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tobacc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采用4种行距(主处理)和3种密度(副处理)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行距、不同密度对云薯401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不同密度以及行距与密度互作间产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度增加密度可以提高产量,随行距的增大产量有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云薯401行距70 cm、种植密度6.75万株/hm2为最优栽培模式。
  关键词:云薯401;行距配置;密度;产量;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31.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12-0047-05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云南山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之一。滇东北等山区主推品种有合作88、会-2、滇薯6号、宣薯2号等,由于耕作管理粗放,栽培技术单一,单产低而不稳一直影响着马铃薯的生产。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选育的云薯401(2013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较当地多年种植的主推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抗病性、丰产性等,已成为这些山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该品种晚熟,生育期130天左右,植株中等,长势中等,块茎长椭圆,白皮白肉,芽眼粉红,薯块较大,大中薯率80%~90%,适合鲜食和薯条加工。
  为加快云薯401的推广,在会泽县野马基地设置不同行距配置与密度试验,研究它们对云薯401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找出适合滇东北和类似生态区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提高云薯401的产量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设置在云南省会泽县待补镇野马村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中心种薯繁育基地,海拔2 670 m,年平均气温8.2℃,无霜期105天,年降雨量1 241 mm。土壤为棕壤,有机质含量为93.78 g/kg、全氮4.40 g/kg、全磷2.16 g/kg、全钾7.49 g/kg、碱解氮278.22 mg/kg、速效磷19.68 mg/kg、速效钾230.41 mg/kg,pH值为5.4。前茬为蔓菁。
  1.2试验材料
  供试品种为云薯401原种,每块种薯30~50 g,由本所提供。供试肥料:尿素(含N 46%)、普钙(含P2O5 16%)、氯化钾(含K2O 50%)。
  1.3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重复3次。行距(A)为主处理,设50 cm(农户种植习惯,A1,对照)、60 cm(A2)、70 cm(A3)、80 cm(A4)共4个行距;密度(B)为副处理,设4.80万株/hm2(B1)、5.835万株/hm2(B2)、6.75万株/hm2(B3)3个密度配置。每小区3行,行长为6 m,小区面积分别为10.8、12.6、14.4、16.2 m2。
  1.4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3年4月18日播种。人工开沟,播后人工起垄。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大田管理。于5月28日出苗,6月10日进行第一次追肥处理并中耕培土。生育期间每小区随机抽取10株调查株高、茎粗、主茎数、分枝数等农艺性状,取3次重复平均值;用SPAD-502叶绿素仪对马铃薯倒4叶的顶小叶进行SPAD值的测定,每片叶测3个位点,取平均值[1,2]。收获时分区计产,按薯块大小进行分级,75 g以下的为小薯,75~150 g的为中薯,150 g以上的为大薯,分别记录各处理大、中、小薯的个数与重量,折算成单产,并采用Microsoft Excel、DPS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3,4]。
  2结果与分析
  2.1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产量的影响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云薯401产量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试验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不同密度以及行距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即云薯401产量不仅与种植密度密切相关,而且还与行距配置有较大关系。本试验中密度F值>行距×密度的F值>行距F值,说明密度因素对云薯401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是行距与密度互作效应及行距因素。
  主区(行距)和副区(密度)各处理产量多重比较结果(表2)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中,70 cm等行距种植方式产量最高,为34 071.9 kg/hm2,极显著高于50 cm、80 cm行距处理,显著高于60 cm行距处理;60 cm等行距种植产量次之,为31 879.0 kg/hm2,也显著高于50 cm、80 cm行距处理;两个行距处理分别较对照处理增产12.1%和4.9%;80 cm行距下产量最低,为29 876.0 kg/hm2,与50 cm行距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减产1.7%。表明在相同密度下,随着行距的增大,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当行距为70 cm时,产量达最大值,当行距继续增大,产量下降。
  不同密度对产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2)表明,密度6.75万株/hm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33 152.2 kg/hm2;密度5.835 万株/hm2处理产量次之,为31 928.4 kg/hm2,两者差异显著;密度4.80万株/hm2产量最低,为29 578.7 kg/hm2,极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密度处理。由此可见,本试验密度设置下云薯401随密度增大,产量呈增加趋势。表明对于分枝型的马铃薯品种来说,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同时也验证了云薯401是适宜密植类型的品种。
  对不同行距不同密度的产量水平进一步分析,结果(表3)表明:在50、70、80 cm行距下均是密度6.7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70 cm和80 cm行距配置下密度5.835万株/hm2的产量与密度4.80万株/hm2的产量均无显著差异;60 cm行距配置的稍有不同,以密度5.835万株/hm2的产量最高,密度6.75万株/hm2产量反而最低。从60 cm和70 cm行距处理来看,云薯401在行距较小时,密度应该相对较低才能获得较高产量,即采用小行距大株距的方式是云薯401获得高产的措施之一,当行距增大时必须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的方式缩小株距,才能获得理想的产量结果。在本试验条件下,云薯401行距配置以70 cm、种植密度以6.75万株/hm2为最优栽培模式。   2.2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行距配置与密度对云薯401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行距对株高、主茎数、茎粗、SPAD值、平均单薯重有极显著影响,对单株结薯数有显著影响,对分枝数影响不显著;密度对株高、SPAD值、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有极显著影响,对主茎数、分枝数、茎粗影响行距配置和密度对云薯401主要农艺性状的多重比较结果(表5)表明,不同行距配置中,60 cm行距处理的株高最高,为98.96 cm,极显著高于其它行距处理;80 cm行距处理的株高次之,为94.00 cm,与行距50 cm处理的株高差异不显著;70 cm行距处理的株高最低为84.81 cm。60 cm行距处理的主茎数最多达4个,其次是80 cm行距的为3.44个,两者差异不显著。各行距配置下分枝数差异不显著,均在4~5个之间。70 cm行距处理的茎粗(1.43 cm)和SPAD值均极显著低于其它行距处理,其余处理的茎粗和SPAD值均差异不显著。50 cm行距的单株结薯数最高为4.4个,其次是60 cm和70 cm行距的4.14个和3.92个,表明单株结薯数随行距增加有降低趋势。70 cm行距配置时平均单薯重最大为156.21 g,其次是80 cm行距的平均单薯重为148.72 g,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其它行距处理,由此可以看出平均单薯重随行距增大有增加趋势,行距继续增大至80 cm时出现下降。
  不同密度下,株高和SPAD值随密度增大有增加趋势,密度6.75万株/hm2时株高最高,为95.80 cm,其次是5.835万株/hm2为94.81 cm,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密度下主茎数差异不显著。分枝数、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随密度增大有降低趋势,密度6.75万株/hm2的分枝数最少,为3.64个,极显著低于密度4.80万株/hm2的分枝数;密度6.75万株/hm2的单株结薯数为3.68个,极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密度处理;密度4.80万株/hm2的平均单薯重最大,为146.37 g,极显著高于6.75万株/hm2密度处理,显著高于5.835万株/hm2密度处理。
  因不同处理之间的株高、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存在行距与密度极显著互作现象,所以在不同行距情况下,对不同密度的株高、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见表6)表明,50 cm行距配置下,随密度的增加,株高表现增加趋势,6.75万株/hm2的株高和平均单薯重均为最高,分别为97.6 cm和134.14 g,均极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而其单株结薯数为3.9个,极显著低于另两个密度处理。60 cm行距配置下,随密度的增加,株高表现增加趋势,6.75万株/hm2的株高最高,为100.6 cm,其次是密度5.835万株/hm2处理为100.4 cm,两者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密度4.80万株/hm2的株高;单株结薯数以密度4.80万株/hm2的最多,为4.84个,极显著高于其它密度处理;平均单薯重以密度5.835万株/hm2的最大,为141.43 g,其次是密度4.80万株/hm2的,两者差异不显著。70 cm行距配置下,密度5.835万株/hm2的株高最高,为92.9 cm,极显著或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单株结薯数随密度增大反而降低;平均单薯重差异不明显,在150.29~161.21 g之间。80 cm行距配置下,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增高,密度4.80万株/hm2的株高为87.2 cm,极显著低于其它两个密度处理;单株结薯数以密度6.75万株/hm2的最高,3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平均单薯重随密度增加反而降低,以密度4.80万株/hm2的平均单薯重最大,为166.67 g,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3结论与讨论
  种植行距是影响马铃薯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是保证马铃薯高产的前提。改变株行距,即改变马铃薯植株在田间的分布情况,从而影响马铃薯对土壤水分利用、养分吸收及光合利用,最终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6]。在山区,农户传统种植模式的行株距为(50~55)cm×(25~30)cm,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行距,利于播种、除草、中耕和培土。
  本研究结果表明,行距对株高、主茎数、茎粗、SPAD值、平均单薯重有极显著影响,对单株结薯数有显著影响;密度对株高、SPAD值、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有极显著影响,行距与密度互作对株高、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有极显著影响。
  行距过小和过大均不利于云薯401获得理想的产量效果。本试验,随着行距的增大,平均单薯重、产量有增加趋势,至行距70 cm时,平均单薯重最高为156.21 g,产量最高为3 4071.9 kg/hm2;当行距继续增大,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产量出现下降。云薯401随着密度的增大,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虽然降低,但SPAD值、产量呈增加趋势,密度6.75万株/hm2产量最高,为33 152.2 kg/hm2。对于分枝型的马铃薯品种来说,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取高产的有效措施,同时也验证了云薯401是适宜密植类型的品种。
  作物的生产是一个种群的过程,而非个体表现,要获得高产稳产,就必须使个体、群体和环境相协调达到最优化,作物群体产量最高时,其单株在田间的分布应该处于最佳状态[9]。对于分枝型的品种,在高密度条件下,要采用合理的行距配置,才能充分发挥马铃薯个体潜力。在本试验条件下,云薯401在70 cm行距、6.75万株/hm2密度下产量最高,株型好,主茎数、分枝数、茎粗、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适中,是高产、稳产的最佳配置。
  参考文献:
  [1]
  苏云松,郭华春,陈伊里. 马铃薯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7,20(4):690-693.
  [2]张永成,田丰. 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白厚义,肖俊璋. 试验研究及统计分析[M]. 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8.
  [4]唐启义,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5]门福义,刘梦芸,郭乃凤. 马铃薯高产群体穴茎数与产量的形成[J]. 中国马铃薯,1992,6(2):92-93.
  [6]田再民,龚学臣,冯琰,等. 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冀张薯8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8):94-95.
  [7]闫贤邦. 马铃薯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21,39.
  [8]孙全德. 农作物耕作栽培学[M].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112-114.
  [9]赵双进,张孟臣,杨春燕,等. 大豆生长及产量影响因素.I.播期、密度、株行距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2,24(12):29-32.
其他文献
根据对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涵洞使用状况的调查以及对具代表性涵洞的长期观测,分析了青藏公路多年冻土地区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通过分析在涵洞工程的病害和在改建青藏公路设
采用共沉淀法制取Cu-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考察其催化湿式氧化苯酚废水的活性,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0.7g·L-1,30%过氧化氢用量为50m L·L-1
黄一龙第三本集子在粤出版,名《阅世美文》。开卷竟发现是美文系列之一部,这系列中,有贾平凹的《禅思美文》,沙叶新的《谐趣美文》,张中行的《世道美文》,柯灵的《诗心美文》
期刊
本文通过考虑人工冻结竖井变形的各种主要因素,将冻土体看成是弹塑性材料,给出了工作面变形(底鼓)的半解析公式,同时运用此模型还可得到冻结壁超前位移和最大位移的半解析公
解释1989年在乌鲁木齐河源地区完成的12个直流电测深曲线,得到以下一些结果:大西沟气象站附近(海拔3540m左右)多年冻土厚度为50—70m,空冰斗内(3870m左右)冻层厚度增大到90—
【正】挖掘机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液一体化机械,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加大,挖掘机成交量正逐步增长。4月份正值用户施工、购机的旺季,如何根据自己的工程需要选购合适
矿用自卸车作为露天矿生产时的主要作业设备,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仅就其技术而言,已经非常成熟。近年来,随着国内矿业开采的逐渐规范,矿用自卸车的需求量持续快速增
1925年北京春寒时节,孙中山那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位伟人,全心全意为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给满目疮痍的故国和多灾多难
“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是国内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中小学生数学竞赛活动。现向全国数学工作者、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爱好者征集试题。命题要求:1.针对小学四、五、六
酸型H-ZSM-5分子筛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非常普遍。而传统酸型H-ZSM-5的获得一般通过先合成Na型ZSM-5再经多次离子交换制得,所得产品中Na^+不能被完全交换,影响反应催化活性。而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