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公司回购股东持有的股份/股票时,以公司资产向股东进行支付,引发债权人保护的需要.现有制度要求公司在减资时为其债权人提供担保或者提前清偿,由于资本范围界定模糊,并机械地将资本受损与会计上股本减少挂钩,在债权人保护上同时存在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问题.本文建议,明确法律欲加以维护的资本范围,为资本是否真正减少确立准确的判断标准,并在回购交易中区分资本是否受损采取差异性的债权人保护措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回购股东持有的股份/股票时,以公司资产向股东进行支付,引发债权人保护的需要.现有制度要求公司在减资时为其债权人提供担保或者提前清偿,由于资本范围界定模糊,并机械地将资本受损与会计上股本减少挂钩,在债权人保护上同时存在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的问题.本文建议,明确法律欲加以维护的资本范围,为资本是否真正减少确立准确的判断标准,并在回购交易中区分资本是否受损采取差异性的债权人保护措施.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和人民百年奋斗、牺牲和创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是一个中国人民彻底摆脱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主人的过程;不仅是一个物质力量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国人精神上从被动转向主动、中
本文创造性地提出被动投资理论框架并分析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被动基金的发起人与其他投资选择的竞争为被动基金发起人参与其投资组合中公司的治理提供了各种激励.此外,主要基金发起人的规模和持有份额所产生的规模经济效果,能够使其更加经济且有效地参与治理.另外,本文探讨了被动投资兴起对公司法和金融监管的总体影响,评估了所有权集中、利益冲突和共同所有权这些问题以及其在多大程度上会冲击和调整对现有法规和实践.
《公司法》的修改要充分考虑公司法的权威性、稳定性和前瞻性,做好实体与程序、“入口”与“出口”、大股东与中小股东、公司法与其他法律的平衡,并加强与民法和《证券法》的联动.《公司法》的修改逻辑应当以建立“公众公司”为主轴,围绕“公众公司”这一核心,引入“公众公司”和“非公众公司”等相关概念,专章规定“公众公司”和“非公众公司”,并在具体内容上作出差异化的安排.
作为知识产权强保护的重要抓手,刑事保护的质量直接关涉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成效.司法机关基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侦查、审理的特殊性,不断增进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参与程度.就理论维度而言,加强权利人参与契合恢复性的司法理念,符合法秩序的统一性要求,有助于落实权利人的诉讼参与权.但在制度设置层面,现有制度设计在提高知识产权权利人诉讼地位的同时,却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于权利人刑事诉讼中权利恢复的关注,忽视了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刑事诉讼中经济补偿的诉求,不利于提高知识产权权利人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基于妥适、高效处置知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需要建构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发挥作用的复合治理机制.基于浙江省嘉兴市“微嘉园”积分管理的案例研究表明,社会治理复合机制的形成主要由政策创新驱动,而政策创新又源于地方官员的政策企业家精神和对纵向层级压力与横向竞争压力的回应;互利共赢是复合治理形成的关键机制,具体体现为相容利益是治理主体合作的基础,特定利益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创新驱动下的互利共赢”揭示了社会治理复合机制的关键性形成条件,对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治、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具有借鉴意义.
公共服务动机是国际公共管理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但是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是使用美国学者开发的量表,其文化适配性往往受到质疑.本研究采用经典的量表开发方法,通过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归纳中国情境下公共服务动机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建立中国化的公共服务动机量表.研究发现,西方常用量表的四个维度在中国情境下依然存在,但是表现形式有一定差异;同时,我们发现了社会名声和道德坚持两个新的维度,它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前环境紧密相关.本研究是公共服务动机量表中国化的初步尝试,为未来更有文化适配
共益公司是美国立法者为了适应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传统营利企业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组织形式.相对于传统营利性企业,此类企业形式在企业设定的经营目标、董事的法律义务和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均有重要变革.鉴于社会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进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共益公司法的基本立法经验,特别是其所创建的引导社会企业平衡社会公益与股东利益的法律规则,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企业法.
德发公司案为探讨法院如何对待行政机关法律适用过程中的专业认定提供了契机.法院对行政机关专业认定一般应给予尊重,主要缘由在于行政机关固有的专业技术判断优势、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中的裁量以及行政诉讼司法谦抑原则的内在要求.法院对行政机关专业认定的必要审查,既有比较法上的经验,也与我国国家权力之间的分工及行政诉讼制度的目的息息相关.从司法审查技术策略上看,行政专业认定是否合乎程序正当要求、是否明显不合常理、是否构成滥用职权是三种基本标准,法院在此过程中应当把握好必要尊重和有限矫正之间的平衡.
作为有待完全展开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数字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极易被片面地理解为先进生产工具在各项生产、生活和社会事务中的推广和运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型数字化技术,极易被前数字化时代的思维理解为只具有生产、物质效用的工具,至多只能跟着制度、人、事“跑”,至多只能提供更便捷的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要深刻理解数字化的历史唯物主义内涵,就要克服生产工具孤立于社会关系刚性范畴的误解,深刻理解生产工具与历史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地看待数字化对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和上层建筑改革的重塑性革命作用,
董事会和股东越来越多地使用章程和章程细则条款来定制其公司治理.根据美国特拉华州法律,股东采纳和修改公司章程细则的权力比董事会的权力更为有限.这会导致对公司契约范式的质疑.本文提出了两种替代解决方案:特拉华州法院和立法机构重新考虑股东权力的现有约束,以便在股东和董事之间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并充分实现契约范式.如果特拉华州法律保留对股东权利的现有限制,那么,法院应该更仔细地审查董事会采纳的章程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