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生物课堂定义。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形式,能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授。因此,转变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属于翻转课堂实现的基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转变知识传授与知识消化的顺序,帮助学生把自主学习课本知识放在前面,听取教师课堂讲授放在后面。通过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初步形成知识框架,并详细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中听取教师的讲授,解答心中疑惑掌握知识要点。教师在课后为学生解疑答惑,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实现师生角色的有效转变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由于生物课知识的特殊性,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教师通过积累教学经验,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归纳整理,然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学生解答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没有主动思考,课堂效率极低。因此,在课堂中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极其有必要。
例如,在必修一“走进细胞”章节,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互换。对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的定义。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规划学习主线,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主动学习思考,并记录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详细介绍这一章节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将问题分类,分别为学生解疑答惑。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首先应充分预估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学习,形成知识的初步框架,并随时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汇总学生产生的问题与疑惑,在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解答,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二、高效改進生物的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的意义不仅着眼于授课前与授课中的主体翻转,更注重课堂后的教学流程转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随时会产生各种疑问。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带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已知推未知,掌握课本知识。另外,在学生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跟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例如,在高二年级中的必修二“种群及其动态”章节,是学生产生疑问非常多的章节。该章节中有许多基础性概念,如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出生率等。这些基础概念,教师可一带而过,只为学生讲授概念的基本意义,主要是引领学生理解从数学角度如何实现这些指标的计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指出种群的概念及分类,为学生提供课后思考的指导与素材。需要注意,这一讨论的过程也需要教师参与,应当及时跟上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上述案例中,在课堂学习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已得到解答。但在课后对知识的复习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疑惑,教师应调整教学流程,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实现因材施教。
三、丰富高中生物的教学环境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最容易引起诟病的是“填鸭式”学习,因此,教师切忌以晦涩难懂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愿学习新知识。解决这一现状的方式,就是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角度,通过课下观察询问、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例如:选修三“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章节,学生可能对其中一些知识感兴趣,但又不易了解掌握。有的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实现方式、是否能应用于人类有好奇心。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运用视频动画等方式为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现实中的克隆技术十分抽象,不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映像的情境,此时教师应注意教学与现实结合,采取动画等方式描述克隆技术实现的过程,将课堂知识与现实最大程度地贴近。此外,学生对现实中立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具备更敏感的触觉,教师可以将细胞模型等教具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初探克隆技术的奥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挖掘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将课堂知识与兴趣爱好结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细胞模型的使用,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克隆技术的实现载体。
综上,翻转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在课前,教师通过激励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预习,实现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以更加活跃的姿态接受知识。另外,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巩固。
一、实现师生角色的有效转变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教学中,由于生物课知识的特殊性,大多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授课。教师通过积累教学经验,把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归纳整理,然后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为学生解答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知识,没有主动思考,课堂效率极低。因此,在课堂中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极其有必要。
例如,在必修一“走进细胞”章节,可以运用翻转课堂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互换。对于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或多或少听说过细胞的定义。教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规划学习主线,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等主动学习思考,并记录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由教师详细介绍这一章节的基础知识,为学生梳理知识框架。最后,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将问题分类,分别为学生解疑答惑。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首先应充分预估学生已经掌握的基础知识,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学习,形成知识的初步框架,并随时记录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汇总学生产生的问题与疑惑,在课堂上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解答,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
二、高效改進生物的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的意义不仅着眼于授课前与授课中的主体翻转,更注重课堂后的教学流程转变。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随时会产生各种疑问。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带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帮助学生通过已知推未知,掌握课本知识。另外,在学生开展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跟着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为学生解疑答惑。
例如,在高二年级中的必修二“种群及其动态”章节,是学生产生疑问非常多的章节。该章节中有许多基础性概念,如迁入率、迁出率、死亡率、出生率等。这些基础概念,教师可一带而过,只为学生讲授概念的基本意义,主要是引领学生理解从数学角度如何实现这些指标的计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为学生指出种群的概念及分类,为学生提供课后思考的指导与素材。需要注意,这一讨论的过程也需要教师参与,应当及时跟上学生的学习进程。
在上述案例中,在课堂学习后,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已得到解答。但在课后对知识的复习中,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疑惑,教师应调整教学流程,实时解答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从已知推未知,实现因材施教。
三、丰富高中生物的教学环境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中,最容易引起诟病的是“填鸭式”学习,因此,教师切忌以晦涩难懂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愿学习新知识。解决这一现状的方式,就是改变教师传授知识的角度,通过课下观察询问、收集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
例如:选修三“动物细胞融合与单体克隆抗体”章节,学生可能对其中一些知识感兴趣,但又不易了解掌握。有的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实现方式、是否能应用于人类有好奇心。在学习这一章节的,教师可以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出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运用视频动画等方式为学生讲授课本知识。现实中的克隆技术十分抽象,不易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映像的情境,此时教师应注意教学与现实结合,采取动画等方式描述克隆技术实现的过程,将课堂知识与现实最大程度地贴近。此外,学生对现实中立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具备更敏感的触觉,教师可以将细胞模型等教具引入课堂,带领学生初探克隆技术的奥秘。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从挖掘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将课堂知识与兴趣爱好结合,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细胞模型的使用,也能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克隆技术的实现载体。
综上,翻转课堂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在课前,教师通过激励与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预习,实现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在课堂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以更加活跃的姿态接受知识。另外,教师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的观察,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后,教师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