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蟾又称三足金蟾,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灵物。俗话讲,“家有金蟾,财源绵绵”。说它能口吐金钱,招财进宝,造型十分生动可爱。所以常放置在店铺、住宅之中,雕刻在玉、石摆件和建筑构件上。在古今砚台上,也见有金蟾吐钱纹饰。历来文人自诩清高,不与孔方兄相连,为何喜欢这种纹饰呢?自古以来,就有“蟾宫折桂”一说,用以比喻登科进士。传说月宫中有三条腿的蟾蜍,人们把月宫称作蟾宫。所以金蟾既喻意发财又预兆升官,两全其美,自然讨得一心想加官进禄的读书人青睐,作为心仪之物刻在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上,日日相伴。我也收藏有几方金蟾吐钱的旧砚台。
其一,随形金蟾吐币端砚(图1、2),清 代,长17.5厘米,宽14.5厘米,厚3.2厘米。砚面前部浮雕祥云,缭绕飘拂。下为水池。一只金蟾从池左上方云层伸出,张嘴吐出一枚金币,金币恰是一颗黄绿色活眼。云脚围砚堂一圈,成边线。砚堂宽大、中间稍凹,有青花、蕉叶白、鱼脑冻、金斑、活眼等珍贵石品,石色青紫纯净,石质十分细腻温润。四边侧弧线内敛,背平。带原配檀木盒,砚盒做工考究,上镶嵌玉鸟,也是吉祥之物。曼妙的图案,精湛的雕工,佳美的石材融为一体,美轮美奂。似宫廷内府监造,为砚中精品。
其二,随形金蟾吐币端砚(图3、4),清代,长15.2厘米,宽10厘米,厚1.6厘米。砚上小下大,四圆角。边框上宽、下窄。上部边框祥云缭绕,右边一金蟾,三足踏云,身上疣斑清晰可见,回头向上吐出二枚金币,金币巧用金黄色石眼,更显逼真。左边框浮雕一蝙蝠,向右飞翔,与金蟾成左右相顾。金蟾吐出水浪卷成砚池。砚岗饱满。砚堂椭圆形,中间下凹,色青紫,有青花、火捺、胭脂晕等,十分润滑。四周内敛,背有椭圆浅腹手。雕工娴熟,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带原配红木盒。
其三,随形金蟾蝙蝠纹端砚(图5、6),清代,长17.8厘米,宽11.5厘米,窄处9厘米,厚2.4厘米。砚前小后大,四圆角,面有门字形边框,前边框上右边浅浮雕一大金蟾,肥大壮实,三足踏云,身上疣斑毕现,从右向内,瞪眼张口,吐出水带飞向上、下,内似有金币随着转动。左边一蝙蝠向内飞来,蟾、蝠相视,喻意“财到福临”。蟾蝠背面,祥云飘拂,云脚直到下边侧。背平。面、背布满青花、火捺、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线、虫蛀。色紫中泛青。边侧留石皮。这是一块籽料雕琢而成,极其细嫩艳丽。带长方形红木盒。
其四,近圆形金蟾吐币端砚(图7),清代,长23厘米,宽21厘米,厚2.8厘米。砚额高浮雕大片祥云,绕砚摆开。右边一只蟾蜍从云层中爬出,两眼发亮,口吐水带,上有一圆形金币,金黄鲜亮。金币和蟾蜍两眼恰是三颗石眼,十分难得。水带与祥云相接,围成如意形砚池,颇深。砚堂大而平展。边侧内敛,背平。全砚硕大,色青紫,有青花、蕉叶白、胭脂晕、石眼,十分细腻润泽。构图紧凑,雕工上乘,蟾蜍活灵活现,流云水带线条柔顺,妙用石眼,使画面闪光发亮。这是一方难得的好端砚。
其五,随形金蟾戏钱端砚(图8、9)清代,长18厘米,宽13厘米,厚1.8厘米。砚长形,四圆角,有起边,边弯曲,上边宽,下边细。砚堂大而平展,淌池,砚池颇大。砚岗浮雕一金蟾,大头细身,疣斑可见,瞪眼张口,吐出水带,三足踏在水带上;前面水带穿过铜币方孔,嬉戏游玩。构图奇特,形象活泼生动。边侧内敛,背平。砚面青紫泛黑,光滑细润,边侧留浅黄色石皮,背有虫蛀彩带。
其六,随形金蟾蝙蝠纹端砚(图10、11),清代,长21.5厘米,宽16.8厘米,厚5.6厘米。近梯形,四圆角,上小下大。砚额浅浮雕大片祥云,围成如意形水池,颇深。前额右边角一只金蟾,伸出两足,细长足爪插入云端,弯背瞪眼,大嘴张开,吐出云状水花,铺天盖地。砚额中间一圆币在转动。砚额左角一蝙蝠向内飞来,与金蟾相对,喻意财进福到。砚堂大,中间下凹,围边框。四边侧留凿痕。背有稍深复手,也留凿痕,粗糙不平。砚体厚重,砚色青黑,细腻湿润,墨痕包浆交融。
其七,随形金蟾蝙蝠端砚(图12),长16.8厘米,宽11.4厘米,窄处8厘米,厚2厘米。砚上小下大,面有起边,波浪形。前部砚池大,浅,中间高浮雕一只金蟾,肥大壮硕,疣斑突出,三足踏云,头朝左边。左边框一只蝙蝠,从祥云中飞出,面向金蟾,两者相顾有情,也是喻意财进福临。砚堂大而平展,四周内敛,背平。全砚青紫泛黑,刻工精到,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石质极为细腻,墨痕包浆明显。
为何金蟾只有三条腿,又能口吐金币呢?传说古代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便有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说法。演绎出的故事有多种,一按键盘,在网上就可看到,现摘抄以下两则:一种是民间流传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深厚,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精金蟾,断其一足,只剩下三足。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便使出绝招,吸进金银财宝,又可吐出,以帮助刘海救贫济困,散发金钱给穷人。另一则故事更富人情味。说户县刘海从小家贫,靠上山砍柴养活双目失明的老母。一日,刘海打柴回来,路过村西小石桥边的三角泉,偶遇一只金蟾,只有三只脚,背黄腹白。刘海过来,金蟾不躲不闪。此后刘海每次路过这里,都要和它戏耍一番才离去。年复一年,刘海长大成人了,有一次担柴下山,被一位年轻女子挡住去路,那女子说她叫梅姑,从小看刘海在这里打柴,勤恳老实,想与他结为夫妻。刘海先是不允,梅姑苦苦恳求,追缠不舍,刘海才答应回家和母亲商量后再说。回到家,母亲听得此事,十分乐意。第二天,刘海答应了梅姑,一同下山结为夫妻。梅姑对刘海母亲十分孝顺。不久,刘海母亲去世,他們夫妻二人仍然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美滋滋的。这一天刘海又从桥边经过,想把自己和梅姑结婚后的高兴事告诉那只金蟾,可金蟾却不见了。在疑惑间,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对他说:“刘海呀,听说你娶了个好媳妇,她虽好,但不是人,而是个狐狸精。”刘海不信,那道人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着肚子疼,她会给你一颗宝珠,你把这个宝珠吞到肚子里,便知道她是什么了。”说完,道人不见了。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里,放下柴担,依道人所说,声称肚子疼。梅姑百般抚慰并熬药医治,刘海仍然只说疼痛。梅姑只得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叫刘海含在嘴里即可。刘海得了宝珠之后说肚子不痛了,就要往肚子里吞。梅姑看出破绽,阻止他吞下宝珠。经再三追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经过告诉梅姑。梅姑听罢,对刘海说:“那跛足道人,就是桥下金蟾化身。它修炼了五百年,同样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而成的仙丹。多年来,它欲拿我的仙丹,凑成千年,急欲成仙,却未能得逞。如今骗你想得到这宝珠,又破坏我们美满婚姻。”刘海这才恍然大悟,将宝珠交还梅姑,提起斧子,要去找金蟾算账。梅姑连忙叫住他,又把宝珠交给他,然后如此这般嘱咐几句,才把他送走。刘海走到石桥边,按照梅姑嘱咐,拿出宝珠,金蟾一见就要取来吞下。刘海逗着它左转了十八圈,右转了十八圈,不一会儿那金蟾就浑身哆嗦,吐出了宝珠似的仙丹,刘海忙接过吞下肚去。金蟾失去了仙丹,只得依附于刘海。自此,刘海成仙不再打柴,而云游四方去了。金蟾跟着他。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钱币来,救济穷人。现在陕西户县甘亭镇曲抱村西边還有刘海庙和金蟾吐丹的“吐丹桥”“金蟾池”等景区。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两个剧本就是取材于这一典故。
其一,随形金蟾吐币端砚(图1、2),清 代,长17.5厘米,宽14.5厘米,厚3.2厘米。砚面前部浮雕祥云,缭绕飘拂。下为水池。一只金蟾从池左上方云层伸出,张嘴吐出一枚金币,金币恰是一颗黄绿色活眼。云脚围砚堂一圈,成边线。砚堂宽大、中间稍凹,有青花、蕉叶白、鱼脑冻、金斑、活眼等珍贵石品,石色青紫纯净,石质十分细腻温润。四边侧弧线内敛,背平。带原配檀木盒,砚盒做工考究,上镶嵌玉鸟,也是吉祥之物。曼妙的图案,精湛的雕工,佳美的石材融为一体,美轮美奂。似宫廷内府监造,为砚中精品。
其二,随形金蟾吐币端砚(图3、4),清代,长15.2厘米,宽10厘米,厚1.6厘米。砚上小下大,四圆角。边框上宽、下窄。上部边框祥云缭绕,右边一金蟾,三足踏云,身上疣斑清晰可见,回头向上吐出二枚金币,金币巧用金黄色石眼,更显逼真。左边框浮雕一蝙蝠,向右飞翔,与金蟾成左右相顾。金蟾吐出水浪卷成砚池。砚岗饱满。砚堂椭圆形,中间下凹,色青紫,有青花、火捺、胭脂晕等,十分润滑。四周内敛,背有椭圆浅腹手。雕工娴熟,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带原配红木盒。
其三,随形金蟾蝙蝠纹端砚(图5、6),清代,长17.8厘米,宽11.5厘米,窄处9厘米,厚2.4厘米。砚前小后大,四圆角,面有门字形边框,前边框上右边浅浮雕一大金蟾,肥大壮实,三足踏云,身上疣斑毕现,从右向内,瞪眼张口,吐出水带飞向上、下,内似有金币随着转动。左边一蝙蝠向内飞来,蟾、蝠相视,喻意“财到福临”。蟾蝠背面,祥云飘拂,云脚直到下边侧。背平。面、背布满青花、火捺、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金线、虫蛀。色紫中泛青。边侧留石皮。这是一块籽料雕琢而成,极其细嫩艳丽。带长方形红木盒。
其四,近圆形金蟾吐币端砚(图7),清代,长23厘米,宽21厘米,厚2.8厘米。砚额高浮雕大片祥云,绕砚摆开。右边一只蟾蜍从云层中爬出,两眼发亮,口吐水带,上有一圆形金币,金黄鲜亮。金币和蟾蜍两眼恰是三颗石眼,十分难得。水带与祥云相接,围成如意形砚池,颇深。砚堂大而平展。边侧内敛,背平。全砚硕大,色青紫,有青花、蕉叶白、胭脂晕、石眼,十分细腻润泽。构图紧凑,雕工上乘,蟾蜍活灵活现,流云水带线条柔顺,妙用石眼,使画面闪光发亮。这是一方难得的好端砚。
其五,随形金蟾戏钱端砚(图8、9)清代,长18厘米,宽13厘米,厚1.8厘米。砚长形,四圆角,有起边,边弯曲,上边宽,下边细。砚堂大而平展,淌池,砚池颇大。砚岗浮雕一金蟾,大头细身,疣斑可见,瞪眼张口,吐出水带,三足踏在水带上;前面水带穿过铜币方孔,嬉戏游玩。构图奇特,形象活泼生动。边侧内敛,背平。砚面青紫泛黑,光滑细润,边侧留浅黄色石皮,背有虫蛀彩带。
其六,随形金蟾蝙蝠纹端砚(图10、11),清代,长21.5厘米,宽16.8厘米,厚5.6厘米。近梯形,四圆角,上小下大。砚额浅浮雕大片祥云,围成如意形水池,颇深。前额右边角一只金蟾,伸出两足,细长足爪插入云端,弯背瞪眼,大嘴张开,吐出云状水花,铺天盖地。砚额中间一圆币在转动。砚额左角一蝙蝠向内飞来,与金蟾相对,喻意财进福到。砚堂大,中间下凹,围边框。四边侧留凿痕。背有稍深复手,也留凿痕,粗糙不平。砚体厚重,砚色青黑,细腻湿润,墨痕包浆交融。
其七,随形金蟾蝙蝠端砚(图12),长16.8厘米,宽11.4厘米,窄处8厘米,厚2厘米。砚上小下大,面有起边,波浪形。前部砚池大,浅,中间高浮雕一只金蟾,肥大壮硕,疣斑突出,三足踏云,头朝左边。左边框一只蝙蝠,从祥云中飞出,面向金蟾,两者相顾有情,也是喻意财进福临。砚堂大而平展,四周内敛,背平。全砚青紫泛黑,刻工精到,线条流畅,形象生动。石质极为细腻,墨痕包浆明显。
为何金蟾只有三条腿,又能口吐金币呢?传说古代陕西西安户县阿姑泉欢乐谷有刘海修道,用计收服金蟾以成仙,便有了“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说法。演绎出的故事有多种,一按键盘,在网上就可看到,现摘抄以下两则:一种是民间流传吕洞宾弟子刘海功力深厚,喜欢周游四海,降魔伏妖,布施造福人世。一日,他降服了长期危害百姓的妖精金蟾,断其一足,只剩下三足。自此金蟾臣服于刘海门下,为求将功赎罪,便使出绝招,吸进金银财宝,又可吐出,以帮助刘海救贫济困,散发金钱给穷人。另一则故事更富人情味。说户县刘海从小家贫,靠上山砍柴养活双目失明的老母。一日,刘海打柴回来,路过村西小石桥边的三角泉,偶遇一只金蟾,只有三只脚,背黄腹白。刘海过来,金蟾不躲不闪。此后刘海每次路过这里,都要和它戏耍一番才离去。年复一年,刘海长大成人了,有一次担柴下山,被一位年轻女子挡住去路,那女子说她叫梅姑,从小看刘海在这里打柴,勤恳老实,想与他结为夫妻。刘海先是不允,梅姑苦苦恳求,追缠不舍,刘海才答应回家和母亲商量后再说。回到家,母亲听得此事,十分乐意。第二天,刘海答应了梅姑,一同下山结为夫妻。梅姑对刘海母亲十分孝顺。不久,刘海母亲去世,他們夫妻二人仍然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美滋滋的。这一天刘海又从桥边经过,想把自己和梅姑结婚后的高兴事告诉那只金蟾,可金蟾却不见了。在疑惑间,一跛足道人朝他走来,对他说:“刘海呀,听说你娶了个好媳妇,她虽好,但不是人,而是个狐狸精。”刘海不信,那道人说:“你若不信,今日回家就装着肚子疼,她会给你一颗宝珠,你把这个宝珠吞到肚子里,便知道她是什么了。”说完,道人不见了。刘海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家里,放下柴担,依道人所说,声称肚子疼。梅姑百般抚慰并熬药医治,刘海仍然只说疼痛。梅姑只得转过身去,从嘴里吐出一颗宝珠,叫刘海含在嘴里即可。刘海得了宝珠之后说肚子不痛了,就要往肚子里吞。梅姑看出破绽,阻止他吞下宝珠。经再三追问,刘海才把遇见跛足道人的经过告诉梅姑。梅姑听罢,对刘海说:“那跛足道人,就是桥下金蟾化身。它修炼了五百年,同样有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修炼而成的仙丹。多年来,它欲拿我的仙丹,凑成千年,急欲成仙,却未能得逞。如今骗你想得到这宝珠,又破坏我们美满婚姻。”刘海这才恍然大悟,将宝珠交还梅姑,提起斧子,要去找金蟾算账。梅姑连忙叫住他,又把宝珠交给他,然后如此这般嘱咐几句,才把他送走。刘海走到石桥边,按照梅姑嘱咐,拿出宝珠,金蟾一见就要取来吞下。刘海逗着它左转了十八圈,右转了十八圈,不一会儿那金蟾就浑身哆嗦,吐出了宝珠似的仙丹,刘海忙接过吞下肚去。金蟾失去了仙丹,只得依附于刘海。自此,刘海成仙不再打柴,而云游四方去了。金蟾跟着他。刘海就让它吐出金灿灿的钱币来,救济穷人。现在陕西户县甘亭镇曲抱村西边還有刘海庙和金蟾吐丹的“吐丹桥”“金蟾池”等景区。唱遍祖国大江南北的湖南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两个剧本就是取材于这一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