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案例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8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案例以一堂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为例,直面日常文言文教学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系生活,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兴趣的途径。
  【关 键 词】 想象;生活;文言文;课堂教学
  一、背景分析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回归生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学内容上要努力贴近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品味生活、学会生活。然而,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学生学得乏味,老师教得呆板。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分裂在两个世界里,文言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不起来,课堂上老师教授的是枯燥、抽象的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等,教师的这种串讲模式把一篇血肉丰满的古文肢解得七零八落。于是,活生生的孩子渐渐变得呆板、毫无活力。在对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走进教材,发挥想象,走进生活,品味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文言文教学课堂因思想的放飞和生活的描绘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一篇非常有趣,又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名篇。文章描写了师生畅谈“志”——理想的情景,气氛和谐,课堂活跃,用生动的对话描写和传神的情态描写使人物的个性鲜明。新课改要求,课堂应该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培养。
  师:在你心目中,孔子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他的课堂有什么特点?你喜欢这样的课堂吗?你理想的课堂是怎样的?
  (生积极讨论,争相发言)
  生:孔子是一个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老师。
  生:孔子的课堂上可以弹琴。
  生:这说明了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大师对学生的尊重。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孔子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
  生:老师,我觉得孔子批评人不留痕迹。
  (生笑)
  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夫子哂之的“哂”可以看出来。“哂”是笑的意思,我觉得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用这个字的话,带有贬义,所以,这里可以理解为“讥笑”“嘲笑”“轻蔑、不屑一顾的笑”。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师灵机一动。)
  师:这充分说明了该同学忠于文本,而又充分想象、联想,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解读课文——这,其实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应有的方法。
  师:其实,本文中还有许多地方,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画面,还原为生活场景。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当时,在课堂上,其他同学都在跟老师对话,而曾点却自我陶醉于音乐中。还有,教材后面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同学们,可以把它还原为生活场景吗?
  (生七嘴八舌、讨论积极,并描绘着孔子课堂的场景和出游的景象)
  生:孔子的课堂太不拘一格了。
  生:不走寻常路。
  生:孔子不愧是大师,可以让课堂如此生动。
  生:我们现在就是只能老师讲,别说弹琴,听音乐也不行。
  生:那时的天空,是蓝的;那时的云,是白的;那时的水,是碧绿的——那时的课堂,是无比美丽的!
  (一个学生即兴而深情的表述引来同学的笑声和思考)
  生:我理想中的课堂应该是平等自由、思想放飞、百花齐放的!
  ……
  师: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的教育场景,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这一切——靠我们的思维和想象还原成了生活的场景。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想象和思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课堂上迸发出来的思维火花和他们展示出来的美丽风景。我没有按照教案“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因势利导,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活的美丽和生命力的涌动。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语文,即生活。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一个自呱呱坠地至长大有为的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直接说出孔子尊重学生、课堂不拘一格、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但一位学生却说孔子批评人不留痕迹。我让他说出了原因——关注文本的同时又发挥想象、联系生活。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对“哂”字在日常生活中的用法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展开了联想的翅膀,把一个一个文言片段还原成了生活的场景。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我面对学生与我的预设不一样的解读,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有人说,“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生活即语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案例中我利用时机,巧妙地提出“充分想象、联想,并结合生活实际来解读课文——这,其实是我们学习文言文应有的方法。”由此而引出了对课文其他段落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展开一系列的激烈讨论,并由此过渡到对“孔子的课堂和教育思想”的学习,从而充分地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来解读课文。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文言文是死文言文。”本案例中,我恰到好处地在适当的时机,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引进了“生活”。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他们在激烈的讨论中,学到了基础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或许,从此他们爱上了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文言文。
  兴趣,是最好的动力;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调动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思维走出课堂,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他们才会更加投入地学习,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课堂才不会死气沉沉、暮气霭霭。这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乃课堂之源。
  【参考文献】
  [1] 张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J]. 文学教育,2013(14).
  [2] 徐华利. 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领会孔子之“礼”[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4(2).
  [3] 邱永生. 谈《论语》的描写效果: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有感[J]. 吉林教育,2012(31).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是在企业资源观的基础上,认为企业资源的利用率、资源价值的发挥程度是影响企业业绩的关键因素.并认为现实中的企业,存在资源价值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的现象,企业资源仍具备潜在价值即资源潜能.因此在企业如何挖掘资源潜能方面作出了一些探讨,提出了一种挖掘企业资源潜能的方法——“交叉合成”法,并就资源潜能挖掘的组织实施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和工作程序.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兴趣、感恩之心学习,学习效果大大提升;感恩教育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练好内功,让学生在一种自信、尊重、鼓励、放松、和谐、感恩的环境中学习语文,敢于自我表现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多,整个课堂就会达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感恩教育教学带来的语文课堂不再“唯课本”,而是以课本为基本依托,进行多方面的深度延伸。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倡导自主、合作、探
【摘 要】 初中生物是学习生涯中对于生物这一学科的起点,是一个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学科,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未知和新奇的科目学习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能够对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自觉性呢,这就是本文要和大家讲述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兴趣激发;自主学习  一、通过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来培养兴趣  在未知的事物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感
【摘 要】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理对学生教育的重大意义,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学校运用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进行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积极心理学对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积极心理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更谈不上在家庭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所以,笔者认为要想走出家庭教育误区,保证孩子教育成功,家庭教育必须引入积极的心理教育。  【关 键 词】 心理学;家庭教
以思想政治表现为前提,以工作业绩为核心,以个人综合素质情况和其他工作情况为辅助,制定了一整套针对公共实验平台实验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该体系基于SMART原则,参考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