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非常多,在我国,农村人口占了一半以上,他们为我国的工业提供了原始动力,为加快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目前的农村面貌亟待改观,然而农村人口众多,要改变农村面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就农村养老保障这一点来说,就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广大的农民老有所养,成为一个社会性话题。
在我国,农村人口很多,与此相对应的,农村老人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数量,长久以来,由于制度、现状等不完善,农村的养老问题仍然是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无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农村物质水平和人口现状,找出适合农村养老的模式。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尤其是解放之后,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农村老人的数量和比重也在急剧上升。但是,受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我国农村现在的养老方式主要是靠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这样的养老模式是和我国长久以来的国情分不开的。
首先,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老人的赡养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压在了孩子身上,在孩子多的家庭,赡养老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但是从八十年代的的计划生育开始,很多家庭的孩子数量大幅减少,甚至现在农村的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四个老人、两个孩子的模式,家庭的结构呈现4+2+1的形式,两个孩子要负担四个老人,负担非常繁重。
其次,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还有“储蓄养老”。在“养老防老”不太切合实际的今天,还有很多家庭靠储蓄养老,具体表现在,很多家庭舍不得吃喝,省吃俭用,就为了防止老了之后给儿女增加的负担太大,但是由于农村的收入本来就微薄,存钱非常不容易,再加上平时如果有孩子上学,再加上生病等意外事件,这些财产往往还没有等到老就用光了。
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口负担加重,而且随着物价增长和意外开支的增加,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庞大的养老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结合我国农村的特点,积极开拓渠道,对农村的养老模式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发展和研究。
首先,政府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制度是老年人的依靠和壁垒,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够在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家庭的关怀。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应该全面,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物质生活、医疗条件、精神生活等。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和补贴农民的生活,比如,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补贴等,每个月给与6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的养老金。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养老金的发放,对保障老年人生活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对于这一部分,政府可以适当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金发放的比重,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第二,鼓励农民参与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运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不同的地方是,它缴纳的保费比较高,相应获得的收益也会高,能够在农民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人生会有很多意外,这是大家都无法预料的,为了保障以后的生活,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多参加一些商业保险,提高自己以后的生活保障能力,在这方面,农民的意识比较落后,总怕自己交的钱打了水漂,对一些商业保险提不起信任。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结合商业保险公司做一些宣传,并列举一些理赔成功的案例,让农民切实看到商业保险的好处。
第三,加大养老、敬老、爱老的宣传。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某些地区,少数人眼里,年迈的父母成了自己的累赘,甚至出现了抛弃年迈父母的情况。这种不孝的行为令人发指,社会和政府应该采用法律的手段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强制性执行。平时,在农村进行道德新风的建设,加大对“孝”的宣传,让人们切实认识到“ 百善孝为先”,形成爱老、护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并对孝顺父母的人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人的氛围,用道德和法制的双重力量来促使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第四,加大对农村孤寡、贫病老人的救助。
在每个村里,基本上都会有一些孤寡老人和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过得非常辛苦,而且一些大病花费的金钱非常多,同时还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对这一部分人群,政府应该给与他们适当的政策倾斜和物质补助,不但在金钱上,在精神上也要给与他们一定的支持,对村里的孤寡老人,村里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人员来照顾他们的生活,给他们送一些钱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一些贫病老人,则可以给他们申请一定的补贴,增加大病的报销比例,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第五,建立温馨、舒适的养老院。
在目前的农村,很多老人其实是对养老院讳莫如深的,但是,因为孩子离家远,孩子少或者孩子工作忙顾不上家庭,导致了很多空巢老人的存在,这一部分老人在家里没人照顾,且有些行为不方便,自己照顾不了自己,身心都非常孤独。针对这一部分老人,政府可以划拨资金,建立环境舒适、气氛温馨的养老院,让老人们能够在养老院里和众多年龄相仿的人一起安享晚年,减少独居的孤独感。有些老人之所以不愿意住养老院,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给孩子们丢人,针对这种思想,家人要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对他们讲清楚利弊,告诉他们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减轻他们的思想顾虑。
总而言之,我国的农村养老现状是由长久以来的国情决定的,针对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现状,政府、社会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积极改善养老条件,给农村老人创设一个温馨、幸福的养老环境,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
在我国,农村人口很多,与此相对应的,农村老人也拥有着不容忽视的数量,长久以来,由于制度、现状等不完善,农村的养老问题仍然是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的矛盾更加凸现出来,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无疑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所以,我们应该立足农村物质水平和人口现状,找出适合农村养老的模式。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尤其是解放之后,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老龄化的加快,农村老人的数量和比重也在急剧上升。但是,受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我国农村现在的养老方式主要是靠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这样的养老模式是和我国长久以来的国情分不开的。
首先,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老人的赡养问题,很大程度上都压在了孩子身上,在孩子多的家庭,赡养老人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一些,但是从八十年代的的计划生育开始,很多家庭的孩子数量大幅减少,甚至现在农村的很多家庭都面临着四个老人、两个孩子的模式,家庭的结构呈现4+2+1的形式,两个孩子要负担四个老人,负担非常繁重。
其次,我国农村的养老方式还有“储蓄养老”。在“养老防老”不太切合实际的今天,还有很多家庭靠储蓄养老,具体表现在,很多家庭舍不得吃喝,省吃俭用,就为了防止老了之后给儿女增加的负担太大,但是由于农村的收入本来就微薄,存钱非常不容易,再加上平时如果有孩子上学,再加上生病等意外事件,这些财产往往还没有等到老就用光了。
通过分析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农村养老模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由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口负担加重,而且随着物价增长和意外开支的增加,家庭养老和储蓄养老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庞大的养老需求。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政府和社会结合我国农村的特点,积极开拓渠道,对农村的养老模式提供保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发展和研究。
首先,政府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制度是老年人的依靠和壁垒,让他们在年老的时候能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能够在失去劳动能力的时候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家庭的关怀。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应该全面,涉及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物质生活、医疗条件、精神生活等。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和补贴农民的生活,比如,取消农业税,实施粮食补贴等,每个月给与6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的养老金。但是,对于老年人来说仍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养老金的发放,对保障老年人生活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对于这一部分,政府可以适当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养老金发放的比重,切实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第二,鼓励农民参与商业保险。
商业保险是指通过订立保险合同运营,以营利为目的的保险形式,由专门的保险企业运营。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不同的地方是,它缴纳的保费比较高,相应获得的收益也会高,能够在农民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人生会有很多意外,这是大家都无法预料的,为了保障以后的生活,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多参加一些商业保险,提高自己以后的生活保障能力,在这方面,农民的意识比较落后,总怕自己交的钱打了水漂,对一些商业保险提不起信任。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结合商业保险公司做一些宣传,并列举一些理赔成功的案例,让农民切实看到商业保险的好处。
第三,加大养老、敬老、爱老的宣传。
孝顺父母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然而,在某些地区,少数人眼里,年迈的父母成了自己的累赘,甚至出现了抛弃年迈父母的情况。这种不孝的行为令人发指,社会和政府应该采用法律的手段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进行强制性执行。平时,在农村进行道德新风的建设,加大对“孝”的宣传,让人们切实认识到“ 百善孝为先”,形成爱老、护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并对孝顺父母的人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敬老人的氛围,用道德和法制的双重力量来促使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形成。
第四,加大对农村孤寡、贫病老人的救助。
在每个村里,基本上都会有一些孤寡老人和因病致贫、返贫的家庭,这一部分人的生活过得非常辛苦,而且一些大病花费的金钱非常多,同时还占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负担。对这一部分人群,政府应该给与他们适当的政策倾斜和物质补助,不但在金钱上,在精神上也要给与他们一定的支持,对村里的孤寡老人,村里可以设置一些专门的人员来照顾他们的生活,给他们送一些钱物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一些贫病老人,则可以给他们申请一定的补贴,增加大病的报销比例,让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第五,建立温馨、舒适的养老院。
在目前的农村,很多老人其实是对养老院讳莫如深的,但是,因为孩子离家远,孩子少或者孩子工作忙顾不上家庭,导致了很多空巢老人的存在,这一部分老人在家里没人照顾,且有些行为不方便,自己照顾不了自己,身心都非常孤独。针对这一部分老人,政府可以划拨资金,建立环境舒适、气氛温馨的养老院,让老人们能够在养老院里和众多年龄相仿的人一起安享晚年,减少独居的孤独感。有些老人之所以不愿意住养老院,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给孩子们丢人,针对这种思想,家人要多做老人的思想工作,对他们讲清楚利弊,告诉他们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减轻他们的思想顾虑。
总而言之,我国的农村养老现状是由长久以来的国情决定的,针对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和养老现状,政府、社会和家庭应该联合起来,积极改善养老条件,给农村老人创设一个温馨、幸福的养老环境,让他们能够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