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垦区内湿度场变化对道路横向应力的影响

来源 :山西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沿海围垦区内,由于近海处和远海处的湿度不一,随着时间的推移,湿度场变化将导致土体失水收缩不均,道路路基由于约束的存在,土基内部将产生不均匀的拉应力和拉应变,进而导致道路开裂破坏,使用寿命减少。基于湿度应力场与温度应力场的相似性,采用ABAQUS有限元分别计算在变湿度场下土基的横向变形,并将其耦合到路基之中从而计算出路基的横向拉应力和拉应变。结果表明:在经过5年的干湿循环后,路基路面结构在变湿度应力场中产生较大的横向附加应力,并且在各结构层的横向附加最大拉应力接近各结构层材料的容许应力强度。
其他文献
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南宁市动物园彩叶植物的种类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南宁市动物园彩叶植物共有42种,隶属于25科37属,按类型以乔灌木为主;按季相以常色叶为主;按色素以花斑叶类为主,单色叶中红黄色较多。分析了彩叶植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彩叶植物的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在食物供给需求矛盾,生态教育缺失,低碳及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以绿色建筑和城市立体农场为理论基础,选取将绿色建筑技术和循环生态农业结合起来的城市生态客厅这一全新建筑类型,进行理论与设计的分析,着重于探讨基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城市生态客厅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望对城市生态客厅的相关研究设计给出参考和借鉴意义。
山西省农村建筑体量大,质量差,取暖能耗高,且能源利用效率低,随着清洁能源取暖工作的深入开展,山西省已经完成了一部分的农村建筑节能改造。对山西省农村建筑的用能特点及用能现状进行研究,明确农村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梳理全国各地农村建筑节能研究的过程,了解农村建筑未来节能发展的方向;对清洁能源取暖工作下山西农村建筑节能发展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对山西省农村建筑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在“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下,山西省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意义重大。
以定植8年的西施红苹果为试材,研究了2次疏花剂+1次疏果剂、植物油不同浓度对其花果的疏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2次疏花剂+1次疏果剂、植物油对西施红苹果疏花疏果效果显著(P<0.05),其中植物油40g/L、50g/L疏除率分别为67.47%、65.05%,经济投入分别为93元/666.7m2、103元/666.7m2,仅占人工疏花疏果成本的6.20%、6.87%,成本大大降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绿色工业建筑的规范和要求,且纺织工业建筑能耗消耗巨大,应引起重视。着重阐述了夏热冬冷地区的纺织工业建筑的能耗源头,依据该地区的气候特征情况和纺织工业建筑室内温湿度环境特殊性,提出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包括规划、建筑设计、建筑围护结构,以此达到建筑节能目的。
分析了在建轨道交通典型土建设计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分别是勘察测量、专业接口、专业设计疏漏。通过列举三种问题的典型案例,并结合对车站楼梯梯柱设置方式的分析,给出解决典型设计问题的建议。希望设计人员能加强责任心,秉着对自己、业主、工程、百姓负责的态度,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为工程建设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以期为全国地铁土建及相关专业设计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以河北省唐山市“引邱入城”引水管线建设项目为背景,对新建顶管下穿津秦高铁(天津—秦皇岛)施工对津秦高速铁路桥墩产生的变形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影响机理方面进行了论述。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2D模型,以此为根据提出了桥墩变形监测的具体方案。通过监测发现顶进完成后顶管周围土体的应力状态需要一定时间恢复稳定,监测结果表明桥墩变形在安全范围内,达到了保证顶管施工顺利进行的目的。
为研究全球温度上升对白栎种群的影响机制,以白栎种子为研究对象,在21℃、25℃和29℃下测定白栎种子的萌发率、出苗率和发芽指数,以及幼苗的Rubisco酶活力、净光合速率(Pn)、生物量和根冠比。结果表明:白栎种子在25℃时的萌发情况最好,高于和低于此温度其萌发指标都会下降。白栎幼苗的Rubisco酶活力和Pn随着培养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幼苗的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显示其在25℃下生长最好,高温会促进植物根系的生长,使植株的根冠比上升。本研究可为预测喀斯特森林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演替趋势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以城市微更新为背景,结合日常生活与“自下而上”的思维,对居住型口袋公园的形态功能特征等进行研究。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总结出居住型口袋公园的系统性景观设计策略。
国道318线康定折多山隧道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与川藏铁路控制性工程康定二号隧道相邻,经过著名的鲜水河活动断裂带,具有“一长、两低、三高、四个极其”的特点。隧址区不良地质主要表现为活动断裂、崩塌与危岩、岩爆、大变形、涌突水、瓦斯、强震区、积雪冻土等,隧道进口端主洞K1+035在施工过程中先后发生两次较大涌水突泥地质灾害,目前相关处治工程已顺利完成。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折多山隧道K1+035涌水突泥处治工程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成果可为折多山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参考,为藏区高速和川藏铁路的建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