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书”搭乘共享经济的春风,看似更方便、更具时代特点,但仍避免不了过于“盲目”的特点。
近几年,实体书店突围经营困境的尝试屡见不鲜,而真正奏效并引人眼球的尝试并不多。
三个多月前,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开启了“共享书店”模式,公众关注度高,图书借阅量也十分可观。而围绕这一模式产生的质疑声却不绝于耳,如新书被借阅后不能作为商品销售、消费者变成借书人会带来图书销售额缩水、书店缺少市场真金白银的滋养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有评论认为,实体书店的这种尝试并不理性,从长远来看,“共享书店”对于实体书店本身以及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生機”
今年7月16日,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迎来了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客流量的最高纪录。据了解,当天有4000本左右的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来算,大概有2000人参与了借阅活动。
在这个“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店内所有图书都参与借阅服务。实体书店搭上了“共享”这班车,读者只需下载“智慧书房”App,并在线支付99元的押金,即可享受单次扫码借阅总价低于150元的两本图书,在10天之内归还不收取费用,超出一天后每天收取1元钱。
该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注册用户每阅读一本书并按期归还,就会有1元“阅读奖学金”直接打入其“智慧书房”账户,三个月读12本书便可得到返还押金的8%作为奖励。据统计,共享图书服务开展后的首个月,该店总借还图书量接近8万本,国庆节期间前来借书的读者更是络绎不绝。
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工作人员介绍,出借的图书都是新书,归还后还可以用来销售或再次借阅。如果发现图书有破损,可能会进行打折出售或捐赠,个别图书也有可能与出版社协商进行退回处理。
实体书店做“共享”,需要一定的勇气。该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体店做“共享”的初衷是为读者消除阅读成本、降低阅读门槛、提高阅读频次。而对于新书借阅后影响售卖、消费者转变成借阅人带来的销量下滑问题,该店负责人坦言,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因为人流量大增也给书店带来了新的“生机”。据了解,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书店经营面积达4000平方米,共8层楼的空间承载了包括图书、咖啡在内的多种经营业态,不可否认,借阅服务带来的客流也可带动其他业态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隐书局的做法则有些不同,其与上海图书馆联动,读者在大隐书局所借的书籍数量会自动合并到读者在上海图书馆的借阅数量中。例如,上海图书馆的借书上限是10本,如果读者已经在上海图书馆借了9本书,那么,其在大隐书局最多就只能再借一本书。至于图书归还后是否会再次上架出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图书收回后不会再次上架,图书在初次借出时,书内贴有类似“借阅条形码”的贴纸,表明该书会成为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的一本书。该书归还后,将被收入到明复图书馆的书库内。
事实上,共享图书的概念早于当前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2010年,公益性共享图书网站摆摆书架和社会化图书馆青番茄就已横空出世,引发共享图书的热潮。但共享图书的路似乎并不好走,摆摆书架运营两年后就杳无踪迹,青番茄在2013年尝试转型,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盲目
近年来,相比在吃喝、旅游、游戏等方面的消费,国人在阅读上的消费比例并不高。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超四成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2016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国民人均阅读量分别为:韩国11本、法国20本、美国50本、俄罗斯55本。
不仅如此,近几年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冲击,根据当当2016电子书阅读指数显示,电子书用户呈爆发式增长,2016年用户总量同比增长55%,超过4000万。与此同时,电子书仍然因为依附于智能手机而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它具有快消品的性质,便捷程度是纸质书无法代替的,电子书的爆发增长进一步压缩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
杭州市图书馆于2016年11月上线微信“悦借”服务,用户只需在网上订书,就能快递到家,且快递费相当低廉,最高只有3元。严格来讲,共享图书跟图书馆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图书馆将交易场所固定化,而共享图书将交易场所流动起来,把支付移到了线上。如果共享图书创业者们没有开发出更多的服务亮点,毫无疑问会败给各地服务越来越好的公共图书馆。
业内人士指出,“图书”搭乘共享经济的春风,看似更方便、更具时代特点,但仍避免不了过于“盲目”的特点。共享书店的前提在“享”,而前述与全民阅读相关的数据很难让人乐观,说明在民众读书意愿有待提升的情况下,共享书店的推广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数据化的存储方式面前,共享图书没有优势,这是其与网约车的最大区别。网约车有消费体量作为支撑,蛋糕足够庞大。共享书店做成超大规模显然不现实。不难看出,共享图书、共享书店,正在面临来自公共图书馆的挑战以及电子书的强势进攻。
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策划总编曾荣东坦言,共享是潮流,出版界欢迎创新,共享书店这种模式目前还威胁不到纸质图书的售卖。重庆大学出版社陈柯颖则认为,如果共享书店能推进全民阅读,增加群众阅读兴趣,则值得大力推广。此外,陈珂颖还建议,目前的实体店要找准风格定位、锁定受众,做有风格、有特色的书店,进而丰富业态。
目前看来,共享书店的推广,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想要成功实现共享,单靠对图书的热爱是行不通的。共享成为可能,离不开对闲散资源的高效整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图书市场能够借助“共享”探索出更好的运营模式,最终能够整合社会图书资源,成为引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一条良好有效的途徑。
近几年,实体书店突围经营困境的尝试屡见不鲜,而真正奏效并引人眼球的尝试并不多。
三个多月前,号称“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开启了“共享书店”模式,公众关注度高,图书借阅量也十分可观。而围绕这一模式产生的质疑声却不绝于耳,如新书被借阅后不能作为商品销售、消费者变成借书人会带来图书销售额缩水、书店缺少市场真金白银的滋养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有评论认为,实体书店的这种尝试并不理性,从长远来看,“共享书店”对于实体书店本身以及整个出版行业来说,都无异于饮鸩止渴。
“生機”
今年7月16日,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迎来了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客流量的最高纪录。据了解,当天有4000本左右的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来算,大概有2000人参与了借阅活动。
在这个“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店内所有图书都参与借阅服务。实体书店搭上了“共享”这班车,读者只需下载“智慧书房”App,并在线支付99元的押金,即可享受单次扫码借阅总价低于150元的两本图书,在10天之内归还不收取费用,超出一天后每天收取1元钱。
该书店还推出“阅读奖学金”制度,注册用户每阅读一本书并按期归还,就会有1元“阅读奖学金”直接打入其“智慧书房”账户,三个月读12本书便可得到返还押金的8%作为奖励。据统计,共享图书服务开展后的首个月,该店总借还图书量接近8万本,国庆节期间前来借书的读者更是络绎不绝。
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店工作人员介绍,出借的图书都是新书,归还后还可以用来销售或再次借阅。如果发现图书有破损,可能会进行打折出售或捐赠,个别图书也有可能与出版社协商进行退回处理。
实体书店做“共享”,需要一定的勇气。该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实体店做“共享”的初衷是为读者消除阅读成本、降低阅读门槛、提高阅读频次。而对于新书借阅后影响售卖、消费者转变成借阅人带来的销量下滑问题,该店负责人坦言,不排除这种可能,但是因为人流量大增也给书店带来了新的“生机”。据了解,合肥新华书店三孝口书店经营面积达4000平方米,共8层楼的空间承载了包括图书、咖啡在内的多种经营业态,不可否认,借阅服务带来的客流也可带动其他业态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大隐书局的做法则有些不同,其与上海图书馆联动,读者在大隐书局所借的书籍数量会自动合并到读者在上海图书馆的借阅数量中。例如,上海图书馆的借书上限是10本,如果读者已经在上海图书馆借了9本书,那么,其在大隐书局最多就只能再借一本书。至于图书归还后是否会再次上架出售,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图书收回后不会再次上架,图书在初次借出时,书内贴有类似“借阅条形码”的贴纸,表明该书会成为黄浦区明复图书馆的一本书。该书归还后,将被收入到明复图书馆的书库内。
事实上,共享图书的概念早于当前炙手可热的共享单车。2010年,公益性共享图书网站摆摆书架和社会化图书馆青番茄就已横空出世,引发共享图书的热潮。但共享图书的路似乎并不好走,摆摆书架运营两年后就杳无踪迹,青番茄在2013年尝试转型,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盲目
近年来,相比在吃喝、旅游、游戏等方面的消费,国人在阅读上的消费比例并不高。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超四成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2016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而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国民人均阅读量分别为:韩国11本、法国20本、美国50本、俄罗斯55本。
不仅如此,近几年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受到了网络时代的冲击,根据当当2016电子书阅读指数显示,电子书用户呈爆发式增长,2016年用户总量同比增长55%,超过4000万。与此同时,电子书仍然因为依附于智能手机而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它具有快消品的性质,便捷程度是纸质书无法代替的,电子书的爆发增长进一步压缩了纸质书的生存空间。
杭州市图书馆于2016年11月上线微信“悦借”服务,用户只需在网上订书,就能快递到家,且快递费相当低廉,最高只有3元。严格来讲,共享图书跟图书馆没有本质区别,只不过图书馆将交易场所固定化,而共享图书将交易场所流动起来,把支付移到了线上。如果共享图书创业者们没有开发出更多的服务亮点,毫无疑问会败给各地服务越来越好的公共图书馆。
业内人士指出,“图书”搭乘共享经济的春风,看似更方便、更具时代特点,但仍避免不了过于“盲目”的特点。共享书店的前提在“享”,而前述与全民阅读相关的数据很难让人乐观,说明在民众读书意愿有待提升的情况下,共享书店的推广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数据化的存储方式面前,共享图书没有优势,这是其与网约车的最大区别。网约车有消费体量作为支撑,蛋糕足够庞大。共享书店做成超大规模显然不现实。不难看出,共享图书、共享书店,正在面临来自公共图书馆的挑战以及电子书的强势进攻。
北京汇智博达图书音像有限公司策划总编曾荣东坦言,共享是潮流,出版界欢迎创新,共享书店这种模式目前还威胁不到纸质图书的售卖。重庆大学出版社陈柯颖则认为,如果共享书店能推进全民阅读,增加群众阅读兴趣,则值得大力推广。此外,陈珂颖还建议,目前的实体店要找准风格定位、锁定受众,做有风格、有特色的书店,进而丰富业态。
目前看来,共享书店的推广,还有诸多困难需要克服。想要成功实现共享,单靠对图书的热爱是行不通的。共享成为可能,离不开对闲散资源的高效整合。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希望图书市场能够借助“共享”探索出更好的运营模式,最终能够整合社会图书资源,成为引导全民阅读、营造书香社会的一条良好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