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立春》个名字,导演在讲述的时候,说道“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其实生活也便是这回事儿,追梦寻梦,梦圆梦碎,现实怀揣梦想,梦想照进现实,就像有立春,年年日历翻至此处,春天的梦早已在每个人心里孕育开来了;也就像人生虽有理想未达,现实有所改变,但新的理想也一定会再次出现。人人心里有个梦,就永远不会绝望。
[关键词]《立春》梦想 现实
这是一个几个酷爱艺术的人如何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双重语境下生存、在理想和世俗的沟壑间弥合的故事。
在《立春》这部电影中,迷恋“阳春白雪”的人被困在“下里巴人”的环境里,极度痛苦压抑,由此引发出一连串的故事。影片中的“高雅艺术”(歌剧、芭蕾、油画)和底层环境(偏远、封闭、保守的小县城)之间的对比,那种强烈的不和谐感构成了整部影片的语境。影片情节多变,波澜不断,基本的结构是女主人公在寻梦途中遇上一个又一个意外出现的同命之人,他们撞击着她的“孤岛”生活,又——离去,使她在人生轨道上愈行愈慢,渐渐偏向狭小的现实世界。小人物的奋斗和坚持,梦想和现实的拉锯。换句话说,影片就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追寻与妥协。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随着影片女主角王彩玲在静默中的娓娓道来,《立春》拉开了序幕。北方小城、萧杀清冷、冬天的迹象与立春的时节仿佛无关,而影片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于春天即将来临的心理暗示,一个个体对自我思想的坚持、期冀和命运的忍受。
影片以王彩玲为主线带出另外三个热爱艺术的人的故事,这四位准艺术家分别是王彩玲、画家四宝、学生贝贝、芭蕾舞家胡金泉,然而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歌剧文艺青年王彩玲,一个相貌丑陋却拥有一副好嗓子的女人,她以唱歌剧作为个人的最大财富和人生动力,并以自命不凡的歌唱水平、艺术修养和人生理想去浸润整个人生观。口口声声说“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而实际上却连歌剧院的后勤都进不去,只有冲楼梯大唱“为何如此伤害我”的份儿。对男人也有着“宁咬鲜李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高要求,却在一夜美梦以为春天到来时,被爱的人把尊严掷在地上摔得粉碎。始终心系北京的追求和行动,对无知民众的不屑,与同病相怜者的亲近,对拿自己当陪衬的接近者的驳斥,还有将梦想寄托在罹病的天才女孩儿身上……她对于春天,不仅有期望,而且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投入,只是走过每个满怀希望的立春,她都空手而归。当梦想、爱情相继离她远去的时候,她选择了亲情,乡下的父母和她领养的兔唇女儿成为了她新生活的开始。影片一次比一次凶猛的颠覆王彩玲的理想抱负,简直到了无情地步,但是这个女人还是站直了的活着,最终选择了现实生活。
画家四宝考过不下五次的美院。每次连初试都没通过。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王彩玲,和王彩玲接近一方面是由于在艺术上的理解和共鸣使两人感觉遇到知己,另一方面是四宝想借助王彩玲的关系进入美院。而王彩玲却对四宝产生了感情,在一次四宝醉酒后和他发生了关系,结果四宝大发雷霆并离开了那个城市。知道自己去不成北京,梦想无法实现后,他抛弃了艺术最终沦为骗子。影片在这一段的描述很有意思,先是交待了四宝连续地往北京跑,突然有一天,他朋友说,他去深圳了。这里面的北京与深圳分别暗示了文化潮头与经济潮头,也再次点出了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人们所进行的追寻与妥协。
贝贝也是一位很有天赋的歌剧爱好者,为了成功她不惜扮成癌症晚期患者,找到王彩玲并拜她为师,实际是想借此关系到北京参加比赛。王彩玲动了惻隐之心,要回托人办户口的钱帮助她顺利参加比赛,最终贝贝成功了,王彩玲也很高兴,认为自己的梦想终于有人替她完成了。就在这时贝贝磕头哭泣,说出了真相……而贝贝的那句“为了出名不得不用点特殊的手段,作为一个三级城市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人,要想成功,没有点手段是不行的”。再一次把梦想和现实法则纠结在一起。
舞蹈家胡金泉刚出场,他的一套紧身衣就把那所封闭小城里的居民震住了。那种扮相、跳舞时的表情和破败的环境、麻木腐朽的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片倒没有评判那座北方小城里看似无聊的看客,但却让我们深味到那群准艺术家们无人喝彩时的荒凉。这使得他们越是坚持,越显无稽。昏天黑地跳了十几年舞自然在胡金泉身上留下了一股挥之不去的妩媚之气,口水的力量终于让他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在跟王彩玲提出假结婚被拒后,他以一次假强奸证明自己不是异类并“成功”走进了牢笼。牢笼不仅指那个监狱,而更指的是他的假强奸行为,后者才是他的自我阉割。当王彩玲去看望他时,狱中的他再次笑着踮起脚尖,王彩玲却哭着跑了出去。这梦,真的碎得鲜血淋漓。
这几个准艺术家的结局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90年代初知识份子的普遍处境一失落了梦想之后,他们或者去追求本来在梦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物质,或者自我阉割,自动纳入体制。
除了这些准艺术家们,影片并没有太多的普通人与他们作映衬。惟一突出的是王彩玲漂亮的女邻居,她一开始过得还算平静,可当她的男人离开她之后,顿时乱了阵脚。她向王彩玲倾诉时,流露出的“优越感”,让王彩玲相当不满,并惹出“谁比谁更阴暗”的争论来。这时,王彩玲一贯清高拒绝日常生活的想法有了些许动摇,所以后来她走进了婚介所,虽然还是没有结成婚,但领养了一个孩子,从对中央歌剧院的梦想泡沫中转变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并转行卖起了羊肉。影片中有一个镜头,优美而残酷,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条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上开着一辆后斗里装满了羊的货车,王彩玲就在车的后斗里,和羊坐在一起。她的表情复杂而难以辨认——完全没有了当初的鲜明与生动,重要的是,她和羊在一起——种温顺待宰的动物,在车的后斗里,被载向无法辨认的远方。
影片结尾处她带着女儿回到当初梦想之地——北京,和孩子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对儿歌,随后出现的画面是她在中央大剧院的舞台上歌唱,“你为什么对我如此残酷”。生活没法让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生活中最大的现实。最后那一幕是导演给王彩玲梦想的一个虚幻的实现,是一种怜悯,对于那些执着梦想的人的怜悯。可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我们首先要有尊严地生存下来,然后才有让梦想实现的可能。
关于《立春》这个名字,导演在讲述的时候,说道“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其实生活也便是这回事儿,追梦寻梦,梦圆梦碎,现实怀揣梦想,梦想照进现实。就像有立春,年年日历翻至此处,春天的梦早已在每个人心里孕育开来了:也就像人生虽有理想未达,现实有所改变,但新的理想也一定会再次出现。人人心里有个梦,就永远不会绝望。
[关键词]《立春》梦想 现实
这是一个几个酷爱艺术的人如何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双重语境下生存、在理想和世俗的沟壑间弥合的故事。
在《立春》这部电影中,迷恋“阳春白雪”的人被困在“下里巴人”的环境里,极度痛苦压抑,由此引发出一连串的故事。影片中的“高雅艺术”(歌剧、芭蕾、油画)和底层环境(偏远、封闭、保守的小县城)之间的对比,那种强烈的不和谐感构成了整部影片的语境。影片情节多变,波澜不断,基本的结构是女主人公在寻梦途中遇上一个又一个意外出现的同命之人,他们撞击着她的“孤岛”生活,又——离去,使她在人生轨道上愈行愈慢,渐渐偏向狭小的现实世界。小人物的奋斗和坚持,梦想和现实的拉锯。换句话说,影片就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追寻与妥协。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就觉得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随着影片女主角王彩玲在静默中的娓娓道来,《立春》拉开了序幕。北方小城、萧杀清冷、冬天的迹象与立春的时节仿佛无关,而影片讲述的却是一个关于春天即将来临的心理暗示,一个个体对自我思想的坚持、期冀和命运的忍受。
影片以王彩玲为主线带出另外三个热爱艺术的人的故事,这四位准艺术家分别是王彩玲、画家四宝、学生贝贝、芭蕾舞家胡金泉,然而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结局却各不相同。歌剧文艺青年王彩玲,一个相貌丑陋却拥有一副好嗓子的女人,她以唱歌剧作为个人的最大财富和人生动力,并以自命不凡的歌唱水平、艺术修养和人生理想去浸润整个人生观。口口声声说“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呢,”而实际上却连歌剧院的后勤都进不去,只有冲楼梯大唱“为何如此伤害我”的份儿。对男人也有着“宁咬鲜李一口,不要烂杏一筐”的高要求,却在一夜美梦以为春天到来时,被爱的人把尊严掷在地上摔得粉碎。始终心系北京的追求和行动,对无知民众的不屑,与同病相怜者的亲近,对拿自己当陪衬的接近者的驳斥,还有将梦想寄托在罹病的天才女孩儿身上……她对于春天,不仅有期望,而且还有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孜孜不倦的投入,只是走过每个满怀希望的立春,她都空手而归。当梦想、爱情相继离她远去的时候,她选择了亲情,乡下的父母和她领养的兔唇女儿成为了她新生活的开始。影片一次比一次凶猛的颠覆王彩玲的理想抱负,简直到了无情地步,但是这个女人还是站直了的活着,最终选择了现实生活。
画家四宝考过不下五次的美院。每次连初试都没通过。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王彩玲,和王彩玲接近一方面是由于在艺术上的理解和共鸣使两人感觉遇到知己,另一方面是四宝想借助王彩玲的关系进入美院。而王彩玲却对四宝产生了感情,在一次四宝醉酒后和他发生了关系,结果四宝大发雷霆并离开了那个城市。知道自己去不成北京,梦想无法实现后,他抛弃了艺术最终沦为骗子。影片在这一段的描述很有意思,先是交待了四宝连续地往北京跑,突然有一天,他朋友说,他去深圳了。这里面的北京与深圳分别暗示了文化潮头与经济潮头,也再次点出了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人们所进行的追寻与妥协。
贝贝也是一位很有天赋的歌剧爱好者,为了成功她不惜扮成癌症晚期患者,找到王彩玲并拜她为师,实际是想借此关系到北京参加比赛。王彩玲动了惻隐之心,要回托人办户口的钱帮助她顺利参加比赛,最终贝贝成功了,王彩玲也很高兴,认为自己的梦想终于有人替她完成了。就在这时贝贝磕头哭泣,说出了真相……而贝贝的那句“为了出名不得不用点特殊的手段,作为一个三级城市没有任何关系的普通人,要想成功,没有点手段是不行的”。再一次把梦想和现实法则纠结在一起。
舞蹈家胡金泉刚出场,他的一套紧身衣就把那所封闭小城里的居民震住了。那种扮相、跳舞时的表情和破败的环境、麻木腐朽的观众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影片倒没有评判那座北方小城里看似无聊的看客,但却让我们深味到那群准艺术家们无人喝彩时的荒凉。这使得他们越是坚持,越显无稽。昏天黑地跳了十几年舞自然在胡金泉身上留下了一股挥之不去的妩媚之气,口水的力量终于让他在看似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在跟王彩玲提出假结婚被拒后,他以一次假强奸证明自己不是异类并“成功”走进了牢笼。牢笼不仅指那个监狱,而更指的是他的假强奸行为,后者才是他的自我阉割。当王彩玲去看望他时,狱中的他再次笑着踮起脚尖,王彩玲却哭着跑了出去。这梦,真的碎得鲜血淋漓。
这几个准艺术家的结局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90年代初知识份子的普遍处境一失落了梦想之后,他们或者去追求本来在梦想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的物质,或者自我阉割,自动纳入体制。
除了这些准艺术家们,影片并没有太多的普通人与他们作映衬。惟一突出的是王彩玲漂亮的女邻居,她一开始过得还算平静,可当她的男人离开她之后,顿时乱了阵脚。她向王彩玲倾诉时,流露出的“优越感”,让王彩玲相当不满,并惹出“谁比谁更阴暗”的争论来。这时,王彩玲一贯清高拒绝日常生活的想法有了些许动摇,所以后来她走进了婚介所,虽然还是没有结成婚,但领养了一个孩子,从对中央歌剧院的梦想泡沫中转变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母亲,并转行卖起了羊肉。影片中有一个镜头,优美而残酷,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条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上开着一辆后斗里装满了羊的货车,王彩玲就在车的后斗里,和羊坐在一起。她的表情复杂而难以辨认——完全没有了当初的鲜明与生动,重要的是,她和羊在一起——种温顺待宰的动物,在车的后斗里,被载向无法辨认的远方。
影片结尾处她带着女儿回到当初梦想之地——北京,和孩子一起在天安门广场上对儿歌,随后出现的画面是她在中央大剧院的舞台上歌唱,“你为什么对我如此残酷”。生活没法让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就是生活中最大的现实。最后那一幕是导演给王彩玲梦想的一个虚幻的实现,是一种怜悯,对于那些执着梦想的人的怜悯。可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我们首先要有尊严地生存下来,然后才有让梦想实现的可能。
关于《立春》这个名字,导演在讲述的时候,说道“立春之时,春天却未至,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们心中已经有了对春天和温暖的渴望”。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其实生活也便是这回事儿,追梦寻梦,梦圆梦碎,现实怀揣梦想,梦想照进现实。就像有立春,年年日历翻至此处,春天的梦早已在每个人心里孕育开来了:也就像人生虽有理想未达,现实有所改变,但新的理想也一定会再次出现。人人心里有个梦,就永远不会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