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 寻求新动力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lwxl3554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彻底告别两位数的传奇增长,中国经济缓缓拾阶而下,进入了改革开放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学界和决策层对此已有共识,一言以蔽之:经济“新常态”。
  中国经济六大“新常态”端倪初现
  经济“新常态”并非偶然,其深刻的形成背景是,世界经济的持续深度调整与国内经济日益迫切的转型需求相叠加,旧有的发展红利正逐渐衰退乃至丧失,新的驱动力尚未成型。立足当下,展望未来,有六大经济“新常态”已初现端倪。
  一是经济增速换挡回落、就业市场持续偏紧成为常态。由于规模的增大及发展方式转变,未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将不会是常态,开始进入年均7—8%左右中高速增长的“换档期”,这是一个经济体达到中等收入之后的普遍规律,对此应“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与此同时,今后新增劳动人口的增长率将趋于下降,特别是,约占每年新增劳动力供应一半左右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庞大,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
  二是物价水平缓慢抬升、通胀压力逐渐增大成为常态。未来推升物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国内来看,劳动力成本缓慢爬升、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渐次展开、前期国内货币的天量投放、城镇化战略快速推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以及猪肉价格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到来,都将使物价总体上呈逐步走高之势。国际因素主要是国际流动性泛滥的滞后影响和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温和复苏。
  三是结构优化升级和调整阵痛相伴而行成为常态。中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并将继续发生着全面、深刻的变化:需求结构中消费和民间投资占比有所提升,二者将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地区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区域间协调发展、协同发展的格局将逐步形成;居民收入名义增速将快于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的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有所缩小。当然,与结构优化相伴随的还有多种结构调整阵痛相交织,且与产能过剩、增速换挡等相交织。
  四是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成为常态。面对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的重大挑战和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处于孕育期的重大机遇,中国正努力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创新驱动将为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提供根本动力。
  五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的各类风险显性化成为常态。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过剩,企业经营困难;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和影子银行快速扩张所导致的信用违约风险不断提高,流动性错配严重,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还未建立,房地产市场风险如何平稳化解尚存变数;国际经济环境及政策变化、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外投资遭遇壁垒将长期困扰中国经济。
  六是宏观调控理念和思路创新成为常态。“上限”和“下限”区间管理的概念给了市场主体明确的预期。既保持积极加稳健的政策组合和政策基调不变,也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既重视总量的平衡和需求的稳定,也注重结构的优化和供给的改善。既强调保持定力,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提高对增速放缓的容忍度;也重视主动作为,统筹施策,精准发力,供给端改革和需求端调节并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防风险、惠民生并重。
  适应“新常态”的四大新动力
  切换可期
  基于中国经济上述“新常态”,过度悲观难免显得短视,而要保持乐观,宏观经济分析框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三驾马车”。中国经济要想“行稳致远”,必须从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出发,探寻全新动力,营造持久动能。
  首先,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提高人力资本素质,进一步调整和放开生育政策,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力资本红利。要通过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质量与回报以及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措施,积极营造人力资本积累的用武之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才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所在。此外,为补偿人口数量红利的减少,获得新的人口质量红利,应未雨绸缪,采取更加积极的人口政策,分区域分步调整和完善现有生育政策,逐步实现全国全面放开二胎的目标。
  其次,稳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力度鼓励民企进入垄断领域,提升资本回报率,通过制度变革促进自由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未来中国的投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这就需要以提高资本形成效率为中心,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融资渠道市场化,建立市场化的企业资本金补充机制,落实负面清单制度,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进而提高社会资金形成和配置效率。
  第三,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成果应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让创新成为中国发展的强音、实现中国经济升级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应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有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进一步确立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政府要创造促使企业不断创新的环境和体制,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形成有利于创新性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形成协同创新和开放创新的新格局。
  最后,经济发展全新动力的切换,归根结底要靠以政府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和对内对外更大程度的开放。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改革过程中的风险、阻力和不确定性因素,警惕和关注改革停滞甚至回潮的迹象,适当调整各界对于改革的过高预期。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各个部门要真正推动各项改革方案的落实和执行,克服巨大的旧体制惯性与利益集团的阻挠,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建设法治政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强化法治理念,尊重市场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和不当干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通过制度创新创造新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发展活力,就能形成新的动力,未来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就仍具有较大潜力。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业的需求问题也在发生变化。本文探讨了模块化理论在房地产业的应用,介绍了模块化理论,研究了其在房地产业的适用性,最后,对应用模块化理论的房地产供应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模块化理论;房地产;供应链  近些年,人们对房地产购买逐渐回归理性,并开始追求个性化的需求,这就给开发商们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他们必须重新思考,重整开发要素及开发条件,使其满足消费者的最新需求。这
随着新课程生机勃勃地走进学校,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待充满了关切。面对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的角色必然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转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一、组织学生营造积
5月份,工业经济增长缓中趋稳,景气度处于较低水平。东部地区增速小幅回升,一定程度反映了政府的“微刺激”政策开始发挥作用。从国外工业经济形势来看,发达国家总体上好于发展中
期刊
【摘 要】高中女生对体育课厌学成了学校的通病,更是体育教师头疼的问题。如何消除这种现象?本文从七个方面剖析其原因: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②男女界线突出,不愿在男生面前做动作;③高中女生爱干净,体育课上有怕脏心理;④身体素质差,胆子小;⑤惧怕耐久跑;⑥教法问题;⑦教师自身的因素。  【关键词】女生 体育课 厌学 应试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摘要:项目部是工程企业创造效益的窗口,也是工程企业形象建设的窗口。一个项目部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利益,说严重点,关系到公司的存亡。在宏观调控下如何提高工程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提升企业竞争力,如何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关键在于抓好在建项目管理,才能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项目管理 宏观调控 发展  1、项目领导班子搭配要合理,选用管理人员素质要过硬  领导班子的自身综合素质
今年二季度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稳定向好,我国外贸稳增长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在外贸基数下行、国外需求上行、国内政策托底,以及人民币汇率走弱刺激出口、抑制进口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5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长3%,1—5月累计增速0.2%,结束了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尽管全年外贸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国外贸在贸易结构、贸易伙伴、地区分布等方面呈现诸多积极变化。  一、当前外贸运行特点  (一)出口持续好
期刊
为迎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2l世纪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决定又指出:“要重视婴幼儿的身体和智力开展,普及婴幼儿早期教
探究性的学习应该经常地出现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因为学生通过探究性的生物实验,不仅能获得更多的生物知识,还能通过探究活动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转变实验的模式  目前,在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在每次实验课上要花相当长的时间讲出教材中规定的该实验的目的、原理,要介绍仪器、实验步骤,甚至要先演示一遍,然后才让学生照着老师所给的步骤动几下,实验就算完成了。这样的实验从教学内容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