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家风

来源 :今古传奇·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aaaa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启超,一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在他心中,国家占有非比寻常的分量。他曾说:“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梁启超堪称父亲的表率,他的后代中“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满门俊杰的背后,梁家却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梁启超用言传身教,将一生不变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融入了梁氏后人的血脉。
  心中绝未忘一“国”字
  1915年,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的准备,舆论界在严密控制下已噤若寒蝉。然而有一人忍无可忍,连夜草就了一篇荡气回肠的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痛斥袁世凯的称帝野心。
   他在文中犀利写道:“吾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我笔,使不复能属文耳……就令全国四万万人中有三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人赞成,而我一人断不能赞成也。”
   袁世凯得知后大为恐慌,急忙派人带着20万元银票,火速赶往天津,给此人父亲祝寿,劝他不要发表文章。结果他当场与来人翻脸,退回银票。
   此后,袁世凯又派人对他说:先生也曾经在海外流亡十几年,其中的苦头不是不知道,何必再自寻苦吃?他回答说:我宁愿选择逃亡也不愿苟活在这污浊空气中。面对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他不为所动,坚持将文章发表,并绕道香港赴广西发动护国运动。
  他就是梁启超,一个新时代的启蒙者,一個影响了清末民初三十年政局的活动家,一个让青年毛泽东深受震撼、亦步亦趋的思想家,一个胡适口中“读了他的文字像受到电击”的文学家。一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1873年2月23日出生在广东新会县茶坑村。
   梁家世代耕读,但梁启超的祖父梁维清只中了秀才,父亲梁宝瑛当了一辈子童生。梁家将希望寄托到梁启超身上。他6岁便读完了四书五经,9岁能写千字文章,吟诗作对的本领更是令人惊叹。
  梁启超10岁那年,梁宝瑛的老友李兆镜出了一个上联:“推车过小陌”,梁启超不假思索便对出了下联“策马入长安”。
   三村四邻都称赞梁启超是神童,但父亲一直把他当作一个平常孩子来对待,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有一次,梁启超背完书后沾沾自喜,父亲狠狠地训了他一顿:“汝自视乃如常儿乎!”父亲的训斥如一瓢冷水猛然浇醒了梁启超,从此梁启超不敢马虎和骄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梁启超的思想不断发展变化,但正如民国政界人士徐佛苏对他的评价:“四十年中,脑中绝未忘一‘国’字。”
   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16岁考中举人。1890年,17岁的梁启超在同学陈千秋的引荐下,拜会了33岁的广东南海人康有为。初次见面,两人竟从早上8时聊到晚上7时。
   此前梁启超接受的是传统教育,康有为给他打开了一扇西学的大门,立宪、维新、变法,这是一条全新的道路。梁启超觉得以前学的不过是科举考试的敲门砖,不是真正的学问。于是,他当场拜康有为为师。
  当时的梁启超已是举人,康有为却只是一名监生。
   康有为在广州修建了一所万木草堂,开馆授徒。万木草堂为期一年的学习使梁启超获益匪浅,他后来回忆说“一生学问之得力,皆在此年”。同时,梁启超的学识和辩才,也开始在康有为的诸多弟子中脱颖而出。
   可惜,神州虽大,却已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这是一个被内忧外患困扰的国度,平民以不谈国事为戒律,政府贪污腐化无能,对外只希望妥协可以换来短暂的和平,对内则盘算着同洋务运动后兴起的民营企业家争夺财富。
   1895年,梁启超跟随康有为一同进京,从此,他将一生不变的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紧紧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绑缚在一起,百折不回。
  (责编/袁栋梁 责校/陈小婷 来源/《力与命相持:第一公民梁启超》,吕峥/文,《文史参考》2010年第23期)
其他文献
“在一次哮喘研讨会上,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  批评懒散的参会者:‘谁没有交幻灯?谁交了又没有来?  如果是这样,以后不让他再参加这样的研讨会!’”  “在一次元旦晚会上,老师要表演一个斗牛士之舞。他竟然家也不回,天天泡在办公室,反反复复地排练了整整一星期。对于这种别人看来近乎孩童的执拗,他却只简单地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好。”王涛博士说起他的老师钟南山,满脸自豪。     “他和病人间的关系
期刊
五月小满之后,万物生长,谷物灌浆,酝酿着一场成熟。2019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98周岁生日,中央组织部根据最新党内统计数据宣布,截至2018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量突破9000万!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到2018年底的9059.4万名党员。全世界都在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我们来关注两个人:一位是湖北省来凤县的95岁老人张富清。这位老英雄用60多年的深藏功名,诠
期刊
“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49年来,故宫未出现过一次重大火情。”  2020年,故宫将迎来它的600岁生日,  故宫消防队职责就是“把故宫完整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9年4月15日晚18时50分许,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目前火灾损害虽然还没有得到完全评估,但三分之二的屋顶已被烧毁,标志性塔尖也已倒塌。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基金会主任埃里克·菲舍尔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巴黎圣母院重建工程预计
期刊
今日惊蛰,太阳高升。   这个时候,应该生灵出动、万物蓬勃了。而我们依旧前所未有地蛰伏。大年三十前夜至今,武汉已封城43日。   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太久不见,我们想念!      这是一场对整个国家和民族带来巨大伤痛的灾难。疫情之中,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改变。我们失去的远不止是一时的自由。   在浩荡的人类历史长河中,“新型冠状病毒”不过是天空掉落的一粒灰,但这粒灰令多少同胞失去生命
期刊
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  历代中医都很注意传染病的防治与研究;  中西医并重的中国经验  防疫与治疫,都离不开医生。中国古代,面对各种瘟疫,有一批批大医不避艰险,挺身而出,反复在实践中研究治法,取得非常有价值的成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与应对经验。  张仲景:太守开“坐堂医生”之先河   长沙城北湘雅路上的原湖南医科大学老校区内,立有一尊张仲景雕像。两人高的白色雕像,被两棵高大浓密的塔
期刊
2019年6月5日,克里姆林宫,中俄两国元首迈入大厅。相隔数步之遥,习近平和普京就已热切地向对方伸出手,笑迎老朋友。这是习近平自2013年以来第8次到访俄罗斯。交得其道,千里同好。经过70年风云变幻的考验,中俄关系愈加成熟、稳定、坚韧。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为两国关系定下基调:“搬不走的好邻居、拆不散的真伙伴。”  2019年6月15日上午,在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别参加亚信第五次峰会的俄罗斯
期刊
若不是亲眼所见,我们可能难以想象,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在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险远之地,竟然有许多人从事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工作。他们在深海,在峡谷,在雨林,在高空,在世界之巅以命谋生,一次次挑战生命的极限,与大众柴米油盐的安稳日常,仿佛是两个世界。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见人类自古以来所拥有的一种蓬勃的生命力量,一种不屈的顽强精神。正是这种力量和精神,让人类在生存竞争中大获全胜。  开篇 他
期刊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尽快研制出有效疫苗成为全人类迫在眉睫的需求。从病原体研究、基因组测序,到药物试验、疫苗开发,方方面面的科研工作都在加速推进。这是一场与病毒的“赛跑”。  回首历史上人类与病毒的战争,尤其是近代中国疫苗史,更有利于我们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研制的故事。  1796年5月14日,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从一名感染牛痘病毒的挤奶工的皮肤病灶里提取样本,将之接种到一个小男孩詹姆斯身上。几天之后,
期刊
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湖南宝庆蒋家冲(今湖南邵阳市大祥区蔡锷村),原名艮寅,字松坡。父亲蔡正陵,母亲王氏。   1897年:考入长沙湖南时务学堂。其时,梁启超为学堂中文总教习。   1899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后加入唐才常组织的“自立会”。   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自立军在两湖发动的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返回日本,改名为“锷”,立志投笔从戎、以军事救国。   19
期刊
每一道工序穿插的时间都精确到分钟  一个为应对疫情而快速建立的专门医院,  寄托了无数人的希望。很多被封城禁令困在室内的  武汉人相互劝告,睡不着就去看火神山建设……  2月2日8时55分,8架大型军用运输机相继降落武汉天河机场,缓缓驶入机场西滑行道。飞机上是赴鄂的解放军医疗队队员和医疗物资。在飞机附近的U形轨道上,大巴车和运输车早已在等待他们,目的地就是刚刚建成的火神山医院。几个小时后,火神山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