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差,在职业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将来上岗就业中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关键词:职校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差,表现为自律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强,对学习成绩无所谓,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等。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将来上岗就业中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现状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习特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小话、玩手机、看小说等不良行为习惯日益严重。习惯是一种不被人重视的力量,谁都会不在意它的作用。然而,习惯却会把你导向成功与失败。良好的习惯能使平庸者成为人才,不好的习惯却只能埋没人才。
二、加强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今天有好习惯,明天就会有好岗位,学生时期形为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将来就业的职业行为跟职业素养,而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一)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职业学校侧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却往往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结果导致中职生生活上缺少处理意识,性格上自私自利,学习上缺乏刻苦勤奋等。
(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的自觉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悲观厌学、麻木沉沦、纪律涣散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心不在焉,课后心猿意马。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应针对其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定的基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理、自律能力的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娇生惯养使他们自理能力不强,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对他们进行跟踪式的养成教育,随时纠正恶习,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团队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为学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中等职业学校就是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中等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少劳动感受,有的只是好逸恶劳。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职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采取的办法
(一)让养成习惯规范化、具体化。
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基本内容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具体来说,我们既要强调继承民族美德和优良传统,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要具有当今时代的气息,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当今时代的要求和挑战。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归结为12项重点内容:(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对中职学生来说,有明确目标的教育训练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合理使用各种强化手段和方式,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监督,不断强化管理。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比如,学院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月”活动,班主任在行为规范月活动中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行为规范周”活动,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逐渐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三)举办养成教育讲座。
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就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才教育、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训。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如:学院每学期都可以开展“校园篮球赛”或“校园排球赛”、“庆元旦文艺汇演”或“国庆文艺汇演”、还有各系学生会可以开展“书法社”、“吉它社”、“美术社”等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煅炼能力,展现个性。
四、职业学校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的一致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
总之,中职生作为学习能力的弱势群体,学校和社会不能忽视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职业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使他们在养成教育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从而提升适应社会和生存竟争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关键词:职校学生;职业行为;养成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职业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差,表现为自律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力不强,对学习成绩无所谓,组织纪律观念淡化等。因此,在职业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为将来上岗就业中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职业学校学生日常行为现状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习特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以实用主义为价值观,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小话、玩手机、看小说等不良行为习惯日益严重。习惯是一种不被人重视的力量,谁都会不在意它的作用。然而,习惯却会把你导向成功与失败。良好的习惯能使平庸者成为人才,不好的习惯却只能埋没人才。
二、加强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学生时期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积极影响,今天有好习惯,明天就会有好岗位,学生时期形为习惯的养成,将直接影响到将来就业的职业行为跟职业素养,而作为班主任,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责任。
(一)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职业学校侧重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却往往忽视学生的养成教育,结果导致中职生生活上缺少处理意识,性格上自私自利,学习上缺乏刻苦勤奋等。
(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学习的自觉及刻苦钻研的精神。悲观厌学、麻木沉沦、纪律涣散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上心不在焉,课后心猿意马。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应针对其特点和专业特色进行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逐渐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定坚定的基礎。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自理、自律能力的形成。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90后的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娇生惯养使他们自理能力不强,良好的生活习惯缺乏。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对他们进行跟踪式的养成教育,随时纠正恶习,逐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团队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为学生顺利就业铺平道路。中等职业学校就是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中等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缺少劳动感受,有的只是好逸恶劳。学生的劳动意识与职业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三、职业学校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采取的办法
(一)让养成习惯规范化、具体化。
学生,尤其是中职生,他们还处于较原始的感知阶段,必须靠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来认知世界。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并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在素质教育中,应该使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主要在思想道德、能力、身体、心理等几个方面形成一系列优良的素质。这些主要方面的素质基本上都包含在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和学会学习三个大方面。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基本内容应该集中在三个大的方面,即:做人、做事和学习。
具体来说,我们既要强调继承民族美德和优良传统,坚持和弘扬民族精神,同时也要具有当今时代的气息,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包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及当今时代的要求和挑战。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三大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归结为12项重点内容:(1)做人: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2)做事: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合理消费;(3)学习: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对中职学生来说,有明确目标的教育训练对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合理使用各种强化手段和方式,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监督,不断强化管理。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比如,学院每学期都可以进行“学生行为规范月”活动,班主任在行为规范月活动中又可以组织班级进行“行为规范周”活动,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在老师的提醒下,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多数学生才能逐渐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觉遵守。
(三)举办养成教育讲座。
学校在新生入学后,就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才教育、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训。
(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如:学院每学期都可以开展“校园篮球赛”或“校园排球赛”、“庆元旦文艺汇演”或“国庆文艺汇演”、还有各系学生会可以开展“书法社”、“吉它社”、“美术社”等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煅炼能力,展现个性。
四、职业学校要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一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的一致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单靠学校教育是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而学生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学校教育更应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不能只依靠学校一个阵地,要随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做好家长工作,请求家长在家里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的轨道上,成为学校教育的得力助手。
总之,中职生作为学习能力的弱势群体,学校和社会不能忽视对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职业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养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使他们在养成教育中慢慢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从而提升适应社会和生存竟争的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