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数字化城市”和信息化、网格技术迅速发展,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逐渐发展起来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文论述了网格化管理思想的概念、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和技术依据等,以及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同时简要论述了在实际的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市;网格化管理
1、引言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它是“数字化城市”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应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可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本文就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基本内容、技术依据、应用以及相关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见解。
2、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网格(Grid)技术目标是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作用是将分散在网络上的信息及信息存储、处理能力以合理的方式“粘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以提供比任何单台高性能计算机都强大得多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度融合和共享。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利用数字城市中的GIS、RS、GPS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集成,采用在电子地图上划分管理格网的方法,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对管理格网单元实行分层、分级、全时段和全方位的精确、高效管理,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城市社区综合管理效率的目的。通过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关的几个概念是: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信息采集器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
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指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3、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与基本构成
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与“行政资源的整合”。其中对“单元网格”的划分是基础的基础。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中具体规定了单元网格的划分方法与编码规则。对网格的划定,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界定,因此必须正视原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两级政府”确立的是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中的独立地位。这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和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的是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在社会管理中作为基础性单位的地位,并通过居民区的各类组织,建立起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网络体系。“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实质是强调了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反映出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思想。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几点:
(1)管理方法: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应用了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一、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法。“网格”是指为实现精确、敏捷管理而划分的基本管理单元。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以大体相当于面积为1万㎡的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各个单元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边界线的网格管理区域;对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该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对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其次、运用城市部件管理法。该方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在勘测和定位标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每个部件加以编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这些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其编码在信息平台中查到。
(2)信息采集工具的广泛应用:它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3)组织设计: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组织体制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两个轴心,实监管分离。其中一个轴心是指“监督轴心”,其职责是发现问题、传递问题信息,并对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另一个轴心是指“调度轴心”,职责是接收监督轴心传递的问题信息,继而通过指挥调度解决问题。
(4)管理流程: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可以分为6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
(5)监督评价:依托信息平台,建立了内部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新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设计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等四级责任主体。各项评价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进行测评,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
4、网格化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应用
目前城市管理中提出的“网格管理法”源于国外街区的网格化管理理念,实质上是中国城市社区的格网化现场管理。国内网格化管理的思想主要应用于城市管理如城市警务工作、工商管理、市容环卫、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供水等方面。格网化管理模式,是各执法、管理部门联合互动、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市容环境管理新体系。
实行城市规划网格化管理,可以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数字化、精细化,建立起统一、规范、便捷和有序的工作平台,提高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城市规划网格化管理实践在上海率先启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有:
(1)拓展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新模式系统不仅用于狭义的城市管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管理,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拓展空间,可大大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如可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防火、地下空间)、社会保障、学生课外活动等领域。就目前来看,城市管理新模式对于特大、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中小城市管理都有着现实的意义,将使我国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并在一定程度缓解劳动就业压力、引发新产业,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拓展应用带来的是对整个城市现有管理体制的挑战,如对政府管理职能的挑战、对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的挑战、对城市管理资源整合的挑战等,这些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2)以网格为基本的规划单元。
城市规划网格化是按照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功能分区,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基本单元,相邻的城市主、次干道所围合的建设用地作为一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为一个网格,统一编号后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平台之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都要以网格为基本单位,项目代码一律采用网格编号;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序号也要按照有关文件进行统一编号后增加建设项目所处网格编号,这样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一目了然了。
(3)利用网格化管理实施规划监察的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规划监察工作可运用网格化管理法,建立责任明晰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实现规划实施的全社会、全过程和全覆盖监督;建立市区协同的全覆盖巡查网络,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对城市规划和规划法规的知晓度,让公众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让城市规划监察覆盖所有网格,把违法、违章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
(4)城区的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城区管理是在城管大队、巡警、街道等部门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城区管理新体系,主要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将地区各网格内的巡警、城管等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5、结束语
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促进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便了居民生活通过网格化管理,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为一体,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问题分析、工作评价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网格化管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对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定性和概念讨论的起步阶段,深入的研究分析还很少,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仍有待研究,例如网格化管理法是数字城市技术与社区管理方法创新的结合,其能否发挥功效,关键在于它能否网罗住重要的资源。对于“单元网格”的划分会遇到了许多困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建立城市标准空间统计单元,会涉及社会经济统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基准,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涉及到更为广泛的政府机构改革,因此从实施上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要实现将数字城市技术优势同网格化管理的完美结合,就要进行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而如何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广网格化管理的难点。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应用中,要加强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全面推广使用的投入成本和转换成本,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满足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同时统一专门的配套政策法规,避免部分地区一哄而上和盲目发展的倾向等。
参考文献:
[1]陈平.解读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J].城乡建设,2005,(10).
[2]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
[3]张超,吴丹,等.城市网格化管理[J].城建档案,2006,(7).
[4]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5]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刊,2005,(3).
[6]王喜,杨华,等.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学,2006,(7).
关键词: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数字城市;网格化管理
1、引言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它是“数字化城市”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城市管理模式,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集中应用,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新突破,可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城市管理成本,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城市管理行为。本文就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概念、基本内容、技术依据、应用以及相关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提出了一些见解。
2、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网格(Grid)技术目标是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高性能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作用是将分散在网络上的信息及信息存储、处理能力以合理的方式“粘合”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以提供比任何单台高性能计算机都强大得多的处理能力,实现信息的高度融合和共享。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就是利用数字城市中的GIS、RS、GPS与移动通信技术等技术的集成,采用在电子地图上划分管理格网的方法,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对管理格网单元实行分层、分级、全时段和全方位的精确、高效管理,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城市社区综合管理效率的目的。通过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研发“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与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相关的几个概念是:
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指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将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万米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信息采集器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监督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
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指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3、网格化城市管理的基础与基本构成
实现网格化管理的基础是“单元网格”、“城市管理部件”与“行政资源的整合”。其中对“单元网格”的划分是基础的基础。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中具体规定了单元网格的划分方法与编码规则。对网格的划定,涉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区界定,因此必须正视原有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体制。“两级政府”确立的是区级机关的主管政府地位,强调区级政府在管理区域内公共事务中的独立地位。这意味着具体的管理事务和管理权限,以及财政资源由市级政府向区级政府流动。“三级管理”强调的是街道党政机关在管理本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四级网络”强调居民区在社会管理中作为基础性单位的地位,并通过居民区的各类组织,建立起加强社会管理和维护稳定的网络体系。“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实质是强调了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调控,反映出社会管理重心下移的思想。
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基本构成包括几点:
(1)管理方法: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的新型管理模式,因此应用了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管理方法。其一、运用单元网格管理法。“网格”是指为实现精确、敏捷管理而划分的基本管理单元。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以大体相当于面积为1万㎡的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各个单元互相连接,形成不规则边界线的网格管理区域;对网格中的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服务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共享;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该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在纵向上实现对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其次、运用城市部件管理法。该方法是指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信息平台进行分类管理。在勘测和定位标图的基础上,按照不同功能,将全部城市部件分类建立数据库。对每个部件加以编码,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这些编码相当于城市部件的“身份证”,部件的名称、现状、归属部门和准确位置等信息都可以通过其编码在信息平台中查到。
(2)信息采集工具的广泛应用:它是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保证及时发现问题、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3)组织设计: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在组织体制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建立两个轴心,实监管分离。其中一个轴心是指“监督轴心”,其职责是发现问题、传递问题信息,并对问题解决情况做出评价;另一个轴心是指“调度轴心”,职责是接收监督轴心传递的问题信息,继而通过指挥调度解决问题。
(4)管理流程: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实现了管理流程再造,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反馈控制系统。基本可以分为6个环节,即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
(5)监督评价:依托信息平台,建立了内部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监督评价新体系。所谓内部评价,就是按照设计的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根据信息平台自动记录的有关数据资料实时生成评价结果。所谓外部评价,就是对信息平台记录数据不能反映的指标,由有关人员按照要求征求市民和相关方面的意见,进行主观评价。评价对象包括城市管理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以及区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和门前三包负责人等四级责任主体。各项评价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进行测评,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
4、网格化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应用
目前城市管理中提出的“网格管理法”源于国外街区的网格化管理理念,实质上是中国城市社区的格网化现场管理。国内网格化管理的思想主要应用于城市管理如城市警务工作、工商管理、市容环卫、城市交通管理、城市供水等方面。格网化管理模式,是各执法、管理部门联合互动、齐抓共管的现代化市容环境管理新体系。
实行城市规划网格化管理,可以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数字化、精细化,建立起统一、规范、便捷和有序的工作平台,提高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城市规划网格化管理实践在上海率先启动,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主要有:
(1)拓展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新模式系统不仅用于狭义的城市管理,也适用于其他领域的管理,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拓展空间,可大大提高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如可用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共安全(防火、地下空间)、社会保障、学生课外活动等领域。就目前来看,城市管理新模式对于特大、大城市的中心城区、近郊区,以及中小城市管理都有着现实的意义,将使我国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城市管理成本大幅降低,并在一定程度缓解劳动就业压力、引发新产业,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这种拓展应用带来的是对整个城市现有管理体制的挑战,如对政府管理职能的挑战、对管理方式和机构设置的挑战、对城市管理资源整合的挑战等,这些都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2)以网格为基本的规划单元。
城市规划网格化是按照城市的基本格局和功能分区,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一系列的基本单元,相邻的城市主、次干道所围合的建设用地作为一个基本单元,每个基本单元为一个网格,统一编号后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平台之一。控制性详细规划都要以网格为基本单位,项目代码一律采用网格编号;建设项目的“一书两证”序号也要按照有关文件进行统一编号后增加建设项目所处网格编号,这样建设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就一目了然了。
(3)利用网格化管理实施规划监察的公众参与机制。
城市规划监察工作可运用网格化管理法,建立责任明晰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实现规划实施的全社会、全过程和全覆盖监督;建立市区协同的全覆盖巡查网络,提高规划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对城市规划和规划法规的知晓度,让公众参与规划编制与实施过程。让城市规划监察覆盖所有网格,把违法、违章建设消灭在萌芽状态。
(4)城区的网格化管理
“网格化”城区管理是在城管大队、巡警、街道等部门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城区管理新体系,主要依据“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依法管理、规范运作、快速反应”的原则,将地区各网格内的巡警、城管等人员之间的联系、协作、支持等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
5、结束语
城市网格化管理可以促进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方便了居民生活通过网格化管理,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为一体,实现管理对象、管理过程、问题分析、工作评价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网格化管理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管理者的关注,但从总体来看,对网格化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定性和概念讨论的起步阶段,深入的研究分析还很少,许多有价值的问题仍有待研究,例如网格化管理法是数字城市技术与社区管理方法创新的结合,其能否发挥功效,关键在于它能否网罗住重要的资源。对于“单元网格”的划分会遇到了许多困难,单元网格的划分与建立城市标准空间统计单元,会涉及社会经济统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基准,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由于涉及到更为广泛的政府机构改革,因此从实施上讲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要实现将数字城市技术优势同网格化管理的完美结合,就要进行城市管理体制的创新。而如何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不仅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推广网格化管理的难点。因此,在以后的实践应用中,要加强对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认识和理解,减少全面推广使用的投入成本和转换成本,加强管理人员培训,满足网格化城市管理的需要,同时统一专门的配套政策法规,避免部分地区一哄而上和盲目发展的倾向等。
参考文献:
[1]陈平.解读万米单元网格城市管理新模式[J].城乡建设,2005,(10).
[2]阎耀军.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特点及启示[J].城市问题,2006,(2).
[3]张超,吴丹,等.城市网格化管理[J].城建档案,2006,(7).
[4]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
[5]陈平.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J].中国科学刊,2005,(3).
[6]王喜,杨华,等.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J].测绘科学学,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