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官叫板大宰相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神宗熙宁六年的时候,河南光州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老百姓流离失所。这触动了一个名叫郑侠的京城门官的政治神经。郑侠此人原是光州地区的司法厅长,后来由于批评宰相王安石的新法巧立名目向老百姓乱摊派,造成老百姓怨声载道,被贬为京城的门官。作为曾经的地方官,郑侠深知光州的问题绝不仅是天灾问题,更为重要的还有人祸,它证明新法是错误的,必须要废除。
  出于为民请命的责任感,郑侠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打算直接向宋神宗汇报光州的情况,痛陈新法的弊端。少时,郑侠曾学过绘画,也算得上是妙笔丹青了。他连夜画了一幅《流民图》,在这幅图画上,画的是为了还清政府的农业贷款,衣衫褴褛的难民们正在带着脚镣砍树挣钱,画面直观生动栩栩如生。为了配合这幅图,郑侠还写了《论新法进流民图疏》。
  这份奏疏的大意是:去年蝗灾,秋冬大旱,麦苗枯萎,颗粒无收,请求陛下开仓赈济灾民,废除一切不合理的政策,以上应天心,下延百姓垂死之命。臣听说南征北伐的部队在前线取得大捷,朝中一片颂扬之声,料想没人将百姓典妻卖子,折房卖屋,流离失所的惨状上报给陛下。臣把近日看到的情景,画成一幅图,只要看一眼就会禁不住流泪。天下还有比这更惨的事情吗?如果陛下按臣所言,废除新法,十天之内不下雨,就将微臣推出宣德门外斩首,以追究臣的欺君之罪。
  画和奏折有了,可怎样才能让宋神宗看到呢,自己人微言轻,根本不可能把这两样东西送到神宗手里。郑侠又是绞尽一番脑汁。最后郑侠想到了供传递国家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员换马的场所——朝廷的驿站,他把自己画的图和奏折假冒成边关的急报,通过驿站的好朋友借来马匹送到了专管中央政府公文的银台司。不久宋神宗在审阅奏章的时候意外看到了这幅《流民图》和郑侠的奏折。
  看着看着,这位国家的最高首脑不禁留下了眼泪,他没有想到自己国家的老百姓原来过得是这么苦。官员们的奏折里从来告诉自己的都是全国一片歌舞升平,安居乐业。看完这两样东西,宋神宗赶紧召集家里人开了一个紧急的家庭会议。参加者有宋神宗、太皇太后、还有皇上的弟弟,在这些人中惟一支持变法的就是宋神宗,大家商讨了半天,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马上废除新法。那一夜宋神宗辗转反侧,彻底失眠了。一想到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皇帝就如刺在背。
  在第二天的早朝会上,面对满朝的文武大臣,皇帝命令身边的太监宣布了一道旨意:废除青苗法、保甲法、市易法等新法,同时开仓赈济灾民。这道旨意一颁布,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们顿时晕了,他们不知道坐在龙座上的皇帝怎么突然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由新法的支持者变成了新法的反对者。一个个把脑袋都耷拉下来。王安石本想上前问问原因,哪知圣旨一宣布完,皇帝就罢朝了。废除新法的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们欢呼雀跃,有的还放起了鞭炮以示庆祝,在他们看来新法这块压在他们头上的大石头,终于被推开了,浑身轻松。
  又过了几天,一直没下雨的老天爷也下起了大雨,深处宫中的宋神宗暗自想到,看来郑侠说的是对的,要不怎么老天爷会突降甘霖呢。正当甘霖滋润大地的时候,又有消息传来,曾经的皇帝身边的红人王安石,黯然辞职了,理由是身体有病。而后来人们才逐渐知道,原来是一个小门官的一幅画和一道奏折扳倒了大宰相。
  王安石是倒下了,可他的那帮铁哥们还在台上。当时推行新法的二号人物吕惠卿听说新法竟然葬送在了一个小小门官郑侠的手里,真是又羞又恼,马上命令手下人给郑侠罗织了个“擅发马递罪”,交给司法部进行处置。另一方面吕惠卿等人上书神宗,苦苦哀求道:“陛下数年以来,忘寐与食,成此美政,天下方被其赐,一旦用狂夫之言,罢废殆尽,岂不惜哉。”看到这个折子,本来对新法就摇摆不定的神宗一时间又没主意了。心想这帮主张变法的臣子也是对自己忠心不二的,也是在为自己的江山社稷着想,那就还继续摸着石头过河吧,把废除的新法又完全恢复了。
  眼见新法全部恢复,执拗的门官郑侠又坐不住了,皇帝到底是吃错什么药了,怎么还是要支持新法,难道皇帝不清楚领导变法的都是些什么人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国家责任感,让郑侠不顾个人的安危,又一次叫板宰相。只不过这时已经是城头变幻大王旗,王安石换成了吕惠卿。郑侠二次给皇帝献图,分别是“正直君子社稷之臣图”和“邪曲小人容悦之臣图”。图上画的人物是唐朝的魏征、姚崇、宋璟、李林甫、卢杞四个人,毫无疑问郑侠献这两幅图是在影射当时的宰相吕惠卿是李林甫、卢杞等奸佞之流。吕惠卿得知郑侠给皇帝献了这么两幅图气得直吐血,大骂郑侠该死。
  吕惠卿赶紧上书宋神宗,说郑侠“谤讪”正直朝臣,干扰视听,用心毒辣,請宋神宗杀掉郑侠。好在神宗皇帝还不是个老糊涂,说到:“侠所言非为身也,忠诚亦可嘉,岂宜深罪。”这才保住了郑侠的小命,仅是把他流放到了广东的英州。其后郑侠的政治仕途一直多舛,不自觉地卷入到了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之中,成了上层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几经升迁贬谪。
  可郑侠两次上图的政治胆识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操被后人铭记,更有人评价他是“上不谀公卿,下不原乡党,水火可蹈,而议论不可回。”一个门官敢于叫板一国的总理,也让郑侠的名字在《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自《通辽日报》)
其他文献
1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车子装不下,就决定不带那两袋面了。一定要带,母亲坚持着。  她这样说的时
期刊
南方的天气,一进入冬天就格外让人想念故乡的冬天。故乡的冬天,有火炉、有暖气、干冷,冷在表面上,南方的冬天湿冷冷在骨子里,冷的阴柔。故乡的冷,冷得干脆利落,南方的冷冷得綿里藏针,是一点一点冷到骨子里的。  天冷的时候我和母亲电话里拉家常,母亲曾经感受过我所在的南通地区的冷,她说,我给你缝两床被子吧,你哪里冷得实在让人受不了。我说我真不冷,家里有亲戚朋友们送的床上用品套件和蚕丝棉被,有的还没有折封包装
期刊
2000年,方文墨参加中考,在班里第四名。按说,他可以上二类高中,何去何从呢?爷爷奶奶是技工,爸爸妈妈是技工,自小喜爱鼓捣机器的方文墨,毅然选择了技校。  在很多同学看来,上技校没前途,当工人没出息。可是在学校里进行教育时,放国庆阅兵录相片,当飞机飞过天安门上空时,老师说:“这些飞机就是我们制造的。”那一刻,方文墨心中翻滚着,心想,自己将来要做中国最好的钳工,要做最先进飞机。  方文墨18岁从沈飞
期刊
他把70多岁的父亲接到城里,住在自己的身边,父亲一辈子都在吃苦和受累,他想讓他好好享享清福,安享晚年。  可父亲却不愿意享福,趁他出差时偷偷去应聘了一家超市的门卫,负责不让顾客把购物车推出去。面试时,父亲“装嫩”,说自己60岁,刚刚才退休,想发挥点余热。由于显得不是很老态龙钟,超市便信了,让他先过来试用一周,如果正式聘用再把身份证带过来验证。  为了不让年龄被识破,父亲打电话回老家,把他一个小堂弟
期刊
细细掂量起来,这个领域的工作的确会不定期向你抛撒一些闪亮的光环,打造出一种聚焦的荣耀,比如每每我在朋友圈里发一些成果照的时候那种骄傲的心情。可对我来说,真正值得书写下来留给未来怀念的,往往都是那些无法展示于人前的汗水、血水、泪水,也恰是这些日复一日的努力,让最终的结果显得理所当然。  一  决定来法国进修奢侈品管理是在大三,那时候身边懂行且有资源的人都很少,我又是个不太会主动寻求帮助的人,所以基本
期刊
一  人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走好脚下的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我们这些穷人的孩子,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甚至是万倍的血汗。每迈出一步,都总有那么一些事,支撑着我们走下去;都有那么一些话,支撑着我们的信念,给我们坚持下去的理由。  二  因为父亲左眼失明,小时候我常常受其他孩子的欺负,他们有时候十个八个地围成一圈骂我:“独眼龙家姑娘!”他们有时朝我的书包里装那种大大的、肥嘟嘟
期刊
1  第一次听到“临终医院”这个词,我心里多少有一点怕。那年,我刚考到市二中当老师,到临终医院做义工,是学校历来的传统,是必定要去的。  到现在都还记得第一次进病房的情景。一个护工正戴着手套,给一位排便困难的老人掏大便。我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可是满屋子的人都坦然自若,我连忙又尴尬地把手放下来。有人碰了碰我的胳膊:“姑娘,第一次来吧。”  这个人,就是七叔,72岁了,坐着轮椅。论年龄,任谁都要叫他一
期刊
一  老奶奶很老很老了,独自守着这家偏僻巷子里的小小书店。小书店名叫“开心书屋”,坐落在巷子口,窄窄的门脸,窄窄的入口。门口缀着两串翠绿的藤萝,开满了紫色的花朵,像一挂生机勃勃的门帘。  没事的时候,老奶奶就独自坐在门口的老式藤条椅子里。旁边放张小小的茶几,一杯绿茶袅袅绕绕地冒着青烟。她就迷上眼睛,在太阳底下打瞌睡。  “奶奶,我们看书了!”几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来了,叫醒了老奶奶。她揉揉蒙胧的眼睛,
期刊
我小时家里穷,俺爹死了,俺妈养活不了好几个孩子,就打发我出去要饭。光绪十七年(1891年),我十五岁,经别人指点去投北洋水师当练勇。俺妈托了人,替我多报了几岁,量体高时我又偷偷跷起脚后跟,这才验上了。那次共招了七个排的练勇,一排二百人,共一千四百人,差不多都是威海、荣成海边上的人。  练勇分三等:一等练勇,月银六两(每两合一千四百钱);二等练勇,月银五两;三等练勇,月银四两半。我刚当练勇,是三等练
期刊
对于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来说,能够生活自理已属不易。但有这样一位盲人,一直坚信只要勇于尝试,任何事情都不会难倒自己。他用12年时间将自己训练成了世界级运动健将,成功掌握了摔跤、骑车、马拉松、滑翔、登山、攀岩、跳水等多项技能,先后登上了几大洲的最高峰,并顺利征服了“世界第一峰”……  失去光明,获得勇气  1968年,艾瑞克·韦汉梅尔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的汉斯顿镇,他的父亲是一名橄榄球教练。从梅尔出生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