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也是病

来源 :人生与伴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18088297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篇:全面认识疲劳
  
  什么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文 / 翟占东
  
  越睡越累要引起注意
  许女士是事务管理局的一位办公人员,每天忙于琐碎的事务。近半年来,她总是自我感觉身体虚弱而疲劳,还有关节痛、咽喉痛;肌肉无力,做点家务活儿也有倦怠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及睡眠障碍等。她想,既然累了,应增加休息时间,回家抓紧时间睡觉和休息。可是,补了几天觉却一直不见好,反而越睡越累。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疲劳的感觉,但很少有人把疲劳看做是一种病。增加休息时间是通常被采用的缓解疲劳方法,可是有些人在蒙头大睡之后,仍然感到体力难以恢复。这样的疲劳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会影响日常生活。其实,有些情况下出现的疲劳可能是一种病——慢性疲劳综合征,就像许女士这样的症状,是无法通过单纯的休息解决的,需要请医生诊治。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建议使用的一个疾病名称,它是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有时还有淋巴结肿大,并因此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不是简单的心理问题和社会压力造成的,有比较肯定的病理基础,可能和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失调有关。也有研究者认为,可能是一种尚未查清的神经病毒感染所致。目前还发现患者免疫系统存在异常,说明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出现了异常。
  罹患此病症与长期工作紧张、竞争压力大、生活事件影响以及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有一定关系。某些长期生活不规律的人容易发生慢性疲劳综合征。就性别而言,中、青年女性患者居多。有些时候,慢性疲劳综合征容易被误认为抑郁症。
  疲劳症不是抑郁症
  青年运动员张大力,在大赛的备战训练过程中,出现了感冒、低热,但他仍然坚持参加训练。此后,出现了明显的疲劳感,感冒痊愈后症状也不消失,并影响到比赛成绩和以后的工作。同事都说他身体这么棒,不会有病。他非常痛苦,又得不到别人理解,情绪非常低落,甚至不愿见亲人朋友。医生检查后说他患了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但他难以接受这个诊断。其实他属于持续性疲劳伴发一过性抑郁情绪,因病程较短,在安神和调节睡眠药物辅助治疗下,约4个月后基本康复。
  抑郁症是心理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它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的痛苦之中,容易合并心理问题。慢性疲劳综合征合并的“抑郁”有其自身的特点,患者可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感受,但自卑感较少,一般无自杀倾向,且用常规抗抑郁药效果不好。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自我诊断
  疲劳是一种常见的症状,活动后出现疲劳是一种正常现象,只有过度的、过久的疲劳,也就是慢性疲劳,才是病态,需要进行治疗。调查表明,人群中有疲劳症状的约占24%,其中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者仅占2%~4%,符合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只有0.2%左右。
  假如出现疲劳症状且持续较长时间,最好到医院请医生把把关,不要轻易给自己下一个慢性疲劳的结论,以免贻误一些器质性疾病的治疗。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①新近发生的严重而虚弱性疲劳,持续至少6个月;②没有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如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神经肌肉疾病、药物成瘾、中毒等。
  次要标准:至少有以下症状中的八种:广泛的头痛,肌肉痛,关节痛,发热,咽喉痛,颈部或腋窝淋巴结疼痛,肌肉无力,轻度劳动后持续24小时以上的倦怠感,精神神经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突然发生的疲劳等。
  客观标准:至少具有以下症状、体征中的两项:低热;非渗出性咽喉炎、咽喉部疼痛,持续时间较长;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轻度肿大,有压痛。
  据《健康人生》
  编辑 / 赵明建
  
  生理疲劳的四大噩梦
  
  一、生理疲劳导致免疫力全面下降
  生理疲劳会使机体各系统的功能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人体的免疫功能也深受其害。作为人体卫士的免疫功能,保卫着人体不受外来病原的侵扰,生理疲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退,机体抵抗外来病原物的能力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减少,人就极易生病。同时人体自然杀伤细胞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高危病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生理性疲劳也会使这些疾病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
  二、生理疲劳打开心脑血管病方便之门
  生理疲劳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导致老年人死亡的首位疾病是心脑血管病,约占死亡人数的50%。当人体处在生理疲劳状态时,由于心肌细胞能量的减少和生理疲劳对心肌细胞的毒害,心肌收缩力变小,心脏的泵血功能降低,血液淤积在血管之中,发生微循环障碍,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垃圾增多,使疲劳人群的血管内壁更容易沉积胆固醇、甘油三酯,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三、生理疲劳导致“衰老加速度”
  过度的生理疲劳会使机体的衰老产生“加速度”。人到中年以后,正常的机体衰老速度是每年1%~5%,一旦患有生理疲劳,机体的衰老速度会不断增加,例如今年你的衰老速度仅仅是1%,那么过50年你衰老的程度也仅仅是现在的50%;但是如果你的衰老加速度是1%,那么不出15年,你衰老的程度就会超过现在的50%。由此可见,生理疲劳对衰老所产生的严重影响。
  四、生理疲劳导致性功能减退
  生理疲劳使几乎所有男人都要经历“危机期”。大多数男人的生理疲劳在40岁左右开始,个别人到了30岁左右就已经开始了。男人出现生理疲劳现象,一方面身心反应明显,另一方面又会出现疑虑心理,他们疑虑自己的工作,疑虑自己的妻子,对性生活失去信心和兴趣。男人进入中年后,雄性激素睾丸酮并不会下降,况且,睾丸酮的升降与男性的性欲强弱并无直接关系。如此说来,男性进入中年后性生活质量的下降与激素似无关系。那么,引起男性性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就可以完全理解为生理疲劳造成的后果。正是因为生理器官的疲劳状态,造成男性生理和心理双方面的伤害,从而导致性生活质量的全面下降。
  (网摘)
  编辑 / 一迪
  
  亚健康与慢性疲劳
  
  我们常听到周围的亲友诉说疲劳等症状,到医院就医做了许多检查却各项指标都正常,找不到肯定的病因所在,“病人”、医生常常感到茫然。
  机体没有明确的疾病,但表现为疲劳、生命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和反应能力不同程度减退,现代医学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心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作亚健康状态,也叫第三状态或诱发病状态。虽然从现代临床医学分析,其病理改变及多种生化检查结果不足以明确诊断某种疾病,但很大程度上潜伏着疾病,它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尤其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更为明显,如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发展为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发现: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15%,患有疾病的人占15%~20%,而60%~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且亚健康人群的比例还呈上升趋势。有专家预言:亚健康是21世纪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大敌。因为人体从健康发展到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过程,而亚健康就是其中的过渡阶段。
  亚健康作为一种偏离健康的生理状态,其表现以主观感受为主,伴随各种本能行为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客观体征极少或没有,症状可单一、交替或合并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躯体方面症状
  失眠或嗜睡是生物节律失调所致,为亚健康最常见的症状。失眠多见于精神紧张,而嗜睡多由理化、营养、内分泌、行为、躯体、病原体感染等因素引起。健忘多为短期记忆力下降,远期记忆一般不受影响。头痛、头晕、胸闷、心悸、气短,均是常见的躯体症状。食欲不振可见于任何因素所致的亚健康状态。还可表现为性功能低下。而疲乏无力可因各种因素引起,常与其他症状相伴随。免疫功能低下也是常见的表现,经常感冒或有感冒症状,皮肤轻微感染,咽喉不利,口腔黏膜溃疡等。有些人可有尿频尿急,大便稀,轻微腹泻或里急后重,有时可伴随轻微腹部不适或腹痛,肢体麻木、瘙痒、酸痛等。
  (5)善待压力: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感到疲劳,首先是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善待压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绪,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期望的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倘若目标经过积极努力有可能实现,无论出现何种艰难和困厄,都不要退缩和逃避,要借助压力的刺激,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达到目标。最后,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使体内的正气旺盛,早日摆脱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困扰。(网摘)
  编辑 / 一迪
  
  消除疲劳的食疗调养
  文/李刚
  
  第一招:饮食平衡
  尽量做到饮食多样化,不偏食。具体就是每天吃面食或米饭,每天要吃一定的肉和蛋类,每天要吃奶制品,每天吃蔬菜水果,要经常吃鱼。疲劳的时候尤其注意补充糖分。糖分和碳水化合物是体能的主要来源。人体所有器官的运行,尤其是大脑,都需要消耗糖分。每天50%~55%的体能补充都要依靠糖分。
  第二招: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具有抗疲劳的功效,此外,它还有助于增强免疫功能(抵抗病菌入侵)。猕猴桃、柑橘类水果(橙、柠檬、柚子等),红色水果(草莓、覆盆子等),色彩鲜艳的蔬菜(白菜、西红柿、青椒等)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第三招:注意铁的补充
  缺铁会导致贫血,机体容易疲乏,学习工作能力下降。目前,我国30%左右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缺铁性贫血,一方面是因为女性的生理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女性过度追求身材,不愿意吃红肉,从而导致缺铁。铁的最好来源是动物肝脏、血液、蛋黄、红肉等,这些食品应该适当吃。
  第四招:食用乳制品和豆制品
  每餐至少要食用一种乳制品。牛奶可以提供丰富的钙,而钙则是强健骨骼的重要元素。失眠的时候,喝一杯温热的牛奶,其中所含的一种物质可以协助大脑调节睡眠。豆浆也是不错的“饮料”,含有丰富的铁、磷等矿物质以及一些植物活性物质,对于调节身体机能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女性,经常食用豆制品非常有益。
  第五招:注意饮水
  水对于维持体内平衡非常重要,它可以运输各种营养成分,促进体内交换,排泄体内垃圾。如果缺水会造成体能削弱、体力恢复能力下降,疲劳增加。因此每天至少需要饮用1.5升水,且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
  此外,党参是一味具有补中益气功效的中药材,对气虚不足、倦怠乏力、脾虚食少之慢性疲劳综合征人士非常适合。
  据《中国保健食品》
  编辑 / 王翠萍
  
  拥抱可以消除疲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拥抱和触摸有利于心理健康。那些经常被触摸和拥抱的人心理素质要比缺乏这些的人健康很多,在英语的谚语里也有“每天需要3个拥抱才能活下去,另外3个拥抱才能神采焕发”的说法。但在我们中国人的习惯里是很少拥抱的。我们每天要和很多的人接触,但缺乏真正的“接触”,因为彼此的身体保持着疏远的距离。而在一天的工作结束之后,回到家里,与家人之间也很少有亲密的身体接触。久而久之,在我们还没有发现,就已经出现了“皮肤饥渴”。人类之间最好的身体接触方式就是拥抱,因为它很简单又很明确地表达着人与人之间最真的关爱。拥抱也会帮助人消除沮丧、消除疲劳、增强勇气、注入活力。
  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彼此的防备和疏远,使我们在有压力的时候无法得到安慰。但实际上,每个人内心都有着需要支持、关爱和安慰的一面,因此,学会给身边深爱的亲人、朋友拥抱,并且需要的时候,向他们寻求拥抱,是帮助我们面对孤单和压力的有效方式。(网摘)
  编辑 / 一迪
  
  自我调节心理疲劳
  文/程艳
  
  1.多交朋友,增强自信。交朋友不仅能进行思想感情交流、转移注意力、放松神经,而且会因朋友的存在而使你增强信心和自信。
  2.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据调查,人群中有76.69%的不愉快是由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其中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中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此,不计较细小得失,以开阔的胸怀拥抱社会拥抱生活,以平常真诚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非常重要的。
  3.张弛有度,劳逸结合。心理疲劳可以通过娱乐和运动来预防和解除。规律性的工作、娱乐和运动可以调节脑力和体力的平衡,人们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客观条件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和锻炼,使之有张有弛,松紧有度。
  4.学会幽默,适当沟通。幽默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生活中学习和培养,适当与人沟通交流,可使胸中闷气得以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舒展。但向人发泄心中不满一定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能喋喋不休,否则也会使他人心里不畅,结果适得其反。
  5.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日本著名心理学家认为:对生活中发生的事不要悲观失望,不要焦虑忧愁,而要以积极的态度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6.转移视线,自我放松。放松是人们控制情感的最佳方法,放松能从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其方法除了上述娱乐和锻炼外,还有改变环境、读书看报、逛商店,工作中伸展一下身躯、改变一下姿势、休息片刻等。
  7.多舍少求,乐善好施。俗话说“知足者常乐”,老是抱怨自己吃亏的人是没有快乐可言的,而多奉献少索取、乐善好施的人总是心胸坦荡,笑口常开。爱心是多舍少求和好施奉献的基础,高质量的生活离不开爱山爱水爱他人,在爱的奉献中也会得到别人的爱。
  据《健康生活报》
  编辑 / 王翠萍
其他文献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参加两会,准备了6项提案,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农民增收、社会治安、完善劳动合同法、城市一卡通互联互通、如何提升国
日本运动营养学家研究发现,大量运动之后吃鱼会导致人更容易疲劳。  我们知道,鱼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对减脂、塑型非常有好处。于是许多人在健身后,喜欢美美地吃上一顿鱼肉,以为这样可以有效地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和减轻疲劳。然而,事实正好相反。  人类的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绍周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多年临证中对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积累了丰富诊疗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该病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