凛。古树普洱亦多具绵厚气韵。即使是绿茶,如果能找到高山茶又经过传统手工制作,其气韵也非常感人,如齐头山六安瓜片、猴坑的猴魁等。当然,老茶的气韵更不必说了。在熟普中去感受气韵,确实比较稀少。
第七道,茶汤继续给人温暖。煮水也是有工夫的,泡老茶讲究每一道以高温冲注,但水又不能烧得太老。为了水的活性,大多人选择两个炉子两把烧水壶,这样就保证了鲜活的沸水,也避免冲泡过程中断了热水。
泡老茶,最佳的状态是水注入茶壶内还依然沸腾冒泡。一般人少有这样的体验,所以说,烧水也是一门工夫。
第八道的茶汤,略延长了时间,茶汤更显浓稠,汤质感很美妙。
之后,化滑与木质感、持续的清甜一直到十道。
友人谈茶,说有人认为不必太在乎茶味,随缘随性喝茶,好茶不好茶都可以喝,喝什么茶都可以,对于水和器具更不必讲究了。
我想,好茶可以给人以身心的滋养,而不好的茶或许带来伤害,因此,胡乱喝茶并不代表已经很超脱,或许是还缺少静定的习惯或缺乏身心的觉知。茶的美妙,我们都应该可以感知得到。
这并非说要追求更极致的茶味,而是能喝好当下的那杯茶。实际上,我们四时的思绪纷飞,为什么连一杯茶的安静时间都没有呢?
直至十五道,茶味已渐淡,呈现橙黄的茶汤,仍旧有着细滑的汤质。
此时不妨将叶底重新煮出。煮茶更能展现它的内质与魅力,深褐的茶汤,似将茶味完全融于一杯之中,饮之愈觉稠滑,心中欢喜。
好茶越来越不易遇到,哪怕只有三五克的茶叶,我们也应当尽心侍奉。好器好水,好火好心,这样的一场品饮,即使风雨交加,也能变得阳光和朝气吧。
今天城中略有些雨,又来远方的客人,就想到一款温暖的茶。不妨生起炭火,以暖斗室,并增茶香。
这是一款2005年景迈古树春料制成的熟茶,由当年的玩家定制,外形上有陈化痕迹,渥堆的味道已然浅淡,细嗅还带着林木的气息。此茶数年前一直存储在云南的景迈大寨,虽以密封方式存放至今,也在不停转化。
一般而言,好的古树生普容易遇到,而好的古树熟普却显稀有了。制作熟普时,需以上千斤或更多量的毛茶加以湿热渥堆,这么大的茶量很难保证能使用价格一路走高的古树原料,另一个原因则是熟普市价一惯低廉。上等品质的熟普,须茶缘好偶尔得到,或必须是爱家订制。
要讲究茶味,首先得讲究器物与水,包括生火的方式。
一直以来,“活水还须活火烹”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如果不信,不妨在家中做简单的试验,电炉烧好的水先喝一杯,再将这水用炭火复煮,煮后又饮一杯,自然明白炭火煮出的水,是怎样地细与活了。
第一道的茶汤可以不用“温润泡”,试一试这样的“洗茶水”,它最能体现一款茶在存储过程中的干净程度。因为快速出汤,茶汤略呈金黄,入口并无杂染,表现甜细。
第二道,茶汤已深红,入口厚醇,茶友喝着喜悦,说甜,茶中的木质感细细呈现。
室内已然安静,白泥炉煮水的声音,细细地响起。
第三四道,是茶最为迷人的时刻。茶汤通透,如置身于干净老木屋一样的香气,汤质稠厚如饮浆汁,身体很快暖和起来,茶汤透着活性,也略还有些涩感。熟普很难喝到涩感——正因为这是一款只经过七八成发酵的熟茶,才保留着这样的个性。未经完全发酵的工艺,使后期的转化空间更多了一些。
这样的细雨午后,茶带来了足够的温度,其饱满的内质、汤水的活性,让人暖洋洋地沉浸于温暖而宽厚的茶味中。
对一般人而言,宜饮温性或平性的茶,特别是女性。“茶性至寒”,一些以快速工艺机制的绿茶或当年生普,喝得多,往往会增加脾胃的虚寒,常年累月,不可不慎。
第五至六道,继续以高温宽水低注,以展现陈茶细润之美。茶汤通透美丽、没有杂染。这是熟普的美,而身体与口腔更被茶的气韵吸引。
茶中气韵不易捕捉,须静心以会。字画、古物、音乐皆可以寻到气韵迷人处。饮到此时,细汗微微,继而身体通透畅快,在口腔内香韵入喉,茶味充沛流动,令人难忘,不可尽述处,正是气韵之美。
岩茶的气韵易于体验,坑涧茶的气息铮骨凛凛。古树普洱亦多具绵厚气韵。即使是绿茶,如果能找到高山茶又经过传统手工制作,其气韵也非常感人,如齐头山六安瓜片、猴坑的猴魁等。当然,老茶的气韵更不必说了。在熟普中去感受气韵,确实比较稀少。
第七道,茶汤继续给人温暖。煮水也是有工夫的,泡老茶讲究每一道以高温冲注,但水又不能烧得太老。为了水的活性,大多人选择两个炉子两把烧水壶,这样就保证了鲜活的沸水,也避免冲泡过程中断了热水。
泡老茶,最佳的状态是水注入茶壶内还依然沸腾冒泡。一般人少有这样的体验,所以说,烧水也是一门工夫。
第八道的茶汤,略延长了时间,茶汤更显浓稠,汤质感很美妙。
之后,化滑与木质感、持续的清甜一直到十道。
友人谈茶,说有人认为不必太在乎茶味,随缘随性喝茶,好茶不好茶都可以喝,喝什么茶都可以,对于水和器具更不必讲究了。
我想,好茶可以给人以身心的滋养,而不好的茶或许带来伤害,因此,胡乱喝茶并不代表已经很超脱,或许是还缺少静定的习惯或缺乏身心的觉知。茶的美妙,我们都应该可以感知得到。
这并非说要追求更极致的茶味,而是能喝好当下的那杯茶。实际上,我们四时的思绪纷飞,为什么连一杯茶的安静时间都没有呢?
直至十五道,茶味已渐淡,呈现橙黄的茶汤,仍旧有着细滑的汤质。
此时不妨将叶底重新煮出。煮茶更能展现它的内质与魅力,深褐的茶汤,似将茶味完全融于一杯之中,饮之愈觉稠滑,心中欢喜。
好茶越来越不易遇到,哪怕只有三五克的茶叶,我们也应当尽心侍奉。好器好水,好火好心,这样的一场品饮,即使风雨交加,也能变得阳光和朝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