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问《黑白东西》阐述的是什么东西,为什么黑白东西?
水墨黑白,油画黑白。
“‘国粹派’认为只有中国的东西好,‘洋派’认为只有西方的好,其实这两派的观念都有片面的地方。(不应)人为地先把‘楚河、汉界’划分得那么清楚。中国的东西当然是好,而我们去埃及,看到他们的神庙、雕刻、到法国看到古代的废墟、遗迹,不得不令人赞叹。”朱乃正的这段话让我们大致的体会到了黑白东西的意义与语镜。
2012年底在央美的展览上遇到策展人曹星原教授提及这个研究性的展览,不是对朱乃正先生艺术历程回顾,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呈现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的经历,对于我们油画问题所思所想,他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而这也是《黑白东西》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意向。
水墨与油画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上世纪西方文化中有一些不同的东西,而到现在为止有一些水墨画的完成是用西方油画形式来画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油画在中国已经走了近100年头了,中国人画油画,与西方油画是不是一样的,这似乎很简单的命题,书中提到从40、50年代便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油画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谁用便是谁的,但究竟它是什么?看起来似乎有结论,但依旧还是没有定论,就朱乃正个人经验的体会和研究,他怎么画油画,他的油画怎么能够体现他所想象中国油画怎么创作。从他的个案研究什么叫做油画呢?必须要有中国味道,他把中国书法传统运用到里面了,中国文人画的崛起,文人从书画表达一种概念和思想,那么这个书法把它用在油画也就是审美语言的变化,对物象客观描述一种工具,而带有抒发自我的油画就是黑白的油画,用很简单的颜色或者是黑白的颜色,这个就是油画的概念。
在书里面你可以发现到朱乃正画油画时也画水墨,水墨的一些因素会被引入到油画,所以他的水墨画和一般传统意义国画不一样的,它有比较写实因素在里面,他起初是造境,不是靠前人,也不是某一个地方具体名山大川;造境,就要把一切现成可以借用的东西都放弃了,就是由你自己产生你的境界,这个境界由笔墨来完成,油画也是这样的,笔墨油画,油画也讲笔墨,都是颜色对了,形象对了,这个就是油画。
“小东西”与生活
书的内容从朱乃正在美院的学习开始,直到工作之后回来,这样一个漫长过程,去进一步的讨论“朱乃正的艺术到底怎么走过来,它是什么文化资本的内涵,”这个也是同期展览的要点。旁观现在的80、90后艺术家与老一辈的经验是不可比较的,他们无法体验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书内的描写会让你觉得老一辈一生当中遇到的事情有一些事情似乎跟艺术好像是无关的,实际又是有关的,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艺术经历发展或者成长都息息相关。
朱乃正常常向自己的学生说自己画出来的都是“小东西”,画这些东西,就是物质,但是当然你再深入想的话,这是可以随便一个东西,精神的东西。这就有了一个命题,这个东西作为东方西方,看起来的人很简单,画一些东西,在画一幅伟大作品,个人很少这么讲了,并不意味着朱老不认真,而是不要把自己锁定在一出手就是名作的环境下。曹星原看待这个小东西的时候思考的是,“艺术世界永远是一个过程,永远是一个旅程,一个艺术家永远在追求的过程,制作出来艺术,并不是最完美的。你无法知道,自己局部的一个过程,作为一生历程当中一点,所以生产实际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一个巨作,也有一些后现代对艺术品评价思维在里面。”“我要不到青海去,或者去南方去,可能就不是我今天的朱乃正了。”或许不到西部的这段历程,我们就看不到今天朱乃正画中那种语境中的建构,那段生活历程不给他正式创作的条件,使得他可以利用一切可能性去完成。
水墨黑白,油画黑白。
“‘国粹派’认为只有中国的东西好,‘洋派’认为只有西方的好,其实这两派的观念都有片面的地方。(不应)人为地先把‘楚河、汉界’划分得那么清楚。中国的东西当然是好,而我们去埃及,看到他们的神庙、雕刻、到法国看到古代的废墟、遗迹,不得不令人赞叹。”朱乃正的这段话让我们大致的体会到了黑白东西的意义与语镜。
2012年底在央美的展览上遇到策展人曹星原教授提及这个研究性的展览,不是对朱乃正先生艺术历程回顾,而是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呈现艺术家的生活经历和艺术实践的经历,对于我们油画问题所思所想,他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而这也是《黑白东西》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意向。
水墨与油画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上世纪西方文化中有一些不同的东西,而到现在为止有一些水墨画的完成是用西方油画形式来画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油画在中国已经走了近100年头了,中国人画油画,与西方油画是不是一样的,这似乎很简单的命题,书中提到从40、50年代便开始讨论这个问题。油画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谁用便是谁的,但究竟它是什么?看起来似乎有结论,但依旧还是没有定论,就朱乃正个人经验的体会和研究,他怎么画油画,他的油画怎么能够体现他所想象中国油画怎么创作。从他的个案研究什么叫做油画呢?必须要有中国味道,他把中国书法传统运用到里面了,中国文人画的崛起,文人从书画表达一种概念和思想,那么这个书法把它用在油画也就是审美语言的变化,对物象客观描述一种工具,而带有抒发自我的油画就是黑白的油画,用很简单的颜色或者是黑白的颜色,这个就是油画的概念。
在书里面你可以发现到朱乃正画油画时也画水墨,水墨的一些因素会被引入到油画,所以他的水墨画和一般传统意义国画不一样的,它有比较写实因素在里面,他起初是造境,不是靠前人,也不是某一个地方具体名山大川;造境,就要把一切现成可以借用的东西都放弃了,就是由你自己产生你的境界,这个境界由笔墨来完成,油画也是这样的,笔墨油画,油画也讲笔墨,都是颜色对了,形象对了,这个就是油画。
“小东西”与生活
书的内容从朱乃正在美院的学习开始,直到工作之后回来,这样一个漫长过程,去进一步的讨论“朱乃正的艺术到底怎么走过来,它是什么文化资本的内涵,”这个也是同期展览的要点。旁观现在的80、90后艺术家与老一辈的经验是不可比较的,他们无法体验他们各自的生活经验,书内的描写会让你觉得老一辈一生当中遇到的事情有一些事情似乎跟艺术好像是无关的,实际又是有关的,这些事情对他们的艺术经历发展或者成长都息息相关。
朱乃正常常向自己的学生说自己画出来的都是“小东西”,画这些东西,就是物质,但是当然你再深入想的话,这是可以随便一个东西,精神的东西。这就有了一个命题,这个东西作为东方西方,看起来的人很简单,画一些东西,在画一幅伟大作品,个人很少这么讲了,并不意味着朱老不认真,而是不要把自己锁定在一出手就是名作的环境下。曹星原看待这个小东西的时候思考的是,“艺术世界永远是一个过程,永远是一个旅程,一个艺术家永远在追求的过程,制作出来艺术,并不是最完美的。你无法知道,自己局部的一个过程,作为一生历程当中一点,所以生产实际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一个巨作,也有一些后现代对艺术品评价思维在里面。”“我要不到青海去,或者去南方去,可能就不是我今天的朱乃正了。”或许不到西部的这段历程,我们就看不到今天朱乃正画中那种语境中的建构,那段生活历程不给他正式创作的条件,使得他可以利用一切可能性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