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倡导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势下,地理实践力培养成为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地理学科有很强的生活性,如果能在地理学科中融入生活实际,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无疑影响巨大。本文以湘教版选修Ⅵ中“噪声污染及其防治”一节的课堂设计为例,结合学校周边地理环境设计教学活动,研究课堂教学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方式探究;案例
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也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地理学科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标将地理实践力列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突显其对地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本节课基于与生活相关的地理实践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大,也可以在课堂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探究活动背景介绍
本文以湘教版选修Ⅵ中“噪声污染及其防治”一节为例来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噪声对大多数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被噪声干扰的情况,尤其是学校所在地周边的环境存在大量噪声污染源,包括地铁建设工地、学校新食堂建设工地以及较为特殊化的高铁高架途径地。说陌生是因为高中课程的紧迫性,没有对噪声污染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缺乏更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这也决定了他们对地理事物与生活情境之间关系认识是脱节的。如何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与身边的地理环境建立联系,对其有很深刻的认知和感受,是本节课教学环节创设的出发点。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噪声之义
活动设计:现场请学生唱一首歌(在唱歌进行一定时间后播放音乐《小苹果》干扰其唱歌)
设计分析:让学生从定性的角度了解噪声,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活动设计:引入分贝仪和分贝概念,请几位学生用分贝仪测一测自己的声音大小。
设计分析: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对声音大小有定量的概念,从而对噪声的定量产生直观感受,也为后面的的活动设计奠定基础。噪声之义的探究部分完全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将学生不了解的内容用较为形象的实践活动得到深刻认识,让学生对其概念的掌握印象更为深刻。
(二)探究活动二:噪声之源
活动设计:分小组探讨生活中的噪声来源,同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批次、派任务式利用分贝仪对校外多地(嘈杂的烧烤现场,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学校附近的高铁线等)噪声源进行测量,将测量现场的视频及测得的实际数据剪辑成视频在课堂中播放。
设计分析:教学源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切身体会身边的噪声来源,将这个隐形的,被学生忽略的污染源找出来,激发学生对它们探究的兴趣。同时,由于大规模学生活动的进行具有困难性,本节课的活动将其“化整为零”,由指导老师带着学生进行小规模探究,再将其整合后在课堂中进行呈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理课堂学生实践活动及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提供借鉴。学生在课堂中见到自己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课堂活跃度明显增加。
(三)探究活動三:噪声之害
活动设计:思考身边的噪声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在此基础上通过由教师讲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案例。
设计分析:学生对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停留在较为浅层的理解。举例均以影响睡眠、影响学习等方面展开。这也为教师的讲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噪声污染危害的叙述(包括导致肥胖,造成死亡),对学生常规思维形成冲击,让他们对噪声的害处产生深刻印象。
(四)探究活动四:噪声之治
活动设计:探究性小组以学校附近的高铁为研究对象,探究高铁隔音屏障对噪声治理的有效性。
设计分析:学校附近的高铁路线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巨大,高铁线路的一侧安装了隔音屏障,另一侧没有安装。探究性小组通过对高铁两侧相同距离的分贝值进行测量,将其制作成图片后直观地说明隔音屏障对于治理噪声的作用。同时也从定量上说明高铁经过对教学楼学生学习会产生较少的噪声污染。
三、高中课堂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探究教学反思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课堂过程中的作用,是如何为学生创造条件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如何将课堂内容与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内容。本节课四个活动内容的设计都以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为探究对象,分析他们熟悉却又被忽略的事物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第二,本节课以地理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噪声污染探究,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便于教师组织,节省人力物力,通过视频呈现大家的探究活动过程可以为一些校外的探究活动提供借鉴。但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研究体验的完整性,存在一定不足。
参考文献
[1]褚君.巧设探究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案例研究——以“日本”一节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8(12):60-61.
[2]李岚,李晴,陈洁,等.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66+70.
[3]戴英.基于地理活动教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刘颖华.“地理实践力”落地生根的方法讨论——基于“热力环流”课例的评述[J].农家参谋,2017(15):291+296.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方式探究;案例
地理核心素养培育是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科固有的,也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自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地理学科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和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新课标将地理实践力列为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突显其对地理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是指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体现。本节课基于与生活相关的地理实践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大,也可以在课堂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探究活动背景介绍
本文以湘教版选修Ⅵ中“噪声污染及其防治”一节为例来进行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噪声对大多数人而言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被噪声干扰的情况,尤其是学校所在地周边的环境存在大量噪声污染源,包括地铁建设工地、学校新食堂建设工地以及较为特殊化的高铁高架途径地。说陌生是因为高中课程的紧迫性,没有对噪声污染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学习,缺乏更感性和理性的认知,这也决定了他们对地理事物与生活情境之间关系认识是脱节的。如何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与身边的地理环境建立联系,对其有很深刻的认知和感受,是本节课教学环节创设的出发点。
二、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探究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噪声之义
活动设计:现场请学生唱一首歌(在唱歌进行一定时间后播放音乐《小苹果》干扰其唱歌)
设计分析:让学生从定性的角度了解噪声,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你所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即不需要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活动设计:引入分贝仪和分贝概念,请几位学生用分贝仪测一测自己的声音大小。
设计分析:通过现场演示让学生对声音大小有定量的概念,从而对噪声的定量产生直观感受,也为后面的的活动设计奠定基础。噪声之义的探究部分完全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将学生不了解的内容用较为形象的实践活动得到深刻认识,让学生对其概念的掌握印象更为深刻。
(二)探究活动二:噪声之源
活动设计:分小组探讨生活中的噪声来源,同时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批次、派任务式利用分贝仪对校外多地(嘈杂的烧烤现场,车水马龙的交通要道,学校附近的高铁线等)噪声源进行测量,将测量现场的视频及测得的实际数据剪辑成视频在课堂中播放。
设计分析:教学源于生活,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切身体会身边的噪声来源,将这个隐形的,被学生忽略的污染源找出来,激发学生对它们探究的兴趣。同时,由于大规模学生活动的进行具有困难性,本节课的活动将其“化整为零”,由指导老师带着学生进行小规模探究,再将其整合后在课堂中进行呈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地理课堂学生实践活动及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方式方法提供借鉴。学生在课堂中见到自己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课堂活跃度明显增加。
(三)探究活動三:噪声之害
活动设计:思考身边的噪声给你带来了哪些困扰?在此基础上通过由教师讲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研究案例。
设计分析:学生对噪声污染对生活的影响停留在较为浅层的理解。举例均以影响睡眠、影响学习等方面展开。这也为教师的讲述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噪声污染危害的叙述(包括导致肥胖,造成死亡),对学生常规思维形成冲击,让他们对噪声的害处产生深刻印象。
(四)探究活动四:噪声之治
活动设计:探究性小组以学校附近的高铁为研究对象,探究高铁隔音屏障对噪声治理的有效性。
设计分析:学校附近的高铁路线对学生学习、生活影响巨大,高铁线路的一侧安装了隔音屏障,另一侧没有安装。探究性小组通过对高铁两侧相同距离的分贝值进行测量,将其制作成图片后直观地说明隔音屏障对于治理噪声的作用。同时也从定量上说明高铁经过对教学楼学生学习会产生较少的噪声污染。
三、高中课堂地理实践力培养方式探究教学反思
第一,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这也是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在课堂过程中的作用,是如何为学生创造条件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如何将课堂内容与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如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内容。本节课四个活动内容的设计都以学生熟悉的地理事物为探究对象,分析他们熟悉却又被忽略的事物背后隐藏的地理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尽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第二,本节课以地理探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噪声污染探究,每个小组分工明确,便于教师组织,节省人力物力,通过视频呈现大家的探究活动过程可以为一些校外的探究活动提供借鉴。但同时也忽略了学生研究体验的完整性,存在一定不足。
参考文献
[1]褚君.巧设探究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案例研究——以“日本”一节教学为例[J].学周刊,2018(12):60-61.
[2]李岚,李晴,陈洁,等.浅议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7):66+70.
[3]戴英.基于地理活动教学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D].江西师范大学,2017.
[4]刘颖华.“地理实践力”落地生根的方法讨论——基于“热力环流”课例的评述[J].农家参谋,2017(15):291+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