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诊部作为医院的对外窗口,是现代综合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院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设计角度来说,急诊部的位置对于医院交通流线或是其他科室的定位都有着重要影响。1986年美国的法律(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and Labor Act)规定,急诊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拒收患者,急诊室24小时不间断运营,成为医院最繁忙的一个科室。如何通过设计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已成为美国急诊部设计的主题。由于急诊部需要接收大量的患者(调查表明50%的住院患者都是由急诊部收治),急诊部成为医院重要的经济来源,而其服务水平也将影响医院的形象和患者的满意度。
在约翰梅尔医院5天的实习中,通过观察不同患者的流线,与医生和护士交流,亲身实践,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了建筑设计对于急诊部运行和患者体验的影响,尤其是在提高效率和人性化设计方面,非常值得探讨。
一、急诊室的流程
美国医院急诊室的收治有着一套细致而明确的流程。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种,通过私人车辆送达和通过救护车送达。由私人车辆送达的患者在收治之前会先由专业医护人员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入不同的诊室。症状较轻的患者(治疗过程在15分钟左右)会进入短期诊室(Fast track room)或者次级等待区,短期诊室设置在入口处,方便收治和离院。次级等待区在繁忙的时候也可以转换为简单的治疗场所。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保证诊室的高效使用,重症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见图1。
二、急诊部与医院
(一)水平向连结
影像部门的位置和急诊部的位置连接在医院设计中十分关键,因为从医疗流程上来说,很多进入急诊室的患者大都需要进入影像部门。由于约翰梅尔医院的急诊部是新加建的,距医院原有影像部门较远,所以急诊部采用的是部门内迷你影像科室,同时,急诊部在平面上也靠近手术部,便于伤情较严重的患者直接进入手术部接受治疗。
化验科和急诊部的相对位置也是设计的关键,但是在大多数美国医院的科室中(多为急诊室和住院部)都有测试样品传送机,测试样品装在胶囊状的机器中由预埋的物流系统传输到化验科,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如果条件允许,急诊还需要靠近餐厅、药房等服务性区域,因为急诊患者或者家人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等待。约翰梅尔医院的急诊部是新加建的,所以与医院主楼共用药房和餐厅,对患者而言步行距离较远,不易找到。
(二)垂直向连结
急诊部和住院部的关系也十分重要,约翰梅尔医院在新建的急诊部的楼上设有两层住院部,便于收治急诊患者,楼下是心脏导管插入实验室,由电梯连接,见图2。
三、急诊部配置
约翰梅尔医院急诊部中,共32间诊室,其中包括3间创伤室、2间隔离室、1间产房、1间精神患者检查室、1间妇科检查室、1间耳鼻喉科室和1间眼科检查室。较为特别的是,在急诊部中还设置有配套的迷你影像科室,除了前文提到和原医院影像科室部门距离遥远以外,科室内的影像部门还可做为独立运作的一个部门,更好地实践24小时不间断服务,见图3。
整个急诊部包括4个诊疗区域,分别有独立的护士站和储藏室。每个区域大小不同,创伤室的区域略大于其他3个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由门隔开,可以关闭或独立运作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科室的入口处设置了预检室,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收治。另外,急诊室还设有储物间、会议室和员工休息室等辅助用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走廊设计了大量的壁龛作为仪器和移动病床的储存空间。医护人员均表示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地使用仪器,且不影响走廊的整洁美观,见图4。
四、设计理念
(一)加建流线设计
约翰梅尔医疗中心的急诊部是在2006年重建的,所以如何处理新建急诊大楼和旧建筑的关系成为重要的内容。设计师为了使新老建筑的连接更为紧密,且又保持各自的独立和功能性,在连接部分设计了一个弧形的走道,还在新旧建筑间插入花园(图6)。不仅让新旧建筑的等候区充满阳光,也使景观成为一种引导方式。
(二)多中心式护士站
在美国大多数新建的医院中,多中心式护士站已经取代一中心式护士站成为新的设计趋势。多中心式护理中心的好处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另一个优势是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步行距离。因为每个护理区域都有单独的护理人员和药品储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但是,多中心平面也给道路辨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如何区分不同的区域是设计的要点。在约翰梅尔医疗中心,不同的护理区域有大小主次之分,结构清晰,给道路识别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通过对护士的采访发现,还是有部分患者找不到自己房间(图5)。
(三)使用后评估
设计师的意图和使用者的体验并非一致,这是所有的建筑设计都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使用后评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成为一个改善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师或者专门的评估单位对投入使用的建筑进行评估,建筑师能够从使用者的角度再次评估学习设计,并且应用到下一个案例中。以约翰梅尔医院为例,在观察中发现,厕所门上的挂钩都在使用中被拆除,在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得知,为方便残疾人使用,门上的挂钩设计得比较低,常常有患者靠在门上,导致背部损伤,院方不得不拆除所有的挂钩(图9)。又比如说,同样是为了残疾人设计的偏低的手纸盒对于正常人来说过低,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图10)。这也说明设计者不能仅仅根据规范或者经验来进行设计,使用后评估是提高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设计细节
1.设置不同类型的座椅
在约翰梅尔医院的设计中,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比如在等候区里要设置不同类型的座椅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需要有单人带扶手的座椅,也需要有双人的座椅方便情侣和那些带孩子的父母(图8)。
2.独立的儿童等待区
在急诊大厅可容纳30人的等候区旁边应设有独立的儿童等待区,里面有适合儿童使用的家具和座椅。这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儿童看到创伤患者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3.墙上设置时钟
在诊室里患者面对的墙上设有时钟,并确保帘布不会遮挡,这样能使昏迷的患者在醒来以后知道时间,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在拉起隔帘救治的同时看到时间。
4. 预检室设安全门
在约翰梅尔医院中,预诊设计室比一般要求的预诊室大,便于在高峰期或紧急情况下转换为诊室使用。另外,预检室要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逃往安全区的后门,防止暴徒袭击。
五、结束语
从美国约翰梅尔急诊中心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医院急诊室设计的重点:高效、灵活、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使用后评估,也不难发现设计中的细节对使用者的满意程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非常值得我国医疗建筑设计借鉴。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我国急诊部的医疗流程和患者数量都跟美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应该在实践中研究出符合国情,且高效、以人为本的急诊室设计方法。 (编辑 王海燕)
图片来源:图1来源于美国KMD建筑师事务所网站http://www.kmdarchitects.com/;图3平面图为美国KMD 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参考文献
[1]王铁林. 综合医院门急诊部医疗工艺设计[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2(06)
[2]王娜思.现代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 中国包装工业, 2013(14)
在约翰梅尔医院5天的实习中,通过观察不同患者的流线,与医生和护士交流,亲身实践,从不同角度了解到了建筑设计对于急诊部运行和患者体验的影响,尤其是在提高效率和人性化设计方面,非常值得探讨。
一、急诊室的流程
美国医院急诊室的收治有着一套细致而明确的流程。收治的患者分为两种,通过私人车辆送达和通过救护车送达。由私人车辆送达的患者在收治之前会先由专业医护人员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而进入不同的诊室。症状较轻的患者(治疗过程在15分钟左右)会进入短期诊室(Fast track room)或者次级等待区,短期诊室设置在入口处,方便收治和离院。次级等待区在繁忙的时候也可以转换为简单的治疗场所。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能保证诊室的高效使用,重症患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见图1。
二、急诊部与医院
(一)水平向连结
影像部门的位置和急诊部的位置连接在医院设计中十分关键,因为从医疗流程上来说,很多进入急诊室的患者大都需要进入影像部门。由于约翰梅尔医院的急诊部是新加建的,距医院原有影像部门较远,所以急诊部采用的是部门内迷你影像科室,同时,急诊部在平面上也靠近手术部,便于伤情较严重的患者直接进入手术部接受治疗。
化验科和急诊部的相对位置也是设计的关键,但是在大多数美国医院的科室中(多为急诊室和住院部)都有测试样品传送机,测试样品装在胶囊状的机器中由预埋的物流系统传输到化验科,也是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手段。
如果条件允许,急诊还需要靠近餐厅、药房等服务性区域,因为急诊患者或者家人有可能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等待。约翰梅尔医院的急诊部是新加建的,所以与医院主楼共用药房和餐厅,对患者而言步行距离较远,不易找到。
(二)垂直向连结
急诊部和住院部的关系也十分重要,约翰梅尔医院在新建的急诊部的楼上设有两层住院部,便于收治急诊患者,楼下是心脏导管插入实验室,由电梯连接,见图2。
三、急诊部配置
约翰梅尔医院急诊部中,共32间诊室,其中包括3间创伤室、2间隔离室、1间产房、1间精神患者检查室、1间妇科检查室、1间耳鼻喉科室和1间眼科检查室。较为特别的是,在急诊部中还设置有配套的迷你影像科室,除了前文提到和原医院影像科室部门距离遥远以外,科室内的影像部门还可做为独立运作的一个部门,更好地实践24小时不间断服务,见图3。
整个急诊部包括4个诊疗区域,分别有独立的护士站和储藏室。每个区域大小不同,创伤室的区域略大于其他3个区域,区域与区域之间由门隔开,可以关闭或独立运作其中任何一个区域。科室的入口处设置了预检室,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收治。另外,急诊室还设有储物间、会议室和员工休息室等辅助用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走廊设计了大量的壁龛作为仪器和移动病床的储存空间。医护人员均表示这样的设计能够方便地使用仪器,且不影响走廊的整洁美观,见图4。
四、设计理念
(一)加建流线设计
约翰梅尔医疗中心的急诊部是在2006年重建的,所以如何处理新建急诊大楼和旧建筑的关系成为重要的内容。设计师为了使新老建筑的连接更为紧密,且又保持各自的独立和功能性,在连接部分设计了一个弧形的走道,还在新旧建筑间插入花园(图6)。不仅让新旧建筑的等候区充满阳光,也使景观成为一种引导方式。
(二)多中心式护士站
在美国大多数新建的医院中,多中心式护士站已经取代一中心式护士站成为新的设计趋势。多中心式护理中心的好处是能够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另一个优势是能够减少医护人员的步行距离。因为每个护理区域都有单独的护理人员和药品储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但是,多中心平面也给道路辨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如何区分不同的区域是设计的要点。在约翰梅尔医疗中心,不同的护理区域有大小主次之分,结构清晰,给道路识别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通过对护士的采访发现,还是有部分患者找不到自己房间(图5)。
(三)使用后评估
设计师的意图和使用者的体验并非一致,这是所有的建筑设计都会面临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使用后评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成为一个改善设计的重要手段。通过设计师或者专门的评估单位对投入使用的建筑进行评估,建筑师能够从使用者的角度再次评估学习设计,并且应用到下一个案例中。以约翰梅尔医院为例,在观察中发现,厕所门上的挂钩都在使用中被拆除,在与医护人员的交流中得知,为方便残疾人使用,门上的挂钩设计得比较低,常常有患者靠在门上,导致背部损伤,院方不得不拆除所有的挂钩(图9)。又比如说,同样是为了残疾人设计的偏低的手纸盒对于正常人来说过低,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图10)。这也说明设计者不能仅仅根据规范或者经验来进行设计,使用后评估是提高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
(四)设计细节
1.设置不同类型的座椅
在约翰梅尔医院的设计中,一些细节也值得我们注意和学习。比如在等候区里要设置不同类型的座椅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既需要有单人带扶手的座椅,也需要有双人的座椅方便情侣和那些带孩子的父母(图8)。
2.独立的儿童等待区
在急诊大厅可容纳30人的等候区旁边应设有独立的儿童等待区,里面有适合儿童使用的家具和座椅。这样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防止儿童看到创伤患者而造成心理上的恐惧。
3.墙上设置时钟
在诊室里患者面对的墙上设有时钟,并确保帘布不会遮挡,这样能使昏迷的患者在醒来以后知道时间,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在拉起隔帘救治的同时看到时间。
4. 预检室设安全门
在约翰梅尔医院中,预诊设计室比一般要求的预诊室大,便于在高峰期或紧急情况下转换为诊室使用。另外,预检室要为医护人员提供可逃往安全区的后门,防止暴徒袭击。
五、结束语
从美国约翰梅尔急诊中心的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医院急诊室设计的重点:高效、灵活、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使用后评估,也不难发现设计中的细节对使用者的满意程度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这些非常值得我国医疗建筑设计借鉴。当然,由于国情不同,我国急诊部的医疗流程和患者数量都跟美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应该在实践中研究出符合国情,且高效、以人为本的急诊室设计方法。 (编辑 王海燕)
图片来源:图1来源于美国KMD建筑师事务所网站http://www.kmdarchitects.com/;图3平面图为美国KMD 建筑师事务所提供
参考文献
[1]王铁林. 综合医院门急诊部医疗工艺设计[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2(06)
[2]王娜思.现代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 中国包装工业, 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