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运用心理学知识及时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重点探讨对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有用的48个心理效应,书中每一节都以真实的问题情境或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引出心理效应,然后结合实验、故事和案例阐述班主任在工作中应怎样有效运用。本书读来引人入胜,旨在启迪班主任的育人智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我在三年前就读过。当时觉得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如今重读,当时的那份惊喜已经不再,甚至于觉得这本书如此浅显。为何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细细想来,书,还是原来那本书;而我,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我。
记得三年前,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如此兴奋:将每一个心理效应与书中的案例紧密结合,进行分析、消化,然后和自己班主任工作中具体事例相联系,思索如何利用心理效应来进行教学管理。一本书,在这样“研读”下,我花了一个学期。与此同时,我还向身边的同事、朋友推荐了这本书,并且利用书中提到的心理效应案例,来向他们宣传此书的价值。另外,在我的班级管理在全年级凸显出明显优势之时,学校领导让我做一次讲座,于是,我选取了工作中常见的有违教育规律的案例,结合刘儒德教授的这本书,进行分析,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听完后都说,收获很大。
书中提到了一个“标签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从外界得到对自己的某种评价时,会更倾向于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这种评价。”我将此理论运用到了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成功地将一个纪律涣散、成绩中下的班级转化成一个年级优秀的班级。
班上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叫博,特别爱看书,发言特别有见解。我忽略他体格过于肥胖、发言声音小等缺点,称他为“小博士”。每次他发完言,我都会鼓励他:“感谢小博士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说。”并请“小博士”多带动大家学习……就这样,小博士带领着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课外阅读量不断增加。
还有,“小画家”为班级办黑板报、“小羲之”手把手教个别写字后进生的书写、鼓励“小姚明”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为班级争光……阳光的标签、积极的心理暗示指引着班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书中说,班主任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们贴上一枚枚‘正面签’‘发展签’‘阳光签’,使学生按‘好标签’去要求自己、塑造自己,朝着积极的目标努力前进”。遵循着刘教授的指导,我把“标签”有意识地用在班级管理中。于是,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在书写、成绩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用“情绪ABC理论”来指导自己:在工作中,我与“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之极”等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巩固合理的思维方式,于是,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为自己贴上以上阳光标签,并带动同事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看到工作中的积极面,从而更加愉快地工作,也因为如此,我拥有了更好的同事关系。
从此,尝到甜头的我,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心理学,主动地研究更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去年,我还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虽然没有从专业领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可以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有时,我是一名倾听者;有时,我是一位情绪的疏导者;有时,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
回想这三年,因为专业知识的指引,我转变了传统的班主任“管理者”的角色,在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平等对话者等角色之间进行转换。当其他同行抱怨班主任工作难做时,我却能得心应手。班级管理工作、家校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研究工作,我乐在其中。
感谢刘儒德教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是它,把我带进了理性、智慧之门。回头再看,这道“门”不是浅显,而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中心小学)
《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这本书,我在三年前就读过。当时觉得眼前一亮,如获至宝。如今重读,当时的那份惊喜已经不再,甚至于觉得这本书如此浅显。为何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细细想来,书,还是原来那本书;而我,早已不是三年前的我。
记得三年前,在阅读这本书时,我是如此兴奋:将每一个心理效应与书中的案例紧密结合,进行分析、消化,然后和自己班主任工作中具体事例相联系,思索如何利用心理效应来进行教学管理。一本书,在这样“研读”下,我花了一个学期。与此同时,我还向身边的同事、朋友推荐了这本书,并且利用书中提到的心理效应案例,来向他们宣传此书的价值。另外,在我的班级管理在全年级凸显出明显优势之时,学校领导让我做一次讲座,于是,我选取了工作中常见的有违教育规律的案例,结合刘儒德教授的这本书,进行分析,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听完后都说,收获很大。
书中提到了一个“标签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人从外界得到对自己的某种评价时,会更倾向于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这种评价。”我将此理论运用到了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成功地将一个纪律涣散、成绩中下的班级转化成一个年级优秀的班级。
班上一个胖乎乎的男孩叫博,特别爱看书,发言特别有见解。我忽略他体格过于肥胖、发言声音小等缺点,称他为“小博士”。每次他发完言,我都会鼓励他:“感谢小博士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说。”并请“小博士”多带动大家学习……就这样,小博士带领着班级的学习氛围越来越浓,课外阅读量不断增加。
还有,“小画家”为班级办黑板报、“小羲之”手把手教个别写字后进生的书写、鼓励“小姚明”积极参加学校运动会为班级争光……阳光的标签、积极的心理暗示指引着班级学生不断提升自己。
书中说,班主任要有意识地“给学生们贴上一枚枚‘正面签’‘发展签’‘阳光签’,使学生按‘好标签’去要求自己、塑造自己,朝着积极的目标努力前进”。遵循着刘教授的指导,我把“标签”有意识地用在班级管理中。于是,期末考试中,我所带的班级的学生在书写、成绩上遥遥领先于其他班级。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尝试用“情绪ABC理论”来指导自己:在工作中,我与“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之极”等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代之以合理的信念,从而巩固合理的思维方式,于是,我的班主任工作做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为自己贴上以上阳光标签,并带动同事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看到工作中的积极面,从而更加愉快地工作,也因为如此,我拥有了更好的同事关系。
从此,尝到甜头的我,我开始更多地关注心理学,主动地研究更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去年,我还获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虽然没有从专业领域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可以灵活转变自己的角色:有时,我是一名倾听者;有时,我是一位情绪的疏导者;有时,我是一名家庭教育指导师……
回想这三年,因为专业知识的指引,我转变了传统的班主任“管理者”的角色,在学习者、心理工作者、平等对话者等角色之间进行转换。当其他同行抱怨班主任工作难做时,我却能得心应手。班级管理工作、家校工作,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研究工作,我乐在其中。
感谢刘儒德教授的《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效应》,是它,把我带进了理性、智慧之门。回头再看,这道“门”不是浅显,而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南城区阳光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