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南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本文从建筑环境的人文环境为出发点,探讨建筑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创造出能够表达环境特色的建筑。通过研究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成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形式、特征进行探索。
【关键词】建筑环境;人文环境;表达;要素
1 建筑环境的概述
建筑环境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建筑的认识由形式到空间到环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它不断从实践上接近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存空间环境这一本质内容。环境不仅指物质上得形式空间,还包括了它同时负载的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定了环境不应仅是一个简单的、具有社会、文化上得意义,是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2 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文化衡量和人文要求。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
建筑是人文环境的固体符号。建筑不仅仅构筑空间,而且还是文化的载体,深刻的反映着周边的文化环境。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缺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因此,要充分理解建筑,就必須还建筑活动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精神。
在当今的现实中,破坏性的建设在许多城市中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迅速崛起的现代化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完全消失,找不到任何痕迹;还有的旧城改造中,虽然保留了重点文物古迹,却也完全处在现代建筑的重重包围之中,没有任何过渡和呼应,新建筑的风格与古建筑全无联系。纠其根源,就是没有认真地进行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的问题的研究,没有意识到城市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城市及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味追求“新潮”的结果是造成各城市风貌和格局的雷同,丧失了城市应有的品格和特色。缺乏个性的城市等于缺乏思想,失却灵魂。
3 建筑与人文环境要素
3.1 城市意义象征性表达空间
城市的意义象征性表达空间指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形成的城市空间象征性的表达和城市空间意象的塑造等。为增强城市空间的意义,在建筑设计对要注意保持城市空润的可记忆性,重视城市的人文因素,保持城市空间的清晰性,增强人们对城市的空间感和归属感的体验。意向与城市空间形式在视觉上的可识别性、可记忆性、可理解性等内容积环境的性质、用途、场所特征等有关。意象是需要经过理性的辨认才能引起的视觉反映。凯文·林奇把意象的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中,认为城市空间结构不仅要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凭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的首府悉尼市贝尼朗岬角。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建筑。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3.2城市历史文化环境
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的协调从本质上讲是—种文化行为,是高度融合人类物质、精神两方面经验的复杂的人文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具有不同地域背景的诸多城市都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有机体。
对于环境来讲,全新建设的场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其“熟化”,而经历了一定的时间的使用才会真正“成熟”成为为人们所喜欢的环境。而其中历史建筑及环境则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历史建筑与环境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促进城市文化宜居的有力武器,使城市不但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种种复杂要求,也可以在精神方面得到温馨享受,而后者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虽然需要以其他要素为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3 居民生活的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由血缘、地缘、宗教缘等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沉淀而成。它是指人们创造的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组织、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无形组织,以及它对居民精神的依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沃南·摩根住宅小区周围是十九世纪末风格的街区,新建住宅并未试图完全改变这一地区的性格,而是对其域市结构中真正出色的特陛的重新演绎 它不仅考虑到“街道”作为交流元素的重要性.而且对构成城市空间(图2~4)的建筑类型加以发展。建筑外部朝向绿地的一侧成阶梯状跌落,形成“绿谷”,而朝向街道的一侧则向上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街”的性质。
3.4 宗教信仰
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中,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神秘力量,它主宰着自然和社会,主宰着人的命运。在近代意义的科学文明出现以前,有关神灵的宗教、信仰与神话是人文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全部的精神生活,是人们鼹释世界、寻求寄托,确立自我存在的心灵支柱。
人类的建筑,从来就担负着在茫茫自然中确立人之存在的精神使命,这是其区别于动物巢穴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住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神庙。在前科学时代的漫长历史中,各地的建筑和聚落,从风土景观、选址定位到房屋构件的构造和表现,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来自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它们确立了建筑的精神价值。
4 建筑人文环境的表达实例——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在北京城内,大环境是中国古老的都城,历史悠久,文化背景丰富;建筑方面是富有特色的四合院民居。上世纪80年代,菊儿胡同被列为北京危旧房改造项目,在这里,建筑本身如何继承传统的文脉,如何体现建筑的时代性,两者的协调成为焦点。
吴良镛教授担纲了这个带有试验性的项目。他用“有机更新、类四合院”的理论成功指导了这次胡同改造。菊儿胡同,至此有了重生的可能,并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标志。
他首先将胡同的房屋按照质量分为三类,质量较好的70年代以后建的房屋予以保留,现存较好的四合院经修缮加以利用,破旧危房予以拆除重建。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所谓的“类四合院”模式,即抽取传统空间形态的原型,用新材料和理念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一些目前面临的问题。在改建中,吴良镛先生采取了更多的进深数来强调庭院中“进”的概念,而且在院的形态上又不断出新。胡同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信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有的在传统厢房的位置用过街楼联系两个庭院,使整个建筑群交通方便,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两条南北信道搴东西开口,显得更四通八达,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
改造后的菊儿胡同,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一组谦逊但很有活力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使居民环境注入新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多彩的文化内涵。
5 结语
建筑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人文要素。人文因素的形成往往是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筑设计要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使建筑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创造出具有场所意义的场地环境。
参考文献
[1]邓敬殷红“之间”与“缝合”——刘家琨在“锦都院街”设计中的策略时代建筑2007(4)
[2]克利夫·芒福汀(英)街道与广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张建涛,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凯文啉奇(美)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陈英旭 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
【摘要】环境是建筑创作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本文从建筑环境的人文环境为出发点,探讨建筑与环境要素的关系。着重分析了在不同的环境中如何创造出能够表达环境特色的建筑。通过研究人文环境对建筑形成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的形式、特征进行探索。
【关键词】建筑环境;人文环境;表达;要素
1 建筑环境的概述
建筑环境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建筑的认识由形式到空间到环境,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它不断从实践上接近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生存空间环境这一本质内容。环境不仅指物质上得形式空间,还包括了它同时负载的精神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决定了环境不应仅是一个简单的、具有社会、文化上得意义,是与人的存在密不可分的。
2 建筑是人文精神的表现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它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环境的文化衡量和人文要求。人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
建筑是人文环境的固体符号。建筑不仅仅构筑空间,而且还是文化的载体,深刻的反映着周边的文化环境。1990年6月2日,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七次大会发表了《蒙特利尔宣言》。其开头一行是:“建筑是人文的表现,它反缺了一个社会的形象。”世界建筑史表明,人类的建筑活动不仅是一项物质生产活动,而且还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一座城市的魅力,多数是由于建筑艺术的魅力营造出来的。“因此,要充分理解建筑,就必須还建筑活动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人文精神。
在当今的现实中,破坏性的建设在许多城市中始终没有停止过,在迅速崛起的现代化住区,传统的建筑风格完全消失,找不到任何痕迹;还有的旧城改造中,虽然保留了重点文物古迹,却也完全处在现代建筑的重重包围之中,没有任何过渡和呼应,新建筑的风格与古建筑全无联系。纠其根源,就是没有认真地进行建筑与人文环境的关系的问题的研究,没有意识到城市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城市及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一味追求“新潮”的结果是造成各城市风貌和格局的雷同,丧失了城市应有的品格和特色。缺乏个性的城市等于缺乏思想,失却灵魂。
3 建筑与人文环境要素
3.1 城市意义象征性表达空间
城市的意义象征性表达空间指由历史传统、社会习俗、文化形态、思想观念及聚居方式等形成的城市空间象征性的表达和城市空间意象的塑造等。为增强城市空间的意义,在建筑设计对要注意保持城市空润的可记忆性,重视城市的人文因素,保持城市空间的清晰性,增强人们对城市的空间感和归属感的体验。意向与城市空间形式在视觉上的可识别性、可记忆性、可理解性等内容积环境的性质、用途、场所特征等有关。意象是需要经过理性的辨认才能引起的视觉反映。凯文·林奇把意象的概念运用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分析和设计中,认为城市空间结构不仅要凭客观物质形象和标准,而且要凭人的主观感受来判断。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位于澳大利亚的首府悉尼市贝尼朗岬角。这座综合性的艺术中心,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建筑。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它的外形像三个三角形翘首于河边,屋顶是白色的形状犹如贝壳,因而有“翘首遐观的恬静修女”之美称。
3.2城市历史文化环境
建筑设计和城市环境的协调从本质上讲是—种文化行为,是高度融合人类物质、精神两方面经验的复杂的人文行为。这种行为的结果就是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具有不同地域背景的诸多城市都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化有机体。
对于环境来讲,全新建设的场所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其“熟化”,而经历了一定的时间的使用才会真正“成熟”成为为人们所喜欢的环境。而其中历史建筑及环境则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历史建筑与环境能够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融入城市生活,成为促进城市文化宜居的有力武器,使城市不但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种种复杂要求,也可以在精神方面得到温馨享受,而后者对于一个城市来讲,虽然需要以其他要素为基础,但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3 居民生活的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由血缘、地缘、宗教缘等经过长期的历史积累沉淀而成。它是指人们创造的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组织、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能使人强烈地感受到它的无形组织,以及它对居民精神的依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沃南·摩根住宅小区周围是十九世纪末风格的街区,新建住宅并未试图完全改变这一地区的性格,而是对其域市结构中真正出色的特陛的重新演绎 它不仅考虑到“街道”作为交流元素的重要性.而且对构成城市空间(图2~4)的建筑类型加以发展。建筑外部朝向绿地的一侧成阶梯状跌落,形成“绿谷”,而朝向街道的一侧则向上发展.进一步加强了“街”的性质。
3.4 宗教信仰
在人类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中,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神秘力量,它主宰着自然和社会,主宰着人的命运。在近代意义的科学文明出现以前,有关神灵的宗教、信仰与神话是人文精神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全部的精神生活,是人们鼹释世界、寻求寄托,确立自我存在的心灵支柱。
人类的建筑,从来就担负着在茫茫自然中确立人之存在的精神使命,这是其区别于动物巢穴的根本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住屋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神庙。在前科学时代的漫长历史中,各地的建筑和聚落,从风土景观、选址定位到房屋构件的构造和表现,在各个层面上都受到来自宗教、信仰的强烈影响。它们确立了建筑的精神价值。
4 建筑人文环境的表达实例——菊儿胡同
菊儿胡同在北京城内,大环境是中国古老的都城,历史悠久,文化背景丰富;建筑方面是富有特色的四合院民居。上世纪80年代,菊儿胡同被列为北京危旧房改造项目,在这里,建筑本身如何继承传统的文脉,如何体现建筑的时代性,两者的协调成为焦点。
吴良镛教授担纲了这个带有试验性的项目。他用“有机更新、类四合院”的理论成功指导了这次胡同改造。菊儿胡同,至此有了重生的可能,并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标志。
他首先将胡同的房屋按照质量分为三类,质量较好的70年代以后建的房屋予以保留,现存较好的四合院经修缮加以利用,破旧危房予以拆除重建。重新修建的菊儿胡同按照“类四合院”模式进行设计,所谓的“类四合院”模式,即抽取传统空间形态的原型,用新材料和理念创造新的人居环境,同时解决一些目前面临的问题。在改建中,吴良镛先生采取了更多的进深数来强调庭院中“进”的概念,而且在院的形态上又不断出新。胡同吸取了南方住宅“里弄”和北京“鱼骨式”胡同体系的特点,以信道为骨架进行组织,向南北发展形成若干“进院”,向东西扩展出不同“跨院”。有的在传统厢房的位置用过街楼联系两个庭院,使整个建筑群交通方便,由此突破了北京传统四合院的全封闭结构。两条南北信道搴东西开口,显得更四通八达,解决了院落群间的交通问题。、
改造后的菊儿胡同,基本沿袭了传统,灰瓦粉墙,不时以稳重的暗红提示人们这是一组谦逊但很有活力的建筑群。同时它和顶层的阳光屋告诉人们这是现代的产物。同样的粉墙黛瓦.在这里却有着皇城脚下的大气严整,并与北京旧城的肌理有机统一,使居民环境注入新生活的气息,包含了传统的历史文脉和多彩的文化内涵。
5 结语
建筑环境中都具有一定的人文要素。人文因素的形成往往是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建筑设计要综合分析这些因素,使建筑具有历史和文化的延续性,创造出具有场所意义的场地环境。
参考文献
[1]邓敬殷红“之间”与“缝合”——刘家琨在“锦都院街”设计中的策略时代建筑2007(4)
[2]克利夫·芒福汀(英)街道与广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张建涛,刘韶军建筑设计与外部环境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凯文啉奇(美)城市意象方益萍,何晓军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6]陈英旭 环境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