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琉璃光如来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oni_i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年来,王俊懿一直思考的是如何传承玉文化的历史使命,承载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皈依佛门的玉雕艺术家,祈愿慈善、环保思想的延伸,继二○一二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个展上推出“玉文化史上首件当代环保题材大型翡翠装置艺术作品”“冰蝴蝶”之后,二○一三年王俊懿将当代装置艺术、古代佛造像艺术,以及制玉人对社会的人文关怀结合,发愿并创作完成有“东方玉佛”之称的“药师琉璃光如来”,使之成为中华玉雕艺术史上首件宝石级老坑翡翠佛造像翡翠艺术作品。为人类祈愿健康、幸福,以玉文化智慧演绎社会文明的人类生态智慧。“药师琉璃光如来”于二○一三年获得中国百名玉雕大师参加的中国玉雕“神工奖”高于金奖的唯一创新大奖。
  东方宝玉佛,翡翠艺术史上首件宝石级老坑翡翠佛造像艺术作品“药师琉璃光如来”,以价值过亿的完美级“琉璃种晴水老坑”翡翠原石整体打造的传世级玉佛瑰宝。此块“琉璃种晴水老坑”翡翠原石,无论色泽、质地、通透度都和青色琉璃有极大的相似度。更惊人的是,里面的小棉点像极了琉璃中的小气泡,让整块料更具有一种彷佛有呼吸般的天然灵性,与“药师琉璃光如来”所在的东方净琉璃世界所体现的意境内涵之契合度达百分之百。以琉璃为名,取琉璃之光明透彻,以喻东方净琉璃世界这个佛国净土清静无染、纯净无暇。“药师琉璃光如来”严格遵循藏传佛造像量度经等比例法身表现,并结合汉传佛像艺术的开脸,塑造新时代佛造像艺术。以同一题材,同时创作,一大一小,一玉双身,将原石主体创作成玉佛、金属、楠木相结合的陈设供奉式的大型装置艺术佛造像,另取原石局部精华创作药师如来之无相法身佛,可贴身佩戴,一佛二体,共命化身,无论相隔天涯海角,灵神相生相连,佛佑天下。
  缘起 妙得
  二○一三年,王俊懿先生巧遇此块珍稀旷世琉璃种晴水老坑翡翠。它与有“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之称的“药师琉璃光如来”的体量完美契合。
  艰难困苦,玉汝於成。结缘传世美玉,终於圆等待长达十年的“药师佛”创作梦。
  缘起 西藏朝圣
  二○一三年六月,王俊懿先生借此佛缘首次踏上西藏的圣土祈求灵感,朝拜拉萨大昭寺时,在大殿一层的墙壁上,他拜见到一尊从墙壁中自然显现的药师佛圣像。喇嘛弟子在面目上沿轮廓少许勾勒,便呈现出药师佛的法相。药师佛为琉璃世界透明身,因此得重要灵感,最终他将翡翠药师佛雕琢得好似从翡翠原石中自然显现之态。
  诚 献
  中华翡翠艺术史上首件严格遵循“佛家造像量度经”等比例创作的入法玉佛造像药师佛,史无前例。法相庄严,能量永恒,祈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消灾去业,驱逐一切疾厄。
  大昭寺感应
  二○一三年六月,王俊懿先生借此佛缘首次踏上西藏圣土祈求灵感,朝拜拉萨大昭寺时,在大殿一层的墙壁上,他终于拜见到从墙壁中自然显现的药师佛圣像。因药师佛为琉璃世界透明身,喇嘛弟子在墙面凸显处沿轮廓少许勾勒,便呈现出药师佛的法相。见此顿悟,获得重要灵感,最终王俊懿先生将翡翠药师佛表现出从净琉璃世界中自然显现之相,玉、佛、净琉璃世界融为一体,此表现手法在玉佛造像中堪称首创,亦将玉佛造像与佛法意境完美呈现。
  殊 胜
  “金玉结合”的千年艺术,“金、玉、木”三位一体的独到艺术思想和造诣,超凡殊胜。采用大型精密贵金属铸造艺术,挑战铸造界的极限。
  5927颗蓝宝和钻石搭配镶嵌,45颗“帝王绿”和“冰种”翡翠,史无前例。
  223.7克黄金,237.3克纯银,8279克黄铜重金打造。
  新 生
  高二米七三大型水沉老金丝楠木,历经百年沧桑,蕴含“千年不腐、百邪不侵”的秉性。佛法普照,佛掌型底座枯木逢春,消灾去难,佛法无边。
  信佛者,诵读“药师如来本原经”七七四十九遍,便可重获新生。
  共 命
  同一题材,同时创作,将原石主体创作成玉佛、金属、楠木结合的陈设供奉式大型装置艺术佛造像,另取原石局部精华创作药师如来之无相法身佛,可贴身佩戴,一佛二体,共命化身,无论相隔天涯,灵神法力相生相连。
  作品荣誉
  二○一三年,“药师琉璃光如来”荣获中国百名玉雕大师参评的中国玉石雕刻“神工奖”唯一高于金奖的创新大奖,同时王俊懿先生被评为“中国神工价值人物”。
  与夏荆山老居士的交流
  二○一一年,原世界佛教协会会长夏荆山居士在看过王俊懿先生创作的佛像艺术作品后,对他的佛造像作品大加赞赏,年近九旬的夏老是海内外知名的佛教绘画艺术家,他对王俊懿说:“你一定可以创作出世间最好的玉佛像。这是你一生的使命。”从此王俊懿也如此发愿,在今后的生命时光中,他将以创作可传世的玉佛像为使命。
  “你一定可以创作出世间最好的玉佛像。这是你一生的使命。”
  ——原世界佛教协会会长,当代佛像艺术泰斗夏荆山老居士
  一叶如来 化腐朽神奇
  纯银、钻石、红宝石、琉璃种翡翠
  通高42.5厘米 宽17厘米 厚16厘米
  2012年
  腐朽的莲瓣与莲枝合而为一,一瓣腐朽的莲花正徐徐地从泥土中生长,莲枝上的微刺闪烁着晨露清澈的光,一枝青莲由泥土缓缓盘旋而上,将这瓣残莲稳稳地托住。她手持象征五蕴皆空的空灵宝珠,度化执迷众生,告诫众生,唯有放下终能离苦一叶如来得乐。
  无量寿佛 万寿延绵
  各色翡翠、纯银、黄铜、钻石、红宝石
  冰糯种帝王缘满色老坑翡翠
  通高75.4厘米 长31.8厘米 宽22厘米
  2010年
  王俊懿先生创作的翡翠艺术史上首件国宝级大型宝石艺术佛造像“无量寿佛——万寿延绵”。
  白度母 微雕佛造像
  三彩翡翠、纯银 通高38.5厘米 宽15厘米 厚8.5厘米 2007年
  王俊懿先生遵照北京雍和宫永佑殿所藏白度母唐卡的法相,以精湛的技法把温静微笑的微妙表情,七只慧眼若隐若现的法力,能观照一切众生的慧眼,巧妙运用白、绿、金的色彩分部将白度母跌坐在花草中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再现,达到天人合一的创作境界。悉心端详,白度母眼皮双迭,作为翡翠微雕,雕玉过程中始终伴以水衍,仅凭信手一刀造就,两眼眼皮皆对称如斯堪称神 妙笔意,浑然天作。
  药师宝宝佛 心境似婴儿
  金、钻石、红宝石 晴水玻璃种翡翠
  通高7.8厘米 宽4.7厘米 厚1.6厘米 2013年
  “药师宝宝佛”,是翡翠艺术史上的一次创新。在佛造像度量标准的基础上,佛以宝宝的形象示现,以通透纯净的琉璃质感,灵现了艺术家心里“佛”的形象。二○一三年王俊懿先生的第一尊“药师宝宝佛”被选为保利八周年秋季拍卖封面拍品,作品以价值八十万元人民币的原料创作,最终以一千三百八十万元人民币结缘,创造了国内翡翠雕刻艺术品拍卖的历史最高纪录。
其他文献
南通有着深厚的美术底蕴,自明清以来名家辈出,其中以钱球、钱莹、钱恕为代表的“钱家山水”,上承唐宋以來中国传统绘画之血脉,下为近现代中国绘画继承发扬之发端,是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的捍卫者。“通州三钱”用心灵去感受现实生活,将个人情感寄托子笔墨之端并挥洒于纸上。其山水画作品结构深稳,繁复古朴,有子久雄伟、叔明苍茫之气势,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追求和精湛高深的传统笔墨艺术造诣,对中国现当代山水画的
期刊
2019年7月2曰,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推出了傅抱石“江山如此多娇——毛主席诗意画展”,作为7月份以来南京博物院展出的重要绘画展览,藉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周年。这是南京博物院继推出“兹游奇绝冠平生——傅抱石纪游写生绘画展”后以院藏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作品为内容推出的又一具有特色的专题展览。此次展览共展出傅抱石毛主席诗意画作品55件,《井冈山》《忆秦娥.娄山关》《芙蓉国里尽朝晖》《到韶山》《答友人
期刊
在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有一位西方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并形成了独特的郎氏风格,引领画坛时尚,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郎世宁。后人将他称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的画家。  画技过人 皇帝恩宠  郎世宁(1688-1766年)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
期刊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成熟发展的鼎盛期,其创作题材广泛,体裁形式多样,在师法自然、传神写照、意境营造和笔墨技巧等方面都趋向完美。北宋初期的花鸟画直接继承了唐五代传统并有所创新,院体派的黄筌、开水墨淡彩和水墨写意花鸟画先河的徐熙,代表了当时花鸟画的新水平;北宋中期崔白、赵昌等在花鸟画坛的崭露头角,随之打破了“徐黄二体”的垄断;北宋后期画院和宫廷花鸟画达到巅峰。至南宋时期花鸟画创作长盛不衰,不仅对元明清时期
期刊
在我国辽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狩猎风盛,喜用海东青捕猎动物,这一题材的玉器也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游牧文化风格。当时的实用装饰玉器逐步占据重要地位,多小件精致器物,如玉童子、玉笔架、玉镇纸等新品种,多以玩赏为主,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雕刻技法也出现了深层立体镂雕。  这件辽金时代的玉器,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镶嵌在衣物上的一种装饰物。其琢刻精细,抛光极佳,构思巧妙,栩栩如生,历经七八百年历史,仍然完好无损,
期刊
摘 要: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于2015年10月开馆,建筑雄伟、装修现代、展品丰富,但美中不足的是:笔者认为部分藏品断代不准。为使得我国重要的陶瓷收藏单位能够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客观、严谨的学术服务,笔者通过馆藏瓷器之间的比较,参阅相关权威出版物,以及根据陶瓷的时代特征给瓷器断代的方法,列出发现馆藏器物中年代标注错误22例,宣传图文仿品15例,以及其他错误若干。希望博物馆能够积极考证,健康发展,坚
期刊
一、张择端《西湖争标图》真伪之争  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件举世闻名的艺术珍品。嘉靖年间,右都御使王抒(1501-1560)收藏张择端《请明上河图》,严世蕃欲得此图,阴谋陷害王抒致死。明末清初剧作家李玉据此写成了传奇故事《一捧雪》,并将《清明上河图》改为玉杯一捧雪,将王抒化名为莫怀古。《一捧雪》传奇因此广在民间流传,给张择端及其力作《清明上河图》平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其实,古代典籍里张择
期刊
熏炉,又称香炉、香薰,是古代的燃香之器,它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汉代比较流行。《辞海·熏炉》解释为:“古时用来熏香和取暖的炉子。”《说文·??部》解释“熏”:“火烟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象。”段玉裁认为:“此烟上出,而烟所到处成黑色之象也。合二体为会意。”所以,判断一个器物是否为熏炉至少应满足两个条件:首先,是一个可供燃烧的炉子;其次,燃烧时要达到“火烟上出”的效果。熏炉所燃之香是一种名为熏
期刊
苏州市西南大约十多公里处的太湖之滨,有一座木渎镇,它不仅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而且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胜迹交相辉映,处处彰显着吴越文化独有的韵致。关于它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据传春秋末年时,吴王夫差为博得绝代佳丽西施的欢心,在当地灵岩山上大兴土木修建“馆娃宫”,大量名贵木材从各地源源不断运送而来,以至于堵塞了山下河流港渎,造成“木塞于渎”的局面,后来木渎镇因此得名。史书
期刊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云:昔日玄奘法师在那烂陀寺依止首座戒贤法师修习《瑜伽师地论》,鸠摩罗王遣使求见,戒贤法师代为婉拒,鸠摩罗王怒曰:“近者设赏迦王犹能坏法毁菩提树,师谓弟子无此力耶?”“若也不  来……踏那烂陀寺,使碎如尘。”此段文字虽然更多是描述鸠摩罗王的霸道  跋扈,对玄奘法师的仰慕以及求而不得见后的恼羞成怒,但也  从侧面突出了“那烂陀”名刹的崇高地位。  对于那烂陀寺的壮观雄伟,玄奘毫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