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在前方,他看到的是如整个世界一般的广阔、宏大、高耸,在阳光下闪耀着不可思议的洁白光芒,那是乞力马扎罗的方形山顶。他明白了,这就是他正去往的地方。”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描绘了乞力马扎罗的雄伟和壮丽,也埋下了一则寓言。在这部名作问世后的八十年间,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消融了85%,并很可能在2022-2033年完全消失。亲身行走于乞力马扎罗的山间,目睹那些变化着的植被、生灵和土壤,在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你会更懂得珍惜它的重要。
抵达达累斯萨拉姆( Dar es Salaam)机场后,我买了一罐与乞力马扎罗同名的啤酒,外包装上印着这座海拔为5,895米的高峰,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亲眼看到乞力马扎罗山是在去往山脚的大巴上,我透过车窗玻璃望去,即使隔着大片的农田,那座顶层覆盖着白雪的巨大山体直愣愣地嵌在云层之间,仿佛近在咫尺。所有人立即下车,用奔跑和尖叫直抒胸臆。对于最终能否登上山顶这件事,我没有任何执念,只想着如果能取乞力马扎罗的雪做一份刨冰,也算完美,
乞力马扎罗其实不是一座山峰,它始于三百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约在七十五万年前,火山多次爆发,形成了三座山峰,只不过五十万年前最后一次喷发的希拉峰( Shira)逐渐消失,留下了现在的最高峰基博峰( Kibo)和马文济峰(Mawenzi)遥相呼应。攀登乞力马扎罗就是一路穿越不同的自然带,遥望马文济峰,慢慢走向基博峰。
从严格意义上讲,攀登乞力马扎罗不能叫登山,顶多算是徒步,因为用不上任何的攀登技巧,有体能、无严重高反就能走。与平常在山里的徒步相比,其又有很成熟的后勤团队做保障,进山的人需要通过当地旅行社取得进山许可,并且必须雇用当地人一同进山。我们选择了六天五夜的Machame线路,全程露营,于是拥有了一支15个人之众的梦幻团队,包括两名向导、一名厨师和12名背夫。六天所需的食物、厨具、餐桌、椅子、露营装备、我们的行囊以及他们白己所需的物品全靠人力背上去。
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奇景蔚为壮观,但在过去八十余年,冰川已消融了85%,面临消失的危险。
旅游业为坦桑尼亚的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大约十个百分点,每年能提供上百万个工作职位,而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是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背夫多为当地年轻人,管理部门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规定每个人背负的东西不能超过二十公斤,进山之前都要实打实过秤。此后每天消耗掉一部分食物之后,向导会再次均衡每个人的负重。
我们的主向导巴布颇有领导力,他说带领这样一个团队,公平很重要。背夫在登山的过程中纵使肩扛大包还能大步流星,无非是常年锻炼的结果,并无身负重物飞檐走壁的绝技。他和另一位向导斯坦利是我了解当地人生活的最佳渠道。出发前,他俩对我们进行了行前动员,“多喝水”和“慢慢走”是一路上不断强调的原则,于是各自身负三升水的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热带雨林进发。
地貌,越来越荒芜
一开始道路宽阔,两旁高大的树木枝桠乱串,走过一个缓慢爬升的长坡,不知不觉,道路缓缓在身后合拢,变成了林中小道,湿润的红土上覆盖着杂乱的落叶,上面还盛着剔透的水珠。满目尽是被雨水浸润之后的绿色,绿得通透,是沁人心脾的绿。树干或是散落在地上的树枝上长满了各式各样颜色艳丽的毒蘑菇,地衣像胡须一般挂在树上,大树毫不害羞地伸出纤细的树枝,上面饫满绿色的苔藓,仿佛绿巨人。在密林深处,树冠完全遮天蔽日,两旁妖异的树木以各种形态跟你“大眼瞪小眼’,让人想起以前流行的香港鬼片。
虽然有一千二百米的海拔爬升,但坡度起伏非常小,五小时后我们抵达营地——一片被树木包裹的开阔地。各个旅行公司的帐篷已经被搭好,五颜六色,背夫和游客四散,繁忙有序。抵达营地的第一件事是到管理处的小屋里签到,这是公园的规矩。管理员们住在一间小屋里,高低铺,有五六个人,因为还在森林里,他们夜里会带枪巡逻,保护我们不被动物侵袭。睡覺前去串门,发现他们正在统计签到簿上的公司和游客数目。后面的营地越来越简陋,但每处都专门建有厕所,为了不污染土壤,大家在徒步过程中也尽量憋到营地再上厕所。
对页左上起顺时针营地的餐桌。/第一天行走在潮湿的丛林中。/越往上走,地貌越荒芜。
本页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会穿越不同的自然带,能看到不同地区的植被。
清晨的阳光把营地染成金色,每个人都忙碌着,准备拔营开寨,就差点锣鼓声了。第二天的路程不长,却要爬过无尽的长坡,终于摆脱了阔叶林,来到云层之上,植被也随之变化,再也不见绿得能滴水的热带植物,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菊科植物和青色的永生花。远处金字塔形状的马文济峰高耸在云层申,清晰可见。Shira营地正对马文济峰,云海在脚底,背靠基博峰,视野开阔。背夫空闲下来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阳光洒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在非洲独特的律动和节奏里,他们甩掉了一天的疲累。太阳落山,天气变冷,风变得狂躁,聪明的乌鸦聚集在做饭的帐篷附近觅食。夜晚的星空大片大片压在头顶上,再冷也挡不住抬头看夜空里最闪亮的星道上的星空果然名不虚传。
随后几天的地貌越来越荒芜,开始出现许多大块的火山石和奇异的巨型植物木本千里光,仿佛走在火星上,走几步回头望望脚下的云海,确定还在人间。
在离山顶很近的高地Lavatower,四周皆是黑色火山,向导躺在石头上休息,我们开始吃午餐,餐盒里的食物还是鸡肉、橘子等这老几样。好多老鼠在石头缝里窜来窜去,它们没有任何高反的迹象。到营地之前是折磨人的下降,没有尽头的碎石路和陡坡让人觉得人生没有盼头。路上有很多千里光,每一个枝干要长25年,所以很容易知道它们的年纪。巴布说山上的水源对这些植物很重要,乞力马扎罗的雪线逐年后退,不知道若干年后冰川融水消亡,这些高大的百岁植物又会消解成什么模样。在营地可以看到远处的莫希镇,但雾气很重,白茫茫一片。晚餐之后是例行的测血压和血氧度,虽然我依旧维持了良好的指标,但也加入了同佯们头疼的行列。 越往高处走,地表越荒凉,大家埋头走路,不再交谈。午饭是用土豆胡萝卜鸡肉炖的汤,享用完美味,我们要在午后继续进发到冲顶大本营,然后在这漫长一天的午夜开始登顶。后面再无水源,向上走的过程中时不时遇到脚程快的背夫又返回背水。天气开始变得不那么可爱,阴云密布,时有寒雾飘来,满目荒凉,天地间只剩下缓慢而绵长的呼吸。偶尔看到石头上大片的黄绿色地衣也会倍感亲切,在稀薄的空气扼杀掉大部分生机之后,它们静静地待了下来。
跨页左起乞力马扎罗的最高点是海拔为5.895米的Uhuru Peak。/行走在云海之中,身边的—切恍若仙境。
“这份工作这么辛苦,做起来有意思吗?”在大本营的帐篷前,我搬了把椅子对着巨大的山体跟巴布聊天。
“我喜欢山,喜欢植物,做向导虽然辛苦,但可以认识不同国家的人,更重要的是挣来的钱能够供养两个小孩在肯尼亚上学。”
“有没有想过,万一哪天乞力马扎罗的雪消融了怎么办?”
“我想不了那么远,但我们每次进山都特别注意保护环境,营地无法降解的生活垃圾统统要带下山。”
我在徒步的一路上真的没有见到任何垃圾,连一个烟蒂都没有。但我也明白这样的努力在全球变暖的滚滚洪流下是卑微的,是让人骄傲的卑微。营地的风又冷又硬,我们不再说话,只是望向眼前即将留下我们足迹的山巅。
山顶,冰川在消融
登顶来得不如想象中激动人心。夜里十一点半出发,每个人裹得像颗粽子。我们没有遇到大风,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儿热。夜色掩盖了所有的高度,一队人排成纵队,机械地跟着巴布的步伐走,头灯在地上照乩点点光亮,看不清前路,感官无比清明,寒气随着海拔升高裹狭而来。
我的手套不够保暖,走了一段以后觉得被冻僵了,很怕被冻伤,只能收起登山杖,把两只手放进羽绒服的口袋里取暖。无尽的冷冽、黑暗和孤独,当觉得泄气时,就看看高处其他登山者微弱的灯光,也算有个盼头。突然感觉背后有亮光,一转头,一轮月亮缓缓从对面的山头升起,趁休息的时候静静地望着它,冻僵的灵魂都要被吸走了。
在天光微亮的时分,我们登上斯特拉点(Stella Point),狂风暴虐,面对冰冻的狂风,大家躺尸般靠着山壁歇息。我被冻僵到完全没有办法停步,顶风向最高点(Uhum Peak)进发,身边每个遇到的人都鼓励我说“快到了,加油。”当我回头时,刚好看见了日出。那种美和纯净无法描述,太阳还是那一轮,却与以前看过的日出都不同,极度温柔,照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上。
到达最高点后,我慢慢地在白雪上踩出一个又一个脚印,停下来,静静望着对面的冰川,它绵延却并不雄伟,这份寂静和美让我有点儿无所适从。
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消融,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八十年,冰川已经萎缩了85%以上,“赤道雪山”奇观也许将在未来几年内与人类告别。当直面它的美时,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五味杂陈。虽然我们到达了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但谁也没有征服这座山,而是它用善意接纳了我们,让我们臣服。
我至今仍时常想起那六天五夜,当我顶着狂风,一脚深、一脚浅地朝顶峰走时,太阳在背后一点点升起,满目的白被描上金边,一排不太齐整的冰川在远处与我对视,近处是被阳光拉长的影子,那一刻我在心中对它说了声对不起,也暗白庆幸亲眼见过乞力马扎罗的宁静与壮美,领悟到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渺小。攀登之旅
入境 持中国护照进入坦桑尼亚可办理落地签,需要接种黄热病疫苗并携蒂疫苗小黄本。登山出发地为山脚下的奠希(Moshi)或阿魯沙(Arusha),最近的机场是乞力马扎罗机场,大多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或者东非其他大机场转机抵达。
登山装备
旅行社会提供基本的露营装备,比如帐篷、地垫等,建议自备睡袋以保证好的睡眠。根据自己的需要准备徒步衣物,对装备的要求并不高,一对好的登山杖和一双舒适的登山鞋是必要物品,登顶的夜里需要防风头罩、羽绒手套、多备—双干净的徒步袜。需自带水杯,进山不允许带塑料瓶装饮品。山里天气多变,需备雨具。
小费
向导和背夫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小费,经过几天朝夕相处,你肯定会与他们结下深厚的情谊,在上山之前可换一些小面值的美金,方便支付给个人。
抵达达累斯萨拉姆( Dar es Salaam)机场后,我买了一罐与乞力马扎罗同名的啤酒,外包装上印着这座海拔为5,895米的高峰,山顶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那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亲眼看到乞力马扎罗山是在去往山脚的大巴上,我透过车窗玻璃望去,即使隔着大片的农田,那座顶层覆盖着白雪的巨大山体直愣愣地嵌在云层之间,仿佛近在咫尺。所有人立即下车,用奔跑和尖叫直抒胸臆。对于最终能否登上山顶这件事,我没有任何执念,只想着如果能取乞力马扎罗的雪做一份刨冰,也算完美,
乞力马扎罗其实不是一座山峰,它始于三百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大约在七十五万年前,火山多次爆发,形成了三座山峰,只不过五十万年前最后一次喷发的希拉峰( Shira)逐渐消失,留下了现在的最高峰基博峰( Kibo)和马文济峰(Mawenzi)遥相呼应。攀登乞力马扎罗就是一路穿越不同的自然带,遥望马文济峰,慢慢走向基博峰。
从严格意义上讲,攀登乞力马扎罗不能叫登山,顶多算是徒步,因为用不上任何的攀登技巧,有体能、无严重高反就能走。与平常在山里的徒步相比,其又有很成熟的后勤团队做保障,进山的人需要通过当地旅行社取得进山许可,并且必须雇用当地人一同进山。我们选择了六天五夜的Machame线路,全程露营,于是拥有了一支15个人之众的梦幻团队,包括两名向导、一名厨师和12名背夫。六天所需的食物、厨具、餐桌、椅子、露营装备、我们的行囊以及他们白己所需的物品全靠人力背上去。
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川奇景蔚为壮观,但在过去八十余年,冰川已消融了85%,面临消失的危险。
旅游业为坦桑尼亚的国民生产总值贡献大约十个百分点,每年能提供上百万个工作职位,而乞力马扎罗国家公园是解决青年人就业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背夫多为当地年轻人,管理部门制定了严密的管理制度,规定每个人背负的东西不能超过二十公斤,进山之前都要实打实过秤。此后每天消耗掉一部分食物之后,向导会再次均衡每个人的负重。
我们的主向导巴布颇有领导力,他说带领这样一个团队,公平很重要。背夫在登山的过程中纵使肩扛大包还能大步流星,无非是常年锻炼的结果,并无身负重物飞檐走壁的绝技。他和另一位向导斯坦利是我了解当地人生活的最佳渠道。出发前,他俩对我们进行了行前动员,“多喝水”和“慢慢走”是一路上不断强调的原则,于是各自身负三升水的我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向热带雨林进发。
地貌,越来越荒芜
一开始道路宽阔,两旁高大的树木枝桠乱串,走过一个缓慢爬升的长坡,不知不觉,道路缓缓在身后合拢,变成了林中小道,湿润的红土上覆盖着杂乱的落叶,上面还盛着剔透的水珠。满目尽是被雨水浸润之后的绿色,绿得通透,是沁人心脾的绿。树干或是散落在地上的树枝上长满了各式各样颜色艳丽的毒蘑菇,地衣像胡须一般挂在树上,大树毫不害羞地伸出纤细的树枝,上面饫满绿色的苔藓,仿佛绿巨人。在密林深处,树冠完全遮天蔽日,两旁妖异的树木以各种形态跟你“大眼瞪小眼’,让人想起以前流行的香港鬼片。
虽然有一千二百米的海拔爬升,但坡度起伏非常小,五小时后我们抵达营地——一片被树木包裹的开阔地。各个旅行公司的帐篷已经被搭好,五颜六色,背夫和游客四散,繁忙有序。抵达营地的第一件事是到管理处的小屋里签到,这是公园的规矩。管理员们住在一间小屋里,高低铺,有五六个人,因为还在森林里,他们夜里会带枪巡逻,保护我们不被动物侵袭。睡覺前去串门,发现他们正在统计签到簿上的公司和游客数目。后面的营地越来越简陋,但每处都专门建有厕所,为了不污染土壤,大家在徒步过程中也尽量憋到营地再上厕所。
对页左上起顺时针营地的餐桌。/第一天行走在潮湿的丛林中。/越往上走,地貌越荒芜。
本页攀登乞力马扎罗山会穿越不同的自然带,能看到不同地区的植被。
清晨的阳光把营地染成金色,每个人都忙碌着,准备拔营开寨,就差点锣鼓声了。第二天的路程不长,却要爬过无尽的长坡,终于摆脱了阔叶林,来到云层之上,植被也随之变化,再也不见绿得能滴水的热带植物,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菊科植物和青色的永生花。远处金字塔形状的马文济峰高耸在云层申,清晰可见。Shira营地正对马文济峰,云海在脚底,背靠基博峰,视野开阔。背夫空闲下来聚在一起唱歌、跳舞,阳光洒在每个人开心的笑脸上,在非洲独特的律动和节奏里,他们甩掉了一天的疲累。太阳落山,天气变冷,风变得狂躁,聪明的乌鸦聚集在做饭的帐篷附近觅食。夜晚的星空大片大片压在头顶上,再冷也挡不住抬头看夜空里最闪亮的星道上的星空果然名不虚传。
随后几天的地貌越来越荒芜,开始出现许多大块的火山石和奇异的巨型植物木本千里光,仿佛走在火星上,走几步回头望望脚下的云海,确定还在人间。
在离山顶很近的高地Lavatower,四周皆是黑色火山,向导躺在石头上休息,我们开始吃午餐,餐盒里的食物还是鸡肉、橘子等这老几样。好多老鼠在石头缝里窜来窜去,它们没有任何高反的迹象。到营地之前是折磨人的下降,没有尽头的碎石路和陡坡让人觉得人生没有盼头。路上有很多千里光,每一个枝干要长25年,所以很容易知道它们的年纪。巴布说山上的水源对这些植物很重要,乞力马扎罗的雪线逐年后退,不知道若干年后冰川融水消亡,这些高大的百岁植物又会消解成什么模样。在营地可以看到远处的莫希镇,但雾气很重,白茫茫一片。晚餐之后是例行的测血压和血氧度,虽然我依旧维持了良好的指标,但也加入了同佯们头疼的行列。 越往高处走,地表越荒凉,大家埋头走路,不再交谈。午饭是用土豆胡萝卜鸡肉炖的汤,享用完美味,我们要在午后继续进发到冲顶大本营,然后在这漫长一天的午夜开始登顶。后面再无水源,向上走的过程中时不时遇到脚程快的背夫又返回背水。天气开始变得不那么可爱,阴云密布,时有寒雾飘来,满目荒凉,天地间只剩下缓慢而绵长的呼吸。偶尔看到石头上大片的黄绿色地衣也会倍感亲切,在稀薄的空气扼杀掉大部分生机之后,它们静静地待了下来。
跨页左起乞力马扎罗的最高点是海拔为5.895米的Uhuru Peak。/行走在云海之中,身边的—切恍若仙境。
“这份工作这么辛苦,做起来有意思吗?”在大本营的帐篷前,我搬了把椅子对着巨大的山体跟巴布聊天。
“我喜欢山,喜欢植物,做向导虽然辛苦,但可以认识不同国家的人,更重要的是挣来的钱能够供养两个小孩在肯尼亚上学。”
“有没有想过,万一哪天乞力马扎罗的雪消融了怎么办?”
“我想不了那么远,但我们每次进山都特别注意保护环境,营地无法降解的生活垃圾统统要带下山。”
我在徒步的一路上真的没有见到任何垃圾,连一个烟蒂都没有。但我也明白这样的努力在全球变暖的滚滚洪流下是卑微的,是让人骄傲的卑微。营地的风又冷又硬,我们不再说话,只是望向眼前即将留下我们足迹的山巅。
山顶,冰川在消融
登顶来得不如想象中激动人心。夜里十一点半出发,每个人裹得像颗粽子。我们没有遇到大风,刚开始还觉得有点儿热。夜色掩盖了所有的高度,一队人排成纵队,机械地跟着巴布的步伐走,头灯在地上照乩点点光亮,看不清前路,感官无比清明,寒气随着海拔升高裹狭而来。
我的手套不够保暖,走了一段以后觉得被冻僵了,很怕被冻伤,只能收起登山杖,把两只手放进羽绒服的口袋里取暖。无尽的冷冽、黑暗和孤独,当觉得泄气时,就看看高处其他登山者微弱的灯光,也算有个盼头。突然感觉背后有亮光,一转头,一轮月亮缓缓从对面的山头升起,趁休息的时候静静地望着它,冻僵的灵魂都要被吸走了。
在天光微亮的时分,我们登上斯特拉点(Stella Point),狂风暴虐,面对冰冻的狂风,大家躺尸般靠着山壁歇息。我被冻僵到完全没有办法停步,顶风向最高点(Uhum Peak)进发,身边每个遇到的人都鼓励我说“快到了,加油。”当我回头时,刚好看见了日出。那种美和纯净无法描述,太阳还是那一轮,却与以前看过的日出都不同,极度温柔,照在乞力马扎罗的雪上。
到达最高点后,我慢慢地在白雪上踩出一个又一个脚印,停下来,静静望着对面的冰川,它绵延却并不雄伟,这份寂静和美让我有点儿无所适从。
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消融,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八十年,冰川已经萎缩了85%以上,“赤道雪山”奇观也许将在未来几年内与人类告别。当直面它的美时,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内心的五味杂陈。虽然我们到达了乞力马扎罗的顶峰,但谁也没有征服这座山,而是它用善意接纳了我们,让我们臣服。
我至今仍时常想起那六天五夜,当我顶着狂风,一脚深、一脚浅地朝顶峰走时,太阳在背后一点点升起,满目的白被描上金边,一排不太齐整的冰川在远处与我对视,近处是被阳光拉长的影子,那一刻我在心中对它说了声对不起,也暗白庆幸亲眼见过乞力马扎罗的宁静与壮美,领悟到人类之于大自然的渺小。攀登之旅
入境 持中国护照进入坦桑尼亚可办理落地签,需要接种黄热病疫苗并携蒂疫苗小黄本。登山出发地为山脚下的奠希(Moshi)或阿魯沙(Arusha),最近的机场是乞力马扎罗机场,大多从首都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或者东非其他大机场转机抵达。
登山装备
旅行社会提供基本的露营装备,比如帐篷、地垫等,建议自备睡袋以保证好的睡眠。根据自己的需要准备徒步衣物,对装备的要求并不高,一对好的登山杖和一双舒适的登山鞋是必要物品,登顶的夜里需要防风头罩、羽绒手套、多备—双干净的徒步袜。需自带水杯,进山不允许带塑料瓶装饮品。山里天气多变,需备雨具。
小费
向导和背夫的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小费,经过几天朝夕相处,你肯定会与他们结下深厚的情谊,在上山之前可换一些小面值的美金,方便支付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