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1月,我突然接到《满族文学》诗歌编辑丛黎明打来的电话。告知我投的《请打开我的身体》组诗在《满族文学》2015年第1期发表。我很是高兴,因为在2000年后,我的工作发生了变动,诗歌创作一度中断了十多年。这篇稿子是什么时候投的,我都记不得了,但是我知道当时我要重新发力,回归诗歌,这一次给《满族文学》投稿,是想证明一下自己。为什么投给了《满族文学》而不是其他刊物,我也记不得了。是不是2011年在省文学院学习班上,丛黎明说到了《满族文学》的办刊风格和选稿宗旨?他先后给我打过两次电话,都是用的办公电话,一次是告知发表,一次是问稿费和刊物收到没。
当年的秋天,有诗友告诉我,2015年第6期《诗选刊》上选载了我在《满族文学》上发表的《请打开我的身体》中的一首《阑尾》。这是我第一次上《诗选刊》,是《满族文学》带给我的荣誉。《请打开我的身体》这组诗是由我自己的身体引申到社会问题的诗歌创作。我好多年不写诗歌,失去了写作的自信和对当前诗歌的判断,《满族文学》能够发表并被《诗选刊》转载,给我的诗歌创作带来极大鼓舞和鞭策。
时隔四年,我创作了一组诗歌《与口有关》。按照《满族文学》杂志提供的邮箱投了。2019年1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我叫张涛,是《满族文学》编辑,关于你的《与口有关》组诗的几个问题,想跟你切磋一下。张涛大名我太熟悉了,2000年前,我多次到辽宁文学院学习,听过他的创作课。
能接到张涛老师亲自打来的电话,而且如此谦和,让我受宠若惊。他说,一是标题是否能够改动一下;二是你写诗有一个习惯,喜欢归纳和总结要注意;三是一组诗歌要努力实现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让写作风格接近和趋于一致。张涛老师的话,对于我来说是醍醐灌顶。尽管我已创作诗歌二三十年,但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帮我解决了诗歌创作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克服不掉的毛病。我的困惑像窗户纸一下被捅开。《与口有关》这个标题,起初我也是这样写的,但自己在修改中摇摆不定。附加了时尚的修饰语,张涛老师火眼金睛,告诉我要确立精准意识,别以为人家看不懂,别把发现的诗意说透、说明白,写的太满,反而让灵动的诗歌画蛇添足,失去了活力,弄丢了想象的空间。
作品发表出来,我发现有一首《口哨》没有被收进去。作为作者,希望发的越多越好。但张涛老师作为编辑是认真、审慎、负责的。《口碑》《口令》《口技》《口号》具有较深厚的思想和内涵性,而《口哨》显得清浅,有些灵动和隽永,与整体不太相匹配,如果一起发表,会有飘离和游移感,我感觉张涛老师拿捏得太准了。
当下编辑给作者打电话,尊重作者,用心提出意见,建议修改的太少了。一次电话,相当于对我写诗歌二三十年创作的点拨和纠正,催我醒悟、参透诗歌的技术和奧秘。
张涛、丛黎明两位大哥亲切淳朴,认真对待诗歌和文学,对成长中的作者关爱有加。我爱《满族文学》,我们之间的兄长般的友情就是在他们编选过程中真诚建立起来的。
〔责任编辑 宋长江〕
当年的秋天,有诗友告诉我,2015年第6期《诗选刊》上选载了我在《满族文学》上发表的《请打开我的身体》中的一首《阑尾》。这是我第一次上《诗选刊》,是《满族文学》带给我的荣誉。《请打开我的身体》这组诗是由我自己的身体引申到社会问题的诗歌创作。我好多年不写诗歌,失去了写作的自信和对当前诗歌的判断,《满族文学》能够发表并被《诗选刊》转载,给我的诗歌创作带来极大鼓舞和鞭策。
时隔四年,我创作了一组诗歌《与口有关》。按照《满族文学》杂志提供的邮箱投了。2019年1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我叫张涛,是《满族文学》编辑,关于你的《与口有关》组诗的几个问题,想跟你切磋一下。张涛大名我太熟悉了,2000年前,我多次到辽宁文学院学习,听过他的创作课。
能接到张涛老师亲自打来的电话,而且如此谦和,让我受宠若惊。他说,一是标题是否能够改动一下;二是你写诗有一个习惯,喜欢归纳和总结要注意;三是一组诗歌要努力实现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让写作风格接近和趋于一致。张涛老师的话,对于我来说是醍醐灌顶。尽管我已创作诗歌二三十年,但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一席话惊醒梦中人,帮我解决了诗歌创作中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自己克服不掉的毛病。我的困惑像窗户纸一下被捅开。《与口有关》这个标题,起初我也是这样写的,但自己在修改中摇摆不定。附加了时尚的修饰语,张涛老师火眼金睛,告诉我要确立精准意识,别以为人家看不懂,别把发现的诗意说透、说明白,写的太满,反而让灵动的诗歌画蛇添足,失去了活力,弄丢了想象的空间。
作品发表出来,我发现有一首《口哨》没有被收进去。作为作者,希望发的越多越好。但张涛老师作为编辑是认真、审慎、负责的。《口碑》《口令》《口技》《口号》具有较深厚的思想和内涵性,而《口哨》显得清浅,有些灵动和隽永,与整体不太相匹配,如果一起发表,会有飘离和游移感,我感觉张涛老师拿捏得太准了。
当下编辑给作者打电话,尊重作者,用心提出意见,建议修改的太少了。一次电话,相当于对我写诗歌二三十年创作的点拨和纠正,催我醒悟、参透诗歌的技术和奧秘。
张涛、丛黎明两位大哥亲切淳朴,认真对待诗歌和文学,对成长中的作者关爱有加。我爱《满族文学》,我们之间的兄长般的友情就是在他们编选过程中真诚建立起来的。
〔责任编辑 宋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