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日本泡沫经济之鉴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并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在日元升值过程中的失误,尤其是1986-1989年货币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误
  
   日本泡沫经济发生于1985-1990年,当时日本正处在改变增长模式、转变发展战略、开放国内市场、融入国际社会的初期。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毫无疑问,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制度、结构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义,泡沫经济是指大量过剩资金追逐相对稀缺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资产价格膨胀,因此这个故事将主要在宏观经济层面展开。
   要说明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成,还需要从日元升值说起。虽然从本质上讲,日本泡沫经济与日元升值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于二者出现在同一时期,有着相同的历史背景,因而产生了复杂的联系,以致使一些舆论误读了它们。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贸易差额的变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对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正为“滞胀”所困扰,1980年,美国的通胀率为13.5%,失业率为7%,经济增长率为-0.2%,财政赤字为738亿美元,贸易赤字为150亿美元。为了克服“滞胀”,里根政府以减税为核心,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美联储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货膨胀。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对国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大量资金流入美国市场,导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对其他10个发达国家货币的多边汇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扩大了美国贸易赤字。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日元对美元升值的更深层因素是,二战后,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元成为“超级货币”;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5%,日本约为4.8%。
   也就是说,到1985年,日元升值与美元贬值都已经无法避免。实际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过程已经开始,1985年9月的“广场协议”只是加快(而非启动)了这一进程。
   日本泡沫经济生成和破灭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观政策的失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日本货币政策曾经失去平衡,出现过三次重大失误。
   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秋,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为了对付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美国、西德等相继提高利率,日本银行也准备升息。恰在此时,1987年10月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并且此后不久,人们原先对世界经济的悲观预期为乐观情绪所代替,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
   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需要以较低的利率来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缩小经常项目顺差。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银行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变,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距离日本实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经27个月。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为什么日本政府长期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经济的起点——1985年。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第一,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战后日本的经济和金融都有着浓厚的“封闭”和“管制”色彩。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第二,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而日美关系将成为“政治大国”的基石。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第三,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也就是说,1985年的日本,同时面临着三个重大的战略转变:由“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转变;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由“外需主导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转变。如此重大而深刻的变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使宏观政策失去回旋的空间。当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国内政策协调与国际政策协调等问题等交织在一起时,宏观政策的权衡、选择和调整会变得非常困难,可能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严重失误。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我们需要以更宽广的胸怀、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世界。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员。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观点
其他文献
对许多已经商业化的国有企业,国家应该把持有的股份降低到50%以下,不必担心失去对企业的控制     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但如果下面两个方面的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改革效果将大受影响。   其一,国有企业要真正落实“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有两个含义,一是指人事制度完全分开,不能把企业雇员当成公务员看待, 也不能再套用公务员的薪水标准,否则不利于企业效率,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期刊
20世纪50-60年代,著名相声演员马三立曾经说过很多关于旧社会算卦的事儿,非常出彩儿。其中一个段子说的就是某个媳妇找不着戒指了,请一个盲人卦仙儿帮忙算算。马三立可谓快人快语:“你两只眼睛看得清清亮亮的都找不着,问他一个嘛玩意儿看不见的瞎子,这不是倒霉催的么?!”  2004年6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致福轩。伦敦经济学院院长戴维斯爵士做关于英国银行监管体系对中国银行业启示的专题演讲。演讲后,
期刊
500万人到1.5亿人“下一场流感爆发随时可能到来”    如果出现一场流感大爆发,500万到1.5亿人将会丧生。”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大卫纳巴罗(DavidNabarro)博士9月29日说。这天,他被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为联合国禽流感事务协调员。  尤其令人不安的是,“下一场流感爆发随时可能到来,”而根源“可能正是目前肆虐于亚洲地区的禽流感病毒的某种变体。”   纳巴罗呼吁各国政府立即采取
期刊
在引入战略投资的思路和模式方面,工行较之此前的机构颇为不同——几经斟酌后,工行放弃了银行类的谈判对象    10月28日,总部坐落在北京金融街附近的中国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正感受着银行改革的不同况味:金融街25号,中国建设银行沉浸在兴奋之中,包括郭树清在内的管理层刚刚结束了上市之旅返回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号,中国银行面临前期引资的诸多争议,依然等待监管部门的审批;与中行比邻而居的中国工商银行则在这一天
期刊
背景     2005年9月26日,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首都公路发展公司原董事长、被称作“公路巨贪”的毕玉玺之子毕波,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期三年。   此前,今年3月,毕玉玺因受贿罪、私分国有资产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8月,毕玉玺的妻子王学英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至此,北京市交通局原副局长毕玉玺及其妻子王学英、儿子毕波一家三口先后被判刑。   毕玉
期刊
中国的增长不是出口拉动型的;消费者也没有更多的钱可花,根本不存在向内需驱动型和“消费拉动型”经济转变的问题。当前要降低贸易盈余,除了继续讨论人民币汇率之外别无他法     美国财政部长斯诺10月间在北京与中国方面进行了又一轮会谈。这不是什么秘密——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赤字仍在节节上升,中国大陆的经常账户盈余今年即将达到GDP的10%,而美国财政部在其国内却面临着“必须解决问题”的巨大压力。   麻
期刊
“我的确认为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发展。我们将集中在这上面”    问:这次甘肃之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沃尔福威茨:我猜是甘肃本身,它的偏僻,当地条件的极大挑战性,以及人民生活的困难。尽管如此,在过去的15年中那里还是取得了真正的进步。人均收入从每年200美元增长到800美元。800美元或许听起来不多,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    问:中国过去是世界银行最大的借款国,现在随着中国发展水
期刊
王宇博士的文章从政策操作角度全面分析了日本经济从兴旺到衰颓的导因,对澄清许多错误的观点很有意义。笔者从另一个侧面即经济结构角度对“日本病”进行分析,为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的图景。  与常见的将“日本病”归结为“流动性陷阱”或“预算软约束”的说法不同,笔者认为,所谓日本病,应该归纳为由三个相关的经济结构问题所导致的经济衰退的机制。第一,最根本的结构问题是国内消费疲软。国内消费疲软导致储蓄过高,储蓄过
期刊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州长桑福德似乎为缓解中美贸易摩擦提出了在汇率制度改革、扩大内需和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之外的“第四条道路”——中国企业在美国直接投资    马克桑福德(Mark Sanford)自称是一位“推销员”。但与他的同行们不同,这位45岁的美国人显得沉默寡言、不苟言笑。他刚刚在中国最大的城市建立了代表处,但仍显得忧心忡忡。  作为“推销员”,桑福德的工作相当成功。10月19日,他刚刚为自己的家
期刊
湖南湘潭禽流感疫区一位12岁女童死于“不明原因的肺炎”,她的弟弟因相同疾病被隔离治疗,《财经》发现还存在第三个相似病例    从发病到死亡,12岁的湖南女孩贺茵只捱过了短短一周。  在她10月17日病亡当天,九岁的弟弟贺俊尧也因发烧被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诊治;20日,该院将其作为“不明原因肺炎”,直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情报告系统。  在贺茵死后第三天,防疫人员进入她家所在的湘潭县射埠镇湾塘村
期刊