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tti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颁《语文课标》(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智力的开发决定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提高过程。
  一、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了“读”的重要性。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教师的“讲”是认知的必要前提,但是,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读”,老师再高明的“讲”都会事倍功半,甚至是空中楼阁。反之,如果“读”的环节做扎实了,老师的“讲”只需抛砖引玉、指点迷津、疏通牵引、画龙点睛。这样,既将学生置于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充分地“读”,这是汉语言文字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学生认知规律的要求,又是阅读教学的本质所决定的。汉字独特的地方是以“形”定字,凭感觉直观地、整体地感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读”的实践,才能获得感知,才能培养语感,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对文章理解得到位不到位,思想感情体会得好不好,语感能力的高与低,主要取决于读的实践多不多、读的训练到位不到位、读的量足不足。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多读,教师少讲,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二、教给学生良好的阅读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阅读教学中,关键是要教给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1、“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良好的阅读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启发、得到新知、发现疑点、遇到障碍后,画一画,圈一圈,点一点,注一注,以便进一步探索研究。
  2、借助工具书。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字、词方面的障碍,可通过查字典、词典,再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3、教给学生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讲,阅读主要是靠思维接受文章的信息,思维方法的指导可通过讨论来实现。不同的学生读同一篇文章,他的理解、感受、体会是不一样的;就是同一个人读同一篇文章,读的遍数不一样,他的理解、感受、体会也是不一样的。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个人的读书见解,许多问题可在讨论中解决。讨论的过程,既是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又是接受教师指导、提高认识的过程。
  4、鼓励发现,引发质疑。爱因斯坦认为:“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量事实证明,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安排学生质疑环节。通过大胆质疑,学生会深刻地理解课文,并有所创新。
  三、读的形式要灵活多样
  读的形式主要有朗读、默读。“朗读”主要是体会感情,“默读”主要是理解内容。除此之外,还应灵活运用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范读、跳读等,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
  四、读的训练要到位
  根据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有三个层次的“读”的训练,即理解内容的读、体会思想感情的读、抒发感情的美读。
  1、理解内容的读。即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对课文整体感知,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生字新词,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体会思想感情的读。“读”本身是理解,理解的过程需要思考、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要让学生通过有重点的细读,领会有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抒发感情的美读。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如戏剧演员读台词那样。在这一阶段,要引导学生深读课文,品评文中的好词、好句,欣赏课文的精妙之处,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进行有感情的美读,在读中感悟。这是阅读教学的高级品赏阶段,这一阶段,学生读的最高境界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共鸣。
  理解内容的“读”,体会思想感情的“读”,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它解决了“写了什么,为什么写”的问题;读中感悟、抒发感情的美读,它解决了“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只有这样,阅读教学的全部过程才算基本完成,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才能都得到训练和培养。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学生的“读”为主,让学生经历一个“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提高过程。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提高,才能落实新《语文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其他文献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现在教育理论摒弃了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不注重过程,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把得到结论的全部思维过程展现出来,并在这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而且提高能力。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
期刊
《标准》在各学段的具体目标中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结合现实情境感受……”、“通过具体问题认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能找出生活中的……并进行交流”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
期刊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敏的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从小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任务就摆在我们面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训
期刊
当今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知识剧增。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些最基本的知识, 其它更多的知识,包括源源不断的新知识,只能靠学生自己今后进一步学习或终身学习去获得。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学习的人。” 因此应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摆在重要的地位。初中地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新教材无论从知识的编排上,还是从插图的设计上、活动安排顺序及活动方式上都体现出对学生能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习方式的改变越来越予以关注。如今听课时常听到有人私下议论:这节课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够。然而究竟什么是自主学习?课堂上又如何实施自主学习?新课标要求让过程成为目标,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提供“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知识。而发散思维正是“尽快联想,尽多作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
期刊
在瀚如星海的艺术作品中,流传开的多为艺术精品力作,而面对这些精品力作,当代中学生似乎并不买账,越是年代久远的艺术精品,越是成为学生拒绝的对象。今天,当学生只把目光转向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在艺术欣赏教学上做一些思考。  一、从当代艺术中寻出艺术之根  当代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喜欢行为艺术。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积极的审美趋向,如流行乐中欢快的节奏、充满青春的火热激情,行为艺
期刊
创造力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活动能力,即个体运用已有知识,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思想、新发现和新事物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品质,与个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及社会环境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这种潜能可以通过培养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真正贯彻素质教育。本文试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发展创造
期刊
摘 要:绘画的再现性要求观者在读画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状态。和许多从事绘画的人一样,我也致力于在画面中能够表现出极其真实的空间,用画面把观者与画者的共鸣上升到最高点。尤其在涉足山水画以后,这种向往更加强烈。为此,我怀疑过线性透视,研究过弧面透视,现在正在研究的是双眼模拟双侧放映机的3D成像透视……为了这种“人在画中”的形式创新,我做了无数次尝试,并乐此不疲。在试验中取得了些许经验,现以此文做具体描述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为中心。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启发思考 动手操作 思维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
期刊
摘 要: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先辈前贤们智慧的结晶。正确、工整、清晰、美观地书写汉字,不仅可以令人耳目一新,唤起精神上的愉悦,而且可以培养严谨细致的品格。《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写字教学总的要求是: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2500个左右,并有一定的速度;要使学生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速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