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数学开放题设计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uan415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教师使用的是封闭型的数学题目,教学主要以理解记忆数学公式、定理等,以此获得解题技能。在这样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是被动思考,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而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开放型的数学题目,能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一、开放型题目设计范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开放型题目是指题目的条件多余或条件不足、题目的答案不确定或不唯一、解题方法多种多样的数学题目。其特点:一是题目所给的问题或条件往往是不确定的,需要学生收集或挖掘其它信息才能解答;二是没有固定的解答方式,题目部分答案能直观求出,但大部分答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思考;三是题目答案不唯一,有多种多样的答案,有利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思维发散能力;四是教师不宜用灌输式方式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所以,教师在设计开放题目时,应该根据开放题目的特点,进行设计,避免走进封闭题的老路,在学生解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启发、指导和鼓励。
  二、开放型题目设计策略
  (一)题目条件开放
  条件开放型题目设计时,可设计成:条件多余、条件不足、条件可选、条件隐含等类型。学生在解答条件开放型题目时,必须认真审题,要学会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只有抓住核心条件、必要条件,才能快速、高效地解答问题,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提高。
  例1:条件有余
  学校举行体育运动会,三年级运动员人数是23 人, 四年级运动员人数比三年级多5 人, 五年级运动员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求:三年级和四年级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通过审题可知“五年级运动员人数是三年级的2倍”这个条件是多余的。
  例2:隐含条件
  四年一班教室要对墙壁进行粉刷,教室长12米、宽10米、高4米,求:准备多少涂料才够用?
  在此题中隐含的条件是教室的 5个面需要涂料粉刷。
  例3:条件不足
  A、B两人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A每小时行15千米,2小时后,A、B两人相距多少千米?
  对于此题,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此题缺少条件,就会主动创设条件使问题解决。这样设计题目,能让学生掌握问题结构,学会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提高学生想象力。
  (二)题目问题开放
  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的不同,在题目的已给信息的中,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此类问题开放型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尽量做到面向所有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锻炼,此类题目形式有:解答式、问答式、图表式问题等几种形式,此类题的答案也有三种可能:答案唯一、答案不唯一、答案不存在。
  例4:计算题中两个量的比是多少? 今年小明12岁,是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全班有 45人,小明爸爸 38 歲,在文化公司上班,其年薪6万元;小明的妈妈是学校的教师,所在学校有85名教师, 每月工资4000元。
  根据给出的条件,此题学生能计算的问题有很多:如计算父子的年龄比是多少?计算小明班中学生人数与妈妈学校教师人数比是多少?如果学生的分析与观察能力强,则可以提出更进一步问题。计算小明父母的年薪比或月薪比是多少?
  (三)解题方法开放
  此类题目设计时与“一题多解”类似,此类型题目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解答,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答案,根据实际情况找出最佳答案,通过此类题目的解答,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发散性与创造性。
  例5:三年级二班有37 名学生,班级计划为每名学生买一套6 元文具,超市规定购买40套或以上能享受7折优惠。根据上述题目条件,请学生设计购买方案。
  根据题目要求,教师可让学生利用题目信息,来设计购买方案,并找出最佳购买方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此题可选择如下三个方案:
  方案1:学生个人购买,班级结帐。6×37=222(元)
  方案2:班级统一购买,并多买3本,班级结帐。6×40×70%=168(元)
  方案3:和其它班级共同购买,班级结帐。6×37×70%=155.4(元)
  从这三个购买方案看出,方案3是最佳方案,求解此类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题目答案开放
  此类题目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出能符合条件的答案,此类问题的答案往往有多种,是不固定的。但此类问题的解答,一定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经过全面的思考,才能找出最佳的答案。该类题目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6:如下统计图是对三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吃水果情况的调查情况。
  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如果题目问题是求:三年级1班比三年级2班有多少人喜欢吃水果?或吃什么水果的人最多(少)?这样的问题就成了封闭式的问题了。如果如下问题,就是开放式的问题了:一是从图中你能看出什么问题?二是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信息?三是掌握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开放型的题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加强此类题目的训练。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姓语,语就是要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朗读训练进行到底,淡化课文分析,应用范读引领,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提高朗读能力,增加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开展;训练  朗读就是大声的读,把无声的文字转换成有声的语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成为千百年来颠扑不破的教学真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偏爱了课文分析,掠夺了学生读书机会,使学生的朗读
期刊
一、充分准备,打好基础  为了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平时应加强阅读,背诵一些句型、段落甚至短文。只要读得多、背得多,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其实,用英文写信、记日记等都是学生力所能及且行之有效的练习写作的好方法。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对题目所提供的信息要认真分析,明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要对所提供的信息加以分析、整理,使之更加具体化、条理化,为开始动笔做好准备工作;还要搞清题目的要求,以
期刊
一、数学情境引入,感受“数学味”  对小学生来说,“生活”情境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人、事和物。各种漂亮的颜色、动听的声音、好看的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主旋律,有趣的故事、好玩的游戏、逼真的表演等呈现形式,符合这一学段儿童的天性和心理特征,但不能偏离主题。  二、充分理解数学教材,挖掘“数学味”  张奠宙、赵小平在《当心“去数学化”》一文中说:“数学教育,自
期刊
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特别是读写基本功。语文水平主要看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写的能力。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张田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阅读课不能君子动口不动手。”这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新课程教学改革至今,我们欣喜地发现,不管是名师的精品展示课,还是普通老师的常态课,以读促写、以写促悟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
期刊
一、数学日记,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  知识的练习与巩固是数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如何有效复习旧知识是每一位数学老师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的练习巩固形式要多样化,要摒弃传统的机械、简单的重复训练,反对“题海战术”。数学日记是一种很好的课外练习形式,是一种“活练习”。它让学生主动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中的具体数学问题联系起来,自觉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如学了《方向与位置》后,有一位同学
期刊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指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一系列学习活动, 并达成其目标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在其新书《教育改革研究》一书中所言“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伟大的教育改革的话, 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  二、传统意义上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不足  我国传统意义
期刊
一、 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板块:《化学》  2.年级:高一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四章第二节第2课时  5.教学时间:40分钟  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这一视角,进一步阐明化学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与上节内容相辅相成。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班,学生学习程度一般,尽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有差距,但
期刊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教师应认真学习英语学科的教学大纲、考纲、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教学体系,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制定简明可行的教学计划。在认真钻研教材和联系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编写教案,教案应包括教学目的要 求、讲授内容、重点难点分析、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具准备 等内容,才能保证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还要认真备学生。而这是很大一部分教师忽略的一个
期刊
一、认真预习,勤于思考  历史课本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材料,是使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重要根据。所以在预习时,教师要教会学生浏览课本。具体的做法是:首先,引导学生浏览课本上的引言、章、节、目和大事年表,让学生初步认识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影响等,以及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和特点,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浏览课本正文,要求学生做到“读”“思”“划”。读,就是懂得本课教材的大意、具体内容、
期刊
体验学习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去感受、去经历,最终达到认识和掌握。体验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数学知识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式的重要载体,要让学生在生动的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教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