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会计电算化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记账、算账,以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控制的过程。会计电算化使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化、规范化,免去了许多手工重复劳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成本,而且易于核算出财务分析所需的一些复杂数据指标,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精度和广度。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职能不健全。会计电算化发展初期侧重核算职能,随着发展的深入,逐步过渡到“管理型”和“决策型”职能阶段,当今与企业整体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相统一的ERP阶段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中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较少,采用ERP的企业更少。我国现在企业电算化的发展阶段距离会计电算化的最终功能实现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总体来说尚处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2.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我国财政部在1994年相继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文件,但由于规章的级别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不知道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条例和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约束和管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犯罪也逐渐显现,如何防范和规治这种高科技、新技术新型犯罪成为我国普及电算化进程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3.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会计电算化对实际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既要有良好的会计素养,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他们对会计业务较熟悉但对电脑知识普遍缺乏,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便束手无策,很难再进一步进行的对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更为复杂的工作。
4.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现今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大多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目前市面上的软件制造企业真正着力于研究数据保密、防盗窃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保护存在隐患,缺乏操作记录功能,问题出现时无法追究责任。
5.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仍要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无法联网,企业与财政、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的联网也尚需完善。可以说,建立一套服务于企业,惠及全社会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提高数据发布的及时性,节约中转成本,成为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对策探讨
1.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电算化会计是一套关于会计信息处理的有机系统,电算化软件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优点。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重视电算化教育,实行竞聘上岗。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上双管齐下。对于学校教育中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往往存在学时较少,课程安排过于基本,软件单一的问题。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锻炼学生们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核算操作。对于正在从事着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短期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3、加强财务安全、保密性。从外部来看,需要会计软件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新软件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保护模块的研究;从内部来看,需要企业自身加强财务安全意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
4.加强软件的友好性和易用性。为了使会计软件更加易于操作、易于学习,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使用会计软件的从业人员考虑,让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界面亲和、易懂易用。
综上所述,在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只要选择可靠的软件,建立内部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控制制度,配置合格的操作人员,选购性能良好的硬件设备,按规范和制度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加上数字证书的应用,不但提高财务会计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促进单位各项管理的完善,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一、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职能不健全。会计电算化发展初期侧重核算职能,随着发展的深入,逐步过渡到“管理型”和“决策型”职能阶段,当今与企业整体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相统一的ERP阶段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但现阶段,我国的企业中采用“管理型”和“决策型”财务软件的较少,采用ERP的企业更少。我国现在企业电算化的发展阶段距离会计电算化的最终功能实现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总体来说尚处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初级阶段。
2.建立与会计电算化相适应的工作体系。我国财政部在1994年相继颁布《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等文件,但由于规章的级别和执法力度不够,致使相当一部分的会计人员并不知道这些法规的具体内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条例和专门的监管部门进行约束和管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高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犯罪也逐渐显现,如何防范和规治这种高科技、新技术新型犯罪成为我国普及电算化进程中不应忽视的一个问题。
3.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会计电算化对实际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既要有良好的会计素养,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他们对会计业务较熟悉但对电脑知识普遍缺乏,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便束手无策,很难再进一步进行的对系统分析、设计、维护等更为复杂的工作。
4.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现今的会计电算化处理系统大多还存在一些漏洞,致使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目前市面上的软件制造企业真正着力于研究数据保密、防盗窃问题的厂家寥寥无几。我国多数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保护存在隐患,缺乏操作记录功能,问题出现时无法追究责任。
5.网络化程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已经取得初步进展,但仍要看到,企业和企业之间无法联网,企业与财政、银行等综合管理部门的联网也尚需完善。可以说,建立一套服务于企业,惠及全社会的财务信息传输网络,提高数据发布的及时性,节约中转成本,成为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对策探讨
1.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电算化会计是一套关于会计信息处理的有机系统,电算化软件是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需要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准确,充分发挥电算化信息处理的优点。有关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电算化管理经验和规则条例,加大对会计电算化监管制度的研究,尽早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并富于操作性、实用性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使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重视电算化教育,实行竞聘上岗。培养一大批懂财务并精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是我国会计电算化持续发展的根本。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学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上双管齐下。对于学校教育中电算化课程的开设,往往存在学时较少,课程安排过于基本,软件单一的问题。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全面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就应锻炼学生们利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管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基本的核算操作。对于正在从事着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应对他们进行经常性的短期培训,使他们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电子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
3、加强财务安全、保密性。从外部来看,需要会计软件生产企业在开发设计新软件的同时加强对数据保护模块的研究;从内部来看,需要企业自身加强财务安全意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对病毒、电脑黑客的安全防范措施。从电算化网络软件的设计入手,增加软件本身的限制功能。建立会计信息资料的备份制度,对重要的会计信息资料要实行多级备份。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建立进入网络环境的权限制。对于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应加电磁屏蔽,以防止电磁辐射和干扰。
4.加强软件的友好性和易用性。为了使会计软件更加易于操作、易于学习,就需要软件开发人员能够设身处地为使用会计软件的从业人员考虑,让开发出来的会计软件界面亲和、易懂易用。
综上所述,在互联时代,会计电算化只要选择可靠的软件,建立内部完善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控制制度,配置合格的操作人员,选购性能良好的硬件设备,按规范和制度进行严格管理控制,加上数字证书的应用,不但提高财务会计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促进单位各项管理的完善,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医疗保险经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