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发展,在金融行业的很多领域也运用到了相关技术,现阶段很多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导致金融行业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金融风险的种类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相关安全部门需要及时完善治理方式,保证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本文主要介绍了现阶段金融风险的种类和特点,并对新常态下互联网风险的监管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政策;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发展对各个行业的安全威胁已经逐渐体现出来,相关金融行业在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也要及时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存在,对金融风险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适当提升对风险监督的重视程度,既要体会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要直面金融风险为行业带来的挑战,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金融风险的种类,对相关风险进行合理管控。
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中融入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创新金融支付及管理手段,打造新型科技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将网络技术与金融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对网络数据库进行丰富和完善,基于网络技术平台建立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以及投资体系,这种金融管理模式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应用[1]。全球经济体制会定期进行改革,为了融入其中,我国的金融管理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对支付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现阶段我国已经推出多种金融管理模式,比如众筹、网贷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出现了一些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发展速度快等新型金融管理模式。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
2.1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行金融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风险,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木马程序和病毒软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一些网络黑客会将木马病毒及窃取信息的程序植入用户的一定设备或PC端,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窃取或者其他违法操作,从中获取利益[2]。
2.2计算机操作风险
现阶段很多第三方支付手段被引入到交易过程中,这样的线上交易方式为商家和用户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免去了零钱过多带来的困扰,但这种互联网交易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部分用户缺乏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为了操作简便采用指纹支付、面部识别等较为简单的验证方式,这样的操作很容易使得个人信息被窃取,造成操作风险。
2.3用户网络信用风险
互联网交易过程的隐蔽性比较强,买家与卖家通常不能实现线下见面,整个交易过程都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的,用户与卖家的信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每年双十一都会出现用户钱财被骗的情况,现阶段还推出了很多爱心慈善捐款平台,有很多平台的信用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不能确保用户的资金转入到需要帮助的一方,增加了信用风险[3]。
2.4法律保障体系风险
我国在互联网安全方面还缺乏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尤其是在网络金融管理方面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充分,对网络用户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约束还不够严格,网络黑客以及不法分子会利用相关立法漏洞实施计算机犯罪,威胁到金融管理模式的安全运作,这种情况对金融管理运作的风险管理不够全面,也增加了相关业务负责人员的经济风险。
3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特点
3.1风险传播迅速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飞快,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共享的速度也逐渐提升,随着网络数据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在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中,金融业务的办理和相关交易速度逐步提升,同样这些技术带来的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样的因素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比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大得多。
3.2涉及领域广泛
上文中提到互联网在多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广泛,所以金融风险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丰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都比较明显,在互联网平台的金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较为开放的特点,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也被传播到了各个不同的领域,并且这些风险会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进步。
3.3有较强隐蔽性
互联网平台下的金融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方法最大的区别是,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虚拟性较强,不像传统管理模式中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那样现实,会使得用户缺乏一定的安全感,而金融风险的种类和形式也更加隐蔽,网络管理的流程更为复杂,每个环节都会存在不同种类的金融风险,随着管理流程的进行,风险的隐蔽性会越来越强。
3.4形势较为复杂
互联网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金融管理模式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工管理只是作为金融管理模式的辅助,整个管理模式的主题依旧体现在互联网技术,所以相关技术不断发展,风险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也就越来越复杂,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都会对整个管理流程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的形式变得复杂。
4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措施
4.1完善网络金融监管体系
由于网络金融管理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风险,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在监管体系上进行一定的完善,在享受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存在形式,将监管体系进行相关优化,对金融管理模式的环节加强监测和管控功能,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将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减小风险带来的影响。
4.2适当扩大风险监管范围
上文中提到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风险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所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不仅要加强内部的风险管控,还要对监督手段进行相应的丰富,将风险管控应用到每一个部门,所有员工共同为金融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作出努力,相关管理部门要将管理监督工作分配到个人,扩大风险监督范围,规避掉不必要的风险。
4.3以法律为准绳治理风险
现阶段我國针对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的相关法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法律部门应该重视互联网金融管理的监管工作,针对金融风险管控制定完善的措施,法制部门也应该针对具体的金融风险及时修订相关法规,从而使得金融风险的管控和治理存在足够的依据,对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法规进行及时完善和修订。
4.4严厉打击网络金融犯罪
由于网络金融法律管理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网络金融犯罪的现象时有出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金融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对金融犯罪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于一些利用法律漏洞实施金融犯罪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惩处,只有对相关犯罪现象进行严格治理,才能尽量减少网络金融犯罪的次数。
4.5创新金融风险监管技术
随着网络金融管理方式的不断丰富,金融风险的形式也越来越多,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在监督管控方面做出相关努力,尽量顺应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监管技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方式上进行合理改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平台的监管能力,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及时处理,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频率,提高互联网金融管理的安全系数。
5 结语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风险种类也不断增加,在计算机操作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而且风险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发展趋势较为复杂,相关部门应该对监管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出法律在风险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尽量控制金融风险的发展,对风险进行严格管控。
参考文献:
[1]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
[2]何文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
[3]李绍坤.互联网金融模式与风险防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4).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政策;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发展的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发展对各个行业的安全威胁已经逐渐体现出来,相关金融行业在熟练运用互联网技术的同时也要及时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存在,对金融风险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适当提升对风险监督的重视程度,既要体会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也要直面金融风险为行业带来的挑战,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金融风险的种类,对相关风险进行合理管控。
1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互联网金融是在传统的金融管理中融入网络技术,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信息交流与共享,创新金融支付及管理手段,打造新型科技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模式能够将网络技术与金融管理进行有效结合,对网络数据库进行丰富和完善,基于网络技术平台建立金融市场,金融服务以及投资体系,这种金融管理模式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将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应用[1]。全球经济体制会定期进行改革,为了融入其中,我国的金融管理模式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对支付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现阶段我国已经推出多种金融管理模式,比如众筹、网贷以及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方式,出现了一些成本低,经济效益高,发展速度快等新型金融管理模式。
2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
2.1网络信息安全风险
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进行金融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管理风险,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更新,木马程序和病毒软件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这些不安全因素的存在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一些网络黑客会将木马病毒及窃取信息的程序植入用户的一定设备或PC端,对用户的相关信息进行窃取或者其他违法操作,从中获取利益[2]。
2.2计算机操作风险
现阶段很多第三方支付手段被引入到交易过程中,这样的线上交易方式为商家和用户都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免去了零钱过多带来的困扰,但这种互联网交易方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部分用户缺乏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为了操作简便采用指纹支付、面部识别等较为简单的验证方式,这样的操作很容易使得个人信息被窃取,造成操作风险。
2.3用户网络信用风险
互联网交易过程的隐蔽性比较强,买家与卖家通常不能实现线下见面,整个交易过程都是通过虚拟的网络平台进行的,用户与卖家的信用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每年双十一都会出现用户钱财被骗的情况,现阶段还推出了很多爱心慈善捐款平台,有很多平台的信用都得不到相应的保障,不能确保用户的资金转入到需要帮助的一方,增加了信用风险[3]。
2.4法律保障体系风险
我国在互联网安全方面还缺乏较为完善的保障体系,尤其是在网络金融管理方面的法律保障还不够充分,对网络用户和金融管理部门的约束还不够严格,网络黑客以及不法分子会利用相关立法漏洞实施计算机犯罪,威胁到金融管理模式的安全运作,这种情况对金融管理运作的风险管理不够全面,也增加了相关业务负责人员的经济风险。
3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特点
3.1风险传播迅速
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发展飞快,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共享的速度也逐渐提升,随着网络数据库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传播的渠道也越来越多,在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中,金融业务的办理和相关交易速度逐步提升,同样这些技术带来的金融风险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同样的因素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比传统管理模式带来的损失大得多。
3.2涉及领域广泛
上文中提到互联网在多个领域都有非常重要的应用,涉及到的行业也比较广泛,所以金融风险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丰富,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性和开放性都比较明显,在互联网平台的金融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较为开放的特点,在网络信息传播的过程中,金融风险也被传播到了各个不同的领域,并且这些风险会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利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进步。
3.3有较强隐蔽性
互联网平台下的金融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方法最大的区别是,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虚拟性较强,不像传统管理模式中面对面交流的形式那样现实,会使得用户缺乏一定的安全感,而金融风险的种类和形式也更加隐蔽,网络管理的流程更为复杂,每个环节都会存在不同种类的金融风险,随着管理流程的进行,风险的隐蔽性会越来越强。
3.4形势较为复杂
互联网技术正在迅猛发展,金融管理模式会变得越来越复杂,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渐渐占据主导地位,人工管理只是作为金融管理模式的辅助,整个管理模式的主题依旧体现在互联网技术,所以相关技术不断发展,风险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也就越来越复杂,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都会对整个管理流程造成不利的影响,从而导致金融风险的形式变得复杂。
4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措施
4.1完善网络金融监管体系
由于网络金融管理存在着多种形式的风险,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在监管体系上进行一定的完善,在享受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要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存在形式,将监管体系进行相关优化,对金融管理模式的环节加强监测和管控功能,定期对监控系统进行必要的维护,将互联网金融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尽量减小风险带来的影响。
4.2适当扩大风险监管范围
上文中提到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各个领域,风险的传播速度比较快,所以互联网金融风险也涉及到越来越多的方面,不仅要加强内部的风险管控,还要对监督手段进行相应的丰富,将风险管控应用到每一个部门,所有员工共同为金融风险的分析和控制作出努力,相关管理部门要将管理监督工作分配到个人,扩大风险监督范围,规避掉不必要的风险。
4.3以法律为准绳治理风险
现阶段我國针对互联网金融管理模式的相关法规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法律部门应该重视互联网金融管理的监管工作,针对金融风险管控制定完善的措施,法制部门也应该针对具体的金融风险及时修订相关法规,从而使得金融风险的管控和治理存在足够的依据,对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网络交易平台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对法规进行及时完善和修订。
4.4严厉打击网络金融犯罪
由于网络金融法律管理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网络金融犯罪的现象时有出现,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管控,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金融风险,相关部门应该对金融犯罪现象进行严厉打击,对于一些利用法律漏洞实施金融犯罪的不法分子进行严厉惩处,只有对相关犯罪现象进行严格治理,才能尽量减少网络金融犯罪的次数。
4.5创新金融风险监管技术
随着网络金融管理方式的不断丰富,金融风险的形式也越来越多,风险管控部门应该在监督管控方面做出相关努力,尽量顺应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监管技术,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管理方式上进行合理改进,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平台的监管能力,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分析和及时处理,减少金融风险发生的频率,提高互联网金融管理的安全系数。
5 结语
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风险种类也不断增加,在计算机操作以及法律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风险,而且风险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发展趋势较为复杂,相关部门应该对监管体系进行一定程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出法律在风险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尽量控制金融风险的发展,对风险进行严格管控。
参考文献:
[1]任春华,卢珊.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其治理[J].学术交流,2014(11).
[2]何文虎.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
[3]李绍坤.互联网金融模式与风险防范[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