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著藝術品金融化的意識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積極地介入到藝術品投資行業以分得一杯羹。儘管拍賣行、畫廊、博覽會等中介平台日臻成熟,但大陸目前的藝術品投資市場仍處於初級階段。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專業性地把握市場規律可以幫助平衡二者,而資訊不對稱依然是導致風險的重要誘因。
藝術品投資因門檻高、流動性差等特點一向被稱作是「富人的遊戲、高雅的投資」,只有少數財力雄厚、眼光獨到的藏家饒有興致地投身於這片「蕭條之地」。不過,近幾年,這片土地卻在逐漸蘇醒,市場規模日益壯大,而拍賣行無疑成為背後的主要推手。市場份額擴張也引來專業機構投資者入場,大陸一些投資基金正積極參與到這一行業中。
投資邏輯:「眼光」為王
近日在滬上某藝術品展覽會上,一件名為清乾隆粉彩百鹿尊的拍品價值不菲。現場一位資深藏家介紹,幾年前仍在海外流轉的時候,這件「稀世珍品」的網上估價就已經高達900萬(人民幣,下同),增值前景十分可觀。
目前市場上通行的藝術品投資套路,仍然以傳統的「低買高賣、賺取價差」方式為主,這與證券投資及其他理財產品的增值模式異曲同工。所不同的是,藝術品投資由於標的物價格基數大,些微的浮動就可以帶來理想的絕對收益。雖然動輒百萬、千萬,但普通投資者的入場也並非遙不可及。展場工作人員透露:「我們有一位任職於《中國書畫報》的固定客戶,由於在相關媒體長期累積的專業經驗,他一般的做法是在春季以相對低的價格買入拍品,在秋季行情上漲的時候賣出,這中間的利潤也是非常豐厚的。」
如此誘人的回報背後,伴隨著難以預估的高風險。由於涉及絕對專業領域,行情波動往往不是業餘玩家可以把控的。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研究部主管馬學東指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中國目前的市場仍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很多規則還不完善,包括評估、監管,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拍賣行、畫廊、博覽會等中介平台日臻成熟的環境下,資訊不對稱依然是導致風險的重要誘因。」
對市場的預測,沒有明確的諸如股票市場裏對基本面、技術面分析的支撐,投資者只能靠「眼光」探測風向。在馬學東看來,這種「眼光」更多的是一種專業性:「『眼光』還是要落腳到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上,這是投資者進入的門檻。因為藝術品投資對知識背景的要求更多、更特別,既要有鑒賞力,又要保持對藝術品自身市場規律的敏銳。」而且一旦走眼,除了貶值本身的損失,支付給拍賣行的10%的傭金規模也不容小覷。
投資機構悄然介入
在品類方面,縱觀全場不難發現,陶瓷、字畫等傳統工藝品在投資者中的受歡迎程度最高。除百鹿尊外,會上另一亮點為沈周《瓊江寒月圖》,以元人風格為基礎,遠景山體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近景又倪瓚樣式,質樸清新,平靜淡雅,表露隱逸之氣質。此外,文征明、齊白石、吳湖帆等書畫名家的作品也吸引了大量愛好者的駐足。
而在管理與運作方面,「機構化」的趨勢逐漸顯露。以藝術品投資基金為代表,2007年有零星機構投資者進場,隨後沉寂兩年,2009年復甦。2011年大陸第一隻藝術品陽光基金——香花石·新繪畫藝術基金成立,到目前為止,大陸已有十多隻藝術品基金。
對於大陸藝術品機構投資市場,有人認為,因投資週期短、投機性強,與大多數熱衷於短線快炒的金融投資工具無甚區別,專業投資者更熱衷於海外市場。馬學東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就時間段來看,西方在上世紀70年代有了第一隻藝術品基金,我們是在30年之後,有差距,但差得不多;而且在操作手段、模式上,有些甚至是中國首創的,所以不存在誰好誰更成熟,雙方都在探索一些好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市場、獲得高投資回報;另一方面,雖然操作風格都是屬於集合性的,但由於標的物本身的特殊性和資金量規模較小,藝術品投資基金跟通常意義上的公募、私募基金還是存在著細微的差別。」
隨著機構藝術品金融化的意識越來越強,非專業的藝術品管理機構也在尋找新的介入方式來分得一杯羹,藝術品信託因此迅速成長起來。國投信託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國投信託·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畫」,山東信託則在2013年一次發售「鼎鑫系藝術品信託」9款產品。
然而風險也在悄然滋生。2014年藝術品基金與信託業屢遭兌付困境,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假拍、做局的醜聞也被頻繁曝光在投資人面前。要規避這種因管理者急功近利的主觀心態帶來的風險,馬學東認為,除了把握市場規律外,還要提高專業性,專業的態度可以幫助操作者平衡風險與收益。
儘管「小荷才露尖尖角」,馬學東對機構投資藝術品的前景預期仍十分樂觀:「機構當然是未來藝術品的投資主流,這是市場的規律。」
藝術品投資因門檻高、流動性差等特點一向被稱作是「富人的遊戲、高雅的投資」,只有少數財力雄厚、眼光獨到的藏家饒有興致地投身於這片「蕭條之地」。不過,近幾年,這片土地卻在逐漸蘇醒,市場規模日益壯大,而拍賣行無疑成為背後的主要推手。市場份額擴張也引來專業機構投資者入場,大陸一些投資基金正積極參與到這一行業中。
投資邏輯:「眼光」為王
近日在滬上某藝術品展覽會上,一件名為清乾隆粉彩百鹿尊的拍品價值不菲。現場一位資深藏家介紹,幾年前仍在海外流轉的時候,這件「稀世珍品」的網上估價就已經高達900萬(人民幣,下同),增值前景十分可觀。
目前市場上通行的藝術品投資套路,仍然以傳統的「低買高賣、賺取價差」方式為主,這與證券投資及其他理財產品的增值模式異曲同工。所不同的是,藝術品投資由於標的物價格基數大,些微的浮動就可以帶來理想的絕對收益。雖然動輒百萬、千萬,但普通投資者的入場也並非遙不可及。展場工作人員透露:「我們有一位任職於《中國書畫報》的固定客戶,由於在相關媒體長期累積的專業經驗,他一般的做法是在春季以相對低的價格買入拍品,在秋季行情上漲的時候賣出,這中間的利潤也是非常豐厚的。」
如此誘人的回報背後,伴隨著難以預估的高風險。由於涉及絕對專業領域,行情波動往往不是業餘玩家可以把控的。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AMRC)研究部主管馬學東指出:「最主要的問題還是中國目前的市場仍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很多規則還不完善,包括評估、監管,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拍賣行、畫廊、博覽會等中介平台日臻成熟的環境下,資訊不對稱依然是導致風險的重要誘因。」
對市場的預測,沒有明確的諸如股票市場裏對基本面、技術面分析的支撐,投資者只能靠「眼光」探測風向。在馬學東看來,這種「眼光」更多的是一種專業性:「『眼光』還是要落腳到對專業知識的掌握上,這是投資者進入的門檻。因為藝術品投資對知識背景的要求更多、更特別,既要有鑒賞力,又要保持對藝術品自身市場規律的敏銳。」而且一旦走眼,除了貶值本身的損失,支付給拍賣行的10%的傭金規模也不容小覷。
投資機構悄然介入
在品類方面,縱觀全場不難發現,陶瓷、字畫等傳統工藝品在投資者中的受歡迎程度最高。除百鹿尊外,會上另一亮點為沈周《瓊江寒月圖》,以元人風格為基礎,遠景山體似黃公望《富春山居圖》,近景又倪瓚樣式,質樸清新,平靜淡雅,表露隱逸之氣質。此外,文征明、齊白石、吳湖帆等書畫名家的作品也吸引了大量愛好者的駐足。
而在管理與運作方面,「機構化」的趨勢逐漸顯露。以藝術品投資基金為代表,2007年有零星機構投資者進場,隨後沉寂兩年,2009年復甦。2011年大陸第一隻藝術品陽光基金——香花石·新繪畫藝術基金成立,到目前為止,大陸已有十多隻藝術品基金。
對於大陸藝術品機構投資市場,有人認為,因投資週期短、投機性強,與大多數熱衷於短線快炒的金融投資工具無甚區別,專業投資者更熱衷於海外市場。馬學東對此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就時間段來看,西方在上世紀70年代有了第一隻藝術品基金,我們是在30年之後,有差距,但差得不多;而且在操作手段、模式上,有些甚至是中國首創的,所以不存在誰好誰更成熟,雙方都在探索一些好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市場、獲得高投資回報;另一方面,雖然操作風格都是屬於集合性的,但由於標的物本身的特殊性和資金量規模較小,藝術品投資基金跟通常意義上的公募、私募基金還是存在著細微的差別。」
隨著機構藝術品金融化的意識越來越強,非專業的藝術品管理機構也在尋找新的介入方式來分得一杯羹,藝術品信託因此迅速成長起來。國投信託早在2009年就推出了「國投信託·盛世寶藏1號保利藝術品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畫」,山東信託則在2013年一次發售「鼎鑫系藝術品信託」9款產品。
然而風險也在悄然滋生。2014年藝術品基金與信託業屢遭兌付困境,很多基金管理公司假拍、做局的醜聞也被頻繁曝光在投資人面前。要規避這種因管理者急功近利的主觀心態帶來的風險,馬學東認為,除了把握市場規律外,還要提高專業性,專業的態度可以幫助操作者平衡風險與收益。
儘管「小荷才露尖尖角」,馬學東對機構投資藝術品的前景預期仍十分樂觀:「機構當然是未來藝術品的投資主流,這是市場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