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将道路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利用丰富的资源来对路桥工程技术进行改进,就可用社会现有的和创造的资源优势发展路桥工程。当下社会,道路桥梁工程作为我国土木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也需要发展改进,充实完善。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材料
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意义
现阶段,道路桥梁的工程的施工技术在过程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施工前的工作,另一个是实施阶段。其中,施工前的工作准备是为了之后的工程项目以及设计方案能够顺利进行,不至于重做或者返工。使每一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要进行道路桥面的勘察,其次,尽量最大限度的做好施工实施阶段的安全建设、技术建设、操作程序、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监管与控制。这些方面应该由道路桥梁的项目实施管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入手,还需要自身明确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内涵,明确各类指标,契合当地项目的需要、发挥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劳动人员的最大价值,保证计划和技术管理的功能特点能够顺利发挥出来。最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需要让道路桥梁建成后的质量水平成为最佳,在未来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中让道路桥梁发挥作用,让工程技术管理可以成为典范。
二、施工方法
(一)路基的填料
沿线土质多为粉土,填料含水量不易控制,CBR值在5.8~13.4%左右,基本能满足路床填料CBR值要求,填料选取时尽量选择压实、水稳定性好的砂砾土,控制好含水量,保证路基压实度。
(二)构造物两侧路基
为减少构造物两侧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台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2m的桥梁、明涵、明通道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地基根据沉降计算,若不满足要求,采用砂砾垫层+土工格栅处理,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2%;桥涵台背填料应以砂砾和卵砾石等透水性填料为首选。处理范围是底部长度为6m+填土高度,顶部长度4.5+2.0倍的填土高度。压实度不低于96%。
(三)高填路基处理
对于半幅高填方的路基,原地面清表后,对半幅高填地基进行强夯,然后铺设砂砾垫层+土工格栅,提高表层土体强度和水稳定性,防止地基湿陷变形;对V型沟的路基填筑,基底与涵洞底同时采用强夯处理,提高地基的强度,提前完成地基沉降过程,减少对填筑路基的影响。
1.铺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的材料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现象。
土工格栅施工技术要求如下:①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基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②单向土工格栅在铺设过程时,应将格栅受力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③土工格栅的搭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600mm;④土工格栅不允许有褶皱,应人工拉紧并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格栅于填土层表面;⑤土工格栅铺筑后应及时填土(暴露时间不应超过48h),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逐段推进。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路基的轴线方向行驶,禁止直接在格栅上行驶;⑥土工格栅上铺筑石灰土时,须采用场外拌和法施工。
2.砂砾垫层
原地面清表后清除杂草、树根整平后,铺设砂砾層,铺筑要求做到均匀且分层摊铺,先采用中型压路机稳压,再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
3.强夯法施工
通过强夯处理地基,能提高土的强度并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因此,对填方路堤高度大于12米的路段,采用强夯对地基和路堤进行补强处理。每填高8m,对路堤顶部进行强夯处理。
一是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击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二是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放入松散性材料。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三是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四是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三、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一是路基原地面清表压实厚度不小于30CM,土方填筑前,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开挖路基临时排水沟,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田,亦不得引起排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二是填筑时工作面应做成2~3%的横坡度,填筑至路基高程后其顶面应修整,以利排水。
陡坡路基及桥涵台背处理:对于原地面坡度大于1∶2.5的地基清表后,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2.5m,高度为60cm,每层台阶铺筑单向土工格栅,其宽度为台阶宽度+3m,土工格栅强度不小于110KN/m。
为减少构造物两侧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通道及涵洞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除加强地基处理外,桥涵台背采用砂砾石土回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姚祖康.公路设计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
[4]裴玉龙.公路勘测设计[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材料
一、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意义
现阶段,道路桥梁的工程的施工技术在过程上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个是施工前的工作,另一个是实施阶段。其中,施工前的工作准备是为了之后的工程项目以及设计方案能够顺利进行,不至于重做或者返工。使每一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就是要进行道路桥面的勘察,其次,尽量最大限度的做好施工实施阶段的安全建设、技术建设、操作程序、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监管与控制。这些方面应该由道路桥梁的项目实施管理的质量标准体系入手,还需要自身明确道路与桥梁工程的内涵,明确各类指标,契合当地项目的需要、发挥工程建设中技术人员、劳动人员的最大价值,保证计划和技术管理的功能特点能够顺利发挥出来。最后,道路桥梁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需要让道路桥梁建成后的质量水平成为最佳,在未来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中让道路桥梁发挥作用,让工程技术管理可以成为典范。
二、施工方法
(一)路基的填料
沿线土质多为粉土,填料含水量不易控制,CBR值在5.8~13.4%左右,基本能满足路床填料CBR值要求,填料选取时尽量选择压实、水稳定性好的砂砾土,控制好含水量,保证路基压实度。
(二)构造物两侧路基
为减少构造物两侧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台后路基填土高度大于2m的桥梁、明涵、明通道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地基根据沉降计算,若不满足要求,采用砂砾垫层+土工格栅处理,基底压实度不小于92%;桥涵台背填料应以砂砾和卵砾石等透水性填料为首选。处理范围是底部长度为6m+填土高度,顶部长度4.5+2.0倍的填土高度。压实度不低于96%。
(三)高填路基处理
对于半幅高填方的路基,原地面清表后,对半幅高填地基进行强夯,然后铺设砂砾垫层+土工格栅,提高表层土体强度和水稳定性,防止地基湿陷变形;对V型沟的路基填筑,基底与涵洞底同时采用强夯处理,提高地基的强度,提前完成地基沉降过程,减少对填筑路基的影响。
1.铺单向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的材料质量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现象。
土工格栅施工技术要求如下:①铺设土工格栅的土层表面应平整,表面严禁有碎、块石等坚硬凸出物;在距土工格栅8cm以内的路基填料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②单向土工格栅在铺设过程时,应将格栅受力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③土工格栅的搭接应牢固,在受力方向联结处的强度不得低于材料设计抗拉强度,且其叠和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00~600mm;④土工格栅不允许有褶皱,应人工拉紧并采用插钉等措施固定土工格栅于填土层表面;⑤土工格栅铺筑后应及时填土(暴露时间不应超过48h),格栅上的第一层填土应采用轻型推土机或前置式装载机逐段推进。一切车辆、施工机械只允许沿路基的轴线方向行驶,禁止直接在格栅上行驶;⑥土工格栅上铺筑石灰土时,须采用场外拌和法施工。
2.砂砾垫层
原地面清表后清除杂草、树根整平后,铺设砂砾層,铺筑要求做到均匀且分层摊铺,先采用中型压路机稳压,再采用重型压路机振动碾压。
3.强夯法施工
通过强夯处理地基,能提高土的强度并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因此,对填方路堤高度大于12米的路段,采用强夯对地基和路堤进行补强处理。每填高8m,对路堤顶部进行强夯处理。
一是强夯施工宜采用带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击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门架,或采用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二是当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宜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或铺填一定厚度放入松散性材料。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三是强夯施工前,应查明场地内范围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破坏。
四是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的影响时,应采取防振或隔振措施。
三、其他施工注意事项
一是路基原地面清表压实厚度不小于30CM,土方填筑前,应做好原地面临时排水设施,开挖路基临时排水沟,并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排除的雨水,不得流入农田、耕田,亦不得引起排水沟淤积和路基冲刷。
二是填筑时工作面应做成2~3%的横坡度,填筑至路基高程后其顶面应修整,以利排水。
陡坡路基及桥涵台背处理:对于原地面坡度大于1∶2.5的地基清表后,开挖台阶,台阶宽度应不小于2.5m,高度为60cm,每层台阶铺筑单向土工格栅,其宽度为台阶宽度+3m,土工格栅强度不小于110KN/m。
为减少构造物两侧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减轻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对桥梁、通道及涵洞两侧路基填筑需进行特殊处理。除加强地基处理外,桥涵台背采用砂砾石土回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3]姚祖康.公路设计手册[M].人民交通出版社.
[4]裴玉龙.公路勘测设计[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