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借鉴
议论性散文中的“微场面”,是指指向集中明确、语言简明形象、具有场面描写某些元素的场景。例如文中所写的纽约就是一个微场面,它虽然没有出现人物、动作,但具备了时间(除夕)、场所(“帝国大厦”)、特景(1327只彩灯)、色彩变化(红色和金色)等构成场面的元素,其描述有所取舍,对论点“春节,重新看见‘我们’”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这样的微场面展示,能增强文章文化味,强化文章论述力。本文的微场面描述具有下面三个特点:
一、构建“微场面群”,多角度支撑论点。文章开篇提出中国春节“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认同的文化符号”这一观点后,作者选取了三个国家“春节时间”的“微场面”,使之成“群”,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春节让人重新看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浓密情感和热络氛围。微场面群不在多,必须有代表性,做到同中有异,各具个性。文中亚洲东京微场面突出人的传承活动,美洲纽约的微场面亮出绚丽色彩,澳洲墨尔本的微场面则传送舞龙动感。这一“微场面群”的渐次展开,既体现了议论性散文笔法灵活、收放自如的特色,又从不同角度支撑了作者新论。
二、善取“物件标志”,让论述更有动人情味。在微场面的组成元素中,作者精心选取的标志性物件能触发读者“熟悉的陌生”,在悠远的联想中拨动情感的琴弦。例如,作者以“杖”與“荆扉”为标志物件,描写期盼儿女回家的老人“倚杖候荆扉”,于是,老屋柴门、杖边黄犬、龙钟老态、寒风落叶、炯炯眼神……一一在读者面前浮现,给人真挚、凝重的画面感;又如作者让“掰着手指头数”“突然的拥抱”这两个标志性动作出现在微场面中,使画面洋溢着释放亲情的满足与欢乐;至于微场面中出现的“卧铺”“站票”“蛇皮袋”“拉杆箱”等实物,更是唤起了读者不畏苦累、期盼团聚的动人情味。
三、讲究“情理交融”,让诗性融入生活哲思。微场面不仅浓缩着情,而且蕴含着理。由动心到明理的自然转换,必须自然流畅,令人信服。“老家的村庄”农历新年第一天亲朋拜年的微场面令作者“感动良久”,但文章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由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年龄更大的老人面前自称“孩子”这一“不言而喻的默契”,引出“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概念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有机连接”的新论,末段则自然延伸这一文脉,以“沙砾”“种子”设喻,展示“有阳光雨露滋润”、树木“相互依偎的丛林”的微场面,再次强调“春节期间看见的那个‘我们’”,从而实现了诗意与哲思的交融,给读者动心与明理的双重美感。
议论性散文中的“微场面”,是指指向集中明确、语言简明形象、具有场面描写某些元素的场景。例如文中所写的纽约就是一个微场面,它虽然没有出现人物、动作,但具备了时间(除夕)、场所(“帝国大厦”)、特景(1327只彩灯)、色彩变化(红色和金色)等构成场面的元素,其描述有所取舍,对论点“春节,重新看见‘我们’”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这样的微场面展示,能增强文章文化味,强化文章论述力。本文的微场面描述具有下面三个特点:
一、构建“微场面群”,多角度支撑论点。文章开篇提出中国春节“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人认同的文化符号”这一观点后,作者选取了三个国家“春节时间”的“微场面”,使之成“群”,从而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春节让人重新看见“我们”——人与人之间的浓密情感和热络氛围。微场面群不在多,必须有代表性,做到同中有异,各具个性。文中亚洲东京微场面突出人的传承活动,美洲纽约的微场面亮出绚丽色彩,澳洲墨尔本的微场面则传送舞龙动感。这一“微场面群”的渐次展开,既体现了议论性散文笔法灵活、收放自如的特色,又从不同角度支撑了作者新论。
二、善取“物件标志”,让论述更有动人情味。在微场面的组成元素中,作者精心选取的标志性物件能触发读者“熟悉的陌生”,在悠远的联想中拨动情感的琴弦。例如,作者以“杖”與“荆扉”为标志物件,描写期盼儿女回家的老人“倚杖候荆扉”,于是,老屋柴门、杖边黄犬、龙钟老态、寒风落叶、炯炯眼神……一一在读者面前浮现,给人真挚、凝重的画面感;又如作者让“掰着手指头数”“突然的拥抱”这两个标志性动作出现在微场面中,使画面洋溢着释放亲情的满足与欢乐;至于微场面中出现的“卧铺”“站票”“蛇皮袋”“拉杆箱”等实物,更是唤起了读者不畏苦累、期盼团聚的动人情味。
三、讲究“情理交融”,让诗性融入生活哲思。微场面不仅浓缩着情,而且蕴含着理。由动心到明理的自然转换,必须自然流畅,令人信服。“老家的村庄”农历新年第一天亲朋拜年的微场面令作者“感动良久”,但文章没有到此为止,而是由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年龄更大的老人面前自称“孩子”这一“不言而喻的默契”,引出“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概念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有机连接”的新论,末段则自然延伸这一文脉,以“沙砾”“种子”设喻,展示“有阳光雨露滋润”、树木“相互依偎的丛林”的微场面,再次强调“春节期间看见的那个‘我们’”,从而实现了诗意与哲思的交融,给读者动心与明理的双重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