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盘水果沙拉,有可能蕴含整个世界,蕴含人类的整部农业史。一边吃一边想这些有关水果的轶事,那感觉是挺有趣的。
水果,顾名思义,多半是植物的果实,其中包含着“下一代”——种子。
植物为了传播果实或种子,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蒲公英的果实有降落伞一样的冠毛,风一吹就可以飞很远;慈姑的果实像救生圈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随水传播;凤仙花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炸开,把种子弹射出去……
不过更聪明的植物看中了动物。野生果树之所以要结出甘甜多汁、颜色诱人的果实,就是为了吸引动物来吃。动物把果实吃下去之后,果肉被消化,种子却因坚硬的外壳而幸存。当它们被排出来之后,便从容不迫地生根、发芽。这样,植物就扩展了自己的地盘。
在哺乳动物中,有不少种类爱吃水果,灵长目(猿猴类)就是著名的食果动物。人类也是灵长目的一员,我们的祖先虽然是杂食性,但水果仍然是他们的主粮之一。正是因为这种食果的习性,人类的眼睛才有敏锐的色觉,用以在丛林中分辨成熟的果实;而甜味也一直是我们最喜欢、最陶醉的味道。
水果地图之西亚
西亚的“新月沃地”是公认的农业最早起源的地方。在人类未开垦之前,地中海岸边长着葱茏的树林,树林里的树多是常绿的,长着又厚又硬的叶子。就在这些树中间,有一种树能结出指甲盖那么长的果子,成熟后变成黑色,乍一吃感觉很苦,可是如果仔细品味,又觉得余味无穷,这就是野生的油橄榄。在树林中,还有一种藤本植物缠绕在树上,长着手掌般的叶子,能结出一串串酸甜的浆果,这就是野葡萄。
在石头山上,还长着一种小乔木,叶子和野葡萄一样也是分裂的。和别的植物不一样,这种树似乎从不开花,直接就能结出陀螺状的果实,成熟之后十分好吃——我想你猜到了,这是无花果。
在两河平原的湿润土地上,还长着一种树,它从不分枝,高高的树干顶端是一大丛棕榈状的叶子,在叶丛间会结出许多枣子一样的果子,成熟后也和枣子一样是深红色的,果肉味道十分香甜。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椰枣了。
距今六千到九千年前,就是在这个“新月沃地”,世界上最早的农民把这四种野果树——油橄榄、野葡萄、无花果和椰枣——驯化成了果园里的第一批果树。在《圣经》里面,有关它们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亚当和夏娃就是用无花果叶来做围裙的;大洪水之后,挪亚放出的鸽子衔回了油橄榄枝,表明洪水已退,今天,衔着油橄榄枝的鸽子已经成为和平的象征。椰枣树后来更成了阿拉伯人的宝树。
不过,这四种水果中还是葡萄栽培得最广,传入我国也最早;把它引到中国的,乃是两千多年前西汉的著名外交家、因“通西域”而被载入史册的张骞。如果你在水果沙拉里吃到了葡萄,请你想一想它的老家——那曾经是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和以色列。
水果地图之中国
七千多年前,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向阳的山坡上,每逢早春,漫山遍野开满了绚丽的山花。花谢之后,其中的几种树木会结出中间包着一枚硬核的果子,成熟的时候果肉甘美可口。还有一种树的果肉又甜又脆,只是有时候会硬得硌牙,有时候又带着一丝涩味。中国的先民们把这些野果树种到庭院里,经过长期的选育,那几种有核的果子越来越大,于是成了后来广为栽培的桃、杏和李子,那种果肉又甜又脆的果子也越来越大,而且不再硬得硌牙,也不再发涩了,这就是梨树。
中国的南方则是杨梅、荔枝、龙眼等水果的原产地。荔枝,几乎可以看成是中国水果的象征。古人有关荔枝的诗句数不胜数,其中要以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了。龙眼和荔枝虽然滋味不同,却非常相像,难怪苏轼另有诗句说:“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端如柑与橘,未易相可否。”今天已经有许多国家引种了荔枝和龙眼,但是最好的荔枝和龙眼品种仍然只能生长在中国。
水果地图之中亚
中亚的高加索山区。同样是向阳的山坡,同样是早春季节,另一种野果树绽放出美丽的淡粉红色花朵。到了秋天,这种野果树便结出圆球状的果实,味道酸甜。如果没有人来采摘,山间鸣啭的鸫鸟便不客气了,会好好地在树上饕餮一番。
五千多年前,住在高加索山区的初民意识到了这种果树的价值,开始试着栽培,却发现用种子种出来的果树,果子总是不如原来的好吃。直到三千年以后,古罗马人才发现,只有用嫁接的办法,才能保住这种野果的美味,这就是苹果。如果你喜欢吃苹果,不妨想一想它的故乡——在那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上,为人类盗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曾经被宙斯下令绑在一块巨岩之上。
水果地图之东南亚
是看一看东南亚的时候了。这里有复杂的地形、充沛的热量和丰富的降水,因此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野生果树。有种野果树的叶子具有芳香气味,果皮更芳香,成熟后的果肉酸甜多汁,风味宜人。这种果树慢慢向四周传播,最后来到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为它写下了不朽名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的,这种野果树就是橘。
除了橘,东南亚还产它的两个近亲——香圆和柚,这三种野果树反复杂交,形成了多种多样滋味各异的水果——甜橙、酸橙、柑、柠檬、葡萄柚……所有这些水果统称柑橘类,在欧洲殖民者占据美洲之时,它们也一同漂洋过海,在大洋彼岸扎了根。现在,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2006年,全世界共生产了6480万吨的柑橘,前三大生产国——巴西、美国和墨西哥——都位于美洲,而中国,作为最早用文字记录柑橘的国度之一,只能屈居第六。
柑橘是适应性很强的果树,所以才能种遍热带亚热带各地。和它类似的是香蕉,最初起源于马来半岛,但现在也已经种遍了热带地区,成了许多国家穷苦人民的主粮。欧洲人又是如何评价香蕉的呢?《圣经》中记载说,亚当和夏娃是在受了蛇的诱惑、吃了禁果之后,才懂得善恶,懂得羞耻的,这种“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的禁果,不是别的,正是香蕉!瑞典博物学家、号称“植物学之父”的林奈曾经成功地让一棵引种到荷兰的香蕉树开了花,这在欧洲园艺史上史无前例,林奈为此颇为骄傲。后来,在他给香蕉起学名时,他毫不犹豫地用了“天堂的”这样一个宏大、美妙的修饰语。
除了柑橘,东南亚还是椰子、红毛丹、榴莲等热带名果的原产地,其中绝大多数的种类在我国海南都有商业化种植,所以海南水果的总产量虽然并不高(2006年中国水果总产量是9599万吨,其中海南产188万吨,占1.96%),但是种类之丰富却是大陆其他各省份望尘莫及的。
水果地图之美洲
热带美洲是西红柿、菠萝、番木瓜和火龙果的老家。西红柿最早是墨西哥印第安人驯化的,欧洲人引种回欧洲后,一开始不敢吃,只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直到17世纪中叶,才有大胆的人尝了尝它的果实,发觉味道很不错,从此人类对西红柿的大规模栽培便一发不可收。
番木瓜也是墨西哥及中美洲的印第安人驯化的,不仅是一种优良的果品,而且在工业上也很有价值,因为未熟的番木瓜含有一种酶,可以把蛋白质分子打碎成小段,把它加到某些食品里,可以改善风味,比如“瘦肉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这种酶。
菠萝是巴西印第安人驯化的,它那密集的叶丛、带刺的剑形叶片充满了典型的美洲风格。至于火龙果,如果你见过它的全株,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它是一种仙人掌!有趣的是,仙人掌虽然是美洲的标志植物,但是美国人却不怎么吃火龙果,全世界栽培火龙果最多的地方,仍然是那著名的“水果之乡”——东南亚。
当你在水果沙拉里吃到西红柿、菠萝、番木瓜和火龙果时,不知你是否会想到,因为几百年前欧洲殖民者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是著名鸟类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贾雷德·戴蒙德一本获了普利策奖的学术兼科普著作的书名)对美洲土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从而征服了美洲,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吃到这些来自那片悲情之土的水果?
在水果沙拉里,你还能感受到非洲的清凉(西瓜和香瓜)、印度的馥郁(芒果)、北美的开胃(蓝莓)和欧洲的爽口(草莓)。还有猕猴桃,原产我国中部地区,《诗经》中的“苌楚”指的就是它,可却是新西兰人把它培育成了世界性果品。当我们吃到取了个“奇异果”的洋名的猕猴桃时,我们的舌头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终南山脚下让“小麦覆垄黄”的南风,还有南太平洋畔温润的水汽与和煦的太阳。
编辑/梁宇清
水果,顾名思义,多半是植物的果实,其中包含着“下一代”——种子。
植物为了传播果实或种子,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蒲公英的果实有降落伞一样的冠毛,风一吹就可以飞很远;慈姑的果实像救生圈一样可以浮在水面上,随水传播;凤仙花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炸开,把种子弹射出去……
不过更聪明的植物看中了动物。野生果树之所以要结出甘甜多汁、颜色诱人的果实,就是为了吸引动物来吃。动物把果实吃下去之后,果肉被消化,种子却因坚硬的外壳而幸存。当它们被排出来之后,便从容不迫地生根、发芽。这样,植物就扩展了自己的地盘。
在哺乳动物中,有不少种类爱吃水果,灵长目(猿猴类)就是著名的食果动物。人类也是灵长目的一员,我们的祖先虽然是杂食性,但水果仍然是他们的主粮之一。正是因为这种食果的习性,人类的眼睛才有敏锐的色觉,用以在丛林中分辨成熟的果实;而甜味也一直是我们最喜欢、最陶醉的味道。
水果地图之西亚
西亚的“新月沃地”是公认的农业最早起源的地方。在人类未开垦之前,地中海岸边长着葱茏的树林,树林里的树多是常绿的,长着又厚又硬的叶子。就在这些树中间,有一种树能结出指甲盖那么长的果子,成熟后变成黑色,乍一吃感觉很苦,可是如果仔细品味,又觉得余味无穷,这就是野生的油橄榄。在树林中,还有一种藤本植物缠绕在树上,长着手掌般的叶子,能结出一串串酸甜的浆果,这就是野葡萄。
在石头山上,还长着一种小乔木,叶子和野葡萄一样也是分裂的。和别的植物不一样,这种树似乎从不开花,直接就能结出陀螺状的果实,成熟之后十分好吃——我想你猜到了,这是无花果。
在两河平原的湿润土地上,还长着一种树,它从不分枝,高高的树干顶端是一大丛棕榈状的叶子,在叶丛间会结出许多枣子一样的果子,成熟后也和枣子一样是深红色的,果肉味道十分香甜。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椰枣了。
距今六千到九千年前,就是在这个“新月沃地”,世界上最早的农民把这四种野果树——油橄榄、野葡萄、无花果和椰枣——驯化成了果园里的第一批果树。在《圣经》里面,有关它们的记载比比皆是,比如亚当和夏娃就是用无花果叶来做围裙的;大洪水之后,挪亚放出的鸽子衔回了油橄榄枝,表明洪水已退,今天,衔着油橄榄枝的鸽子已经成为和平的象征。椰枣树后来更成了阿拉伯人的宝树。
不过,这四种水果中还是葡萄栽培得最广,传入我国也最早;把它引到中国的,乃是两千多年前西汉的著名外交家、因“通西域”而被载入史册的张骞。如果你在水果沙拉里吃到了葡萄,请你想一想它的老家——那曾经是战火纷飞的黎巴嫩和以色列。
水果地图之中国
七千多年前,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生长着茂密的森林。在向阳的山坡上,每逢早春,漫山遍野开满了绚丽的山花。花谢之后,其中的几种树木会结出中间包着一枚硬核的果子,成熟的时候果肉甘美可口。还有一种树的果肉又甜又脆,只是有时候会硬得硌牙,有时候又带着一丝涩味。中国的先民们把这些野果树种到庭院里,经过长期的选育,那几种有核的果子越来越大,于是成了后来广为栽培的桃、杏和李子,那种果肉又甜又脆的果子也越来越大,而且不再硬得硌牙,也不再发涩了,这就是梨树。
中国的南方则是杨梅、荔枝、龙眼等水果的原产地。荔枝,几乎可以看成是中国水果的象征。古人有关荔枝的诗句数不胜数,其中要以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和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了。龙眼和荔枝虽然滋味不同,却非常相像,难怪苏轼另有诗句说:“龙眼与荔枝,异出同父祖;端如柑与橘,未易相可否。”今天已经有许多国家引种了荔枝和龙眼,但是最好的荔枝和龙眼品种仍然只能生长在中国。
水果地图之中亚
中亚的高加索山区。同样是向阳的山坡,同样是早春季节,另一种野果树绽放出美丽的淡粉红色花朵。到了秋天,这种野果树便结出圆球状的果实,味道酸甜。如果没有人来采摘,山间鸣啭的鸫鸟便不客气了,会好好地在树上饕餮一番。
五千多年前,住在高加索山区的初民意识到了这种果树的价值,开始试着栽培,却发现用种子种出来的果树,果子总是不如原来的好吃。直到三千年以后,古罗马人才发现,只有用嫁接的办法,才能保住这种野果的美味,这就是苹果。如果你喜欢吃苹果,不妨想一想它的故乡——在那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上,为人类盗得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曾经被宙斯下令绑在一块巨岩之上。
水果地图之东南亚
是看一看东南亚的时候了。这里有复杂的地形、充沛的热量和丰富的降水,因此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物,其中自然也包括了丰富多彩的野生果树。有种野果树的叶子具有芳香气味,果皮更芳香,成熟后的果肉酸甜多汁,风味宜人。这种果树慢慢向四周传播,最后来到中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为它写下了不朽名句:“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是的,这种野果树就是橘。
除了橘,东南亚还产它的两个近亲——香圆和柚,这三种野果树反复杂交,形成了多种多样滋味各异的水果——甜橙、酸橙、柑、柠檬、葡萄柚……所有这些水果统称柑橘类,在欧洲殖民者占据美洲之时,它们也一同漂洋过海,在大洋彼岸扎了根。现在,柑橘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水果。2006年,全世界共生产了6480万吨的柑橘,前三大生产国——巴西、美国和墨西哥——都位于美洲,而中国,作为最早用文字记录柑橘的国度之一,只能屈居第六。
柑橘是适应性很强的果树,所以才能种遍热带亚热带各地。和它类似的是香蕉,最初起源于马来半岛,但现在也已经种遍了热带地区,成了许多国家穷苦人民的主粮。欧洲人又是如何评价香蕉的呢?《圣经》中记载说,亚当和夏娃是在受了蛇的诱惑、吃了禁果之后,才懂得善恶,懂得羞耻的,这种“好作食物,也悦人的眼目,且是可喜爱的”的禁果,不是别的,正是香蕉!瑞典博物学家、号称“植物学之父”的林奈曾经成功地让一棵引种到荷兰的香蕉树开了花,这在欧洲园艺史上史无前例,林奈为此颇为骄傲。后来,在他给香蕉起学名时,他毫不犹豫地用了“天堂的”这样一个宏大、美妙的修饰语。
除了柑橘,东南亚还是椰子、红毛丹、榴莲等热带名果的原产地,其中绝大多数的种类在我国海南都有商业化种植,所以海南水果的总产量虽然并不高(2006年中国水果总产量是9599万吨,其中海南产188万吨,占1.96%),但是种类之丰富却是大陆其他各省份望尘莫及的。
水果地图之美洲
热带美洲是西红柿、菠萝、番木瓜和火龙果的老家。西红柿最早是墨西哥印第安人驯化的,欧洲人引种回欧洲后,一开始不敢吃,只作为观赏植物栽培,直到17世纪中叶,才有大胆的人尝了尝它的果实,发觉味道很不错,从此人类对西红柿的大规模栽培便一发不可收。
番木瓜也是墨西哥及中美洲的印第安人驯化的,不仅是一种优良的果品,而且在工业上也很有价值,因为未熟的番木瓜含有一种酶,可以把蛋白质分子打碎成小段,把它加到某些食品里,可以改善风味,比如“瘦肉精”的主要成分就是这种酶。
菠萝是巴西印第安人驯化的,它那密集的叶丛、带刺的剑形叶片充满了典型的美洲风格。至于火龙果,如果你见过它的全株,就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它是一种仙人掌!有趣的是,仙人掌虽然是美洲的标志植物,但是美国人却不怎么吃火龙果,全世界栽培火龙果最多的地方,仍然是那著名的“水果之乡”——东南亚。
当你在水果沙拉里吃到西红柿、菠萝、番木瓜和火龙果时,不知你是否会想到,因为几百年前欧洲殖民者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是著名鸟类学家、生态学家、科普作家贾雷德·戴蒙德一本获了普利策奖的学术兼科普著作的书名)对美洲土著进行了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从而征服了美洲,所以我们今天才能吃到这些来自那片悲情之土的水果?
在水果沙拉里,你还能感受到非洲的清凉(西瓜和香瓜)、印度的馥郁(芒果)、北美的开胃(蓝莓)和欧洲的爽口(草莓)。还有猕猴桃,原产我国中部地区,《诗经》中的“苌楚”指的就是它,可却是新西兰人把它培育成了世界性果品。当我们吃到取了个“奇异果”的洋名的猕猴桃时,我们的舌头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终南山脚下让“小麦覆垄黄”的南风,还有南太平洋畔温润的水汽与和煦的太阳。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