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物理课,从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来看,都要求我们不能只注意体现物理的科学性、严密性,只体现物理学的难、抽象等等,更应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充分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加入一些合理的幽默,使学生心理和生理都能得到调节,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学习物理,从而提高学生在物理课堂的听课效率。
一、借助詩歌、典故等引入教学
对一些新概念,若直接引入则比较抽象,学生也不易接受,但若巧妙地借助诗歌、典故,先使学生认识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这样再学习新概念时,也就不觉得抽象难懂了,反而还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对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引入,借用“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典故,当说到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时,立刻断言“乌龟就是比兔子跑得快!”此时一些学生往往会为兔子鸣不平。借此反问:“那为什么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将意识到只用笼统的速度是不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了,有的教师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课,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二、在组织教学的语言上要有幽默感
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使用幽默语言。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的惯性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的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关于杠杆的平衡中画力臂和力,总是出现同一时针方向的力。笔者创设一个虚拟情景,五楼的外阳台护拦上,一个人仰面躺在上面,腰部为支点,人在晃悠,很危险。笔者边讲边画图边说得赶快救人,该怎么救?抓住他的双脚是向上推还是向下压、还是往回拉?我请一位出过错误的同学来画图,全班讨论,“向上推脚是杀人,而向下压脚是救人”,这样得出的结果很难忘记。总之,做到语言的风趣幽默,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牢固。
三、设置切合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敢于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暴露出来,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宽松民主。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笔者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中讲某些难懂的物理知识类比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注重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适度夸张,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在讲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区别时,可把波的图象比喻成班级同学拍一张集体照,“卡嚓”一下,不同的学生同时被定格在不同的位置,它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每个学生相当于一个质点。而振动图象相当于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拍的生活照,时间不同,情形不同。再如,讲原子发光时,可以将能级比喻成在河中的梅花桩,在桩与桩之间跳跃时,给予的能量必须不多不少,否则将掉入河中。对于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磁波的调制、发射、传播、接收、调谐、解调等抽象的过程,学生往往面对诸多新名词,不分因果,死记硬背,因此应用时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但若用货车的“装货”、“出站”、“运行”、“进站”、“调度”、“卸货”等一系列学生熟知的过程来进行形象的比喻、对比,有利于学生掌握电磁波及无线电广播的全部机理和过程。把物理知识生活化,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具有启发、验证、激发兴趣的功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例如,容器装水,水存在容器的内部;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在讲单摆时,我用一个很大的摆球从我的鼻尖前静止释放,当它摆回来眼看就要击中我的鼻子时,学生惊叫起来,可摆球又乖乖地退了回去。然后,我带上一个蛋壳做的假鼻子,重复上述实验,不过使摆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释放,结果我的假鼻子被摆球击得粉碎。学生在欢笑声中对摆球的特征加深了理解,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利用实验真实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失败的实验这一难得的教学资源。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突出物理情景的创作
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就会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恰恰能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但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选择适合用多媒体表现的内容,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有时一组简洁、明了的动画更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在课程导入、知识的重难点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师的讲授,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体会物理情景,学生各种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效率。
一、借助詩歌、典故等引入教学
对一些新概念,若直接引入则比较抽象,学生也不易接受,但若巧妙地借助诗歌、典故,先使学生认识到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这样再学习新概念时,也就不觉得抽象难懂了,反而还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对平均速度与即时速度的引入,借用“乌龟和兔子赛跑”的典故,当说到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时,立刻断言“乌龟就是比兔子跑得快!”此时一些学生往往会为兔子鸣不平。借此反问:“那为什么乌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呢?”学生经过思考后将意识到只用笼统的速度是不能为自己的观点辩护了,有的教师用“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链当空舞”的诗句作为“光的色散”一节的开头;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绝句作为“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引课,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使学生在对诗歌的欣赏中,将思维转向物理内容,从而进入物理世界。
二、在组织教学的语言上要有幽默感
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更深刻,因此我们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的使用幽默语言。在讲授“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中的惯性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漂亮女士在公共汽车上,车突然刹车,漂亮女士被她后面的年轻人撞倒了。漂亮女士气呼呼的说:“什么德行?”年轻人笑着说:“这不是德行,是惯性。”关于杠杆的平衡中画力臂和力,总是出现同一时针方向的力。笔者创设一个虚拟情景,五楼的外阳台护拦上,一个人仰面躺在上面,腰部为支点,人在晃悠,很危险。笔者边讲边画图边说得赶快救人,该怎么救?抓住他的双脚是向上推还是向下压、还是往回拉?我请一位出过错误的同学来画图,全班讨论,“向上推脚是杀人,而向下压脚是救人”,这样得出的结果很难忘记。总之,做到语言的风趣幽默,可以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学得牢固。
三、设置切合学生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有宽松、民主的氛围作保障,要敢于让学生把不同的观点暴露出来,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也就宽松民主。教学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笔者在讲“动量”一节时,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摔碎,而掉在泥地上不易碎,这是为什么呢?一片树叶落下时,人们不以为然,而一块砖头从高处落下时,人们会望而生畏,这又是为什么呢?又如:在学习“变阻器”之前,笔者问学生为什么调节电视机上的某个旋钮时,荧光屏的画面会变明变暗、喇叭的声音会变大变小?这些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要解释却有一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做有心人,通过创设合理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中讲某些难懂的物理知识类比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注重物理现象和日常生活的联系,适度夸张,使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在讲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区别时,可把波的图象比喻成班级同学拍一张集体照,“卡嚓”一下,不同的学生同时被定格在不同的位置,它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每个学生相当于一个质点。而振动图象相当于一个学生在不同时间拍的生活照,时间不同,情形不同。再如,讲原子发光时,可以将能级比喻成在河中的梅花桩,在桩与桩之间跳跃时,给予的能量必须不多不少,否则将掉入河中。对于学生看不到、摸不着的电磁波的调制、发射、传播、接收、调谐、解调等抽象的过程,学生往往面对诸多新名词,不分因果,死记硬背,因此应用时难免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但若用货车的“装货”、“出站”、“运行”、“进站”、“调度”、“卸货”等一系列学生熟知的过程来进行形象的比喻、对比,有利于学生掌握电磁波及无线电广播的全部机理和过程。把物理知识生活化,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
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具有启发、验证、激发兴趣的功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预示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再进行实验观察;或者,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再观察实验现象。在这里,激发思维冲突最为重要。例如,容器装水,水存在容器的内部;给导体带电,静电平衡的时候,电荷分布在哪里呢?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如果再与学生共同讨论演示方案,观察和思考的主动权就交给了学生。在讲单摆时,我用一个很大的摆球从我的鼻尖前静止释放,当它摆回来眼看就要击中我的鼻子时,学生惊叫起来,可摆球又乖乖地退了回去。然后,我带上一个蛋壳做的假鼻子,重复上述实验,不过使摆球以一定的初速度释放,结果我的假鼻子被摆球击得粉碎。学生在欢笑声中对摆球的特征加深了理解,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利用实验真实性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失败的实验这一难得的教学资源。
六、合理利用多媒体,突出物理情景的创作
学生学习抽象的物理概念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创设有意义的环境,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学习感到具体、形象、生动而乐意主动去学,就会事半功倍。多媒体课件,恰恰能很好地创设这种环境。但一个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的画面并不是越多、越复杂越好,重要的是如何在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思维特点、情感特征的呈现方式。选择适合用多媒体表现的内容,这是课件设计和使用的首要工作,对那些学生难以理解、抽象复杂、教师用语言和常规方法不易讲清,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才能表达清楚的内容,例如惯性定律、带电粒子的运动、分子运动、磁感线等,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实验。有时一幅简单的画面就能触发学生的联想;有时一组简洁、明了的动画更能排除学生的思维障碍。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心安排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要在课程导入、知识的重难点和思维的过渡与转换处适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强化教师的讲授,保证学生有意义的学习。
综上所述,物理教学应从教学实际出发,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使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体会物理情景,学生各种能力得以培养的过程。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