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内外的阅读衔接主要是以课内阅读作为基础,对阅读量与阅读范围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并且促进其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课内外衔接,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阅读,才能够带来学生开辟出一片心的阅读天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课外
对于阅读的具体要求,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多次提到,并且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面积。并且要求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应当高于 145 万。”这样,我们不难看出语文的半壁江山已经被阅读教学所占领。
1 依托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善于挖掘阅读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担任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充分地挖掘教材,找到能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作为一种线索,为课外阅读提供指引,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能够了解获取相关的经验。就可以在课文知识点的学习上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资料的查阅中。比如:在《白鹅》的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学生对动物感兴趣的这一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寻白鹅相关知识,为课堂的交流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带着兴趣去翻阅资料,在无形中也会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知识。
2 架设课内外阅读之桥——以读促读
曾经,有人说过:“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式相互对等的。”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针对课本,还需要引入课外阅读,才能够丰富学生的内涵储备。第一,以师带读、生生讨论:在充满差异性的阅读活动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独立看书,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能够与其他同学讨论,对于阅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帮助作用;第二,适当拓展,以课堂阅读促进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就是一把钥匙,通过这一把钥匙的使用,学生可以打开不同的书库。”并且还再三强调,语文教材并非是终点,仅仅能够充当一个出发点,通过教材入手,是为了其余的种种阅读书籍,实际上就是架设了一座课内联系课外的桥梁,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
3 生活当中处处道道都是语文,帮助学生树立 “大语文观”。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其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理解到:“无论是哪一个区域,都会蕴含丰富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等语文学科资源,我们所需要的是强烈的资源意识,能够对这一些资源进行开发,积极利用资源。”
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中、在人声鼎沸的书店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在大街上,广告招牌一直以来都是数不胜数的,而行人嘴里面津津乐道的谈论,难道就不是我们所认知当中的语文材料吗?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只要学生细心地“阅读”,就能够品味到生活就是语文课内阅读的延伸。如果可以将这样的潜在课堂好好利用,那么,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在不经意间得到飞速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口语、阅读等综合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4 向着人物与作品渗透,懂得走近作者。
能够对每一位作者与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就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这一类方式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作两类型:第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与写作背景;第二,让学生尝试着阅读作者的其余作品,分析作者在每一部作品创作时的不同心情、心态以及内心所想。
比如:在学生阅读了李白的《静夜思》这一首古诗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李白的《将敬酒》、《早发白帝城》等作品,让学生对李白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个机会,开展一次以李白为中心的读书会,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觉得好的古诗,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谈谈感受、讲讲故事的方式来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5 把握文体,让阅读朝着同类体裁渗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而已。”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课文的文体,就能够朝着同一类型的体裁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内所学习到的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阅读,就能够在课外阅读时显得得心应手。
比如:当学生学习了散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阅读《冰心散文》;在学习了深化故事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在学习了富含哲理的故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智慧背囊》。在课内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资源,也能够对体裁有进一步的认识,在不断地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6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动机,通过课内外阅读相互融会贯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够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呈现出更多的自动化与自主化,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基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的衔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处处都是阅读,如此,才能够对母语产生强烈的情感,从而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杨锦.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教师,2011(19).
[2]胡志宏.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3]张德霞.将德育渗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S1).
[4]马桂蓉.课外阅读辅导初探[J].中学语文园地,2002(05).
[5]苏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时代,2010(02).
[6]袁俊.浅谈语文教学中导读的作用[J].读与写,2010(07).
[7]李永新.信息技术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偏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5).
[8]王培菊.阅读教学必须摒弃繁琐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5).
[9]陈国春.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四宜”[J].中学课程资源,2007(12).
[10]朱莲.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J].才智,2009(12).
[11]林平福.导之有法提升阅读教学实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12]施圣贤.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双语学习,2007(07).
[13]雷黎英.阅读教学要强调整体,化繁为简[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作者单位
重慶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校 重庆市长寿区 40122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课外
对于阅读的具体要求,也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也多次提到,并且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与阅读面积。并且要求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应当高于 145 万。”这样,我们不难看出语文的半壁江山已经被阅读教学所占领。
1 依托教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善于挖掘阅读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担任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充分地挖掘教材,找到能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将课内阅读作为一种线索,为课外阅读提供指引,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能够了解获取相关的经验。就可以在课文知识点的学习上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资料的查阅中。比如:在《白鹅》的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学生对动物感兴趣的这一点,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书籍、网络搜索等方式找寻白鹅相关知识,为课堂的交流做好准备。这样,学生带着目的,带着兴趣去翻阅资料,在无形中也会让学生阅读到更多的知识。
2 架设课内外阅读之桥——以读促读
曾经,有人说过:“生活的外延与语文的外延式相互对等的。”所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不仅仅要针对课本,还需要引入课外阅读,才能够丰富学生的内涵储备。第一,以师带读、生生讨论:在充满差异性的阅读活动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独立看书,很难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也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兴趣。如果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阅读,能够与其他同学讨论,对于阅读水平的提升都有着帮助作用;第二,适当拓展,以课堂阅读促进课外阅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就是一把钥匙,通过这一把钥匙的使用,学生可以打开不同的书库。”并且还再三强调,语文教材并非是终点,仅仅能够充当一个出发点,通过教材入手,是为了其余的种种阅读书籍,实际上就是架设了一座课内联系课外的桥梁,不断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阅读面积。
3 生活当中处处道道都是语文,帮助学生树立 “大语文观”。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其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理解到:“无论是哪一个区域,都会蕴含丰富的人文、自然与社会等语文学科资源,我们所需要的是强烈的资源意识,能够对这一些资源进行开发,积极利用资源。”
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在人迹罕至的沙漠中、在人声鼎沸的书店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语文的存在。在大街上,广告招牌一直以来都是数不胜数的,而行人嘴里面津津乐道的谈论,难道就不是我们所认知当中的语文材料吗?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数不胜数,只要学生细心地“阅读”,就能够品味到生活就是语文课内阅读的延伸。如果可以将这样的潜在课堂好好利用,那么,学生的阅读量也会在不经意间得到飞速的提升,对于学生的口语、阅读等综合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4 向着人物与作品渗透,懂得走近作者。
能够对每一位作者与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就能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这一类方式也是教师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将其分作两类型:第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日常生活与写作背景;第二,让学生尝试着阅读作者的其余作品,分析作者在每一部作品创作时的不同心情、心态以及内心所想。
比如:在学生阅读了李白的《静夜思》这一首古诗之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李白的《将敬酒》、《早发白帝城》等作品,让学生对李白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一个机会,开展一次以李白为中心的读书会,先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选择自己觉得好的古诗,然后在课堂上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谈谈感受、讲讲故事的方式来汇报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课内外阅读的衔接,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
5 把握文体,让阅读朝着同类体裁渗透。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而已。”如果在教学中,能够把握好课文的文体,就能够朝着同一类型的体裁渗透,让学生通过课内所学习到的阅读方式运用到课外阅读,就能够在课外阅读时显得得心应手。
比如:当学生学习了散文之后,可以引导学生尝试着阅读《冰心散文》;在学习了深化故事之后,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中国民间故事》;在学习了富含哲理的故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智慧背囊》。在课内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掌握更多的阅读资源,也能够对体裁有进一步的认识,在不断地实践当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6 结语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帮助学生养成阅读动机,通过课内外阅读相互融会贯通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才能够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呈现出更多的自动化与自主化,从而为学生终身阅读打下基础。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互的衔接,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小学语文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性,认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处处都是阅读,如此,才能够对母语产生强烈的情感,从而爱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杨锦.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教师,2011(19).
[2]胡志宏.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0(17).
[3]张德霞.将德育渗透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S1).
[4]马桂蓉.课外阅读辅导初探[J].中学语文园地,2002(05).
[5]苏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小学时代,2010(02).
[6]袁俊.浅谈语文教学中导读的作用[J].读与写,2010(07).
[7]李永新.信息技术时代语文阅读教学的偏离[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05).
[8]王培菊.阅读教学必须摒弃繁琐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5).
[9]陈国春.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四宜”[J].中学课程资源,2007(12).
[10]朱莲.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外阅读[J].才智,2009(12).
[11]林平福.导之有法提升阅读教学实效[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11).
[12]施圣贤.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双语学习,2007(07).
[13]雷黎英.阅读教学要强调整体,化繁为简[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1).
作者单位
重慶市长寿区凤城第一小学校 重庆市长寿区 4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