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稍知道敦煌莫高窟历史的人,都会知道那个姓王的道士。
他本是湖北农民,为生计而逃荒,几经周折,受戒为道士。到了佛教艺术的圣地后,依着信仰,怀着虔诚,倾力维护和修缮元代之后就被世人淡忘的莫高窟。由于大自然的侵蚀,壁画的颜色已黯淡,他给涂上大红大绿;流沙掩盖,他亲力亲为,进洞清理,这才发现了藏经洞;发现之后,四处奔走,苦谏劝募,毫无回应之际,多次变卖经书,化得外国探险家的银两继续维护、修缮……凡此种种,真可谓殚精竭虑。
前几年的暑期,和朋友来到了莫高窟,随着游览队伍游走在洞窟间,被美轮美奂的壁画、彩塑包围,每每要沉醉其中的时候,总被导游提醒着:注意看,那幅壁画,颜色大红大绿,清末年间新修的;有没有注意,其他的窟壁都是流光溢彩的壁画,而这里白净得很?王道士特意刷白的;这里,大家看到的是天师和灵宫,道观里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佛教圣地呢?王道士指使当地农民塑的……
我想,没有人会说王道士在莫高窟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恰恰相反,他秉着农民的朴实,修缮得越认真,对莫高窟这座古典文化艺术宝库的伤害就越大!
有青年教师问我关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我常常拿莫高窟的这个历史史实告诉他们:上好一节课,需要很多技能技巧,但这些“术”是次要的,悟出正确的“道”才是更为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对,那越认真就越南辕北辙。
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只要是课堂教学,就必然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要素间的互动。就教师与内容的互动来说,不管怎么教,教学内容总是基础。你是选择忽视内容追求课堂外在形式美的路,还是紧扣内容彰显数学内在理性美的路?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来就不能截然分开,但两者也很难每次都平均用力,你是选择学从属于教的路径,还是教为学服务的路径?就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来说,学生的认知更多地表现为直观、具体,数学的特点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理性,处理这对矛盾,你是更多地照顾学生的特点而放弃数学的抽象、理性,还是努力用直观去解释抽象、积极达成理性的目标?
不得不承认,课堂的外在效果和内在思想,教与学,学生的直观、具体与数学的抽象、理性,它们之间并不绝對地对立。而且,恰恰是两者间和谐才完美。但完美的事情往往在彼岸,在此岸并不如此。因而,我们就得选择——从优先追求什么起步,奔向完美的统一。
课堂里的变化,每一天都不同,但看透了,也就是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抉择。你抓住了这三个方面去斟酌,也就把握住了课堂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课堂探索的路上,行走的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行走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
他本是湖北农民,为生计而逃荒,几经周折,受戒为道士。到了佛教艺术的圣地后,依着信仰,怀着虔诚,倾力维护和修缮元代之后就被世人淡忘的莫高窟。由于大自然的侵蚀,壁画的颜色已黯淡,他给涂上大红大绿;流沙掩盖,他亲力亲为,进洞清理,这才发现了藏经洞;发现之后,四处奔走,苦谏劝募,毫无回应之际,多次变卖经书,化得外国探险家的银两继续维护、修缮……凡此种种,真可谓殚精竭虑。
前几年的暑期,和朋友来到了莫高窟,随着游览队伍游走在洞窟间,被美轮美奂的壁画、彩塑包围,每每要沉醉其中的时候,总被导游提醒着:注意看,那幅壁画,颜色大红大绿,清末年间新修的;有没有注意,其他的窟壁都是流光溢彩的壁画,而这里白净得很?王道士特意刷白的;这里,大家看到的是天师和灵宫,道观里的东西,怎么会出现在佛教圣地呢?王道士指使当地农民塑的……
我想,没有人会说王道士在莫高窟做的是锦上添花的事,恰恰相反,他秉着农民的朴实,修缮得越认真,对莫高窟这座古典文化艺术宝库的伤害就越大!
有青年教师问我关于课堂教学的问题,我常常拿莫高窟的这个历史史实告诉他们:上好一节课,需要很多技能技巧,但这些“术”是次要的,悟出正确的“道”才是更为重要的事。因为,如果努力的方向不对,那越认真就越南辕北辙。
课堂教学无论怎么改,只要是课堂教学,就必然表现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三个要素间的互动。就教师与内容的互动来说,不管怎么教,教学内容总是基础。你是选择忽视内容追求课堂外在形式美的路,还是紧扣内容彰显数学内在理性美的路?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来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来就不能截然分开,但两者也很难每次都平均用力,你是选择学从属于教的路径,还是教为学服务的路径?就学生与教学内容的互动来说,学生的认知更多地表现为直观、具体,数学的特点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理性,处理这对矛盾,你是更多地照顾学生的特点而放弃数学的抽象、理性,还是努力用直观去解释抽象、积极达成理性的目标?
不得不承认,课堂的外在效果和内在思想,教与学,学生的直观、具体与数学的抽象、理性,它们之间并不绝對地对立。而且,恰恰是两者间和谐才完美。但完美的事情往往在彼岸,在此岸并不如此。因而,我们就得选择——从优先追求什么起步,奔向完美的统一。
课堂里的变化,每一天都不同,但看透了,也就是对上述三个方面的抉择。你抓住了这三个方面去斟酌,也就把握住了课堂万变不离其宗的根本。课堂探索的路上,行走的技巧不是最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行走的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中小学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